水下清碎石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5647发布日期:2018-09-07 21:5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清碎石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地幅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在水下成孔打桩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地下障碍物,需要进行水下清障。对于现有的常规水下清障技术,旋挖机及全回转钻机等在清障过程中,通过钻头将大型石块等破碎,之后将钻头提出后,更换抓斗将碎石等小型障碍物取出后再继续进行钻头钻进,严重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清碎石的装置,能够解决钻头提出后,需要更换抓斗将碎石等小型障碍物取出后再继续进行钻头钻进,严重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清碎石的装置,包括设置于挖掘设备上的钻头,所述钻头包括:

护筒,所述护筒的顶部封闭,封闭的顶部与所述挖掘设备连接,所述护筒的底部开口,所述护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根钢丝绳;

设置于所述护筒的底部开口的外缘上的钻齿。

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钢丝绳与所述护筒的内侧壁垂直。

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钢丝绳按预设间隔固定于所述护筒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多根钢丝绳形成一束,多束钢丝绳按预设间隔固定于所述护筒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护筒的中心形成有由所述钢丝绳围成的沿护筒的轴向贯通的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护筒的内侧壁上的固定多根钢丝绳,钢丝绳可以采用现有的废弃材料,钻齿钻下的碎石会卡在护筒的内侧壁多根钢丝绳上,在提出钻头的同时,将周围的小型石块直接带出,无须再使用抓斗进行清理碎石,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大大加快了清障施工的效率,节省了施工时间,解决了传统水下清障时碎石清理效率慢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下清碎石的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清碎石的装置,包括设置于挖掘设备上的钻头,所述钻头包括:

护筒1,所述护筒的顶部封闭,封闭的顶部11与所述挖掘设备连接,所述护筒1的底部12开口,所述护筒1的内侧壁16上设置有多根钢丝绳13;

设置于所述护筒1的底部开口的外缘上的钻齿14。

在此,常规水下清障成孔工艺使用的挖掘设备如旋挖机,挖掘设备驱动钻头破碎障碍物,被破碎的障碍物在钻头处堆积,若数量过多则会影响钻头的持续钻进。所以在一段时间后,必须提起钻头停止钻进,用抓斗或其他设备将水下碎物清理,此过程严重影响清障效率,提高了清障成本,加长了施工时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护筒的内侧壁上的固定多根钢丝绳,钢丝绳可以采用现有的废弃材料,钻齿钻下的碎石会卡在护筒的内侧壁多根钢丝绳上,在提出钻头的同时,将周围的小型石块直接带出,无须再使用抓斗进行清理碎石,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大大加快了清障施工的效率,节省了施工时间,解决了传统水下清障时碎石清理效率慢的难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下清碎石的装置中,所述钢丝绳13与所述护筒1的内侧壁16垂直,以让钢丝绳卡住尽量多的碎石。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下清碎石的装置中,所述钢丝绳13按预设间隔固定于所述护筒1的内侧壁16上,以在钢丝绳之间留出足够的间隙使碎石进入并卡在间隙中。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下清碎石的装置中,所述多根钢丝绳形13成一束,多束钢丝绳13按预设间隔固定于所述护筒1的内侧壁16上,以让钢丝绳卡住尽量多的碎石。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下清碎石的装置中,所述护筒1的中心形成有由所述钢丝绳13围成的沿护筒的轴向贯通的通道15,以在护筒1的中心之间留出足够的通道使碎石进入,并卡在通道两侧的钢丝绳上。

如图1所示,上述水下清碎石的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

步骤S1,将护筒1的顶部11封闭,将封闭的顶部11与所述挖掘设备连接,将护筒1的底部12开口;

步骤S2,在所述护筒1的内侧壁16上设置多根钢丝绳13;

步骤S3,在所述护筒1的底部12开口的外缘上的设置钻齿14。

在此,常规水下清障成孔工艺使用的挖掘设备如旋挖机,挖掘设备驱动钻头破碎障碍物,被破碎的障碍物在钻头处堆积,若数量过多则会影响钻头的持续钻进。所以在一段时间后,必须提起钻头停止钻进,用抓斗或其他设备将水下碎物清理,此过程严重影响清障效率,提高了清障成本,加长了施工时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护筒的内侧壁上的固定多根钢丝绳,钢丝绳可以采用现有的废弃材料,钻齿钻下的碎石会卡在护筒的内侧壁多根钢丝绳上,在提出钻头的同时,将周围的小型石块直接带出,无须再使用抓斗进行清理碎石,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大大加快了清障施工的效率,节省了施工时间,解决了传统水下清障时碎石清理效率慢的难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下清碎石的方法中,步骤S2,在所述护筒的内侧壁上设置多根钢丝绳,包括:

将所述钢丝绳13垂直固定于所述护筒1的内侧壁16上,以让钢丝绳卡住尽量多的碎石。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下清碎石的方法中,步骤S2,在所述护筒的内侧壁上设置多根钢丝绳,包括:

将所述钢丝绳13按预设间隔固定于所述护筒1的内侧壁16上,以在钢丝绳之间留出足够的间隙使碎石进入并卡在间隙中。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下清碎石的方法中,步骤S2,在所述护筒的内侧壁上设置多根钢丝绳,包括:

将多根钢丝绳13形成一束;

将多束钢丝绳按预设间隔固定于所述护筒1的内侧壁16上,以让钢丝绳卡住尽量多的碎石。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下清碎石的方法中,步骤S2,在所述护筒的内侧壁上设置多根钢丝绳中,

在所述护筒1的中心形成由所述钢丝绳13围成的沿护筒的轴向贯通的通道15,以在护筒的中心之间留出足够的通道使碎石进入,并卡在通道两侧的钢丝绳上。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下清碎石的方法中,步骤S2,在所述护筒的内侧壁上设置多根钢丝绳,包括:

在护筒侧身沿轴向每隔预设距离开设孔洞;

在开设孔洞时从所述护筒侧身取下的每个圆形钢板上,密集地焊接多根钢丝绳;

将焊接有多根钢丝绳的每个圆形钢板塞回护筒侧身上对应的孔洞中后,将每个圆形钢板与塞回的孔洞焊接固定。

具体的,在钻头处护筒侧身每隔10cm开100*100的小洞,然后将废旧钢丝绳密集地焊在取下的钢板上,完成后将焊有钢丝绳的钢板重新焊回钻头护筒侧身,在钻头护筒内形成钢丝绳区域,在旋挖机清障过程中,破碎的障碍物会被卡在钢丝绳区域,通过提起钻头,便能直接将这些破碎的障碍物带出,清理钻头处护筒内钢丝绳区域依附的破碎障碍物后,下钻继续施工,省去了抓斗清理的过程,从而提升了清障效率,减少了施工成本,节约了时间。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