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藏强风化地层锚杆基础跳打成孔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37309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西藏强风化地层锚杆基础跳打成孔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锚杆基础成孔系统及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西藏强风化地层锚杆基础跳打成孔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内地地区,锚杆基础常用于中等风化地层,该种地层风化痕迹不明显,组织结构较为完好,裂隙发育不完全,整体性较好。通常锚杆基础施工采用风镐进行施工,风镐在钻孔钻进过程中,因岩体强度高,土压力和钻杆产生的震动不会导致相邻已成孔的基础塌孔,因此锚孔可以连续施工完成后,再进行锚杆灌浆施工。

但在我国西藏地区,地表层由于受高海拔气候侵蚀作用和风化严重,锚杆基础所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形成的粉土、细砂、卵石,崩坡积的碎石、块石,厚度达到3~4m。但由于西藏地区环境和生态植被脆弱,环境保护要求极高,不允许清除较厚覆盖层,因此在西藏地区的强风化地层,进行锚杆基础施工,就要考虑到风镐钻进过程中的震动和成排逐一打孔导致土壤的挤压不均匀,造成相邻已成孔的基础塌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西藏强风化地层锚杆基础跳打成孔系统及方法,其适用于西藏强风化地层锚杆基础成孔,达到保护环境,减少或避免土方开挖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西藏强风化地层锚杆基础跳打成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锚杆基础承台下根据需要在强风化地层表面采用灰粉标识出若干锚孔标识点,并对所有锚孔标识点进行编号;2)对编号为奇数的锚孔标识点进行施工,钻孔成奇数锚孔;3)分别对奇数锚孔进行锚杆灌浆施工,等灌浆24小时后,完成奇数锚孔的施工;4)分别对偶数锚孔进行施工,钻孔成偶数锚孔,然后分别对偶数锚孔进行锚杆灌浆施工,完成强风化地层锚杆基础成孔。

进一步,所述奇数锚孔和偶数锚孔的孔径均为120mm。

进一步,所述奇数锚孔和偶数锚孔的孔深均为3500mm。

进一步,相邻的所述奇数锚孔和偶数锚孔之间的孔间距大于等于400mm;相邻两个所述奇数锚孔或相邻两个所述偶数锚孔之间的孔间距大于等于800mm。

进一步,采用间隔2~3个锚孔的方法进行跳打成孔。

一种西藏强风化地层锚杆基础跳打成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锚杆基础承台承台、锚孔标识点、奇数锚孔、偶数锚孔、锚杆和灌浆层;在所述锚杆基础承台承台下方的强风化地层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锚孔标识点,在所述锚孔标识点的奇数位置的强风化地层处开设有所述奇数锚孔,在所述锚孔标识点的偶数位置的强风化地层处开设有所述偶数锚孔;所述奇数锚孔和偶数锚孔内均设置有所述锚杆,并在所述锚杆与所述奇数锚孔之间以及所述锚杆与所述偶数锚孔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所述灌浆层。

进一步,所述奇数锚孔和偶数锚孔的孔径均为120mm。

进一步,所述奇数锚孔和偶数锚孔的孔深均为3500mm。

进一步,相邻的所述奇数锚孔和偶数锚孔之间的孔间距大于等于400mm;相邻两个所述奇数锚孔或相邻两个所述偶数锚孔之间的孔间距大于等于800mm。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可以在西藏强风化地层中使用锚杆基础,扩大锚杆基础的使用范围。2、本发明能减少或避免土方开挖,保护植被。同时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锚杆基础成孔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锚杆基础成孔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锚孔1,3,5,7……19跳打成孔并灌浆平面示意图;图中,带有斜线的圆表示开挖并灌浆的锚孔,空白圆表示未开挖的锚孔;

图5是本发明的锚孔2,4,6,8……20跳打成孔并灌浆平面示意图;图中,带有斜线的圆表示已完成的锚孔,空白圆表示未开挖的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西藏强风化地层锚杆基础跳打成孔系统,其包括锚杆基础承台承台1、锚孔标识点2、奇数锚孔、偶数锚孔、锚杆3和灌浆层4。在锚杆基础承台承台1下方的强风化地层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锚孔标识点2,在锚孔标识点2的奇数位置的强风化地层处开设有奇数锚孔,在锚孔标识点2的偶数位置的强风化地层处开设有偶数锚孔。奇数锚孔和偶数锚孔内均设置有锚杆3,并在锚杆3与奇数锚孔之间以及锚杆3与偶数锚孔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灌浆层4。

上述实施例中,奇数锚孔和偶数锚孔的孔径均为120mm,孔深为3500mm。

上述各实施例中,相邻的奇数锚孔和偶数锚孔之间的孔间距大于等于400mm;相邻两个奇数锚孔或相邻两个偶数锚孔之间的孔间距大于等于800mm。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西藏强风化地层锚杆基础跳打成孔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锚杆基础承台下根据需要在强风化地层表面采用灰粉标识出若干锚孔标识点,并对所有锚孔标识点进行编号1,2,3…,n;n为自然数;

2)对编号为奇数的锚孔标识点1,3,5,7…进行施工,钻孔成奇数锚孔;

3)分别对奇数锚孔1,3,5,7…进行锚杆灌浆施工,等灌浆24小时后,完成奇数锚孔的施工(如图4所示);

4)分别对偶数锚孔2,4,6,8…进行施工,钻孔成偶数锚孔,然后分别对偶数锚孔进行锚杆灌浆施工(如图5所示),完成强风化地层锚杆基础成孔。

上述各步骤中,本发明只是列举了间隔一个锚孔时的跳打成孔方法,对于地层风化严重的情况还可以采用间隔2~3个锚孔的方法进行跳打成孔。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在锚杆基础承台下采用灰粉在强风化地层表面共布置20个锚孔标识点,锚孔标识点编号为1,2,3……20,孔径为120mm,孔间距为400mm,孔深为3500mm。锚杆所处地层为强风化地层,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表

然后按照锚孔1,3,5,7……19进行施工,锚孔钻孔成功后,分别对锚孔1,3,5,7……19进行锚杆灌浆施工,等灌浆24小时后,再分别对2,4,6,8……20进行锚孔钻孔施工。随后进行锚杆灌浆施工。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应用时,首先对锚孔1,3,5,7……19进行间隔跳打钻孔时,土体的土压力会向两侧进行挤压,但由于中间锚孔2,4,6,8……20没有施工,这样1,3,5,7……19之间的间距为800mm,土压力不会造成已成孔的锚孔塌孔。同时钻孔过程中的风镐震动也不会造成已成孔的锚杆塌孔。若按照锚孔1,2,3……20逐一连续施工,会因土压力的挤压和风镐的震动,导致已成孔的锚孔塌孔。锚孔1,3,5,7……19,锚孔钻成孔后,要立即对锚孔1,3,5,7……19进行锚杆灌浆施工,待混凝土浇筑24小时后,混凝土已经达到一定的强度。再进行锚孔2,4,6,8……20锚孔钻孔施工,此时相邻锚孔已完成锚杆灌浆浇筑,且混凝土已达到一定强度,就不会出现塌孔情况。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各部件的结构、尺寸、设置位置及形状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发明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