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扩挤压组合桩及其施工方法和该方法使用的螺旋喷扩挤压钻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40315发布日期:2018-07-27 21:17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概括地说涉及混凝土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现场灌注混凝土桩、施工方法和钻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业的调整发展,建筑工程对地基设计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混凝土桩在高层建筑、桥梁、高铁、港口等建筑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

为了使桩基能够满足抗变形,抗震和承载力建筑设计要求,常采用加长桩,加大桩体直径等方式来提高承载力。但是,加长或加大桩体都会导致增加混凝土的用量,特别是当桩体长度和直径之比过大时,桩体的承载能力会显著下降,通过加长或加大桩体直径来提高,桩体的承载力,往往是徒劳的。同时势必还会造成混凝土的大量浪费,有的用机械设备挤密桩周边土层成桩,消耗能量较大,施工速度慢。

本申请人的发明专利申请cn201710434805.0及实用新型专利zl201720669956.x提出了一种螺旋喷灌挤压组合装置,包括空心钻杆、动力头和多功能导流器,空心钻杆上端安装有动力头,动力头上面安装有直管接头,直管接头一侧连接有输砼弯管,直管接头上端安装有多功能导流器,多功能导流器的侧面设置有通浆接头、通气接头和通水接头,空心钻杆由上至下安装有高压注浆(浆、气或浆、气、水)管,高压注浆(浆、气或浆、气、水)管的下端设置有多层注浆(浆、气或浆、气、水)喷头,空心钻杆的底部安装有钻头,钻头下端的钻杆中心管平面上安装有铰链式活门,铰链式活门的背面设置有限位挡板,铰链式活门的开口侧设置有插销式锁定器,铰链式活门的下表面设置有钻尖。采用该装置可以用于制作喷灌挤压组合桩。

本申请人的发明专利申请cn201710183031.9及实用新型专利zl201720295981.6提出了一种喷灌挤压组合桩,其组合桩主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桩帽、桩身和扩径体,桩帽、桩身和扩径体为一体式。其桩帽为用压灌倒锥台阶型钻杆的外钻筒成孔压灌成超流态混凝土桩帽。桩身为用高压水泥浆定喷的多边形,经过钻杆振动挤压成多边形超流态混凝土桩身。扩径体为经过钻头振动挤压超流态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扩大头,且外包一层挤密的水泥土与混凝土的高压旋喷倒锥台型刚性扩径体。其优点在于:在桩端挤压成较大的混凝土锥台型大头外边有一层与混凝土混合的水泥土,再外边为挤密土层,桩身喷成多边型,增加桩侧摩阻面积,在桩孔内超流态混凝土中下钢筋笼,形成“超流态混凝土”挤密桩孔内周边的土层,即为喷灌挤压组合桩,该组合桩能够提高单桩承载力。

但是,由于扩径体位于桩体的最末端,即桩端位置,使得该组合桩的适用范围大大受限。在复杂的地质条件情况下,比如具有抗剪强度较高的持力层所在层位深度较浅时,而该组合桩因扩径体位于桩端,导致单桩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需求。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对上述专利中的组合桩、施工方法和所用的钻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扩挤压组合桩。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组合桩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喷扩挤压钻机。

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具有高承载力的喷扩挤压组合桩,其桩体由桩身、扩径体和桩端组成,其中,所述桩身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桩身一体成型的双锥台形扩径体。

本发明所述的喷扩挤压组合桩,其中,所述桩体内设有钢筋笼。

本发明所述的喷扩挤压组合桩,其中,所述扩径体位于桩身竖向所在具有较高变形模量和抗剪强度的持力层位置,所述桩身上设有至少为两块且沿周向均布、与桩体轴线基本垂直的翼板。

本发明所述的喷扩挤压组合桩,其中,所述扩径体上方的桩体直径大于或等于扩径体下方的桩体直径。

本发明所述的喷扩挤压组合桩,其中,所述扩径体的下部斜面与桩体中心轴线的夹角α为≥10°~≤80°。

本发明所述的喷扩挤压组合桩,其中,所述翼板的宽度为5~25cm,厚度为2~12cm。

本发明所述喷扩挤压组合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钻机钻孔到设计深度,停止钻进;

(2)调整钻杆上的注浆喷头的喷嘴压力为2~40mpa,并调整钻杆的提升速度为6~60cm/min;在提升螺旋空心钻杆的同时,在设计深度用多层注浆喷头上的喷嘴旋喷水泥浆、用钻杆振动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制作双锥台形扩径体到设定标高,高度为0.5~3.0m;

(3)调整钻杆提升速度为0.5~2m/min,喷嘴压力保持不变,由旋喷改为定喷桩身翼板,同时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到设计标高,形成素混凝土桩。

本发明任一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形成素混凝土桩后,将钢筋笼插入桩孔内的超流态混凝土中到设计深度,形成钢筋混凝土基础桩。

本发明任一所述的施工方法中采用的螺旋喷扩挤压钻机,包括螺旋空心钻杆、动力头,螺旋空心钻杆芯管外壁或内壁一侧由上至下安装有高压注浆管,其中,所述螺旋空心钻杆包括上段钻杆和下段钻杆,其中,上段钻杆和下段钻杆通过法兰连接成一体,上段钻杆的螺旋叶片的半径大于下段钻杆的螺旋叶片的半径,所述高压注浆管的下端设置有多层注浆喷头,每层注浆喷头均位于上段钻杆底部的螺旋叶片外边缘的下方。

本发明所述的螺旋喷扩挤压钻机,其中,上段钻杆长度l1>5m,下段钻杆长度l2>6m,上段钻杆直径d=700mm~800mm,下段钻杆直径d1=500mm~600mm,d=d1+0.2m。

本发明所述的螺旋喷扩挤压钻机,其中,所述注浆喷头的层数为2-10层。

本发明所述的螺旋喷扩挤压钻机,其中,每层注浆喷头上设有1-6个喷嘴,每个喷嘴的承压为2-40mpa,其中,在土层时优选为25mpa,在砂层时优选为20mpa。

本发明所述的螺旋喷扩挤压钻机,其中,相邻上下两层注浆喷头之间的间距为5~30cm,其中,在土层时优选为15cm,砂层时优选为20cm,每层注浆喷头中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水平间距为1~6cm,其中,在土层时优选为2~4cm,砂层时优选为4~6cm,喷嘴的直径为2-10mm。

本发明所述的螺旋喷扩挤压钻机,其中,所述注浆喷头的层数为3层,每层注浆喷头上设有2个喷嘴,喷嘴的直径为2mm。

该组合桩的桩型集中了旋喷桩、压灌桩、倒锥台阶桩、压浆桩,喷翼板桩等多种先进桩型的优点;又创新了专用钻机,可以用多层喷嘴高压多次复喷地下土层,制作双锥台楔子型扩径体和用钻杆振动挤压超流态混凝土挤密土层,工艺简便,技术先进,造价低、质量好。其中,“具有高承载力的喷扩挤压组合桩”倒锥型扩径体优选是在地质报告桩身土层上选择适合具有比较高的变形模量和抗剪强度高的土层进行制作。

该发明制作的组合桩受力变形情况的分析:

(1)桩顶加荷载后,桩体上部结构荷载首先传递给压灌混凝土芯桩,芯桩通过水泥土与芯桩之间的粘结力传给水泥土,然后水泥土通过与挤密土层之间的高压水泥浆粘结力,传给被挤密的土层或渗透层(这样从芯桩到土体通过水泥土的过渡形成强、中、弱的渐变过程,构成一种中间强度高、外围强度低合理的荷载传递桩体结构)使桩侧面积增大,由原来的桩土之间的摩阻力,转化为被挤密土层以外土层的剪切力,拉动桩周围土体一起下沉。

(2)用高压旋喷水泥浆的高速射流、冲击、切割、破碎地层土体,并以水泥浆充填、掺混、搅拌、渗透在土中凝固成为一个具有特殊结构的表面凸凹不平的倒锥体硬壳。硬壳外被高喷挤密的土层承载力接近被动土压力。桩顶加荷载后,倒锥台斜面上受摩擦阻力、吸附力和支撑力(切向力和法向力的受力状态),锥台楔子形的实体核向四周对称外挤。由于土与基底的斜面的摩擦阻力,对基底下土粒侧向位移的约束作用,当桩端埋置越深,楔子形的基底上的约束力越大,锥台下面和四周又有很大的被压密实的被动土压力支撑着,所以喷扩挤压组合桩扩径体,具有很大的支撑力,如果双锥台形扩径体承载力大于桩身破坏承载力,而且微变形,单桩承载力就是桩身的破坏承力,沉降变形就是桩身的弹性变形。

(3)根据以上“喷扩挤压组合桩”的变形理论,桩顶加荷载以后,桩身拉动周围土体一起下沉,同时又和锥台周围土层连在一起,旋喷和钻孔的联合扩径体斜面上的承载力(d=700mm,d1=500mm翼形钻杆,在砂层)在10000kn以上(只是桩身的弹性变形),桩的破坏是桩身的破坏,但桩头又是桩身的最薄弱环节,所以桩头1.5m长度在设计上要加固。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突出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混凝土桩身或桩端上用多层喷嘴的专用钻机,制作混凝土和水泥土组成的双锥台形扩径体,扩径体上方的桩径大于或等于扩径体下方的桩径,扩径体的上方桩径上喷有水泥土和混凝土组成的翼板,不单纯增加摩阻力面积,而定喷翼板的水泥浆充满整个桩体周围,经过钻杆挤压后,起到后压浆的作用。

(2)本发明钻机的螺旋空心钻杆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的直径大于下段直径,可以便于在任何所需的位置制作扩径体。当扩径体位于组合桩的上部或者中部时,如扩径体上方的桩径大于扩径体下方的桩径,可大大节约混凝土用量。

(3)使用本发明的专用钻机既可以钻孔、压灌混凝土,多层喷头可旋喷双锥台形扩径体,又可定喷桩身翼板,用此钻机成桩,工艺简单,造价低,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能在桩身不同位置制作双锥台形扩径体的特殊桩型,结构简单,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质量好。

(4)本发明的组合桩能够保证并提高桩体承载力减小变形,而且能够节省混凝土用量,降低工程造价。

(5)用超流态混凝土挤密桩孔内周边土层使高喷的顺孔壁上升的水泥土和土层紧密的挤压到一起,在砂层又有渗透作用,提高桩摩阻力。桩身喷成多边形,增加摩阻面积一倍以上。

(6)本发明的突出特点:在于创新了专用多层喷咀的钻机,高压多次复喷锥台处地下土层,制作倒锥台楔子型扩径体,由于土与基底的斜面的摩阻力对基底土粒侧向位移的约束作用,当桩端埋置越深,楔子形的基底上的约束越大,锥台下面和四周又有很大的被旋喷挤密实的被动土压力支撑着,只改变一下工艺和设备,在同等地质条件和材料用量情况下,可提高单桩承载力2~5倍。变形小,工艺简便。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喷扩挤压组合桩及其施工方法和该方法使用的螺旋喷扩挤压钻机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螺旋喷扩挤压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a)为上段钻杆和下段钻杆的连接位置的局部放大图;(b)为3层注浆喷头的俯视透视图;

图3中,(a)为图3d中1-1剖面的截面图,(b)为图3d中2-2剖面的截面图,(c)为图3d中3-3剖面的截面图,(d)为扩径体位于组合桩中部的组合桩结构示意图与各个部位的截面图;

图4中,(a)~(d)为图3中组合桩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5中,(a)为图5d中1-1剖面的截面图,(b)为图5d中2-2剖面的截面图,(c)为图5d中3-3剖面的截面图,(d)为扩径体位于组合桩中部的组合桩结构示意图与各个部位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图1-2所示,一种螺旋喷扩挤压钻机,包括螺旋空心钻杆1、动力头2,螺旋空心钻杆1芯管外壁一侧由上至下安装有高压注浆管5,螺旋空心钻杆1包括上段钻杆3和下段钻杆4,其中,上段钻杆3和下段钻杆4通过法兰连接成一体,上段钻杆3的螺旋叶片的半径大于下段钻杆4的螺旋叶片的半径,所述高压注浆管5的下端设置有多层注浆喷头6,每层注浆喷头6均位于上段钻杆3底部的螺旋叶片外边缘的下方。

上段钻杆3长度l1为6m,下段钻杆4长度l2为8m,上段钻杆3直径d=700mm,下段钻杆4直径d1=500mm,d=d1+0.2m。

在其他变形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施工要求,上段钻杆3只要保证长度l1>5m即可,下段钻杆4长度l2>6m即可,上段钻杆3直径可以为700mm~800mm,下段钻杆4直径可以为500mm~600mm,d=d1+0.2m即可。

注浆喷头6的层数为3层,焊接在上段钻杆3底部的最后3层螺旋叶片上。每层注浆喷头6上设有2个喷嘴;每个喷嘴的承压为2-40mpa。相邻上下两层注浆喷头6之间的间距为20cm;每层注浆喷头6中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cm,喷嘴的直径为2mm。

在其他变形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施工要求,注浆喷头6的层数可以为2-10层。每层注浆喷头6上可设有1-6个喷嘴,每个喷嘴的承压设为2-40mpa。相邻上下两层注浆喷头6之间的间距可以为5~30cm,每层注浆喷头6中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水平间距可以为1~6cm,喷嘴的直径可以为2-10mm。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具有高承载力的喷扩挤压组合桩,其桩体由桩身101、扩径体103和桩端106组成,桩身101上设有一个与桩身一体成型的双锥台形的扩径体103。桩体内设有钢筋笼。该双锥台形为中间大、上下逐渐变小的结构。

扩径体103位于桩身101所在位置的砂土层,桩身101上设有一层与桩体轴线基本垂直的翼板102,每层翼板102为3块,且沿周向均布。翼板102的宽度为5~25cm,厚度为2~12cm。

扩径体103上方的桩体直径大于扩径体103下方的桩体直径。

扩径体103的下部斜面与桩体中心轴线的夹角α为≥10°~≤80°。

扩径体103为经过钻头震动挤压超流态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扩大头105,且外包一层挤密的水泥土104与混凝土的高压旋喷双锥台形刚性扩径体。

其施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通过实施例1的钻机与三点式打桩机架组合起来钻孔,如图4a,钻孔到设计深度,停止转动钻杆;

(2)调整钻杆上的注浆喷头的喷嘴压力为20mpa,并调整钻杆的提升速度为20cm/min;在提升螺旋空心钻杆的同时,在设计深度用注浆喷头上的喷嘴旋喷水泥浆、用钻杆振动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制作双锥台形扩径体到设定标高,高度为2.0m,如图4b;

(3)调整钻杆提升速度为1.5m/min,喷嘴压力保持不变,由旋喷改为定喷桩身翼板,同时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到设计标高;在定喷桩身翼板时,在3个方向进行喷射,如图4c,形成素混凝土桩;

(4)将钢筋笼插入桩孔内的超流态混凝土中到设计深度,形成钢筋混凝土基础桩,如图4d。

在其他变形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其中,步骤(2)中注浆喷头的喷嘴压力可以为2~40mpa,钻杆的提升速度可以为6~60cm/min;双锥台形扩径体高度可以为0.5~3.0m。步骤(3)中钻杆提升速度可以为0.5~2m/min。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一种具有高承载力的喷扩挤压组合桩,其桩体由桩身201、扩径体203、桩身206、扩径体208和桩端211组成,扩径体203和扩径体208均为双锥台形,与桩身均为一体成型。桩体内设有钢筋笼。该双锥台形为中间大、上下逐渐变小的结构。

扩径体203和扩径体208位于桩身竖向具有抗剪强度较高的持力层位置。桩身201和桩身206上各设有一层与桩体轴线基本垂直的翼板(202、207),每层翼板均为3块,且沿周向均布。翼板的宽度为5~25cm,厚度为2~12cm。

扩径体203上方的桩体最大直径大于扩径体203下方的桩体最大直径。扩径体208上方的桩体最大直径等于扩径体208下方的桩体最大直径。

扩径体203和扩径体208的下部斜面与桩体中心轴线的夹角α为≥10°~≤80°。

扩径体203为经过钻头振动挤压超流态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扩大头205,且外包一层挤密的水泥土204与混凝土的高压旋喷双锥台形刚性扩径体。

扩径体208为经过钻头振动挤压超流态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扩大头210,且外包一层挤密的水泥土209与混凝土的高压旋喷双锥台形刚性扩径体。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