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农业蓄水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2190发布日期:2018-08-29 01:0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蓄水装置结构,尤其是涉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建造蓄水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湿陷性黄土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大孔隙度,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质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故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建设蓄水装置,应根据装置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设计方法,严格控制地基的硬度、蓄水装置的强度及防渗质量,确保蓄水装置的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增强湿陷性黄土地区蓄水装置的防渗效果,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本发明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蓄水池设计方法,该方法从地基处理、防渗措施、结构设计等方面综合考虑,保证了蓄水池在使用期间发挥有效作用。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蓄水池地基进行原土(1)夯实,然后采用黄土:灰土配合后的灰土垫层(2)进行分层夯实,边坡垫层厚度不小于0.50m,池底垫层厚度不小于0.30m,蓄水池外边坡(12)坡比为1∶1.5,内边坡(13)坡比为1∶2。

蓄水池地基采用垫层法,分层夯实,防渗层由下至上分别为钠基膨润土毯(3)和土工膜(4),防渗层与灰土垫层(2)共同构成强度高的加筋垫层,锚固沟(5)设在蓄水池外边坡(12)坡底,内边坡(13)坡底设有压载沟(6),坝体一侧设置集水坑(7),集水坑(7)底部连接排水管(8),同侧坝体还设有溢流管(11)、进水管(10)和雨水管(9),坝体两侧的锚固沟(5)和压载沟(6)一方面可以减轻水流对边坡的侧压力,另一方面从根源上消除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可能性,避免蓄水池发生不均匀沉降。

锚固沟(5)回填压实土(14),内边坡压载沟(6)采用600g/m2土工布(15)包裹混凝土(16),然后采用土工膜(4)对压载沟(6)上表面进行密封焊接,整个坝体全部被土工膜(4)包住,该锚固结构保证了蓄水池的稳固性,可有效避免湿陷事故的发生,同时防止池底土工膜(4)产生气包。

蓄水池底部设有集水坑(7),池底坡向集水坑(7)0.5%,池底泥沙汇集到集水坑(7),排水时,池水最终汇集到集水坑(7)低洼处,方便蓄水池在运营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靠近集水坑(7)坝体预埋dn200排水管(8)、雨水管(9)、dn160进水管(10)和dn500溢流管(11),水管材质为pe,可与周边土工膜(4)进行管穿膜焊接,保证水管与土工膜(4)这两种柔性构件在连接处的密封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设计采用的钠基膨润土毯和土工膜可严格控制蓄水池防渗结构的密封性,不会因细小裂缝而导致湿陷性黄土发生不均匀沉降;垫层法可消除一定深度原土的湿陷变形,外边坡锚固沟和内边坡压载沟使蓄水池边坡更具稳固性和承载力,避免池底土工膜产生气包;坝体土工膜的全覆盖可避免池体内部因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黄土湿陷;集水坑具有沉砂和汇水功能,各水管在土建施工期间进行预埋,在铺设土工膜阶段,只需将水管与土工膜进行热熔焊接,即可保证接头处的密封质量和蓄水池的进排水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农业蓄水装置结构防渗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农业蓄水装置结构平面图。

图中1.原土,2.灰土垫层,3.钠基膨润土毯,4.土工膜,5.锚固沟,6.压载沟,7.集水坑,8.排水管,9.雨水管,10.进水管,11.溢流管,12.外边坡,13.内边坡,14.压实土,15.土工布,16.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通过场地土方平衡计算,对原土(1)进行挖方,池体挖方量与坝体填方量相同,平整场地后,地基采用灰土垫层法,即黄土:灰土(3∶7)配合后的灰土垫层(2)进行分层夯实,边坡垫层厚度不小于0.50m,池底垫层厚度不小于0.30m,蓄水池外边坡(12)坡比为1∶1.5,内边坡(13)坡比为1∶2,碾压机械压实垫层时,控制行驶速度不超过2km/h,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25cm,压实度不小于0.93。

蓄水池防渗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钠基膨润土毯(3)、土工膜(4),钠基膨润土毯(3)规格为4800g/m2,采用自然搭接,局部可用膨润土粉密封,铺设完成后的钠基膨润土毯(3)表面无褶皱和悬空。土工膜(4)采用双糙面hdpe膜,厚度为1.5mm,边坡土工膜(4)的铺设由上向下放卷,随铺随焊。池体内外边坡转弯处的土工膜(4)由上向下放卷后,切割位置由转角线决定,切割下来的梯形或三角形的土工膜按照原来位置合并进行挤压焊接,减少焊缝数量,保证与基面的贴合度。

如图1和2所示,土工膜(4)的锚固设在外边坡(12)和内边坡(13)的坡底处,外边坡(12)锚固沟(5)回填压实土(14),内边坡(13)压载沟(6)采用600g/m2土工布(15)包裹混凝土(16),最后采用土工膜(4)对压载沟(6)上表面进行密封焊接,该锚固结构保证了蓄水池的稳固性,可有效避免湿陷事故和土工膜气包的发生。

蓄水池底部设有集水坑(7),池底坡向集水坑0.5%,靠近集水坑(7)坝体预埋dn200排水管(8)、雨水管(9)、dn160进水管(10)和dn500溢流管(11),水管材质为pe,所有水管在土建施工时进行预埋,在土工膜(4)焊接时,预埋管与土工膜(4)结合处,进行特殊管穿膜防渗处理,严格控制该连接处的焊接质量。

以上通过最佳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本发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变更、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农业蓄水装置结构,蓄水池地基采用垫层法,分层夯实,防渗层由下至上分别为钠基膨润土毯(3)和土工膜(4),防渗层与灰土垫层(2)共同构成强度高的加筋垫层,锚固沟(5)设在蓄水池外边坡(12)坡底,内边坡(13)坡底设有压载沟(6),坝体两侧的锚固沟(5)和压载沟(6)使蓄水池边坡更具稳固性和承载力,避免池底土工膜(4)产生气包;坝体土工膜(4)的全覆盖可避免池体内部因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黄土湿陷,各水管在土建施工期间进行预埋,在铺设土工膜(4)阶段,只需将水管与土工膜(4)进行热熔焊接,即可保证接头处的密封质量和蓄水池的进排水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杜新辉;史春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锄禾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2.02
技术公布日:2018.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