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型钢锚杆复合桩-预制板墙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29535发布日期:2018-06-30 09:5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H型钢锚杆复合桩-预制板墙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深基坑及其它地下工程施工中,常遇到深基坑支护问题,其开挖难度大、工期长、费用高,一般占基础土建总造价的10%-20%,大深基坑工程的造价可达30%-40%,成为城市建设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围护结构的选型是引起深基坑工程施工造价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才能够在保证深基坑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节约施工成本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方向,对围护结构的全部或部分可回收再利用,从新的技术措施与工艺创新方面突破对降低深基坑工程施工成本和工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牢固,实现了基坑围护结构体系装配化施工,可有效节省一定量工期,具有挡土和止水的双重作用的H型钢锚杆复合桩-预制板墙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H型钢锚杆复合桩-预制板墙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1)测量放线定桩位:基坑围护体系施工前,首先准确测设H型钢桩的平面位置,平面误差控制在5mm以内,每根H型钢桩桩位测设完毕后,做好桩位点的保护措施,防止人为因素影响后期桩体打设后的位置偏差;

(2)吊桩就位,校正:H型钢桩打设前,首先将桩体按照工厂设计制作的桩段吊升就位,并复核桩位点的平面位置,等待桩体打设,对出现超过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桩位点及时矫正偏差;

(3)H型钢桩打设:采用的H型钢桩在工厂集中生产制作,现场H型钢桩打设时,采用静力压桩法施工,桩体打设时每打设2m检查一次桩体的打设平面与垂直度偏差,其中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对出现垂直度偏差超过1%的桩体进行校正,若难以校正则拔桩灌孔重打;

(4)分层分段开挖,桩身处理:H型钢桩打设完毕,分层分段开挖基坑土层,每层挖土深度为2-3m,对于含水率大的砂土、粉土,每层开挖厚度控制在2m以内,土层分层开挖过程中,桩体加固锚杆随即打设,边挖土,边打设锚杆,以便加强桩体与土层之间的整体性;另一方面,锚杆随挖土在桩身打设前,将桩身附土及时清理干净,对H型钢桩内外侧翼缘板上的预留锚杆孔内的土体清除干净,在出现大块石子情况下,要进一步清除干净,必要时采用钻机辅助清理;

(5)从上往下“逐层,逐段,逐根”打设锚杆:锚杆打设遵循从上往下“逐层,逐段,逐根”打设,施工过程中,土层开挖与桩身锚杆打设两项工作保持良好的协调性,严格控制土层开挖的深度,不得出现超挖现象;

(6)高压喷射混凝土面层:为增强整个围护结构体系受力的协调性以及达到隔水效果,在吊装预制板墙前,采用高压喷枪在开挖土层垂直面上喷射一道混凝土面层,同时在开挖面上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根据实际开挖情况和预制板墙后期安装的情况而定;

(7)预制板墙吊桩就位:预制板墙采用在工厂集中性生产预制,有效实现了装配式建造技术在基坑围护中的应用,基坑底部第一段预制板墙吊装从顶部垂直吊装就位,下部其他段的预制板墙吊装时需人工辅助预制板墙嵌套进入相邻两H型钢桩内;若基础开挖深度≦6m时,在确保H型钢桩挡土承载力的情况下,将所有段的预制板墙均从顶部吊装施工,预制板墙随着土层开挖,依靠自重及上端板墙吊装沉设的荷载逐段下沉就位,左右两段预制板墙之间留有250-350mm的后浇混凝土段,后浇段内的左右相邻两预制板墙钢筋可靠连接;

(8)插入加强筋,并与预制板墙外伸钢筋绑扎牢固:为增强围护结构的整体性,待基坑内的预制板墙吊装施工完毕后,在预制板墙与H型钢桩之间的连接节点处插入加强筋,加强筋与预制板墙的外伸钢筋绑扎牢固;

(9)灌注节点微膨胀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H型钢桩与预制板墙之间的节点处灌注节点微膨胀混凝土,节点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40,且比预制板墙混凝土强度至少高一个等级;

(10)接缝处理:待以上所有工作施工完毕后,对预制板墙与土层之间的紧密程度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预制板墙与土层接缝出现局部不紧密的时候,调制水泥砂浆进行灌封,水泥砂浆的强度不小于M15,砂浆塌落度控制在100-150mm之间;

(11)重复步骤(4)-(10)施工;

(12)腰梁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灌注:上下两段预制板墙施工完毕时,在上下两段预制板墙之间设置一现浇钢筋混凝土腰梁,腰梁钢筋与预制板墙外伸钢筋有连接,腰梁纵向钢筋采用不少于4根且直径20mm的三级以上钢筋,箍筋采用直径8mm的二级以上钢筋,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腰梁钢筋绑扎过程中,上下两段预制板墙外伸钢筋锚入腰梁内的长度不小于1.5LaE,腰梁钢筋在H型钢桩处采用焊接方法与H型钢桩腹板焊接;

(13)验收检查。

进一步的,步骤(3)中在满足基坑承载力计算的前提下,H型钢桩的翼缘板宽度不得小于350mm,翼缘板厚度不小于20mm,H型钢桩的腹板高度比采用的预制板墙的厚度大60mm,以便于预制板墙的逐段吊装施工,同时H型钢桩的腹板厚度不小于30mm。

进一步的,步骤(3)中桩段连接采用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步骤(5)中为便于锚杆的施工,锚杆采用钢绞线代替传统锚杆,锚杆直径至少比H型钢桩内侧翼缘板上的预留孔小10mm,或者采用在H型钢桩内外侧翼缘板相对位置处均留设锚杆施工的预留孔,方便后期锚杆的打设,内外侧翼缘板上的预留孔至少比锚杆直径大10mm。

进一步的,步骤(7)中预制板墙的设计厚度不小于100mm,每段板墙设计宽度应比相邻两个H型钢桩腹板间的间距小(0.5×H型钢桩翼缘板宽度+50)mm。

进一步的,步骤(8)中加强筋直径不小于20mm,且不少于2根。

进一步的,步骤(12)中在左右相邻两段预制板墙后浇混凝土处,腰梁箍筋需加密,加密区不小于600mm,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

进一步的,步骤(12)中腰梁钢筋在H型钢桩处采用在H型钢桩腹板上预留孔的方法,设置直径不小于16mm的穿孔钢筋与预制板墙外伸钢筋连接固定,穿孔钢筋的根数根据实际工程具体情况通过计算确定。

有益效果: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牢固,实现了基坑围护结构体系装配化施工,可有效节省一定量工期,具有挡土和止水的双重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H型钢锚杆复合桩-预制板墙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1)测量放线定桩位:基坑围护体系施工前,首先准确测设H型钢桩的平面位置,平面误差控制在5mm以内,每根H型钢桩桩位测设完毕后,做好桩位点的保护措施,防止人为因素影响后期桩体打设后的位置偏差;

(2)吊桩就位,校正:H型钢桩打设前,首先将桩体按照工厂设计制作的桩段吊升就位,并复核桩位点的平面位置,等待桩体打设,对出现超过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桩位点及时矫正偏差;

(3)H型钢桩打设:采用的H型钢桩在工厂集中生产制作,现场H型钢桩打设时,采用静力压桩法施工,桩体打设时每打设2m检查一次桩体的打设平面与垂直度偏差,其中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对出现垂直度偏差超过1%的桩体进行校正,若难以校正则拔桩灌孔重打;

在满足基坑承载力计算的前提下,H型钢桩的翼缘板宽度不得小于350mm,翼缘板厚度不小于20mm,H型钢桩的腹板高度比采用的预制板墙的厚度大60mm,以便于预制板墙的逐段吊装施工,同时H型钢桩的腹板厚度不小于30mm。桩段连接采用焊接连接。

(4)分层分段开挖,桩身处理:H型钢桩打设完毕,分层分段开挖基坑土层,每层挖土深度为2-3m,对于含水率大的砂土、粉土,每层开挖厚度控制在2m以内,土层分层开挖过程中,桩体加固锚杆随即打设,边挖土,边打设锚杆,以便加强桩体与土层之间的整体性;另一方面,锚杆随挖土在桩身打设前,将桩身附土及时清理干净,对H型钢桩内外侧翼缘板上的预留锚杆孔内的土体清除干净,在出现大块石子情况下,要进一步清除干净,必要时采用钻机辅助清理;

(5)从上往下“逐层,逐段,逐根”打设锚杆:锚杆打设遵循从上往下“逐层,逐段,逐根”打设,施工过程中,土层开挖与桩身锚杆打设两项工作保持良好的协调性,严格控制土层开挖的深度,不得出现超挖现象;

为便于锚杆的施工,锚杆采用钢绞线代替传统锚杆,锚杆直径至少比H型钢桩内侧翼缘板上的预留孔小10mm,或者采用在H型钢桩内外侧翼缘板相对位置处均留设锚杆施工的预留孔,方便后期锚杆的打设,内外侧翼缘板上的预留孔至少比锚杆直径大10mm。

(6)高压喷射混凝土面层:为增强整个围护结构体系受力的协调性以及达到隔水效果,在吊装预制板墙前,采用高压喷枪在开挖土层垂直面上喷射一道混凝土面层,同时在开挖面上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厚度根据实际开挖情况和预制板墙后期安装的情况而定;

(7)预制板墙吊桩就位:预制板墙采用在工厂集中性生产预制,有效实现了装配式建造技术在基坑围护中的应用,基坑底部第一段预制板墙吊装从顶部垂直吊装就位,下部其他段的预制板墙吊装时需人工辅助预制板墙嵌套进入相邻两H型钢桩内;若基础开挖深度≦6m时,在确保H型钢桩挡土承载力的情况下,将所有段的预制板墙均从顶部吊装施工,预制板墙随着土层开挖,依靠自重及上端板墙吊装沉设的荷载逐段下沉就位,左右两段预制板墙之间留有250-350mm的后浇混凝土段,后浇段内的左右相邻两预制板墙钢筋可靠连接;

预制板墙的设计厚度不小于100mm,每段板墙设计宽度应比相邻两个H型钢桩腹板间的间距小(0.5×H型钢桩翼缘板宽度+50)mm。

(8)插入加强筋,并与预制板墙外伸钢筋绑扎牢固:为增强围护结构的整体性,待基坑内的预制板墙吊装施工完毕后,在预制板墙与H型钢桩之间的连接节点处插入加强筋,加强筋与预制板墙的外伸钢筋绑扎牢固;加强筋直径不小于20mm,且不少于2根。

(9)灌注节点微膨胀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H型钢桩与预制板墙之间的节点处灌注节点微膨胀混凝土,节点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40,且比预制板墙混凝土强度至少高一个等级;

(10)接缝处理:待以上所有工作施工完毕后,对预制板墙与土层之间的紧密程度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预制板墙与土层接缝出现局部不紧密的时候,调制水泥砂浆进行灌封,水泥砂浆的强度不小于M15,砂浆塌落度控制在100-150mm之间;

(11)重复步骤(4)-(10)施工;

(12)腰梁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灌注:上下两段预制板墙施工完毕时,在上下两段预制板墙之间设置一现浇钢筋混凝土腰梁,腰梁钢筋与预制板墙外伸钢筋有连接,腰梁纵向钢筋采用不少于4根且直径20mm的三级以上钢筋,箍筋采用直径8mm的二级以上钢筋,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腰梁钢筋绑扎过程中,上下两段预制板墙外伸钢筋锚入腰梁内的长度不小于1.5LaE,腰梁钢筋在H型钢桩处采用焊接方法与H型钢桩腹板焊接;

在左右相邻两段预制板墙后浇混凝土处,腰梁箍筋需加密,加密区不小于600mm,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腰梁钢筋在H型钢桩处采用在H型钢桩腹板上预留孔的方法,设置直径不小于16mm的穿孔钢筋与预制板墙外伸钢筋连接固定,穿孔钢筋的根数根据实际工程具体情况通过计算确定。

(13)验收检查。

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牢固,实现了基坑围护结构体系装配化施工,可有效节省一定量工期,具有挡土和止水的双重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