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35333发布日期:2019-10-09 05:0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基坑中,先划分出基坑区,再实施打入工程桩作业,然后驶入挖土设备,开挖基坑区的土体,直至达到满足标高深度的基坑。遇到基坑区的土体较为松软的时候,挖土设备开挖基坑区,进行挖土作业时候,会压坏或者压歪打入土体中的工程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坑结构,克服了背景技术的不足,并整洁了现场施工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坑结构,包括下挖所形成的凹坑;凹坑外围工程桩,设于所述凹坑的一侧;和硬壳层,由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时中所溢出的余浆凝固在凹坑的坑底上所形成,用以供挖土设备驶入作业。

进一步的,它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凹坑外围工程桩与凹坑之间的土体上的过浆沟槽,所述过浆沟槽用于供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时中所溢出的余浆流入进所述凹坑的坑底。

进一步的,所述凹坑外围工程桩包括在凹坑一侧间隔设置的基桩位置处采用边钻孔边喷水泥浆搅拌的方式,或者完成钻孔后再喷入水泥浆搅拌的方式以使土体与水泥浆混合所形成的水泥土桩以及插入在所述水泥土桩中的预制桩。

采用以上结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利用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时中所溢出的余浆,引入到基坑的坑底,使得在基坑的坑底上形成硬壳层,挖土设备可驶入到硬壳层上实施挖土作业,整一个过程,充分利用了基坑建设过程中的余浆,在基坑的坑底形成硬壳层,避免挖土作业的设备,压坏或压歪地下的工程桩,并整洁了现场施工环境。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坑的施工方法,利用该施工方法,充分利用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余浆,整洁了现场施工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坑结构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施工区规划出一个区域确定为待开挖的基坑,在待开挖的基坑所在的区域内规划出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在待开挖的基坑所在区域上打入满足施工所需数量的工程桩;

步骤二:在待开挖的基坑所在的区域上挖出土体以形成凹坑,在凹坑与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之间的土体上开挖出过浆沟槽,其中,开挖的过浆沟槽需满足安装凹坑外围工程桩时中所溢出的余浆能够通过过浆沟槽流入到凹坑的坑底;

步骤三:在安装凹坑外围工程桩过程中所溢出的余浆在凹坑的坑底凝固成硬壳层后,挖土设备驶入凹坑,挖出凹坑的土体直至凹坑的深度满足施工的基坑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的相对侧分别留出了凹坑和适合驶入打桩设备的驶入区,或者在待开挖的基坑的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外的区域开挖成以形成凹坑。

进一步的,在待开挖的基坑区的相邻侧均划分出连续分布的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在待开挖的基坑的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外的区域开挖以形成凹坑。

进一步的,在待开挖的基坑区的四周均划分出连续分布的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在待开挖的基坑的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外的区域开挖以形成凹坑。

进一步的,打工程桩的具体操作可以是,选出满足施工要求的基桩位置,在每一基桩位置处采用边钻孔边喷水泥浆搅拌的方式,或者完成钻孔后再喷入水泥浆搅拌的方式以使土体与水泥浆混合所形成的水泥土桩,在每一所述水泥土桩中插入预制桩。

进一步的,其中,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设计的大小满足,其流出的余浆能够流满凹坑的坑底,以在凹坑的坑底形成所述硬壳层。

进一步的,在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规划出多个间隔分布且围绕于凹坑的基桩位置,在每一基桩位置处采用边钻孔边喷水泥浆搅拌的方式,或者完成钻孔后再喷入水泥浆搅拌的方式以使土体与水泥浆混合所形成的水泥土桩,在每一所述水泥土桩中插入预制桩。

采用以上方法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充分利用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余浆,在基坑的坑底形成硬壳层,整洁了现场施工环境,避免挖土作业的挖土设备,压坏和压歪地下的工程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用预制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分布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分布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分布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基坑;2、凹坑外围工程桩;3、过浆沟槽;4、硬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结构,包括下挖所形成的凹坑1、凹坑外围工程桩2和硬壳层4,其中,凹坑外围工程桩2设于所述凹坑1的一侧,硬壳层4则是由由凹坑外围工程桩2安装时中所溢出的余浆凝固在凹坑1的坑底上所形成,用作提高土体的荷载力,用以供挖土设备驶入作业。

另外,凹坑外围工程桩2与凹坑1之间的土体上形成了过浆沟槽3,所述过浆沟槽3用于供凹坑外围工程桩2安装时中所溢出的余浆流入进所述凹坑1的坑底,所涉及的硬壳层4是凹坑外围工程桩2安装时中所溢出的余浆相互堆积凝固,同时也混带了凹坑1中的泥土和砂石,保证了硬壳层4能够像铺设碎石一样。

以上所涉形成凹坑外围工程桩2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在本实施中采用了以下一种具体的凹坑外围工程桩,包括在凹坑1一侧间隔设置的基桩位置处采用边钻孔边喷水泥浆搅拌的方式,或者完成钻孔后再喷入水泥浆搅拌的方式以使土体与水泥浆混合所形成的水泥土桩以及插入在所述水泥土桩中的预制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坑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施工区规划出一个区域确定为待开挖的基坑,在待开挖的基坑所在的区域内规划出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在待开挖的基坑所在区域上打入满足施工所需数量的工程桩;

步骤二:在待开挖的基坑所在的区域上挖出土体以形成凹坑1,在凹坑1与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之间的土体上开挖出过浆沟槽3,其中,开挖的过浆沟槽3需满足安装凹坑外围工程桩2时中所溢出的余浆能够通过过浆沟槽3流入到凹坑1的坑底;

步骤三:在安装凹坑外围工程桩2过程中所溢出的余浆在凹坑1的坑底凝固成硬壳层4后,挖土设备驶入凹坑1,挖出凹坑1的土体直至凹坑1的深度满足施工的基坑深度。

其中,凹坑1和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两者之间存在不同的分布位置。使得整个基坑的建设过程更加合理化。

一种分布方式是,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的相对侧分别留出了凹坑1和适合驶入打桩设备的驶入区,或者在待开挖的基坑的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外的区域开挖成以形成凹坑1。具体参照图2,另外在图2中,适合驶入打桩设备的驶入区用d标识出,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用c标识出。

另一种分布方式是,在待开挖的基坑区的相邻侧均划分出连续分布的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在待开挖的基坑的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外的区域开挖成以形成凹坑1。具体参照图3,另外在图3中,适合驶入打桩设备的驶入区用d标识出,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用c标识出。

另一种分布方式是,在待开挖的基坑区的四周均划分出连续分布的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在待开挖的基坑的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外的区域开挖成以形成凹坑1。具体参照图4,另外在图4中,适合驶入打桩设备的驶入区用d标识出,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用c标识出。

在待开挖的基坑所在区域打入满足施工所需数量的工程桩,具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如下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方式,选出满足施工要求的基桩位置,在每一基桩位置处采用边钻孔边喷水泥浆搅拌的方式,或者完成钻孔后再喷入水泥浆搅拌的方式以使土体与水泥浆混合所形成的水泥土桩,在每一所述水泥土桩中插入预制桩。

其中,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设计的大小满足,其流出的余浆能够流满凹坑1的坑底,以在凹坑1的坑底形成所述硬壳层4。

以上具体实施例子中,涉及到的水泥土桩,用a标识出,预制桩用b标识出。

凹坑外围工程桩的建设过程中,具有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在凹坑外围工程桩安装区规划出多个间隔分布且围绕于基坑区的基桩位置,在每一基桩位置处采用边钻孔边喷水泥浆搅拌的方式,或者完成钻孔后再喷入水泥浆搅拌的方式以使土体与水泥浆混合所形成的水泥土桩,在每一所述水泥土桩中插入预制桩。

以上仅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