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1373发布日期:2018-10-16 19:24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溢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溢油污染是指石油及其炼制品在开采、贮存、运输等过程汇总泄露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和海洋油田井喷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海洋环境和污染的特殊性,油污将对海洋生态、旅游业、养殖业等诸多方面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首选,油污覆盖水面后,海水中的含氧量下降、油污分解的化学毒素、油污的粘附性等原因导致了鱼虾、浮游生物、海鸟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其次,油污会污染海滩,直接影响附件的海水养殖业、海滨的旅游业,同时还是潜在的危险源。此外,海洋溢油还会带来一些长期的危害,海洋生物会摄入石油分解后的化学毒素,并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对食用者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危及人类的安全。因此,溢油事故发生时,应快速回收油污。目前,传统的溢油回收装置的在回收海水中的油的过程中,油水分离缓慢,油污回收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溢油回收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溢油回收装置的油水分离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溢油回收装置,包括围油栏和收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油栏呈环状结构且该环状结构的一侧具有缺口,所述收油体位于围油栏内侧的中部,所述围油栏包括呈环状的气管和呈环状并嵌套在气管内侧且与气管相连通的多孔板;所述收油体包括内腔室、设置在内腔室中并将内腔室分隔成乳化室和储油室的油水分离膜、设置在乳化室内的微气泡发生器以及设置在储油室内的油泵,所述储油室位于乳化室的下方,所述油泵上连接有一端伸至储油室外的输油管道。

使用时将该装置放置在具有油污的海水中,带有油污的海水通过缺口进入到围油栏内,通过气管和多孔板向海水中鼓入微气泡,微气泡在水平面形成的水平流会驱赶油膜往中间聚集,增加油膜的厚度,方便收油体收油,加快油水分离,提高收油效率;油水在围油栏内的中部聚集后进入到收油体的乳化室内,由微气泡发生器产生微气泡对油膜进行乳化,缩小油粒,微气泡在液相中的上升速度很慢,停留时间较长,同时微气泡的比表面积较大,可将油滴均匀的分散成乳化液,并推动油通过下部的油水分离膜进入到储油室内,加速油水分离;油泵通过输油管道将油输送至储油罐中,后续再运走处理。该装置显著加快了油水分离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使得海水中的油污回收彻底。

在上述的一种溢油回收装置中,所述收油体包括呈倒锥形的下主体和位于在下主体上方的上主体,所述内腔室位于下主体上并呈倒锥形结构,所述油水分离膜包括油水分离膜一、油水分离膜二和油水分离膜三,所述油水分离膜二和油水分离膜三位于下主体的上端部,所述油水分离膜二和油水分离膜三均呈弧形下凹且油水分离膜三位于油水分离膜二的下方,所述油水分离膜一呈环状,所述油水分离膜一的下端与油水分离膜二的外边沿连接、上端与上主体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油水分离膜一、油水分离膜二和上主体的下表面配合形成所述的乳化室。油水分离膜一采用通透性强但分离效果稍差点的疏水材料制成,对油水进行初步过滤,降低进入到乳化室内的油水的含水量;而油水分离膜二和油水分离膜三的结构方便油滴的聚集,油泵开启时,储油室内的压力低,乳化室内的压力高,乳化室和储油室之间存在压力差,使油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压力差进一步加大,进而使油水混合物加速通过油水分离膜二和油水分离膜三,获得很高的透油通量及较好的分离效果;另外,收油体的倒锥形结构增加了该装置的稳定性和耐波性,降低风浪对装置的影响。

在上述的一种溢油回收装置中,所述下主体的内部呈中空结构并形成储水室,所述下主体的上端敞开形成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封闭该进水口的油水分离膜四,所述下主体的下端部开设有连通储水室的排水口,所述储水室内设置有抽水泵且该抽水泵位于收油体的下端部处。油水分离膜四可分离出海水,增加进入到乳化室内的油的含量,分离的海水存储在储水室内,由抽水泵通过排水口抽入到海中。

在上述的一种溢油回收装置中,所述上主体的内部具有能够调节收油体浮力大小的浮力室。通过浮力室来调节整个收油体的浮力,使其浮于水面恰当位置,减轻支撑臂的受力。

在上述的一种溢油回收装置中,所述油水分离膜一的外围设置有金属网罩,所述金属网罩的下端与下主体固连、上端与上主体固连。金属网罩用于阻挡较大物体,提高后续油膜分离效率,提高油水分离膜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溢油回收装置中,所述收油体的外侧壁上具有若干个聚油板,若干个聚油板位于收油体的上端且围绕油水分离膜一设置。聚油板采用亲油材料制作,可吸引更多的溢油,提高溢油回收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溢油回收装置中,所述聚油板呈弧形结构。该结构增加了聚油板的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吸引溢油的性能。

在上述的一种溢油回收装置中,所述收油体的外围设置有一圈塑性分离膜。塑性分离膜是一种可随水浮动的柔性油水分离膜,可初步分离出部分油,加快后续的油水分离。

在上述的一种溢油回收装置中,所述收油体的外侧壁上连接有呈中空且贯穿围油栏的支撑臂,所述输油管道贯穿支撑臂设置,所述微气泡发生器上连接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贯穿支撑臂设置。支撑臂用于收油体在海水中的定位。

在上述的一种溢油回收装置中,所述围油栏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导油板,两导油板之间的宽度从外到内逐渐减小;所述多孔板的每个孔上均设置有单向喷气阀。导油板采用镀有高度疏水和超亲油膜的金属网膜的耐海水腐蚀的pvc板,有利于将溢油引入圆形乳化区,进行乳化堆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溢油回收装置具有以下优点:该装置显著加快了油水分离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使得海水中的油污回收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收油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围油栏;1a、缺口;10、气管;11、多孔板;12、单向喷气阀;2、收油体;2a、下主体;2a1、储水室;2a2、排水口;2a3、浮力室;2b、上主体;20、乳化室;21、储油室;22、油水分离膜;22a、油水分离膜一;22b、油水分离膜二;22c、油水分离膜三;23、微气泡发生器;24、油泵;25、输油管道;26、支撑臂;27、进气管道;28、金属网罩;29、聚油板;3、导油板;4、油水分离膜四;5、抽水泵;6、塑性分离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溢油回收装置,包括围油栏1和收油体2,所述围油栏1呈环状结构且该环状结构的一侧具有缺口1a,所述围油栏1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导油板3,两导油板3之间的宽度从外到内逐渐减小,所述围油栏1包括呈环状的气管10和呈环状并嵌套在气管10内侧且与气管10相连通的多孔板11,所述多孔板11的每个孔上均设置有单向喷气阀12。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收油体2位于围油栏1内侧的中部,所述收油体2包括内腔室、设置在内腔室中并将内腔室分隔成乳化室20和储油室21的油水分离膜22、设置在乳化室20内的微气泡发生器23以及设置在储油室21内的油泵24,所述储油室21位于乳化室20的下方,所述油泵24上连接有一端伸至储油室21外的输油管道25,所述收油体2的外侧壁上连接有呈中空且贯穿围油栏1的支撑臂26,所述输油管道25贯穿支撑臂26设置,所述微气泡发生器23上连接进气管道27,所述进气管道27贯穿支撑臂26设置。

进一步具体的说,如图2所示,所述收油体2包括呈倒锥形的下主体2a和位于在下主体2a上方的上主体2b,所述内腔室位于下主体2a上并呈倒锥形结构,所述油水分离膜22包括油水分离膜一22a、油水分离膜二22b和油水分离膜三22c,所述油水分离膜二22b和油水分离膜三22c位于下主体2a的上端部,所述油水分离膜二22b和油水分离膜三22c均呈弧形下凹且油水分离膜三22c位于油水分离膜二22b的下方,所述油水分离膜一22a呈环状,所述油水分离膜一22a的下端与油水分离膜二22b的外边沿连接、上端与上主体2b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油水分离膜一22a、油水分离膜二22b和上主体2b的下表面配合形成所述的乳化室20。所述下主体2a的内部呈中空结构并形成储水室2a1,所述下主体2a的上端敞开形成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封闭该进水口的油水分离膜四4,所述下主体2a的下端部开设有连通储水室2a1的排水口2a2,所述储水室2a1内设置有抽水泵5且该抽水泵5位于收油体2的下端部处,所述上主体2b的内部具有能够调节收油体2浮力大小的浮力室2a3。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油水分离膜一22a的外围设置有金属网罩28,所述金属网罩28的下端与下主体2a固连、上端与上主体2b固连;所述收油体2的外围设置有一圈塑性分离膜6;所述收油体2的外侧壁上具有若干个聚油板29,若干个聚油板29位于收油体2的上端且围绕油水分离膜一22a设置,所述聚油板29呈弧形结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围油栏1、缺口1a、气管10、多孔板11、单向喷气阀12、收油体2、下主体2a、储水室2a1、排水口2a2、浮力室2a3、上主体2b、乳化室20、储油室21、油水分离膜22、油水分离膜一22a、油水分离膜二22b、油水分离膜三22c、微气泡发生器23、油泵24、输油管道25、支撑臂26、进气管道27、金属网罩28、聚油板29、导油板3、油水分离膜四4、抽水泵5、塑性分离膜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