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地下结构工程的堵排结合防水装置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47400发布日期:2018-08-24 19:2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房屋建筑、轨道交通等地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地下结构工程的堵排结合防水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的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接口施工缝防水施工是关系到工程防水施工好坏的重难点,关系到整个工程的使用舒适性。通常在地下结构工程中,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接口处按照常规施工缝的防水节点处理方式仅进行封堵处理。

但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接口处施工缝与常规结构施工缝有所不同,由于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在工程使用阶段常存在差异沉降,封堵措施逐渐失效,导致其接缝处防水体系容易破坏从而顶板发生漏水,顶板漏水是容易观察到的,但难以发现的是,此时底板接缝发生渗水进入装修层。现有技术对于顶板漏水问题已有研究,但对于底板渗水问题却不曾发现、更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地下结构工程的堵排结合防水装置与方法,在底板接缝处的装修层内预埋开口朝下的槽型反扣式排水构件作为排水装置,解决了底板接缝因差异沉降而导致的渗水难题;在顶板接缝处设置开口朝上的槽型排水构件和/或可卸式止水装置用于排水,解决了顶板接缝因差异沉降而导致的漏水问题,且上下堵水装置、排水装置互相配合,形成了完善的堵排结合的防水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地下结构工程的堵排结合防水装置,包括主体工程的主体结构板、附属工程的附属结构板、所述主体结构板与所述附属结构板之间的接缝,所述主体结构板包括主体顶板和主体底板,所述附属结构板包括附属顶板和附属底板,所述主体顶板和所述附属顶板之间形成上接缝,所述主体底板与所述附属底板之间形成下接缝,所述上接缝和所述下接缝都设有堵水装置;还包括建筑装修层、开口朝下的槽型反扣式排水构件和多个排水管;所述建筑装修层铺设于所述主体底板和附属底板上表面,所述反扣式排水构件设于所述下接缝上方并沿下接缝方向纵向延伸,且所述反扣式排水构件预埋于所述建筑装修层中,设置有排水管连接于所述反扣式排水构件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堵排结合防水装置还包括开口朝上的槽型排水构件,该槽型排水构件设于所述上接缝的下方并沿上接缝方向纵向延伸;上接缝处的所述主体顶板和所述附属顶板无需预先开槽,所述槽型排水构件直接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顶板和所述附属顶板的下表面;上方的槽型排水构件和下方的反扣式排水构件之间通过排水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堵排结合防水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式止水装置,该可拆卸式止水装置设于所述上接缝的下方、所述主体顶板和所述附属顶板的预先开槽中,并沿上接缝方向纵向延伸;上方的可拆卸式止水装置和下方的反扣式排水构件之间通过排水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堵排结合防水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式止水装置,该可拆卸式止水装置设于所述上接缝的下方并沿上接缝方向纵向延伸,并与所述槽型排水构件纵向相接;上接缝处的所述主体顶板和所述附属顶板无需预先开槽,所述可拆卸式止水装置直接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顶板和所述附属顶板的下表面;上方的可拆卸式止水装置和下方的反扣式排水构件之间通过排水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拆卸式止水装置包括橡胶止水带、压板、压条、圆钢、锚固螺栓;所述橡胶止水带纵向延伸封堵所述上接缝,横向两侧部以如下方式被固定:所述压板与所述主体顶板和附属顶板下表面之间,靠近上接缝的一端设置橡胶止水带的侧部、远离上接缝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圆钢、中间设置所述锚固螺栓,橡胶止水带的侧部与所述压板之间设置所述压条。

优选地,所述堵水装置包括止水胶、注浆管、注浆导管,同一接缝处上下设置多条所述止水胶,所述注浆管设置于多条止水胶之间,所述注浆导管为大致l型,一端与所述注浆管连接,另一端伸出到所述附属顶板以及所述附属底板上的建筑装修层之外。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为pvc管,预埋于侧墙装饰层或柱子装饰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地下结构工程的堵排结合防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施工主体结构板;

步骤s2:施工附属结构板至与主体结构板存在间隙,形成接缝;

步骤s3:对主体结构板接缝处混凝土结构进行凿毛,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步骤s4:接缝处继续施工止水胶、注浆管及注浆导管;

步骤s5:在附属底板接缝处设置开口朝下的槽型反扣式排水构件埋于建筑装修层内;

步骤s6:预埋排水管连通于反扣式排水构件下方;

步骤s7:将水引排至最近的集水井中。

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还包括,在附属顶板接缝处设置开口朝上的槽型排水构件,和/或可卸式止水装置。

优选地,所述步骤s6中还包括,预埋排水管连通上方的槽型排水构件和/或可卸式止水装置,与下方的反扣式排水构件。

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接口施工缝处增设排水措施,在附属结构底板与主体结构底板的下接缝处设置开口朝下的槽型反扣式排水构件预埋于建筑装修层,将底板接缝的渗水收集并排走,避免了渗水的堆积与扩散;

2、可根据接缝处的安装路径和难易程度,在附属结构顶板与主体结构顶板的上接缝处灵活选择设置开口朝上的槽型排水构件和/或可卸式止水装置,将顶板接缝的漏水收集并排走,避免了漏水落入主体空间;

3、通过预埋排水管连通上下排水装置,最终排入最近的集水井中,排水系统互相配合协调性好、排水路径高效而隐蔽;

4、本发明采用堵排结合的防水处理方式,形成了完善的防水体系,即使在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接缝处漏水、渗水的情况下,也能将渗漏的水通过设计的排水路径排走,可很好地改善接缝处防水效果,在地下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地下结构工程的堵排结合防水装置,包括主体工程的主体结构板1、附属工程的附属结构板2、所述主体结构板1与所述附属结构板2之间的接缝3,所述主体结构板1包括主体顶板11和主体底板12,所述附属结构板2包括附属顶板21和附属底板22,所述主体顶板11和所述附属顶板21之间形成上接缝31,所述主体底板12与所述附属底板22之间形成下接缝32,所述上接缝31和所述下接缝32都设有堵水装置;还包括建筑装修层10、开口朝下的槽型反扣式排水构件5和多个排水管6;所述建筑装修层10铺设于所述主体底板12和附属底板22上表面,所述反扣式排水构件5设于所述下接缝32上方并沿下接缝方向纵向延伸,且所述反扣式排水构件5预埋于所述建筑装修层10中,设置有排水管6连接于所述反扣式排水构件5的下方。所述开口朝下的槽型反扣式排水构件5可以是铝合金或不锈钢、也可以是具备不透水、耐水腐蚀、能适应一定程度沉降变形及防火性能的材料,其侧部具有两个向横向外侧延伸的翻边,该翻边通过螺钉螺栓或焊接至预埋件等方式固定至主体底板12和附属底板22上表面,从而形成槽道腔体,限制和引导下接缝32处的渗水。本发明在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接口施工缝处增设排水措施,在附属结构底板与主体结构底板的下接缝处设置开口朝下的槽型反扣式排水构件预埋于建筑装修层,将底板接缝的渗水收集并排如最近的集水井,避免了渗水的堆积与扩散。

对于主体顶板11和附属顶板21在上接缝纵向方向较为平整,便于防水装置安装的情况下,所述堵排结合防水装置还包括开口朝上的槽型排水构件4,其可以具有和所述反扣式排水构件5相同的材质、形状、连接方式,该槽型排水构件4设于所述上接缝31的下方并沿上接缝方向纵向延伸;上接缝31处的所述主体顶板11和所述附属顶板21无需预先开槽,所述槽型排水构件4直接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顶板11和所述附属顶板21的下表面;上方的槽型排水构件4和下方的反扣式排水构件5之间通过排水管6连接。通过预埋排水管连通上下排水装置,最终排入最近的集水井中,排水系统互相配合协调性好、排水路径高效而隐蔽。

对于主体顶板11和附属顶板21在上接缝纵向方向下翻梁或次梁较多、90°转角较多的情况下,前述槽型排水构件4不易安装固定,此时用柔性的可拆卸式止水装置替代槽型排水构件4,该可拆卸式止水装置设于所述上接缝31的下方、所述主体顶板11和所述附属顶板21的预先开槽中,并沿上接缝方向纵向延伸;上方的可拆卸式止水装置和下方的反扣式排水构件5之间通过排水管6连接。

一般而言,槽型排水构件4和可拆卸式止水装置在在同一个工程可同时存在,但排水路径各自闭合。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共线并存的实施例。对于安装路径上存在少量下翻梁或次梁、其他较为平整的情况下,可拆卸式止水装置设于所述上接缝31的下方并沿上接缝方向纵向延伸,并与所述槽型排水构件4纵向相接;上接缝31处的所述主体顶板11和所述附属顶板21无需预先开槽,所述可拆卸式止水装置直接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顶板11和所述附属顶板21的下表面;上方的可拆卸式止水装置和下方的反扣式排水构件5之间通过排水管6连接。本发明可根据接缝处的安装路径和难易程度,在附属结构顶板与主体结构顶板的上接缝处灵活选择设置开口朝上的槽型排水构件和/或可卸式止水装置,将顶板接缝的漏水收集并排走,避免了漏水落入主体空间。

对于附属底板22下方设有主体地连墙或围护结构3,不便于设置排水管6的地段,可以进行如下调整。如图1所示,下接缝32处反扣式排水构件5在主体结构侧壁另一侧同样设置一个反扣式排水构件5,其下方设置排水管6,两个反扣式排水构件之间通过侧壁内的管道14相互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式止水装置包括橡胶止水带、压板、压条、圆钢、锚固螺栓;所述橡胶止水带纵向延伸封堵所述上接缝31,横向两侧部以如下方式被固定:所述压板与所述主体顶板11和附属顶板21下表面之间,靠近上接缝31的一端设置橡胶止水带的侧部、远离上接缝31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圆钢、中间设置所述锚固螺栓,橡胶止水带的侧部与所述压板之间设置所述压条。橡胶止水带可以很方便的再转角处安装,并且可以方便拆卸更换和修理。

所述堵水装置包括止水胶7、注浆管8、注浆导管9,同一接缝处上下设置多条所述止水胶7,所述注浆管8设置于多条止水胶7之间,所述注浆导管9为大致l型,一端与所述注浆管8连接,另一端伸出到所述附属顶板21以及所述附属底板22上的建筑装修层10之外。堵水装置能在不沉降的时候起到主要防水作用,在沉降的情况下能延缓漏水和渗水。

所述排水管6为pvc管,预埋于侧墙装饰层或柱子装饰层。排水管串联起上下层排水装置,且隐蔽美观,工程舒适性高。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前述适用于地下结构工程的堵排结合防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施工主体结构板1;

步骤s2:施工附属结构板2至与主体结构板1存在间隙,形成接缝3;

步骤s3:对主体结构板接缝3处混凝土结构进行凿毛,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步骤s4:接缝3处继续施工止水胶7、注浆管8及注浆导管9;

步骤s5:在附属底板22接缝32处设置开口朝下的槽型反扣式排水构件5埋于建筑装修层10内;

步骤s6:预埋排水管6连通于反扣式排水构件5下方;

步骤s7:将水引排至最近的集水井中。

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还包括,可根据接缝处的安装路径和难易程度,在附属顶板21接缝31处灵活选择设置开口朝上的槽型排水构件4,和/或可卸式止水装置。

优选地,所述步骤s6中还包括,预埋排水管6连通上方的槽型排水构件4和/或可卸式止水装置,与下方的反扣式排水构件5。

本发明采用堵排结合的防水处理方式,形成了完善的防水体系,即使在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接缝处漏水、渗水的情况下,也能将渗漏的水通过设计的排水路径排走,可很好地改善接缝处防水效果,在地下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