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建筑物提升纠倾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5806发布日期:2018-08-21 08:37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纠倾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纠倾系指建筑物由于地基、基础或建筑物本身的某种原因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其上部结构偏离垂直位置而发生倾斜,当建筑物的倾斜程度超过国家有关规范要求、严重影响建筑物安全及正常使用时所采取的以期确保建筑物安全及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的纠倾扶正、加固稳定的措施。

纠倾的常用方法有:堆载加压纠倾法、掏土纠倾法、浸水纠倾法和掏土灌水法等。这些方法多是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增大沉降量,借以调整整个基础的差异沉降。从而起到矫正建筑物倾斜的目的。这些方法需要预估沉降量,对掏土量、灌水量进行大量的理论计算,经验性很强,理论也不成熟。事实上将沉降大的一侧将建筑物提升,同样可以达到纠倾的目的,而且倾斜过程简单、可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提升纠倾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框架结构顶升纠倾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相对较大的区域的地基土中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

2)在独立基础顶部开设压桩孔,压桩孔为下宽上窄的喇叭口型;

3)在独立基础顶部的压桩孔的两侧,安装吊钩;

4)在压桩孔内竖直安放第一节预制桩,桩顶套入桩帽,在桩帽上安装提升机,将提升机的吊装绳与基础顶的吊钩相连;

5)开动提升机,利用建筑物重量作为反力将预制桩压入基础下方的地基土中;

6)待第一节预制桩桩顶压至压桩孔附近时,暂时拆除桩帽和提升机,在第一节桩顶接长第二节预制桩,安装桩帽和提升机,继续开动提升机压桩;

7)不断接长和压桩,直至第一节预制桩桩尖到达坚硬的土层;

8)继续开动提升机,由于预制桩支撑在坚硬土层上,不再继续下沉,独立基础会被提升;基础提升过程中测量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当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后停止提升;

9)在被提升基础和地基土空隙以及压桩孔内灌注细石混凝土。

进一步的,压桩孔的最小处孔径不仅需要容纳纠偏用预制桩,而且要考虑纠倾时建筑物独立基础水平偏移量;

进一步的,通过植筋的方法安装吊钩。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桩孔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或者多个钻孔在所述的独立基础的顶部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预制桩、桩帽和提升机的总高度一般不超过建筑物底层层高。

进一步的,框架柱部分荷载通过压桩孔内细石混凝土的摩擦力传递到预制桩和坚硬的土层;另有部分荷载通过基础下方填充的细石混凝土传递到地基土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10)拆除桩帽和提升机,截除基础顶多余预制桩;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11)回填工作坑,恢复地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提升的方法,相比迫降的方法更简单、安全、可控,不需要事先预估沉降量、掏土和灌水量,只需要采用常规的测量手段直观地完成纠倾。另外,上部结构荷载通过预制桩和原基础两条路径传递,更安全可靠,减少了后期沉降。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建筑物纠倾前的侧视图;

图2为在沉降较大部分独立基础处开挖作业坑后的侧视图;

图3为在独立基础上开设压桩孔并安装吊钩的侧视图;

图4为安放预制桩、桩帽、提升机和钢丝绳的示意图;

图5为第一节预制桩压至压桩孔附近的示意图;

图6为第一节预制桩桩尖到达坚硬土层示意图;

图7为独立基础被提升的示意图;

图8为在独立基础和地基土以及压桩孔间空隙内填充细石混凝土示意图;

图9为回填工作坑,恢复地面示意图;

图10为纠倾时独立基础产生的水平偏移量示意图。

其中:1、框架柱,2、框架梁、板,3、独立基础,4、地基土,5、坚硬土层,6、工作坑,7、压桩孔,8、吊钩,9、预制桩,10、钢丝绳,11、桩帽,12、提升机,13、独立基础和地基土以及压桩孔间空隙,14、细石混凝土,15、纠倾时独立基础产生的水平偏移量。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发明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纠倾的常用方法有:堆载加压纠倾法、掏土纠倾法、浸水纠倾法和掏土灌水法等。这些方法多是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增大沉降量,借以调整整个基础的差异沉降。从而起到矫正建筑物倾斜的目的。这些方法需要预估沉降量,对掏土量、灌水量进行大量的理论计算,经验性很强,理论也不成熟。事实上将沉降大的一侧将建筑物提升,同样可以达到纠倾的目的,而且倾斜过程简单、可控。,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主题名称)。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图1中表示的建筑物纠倾前的侧视图;其包括框架柱1,框架梁、板2,独立基础3,地基土4,坚硬土层5;整个建筑物向右侧倾斜,具体的纠倾方法如图2-10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相对较大的区域的地基土中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具体如图2所示,在建筑物的右侧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3;

2)在独立基础3顶部开设压桩孔7,压桩孔7为下宽上窄的喇叭口型,最小处孔径不仅需要容纳纠偏用预制桩,而且要考虑纠倾时建筑物独立基础水平偏移量;具体如图3所示;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压桩孔至少设置两个,两个或者多个压桩孔沿着所述的独立基础的顶部均匀分布,保证整个建筑物受力均匀;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建筑物的重量进行设置,原则上是建筑物质量越大,千斤顶的数量越多,钻孔数量也越多。

3)在独立基础3顶部压桩孔的两侧,通过植筋的方法安装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可以选用图中的吊钩8;具体的要求是每个压桩孔的两侧均安装两个吊钩8。

4)在每个压桩孔7内竖直安放第一节预制桩,桩顶套入桩帽11,在每个桩帽11上安装电动提升机12,将提升机12的钢丝绳与独立基础顶的吊钩相连,这里的吊钩是指安装提升机12的预制桩旁边的吊钩;桩帽和提升机的总高度一般不超过建筑物底层层高;具体的如图4、图5所示。

5)同时开动多个提升机12,利用建筑物重量作为反力将多个同时预制桩压入基础下方的地基土中;

6)待每个压桩孔7内的第一节预制桩桩顶压至压桩孔顶部附近时,暂时拆除桩帽和提升机,在第一节桩顶连接第二节预制桩,安装桩帽和提升机,继续开动提升机压桩;

7)不断接长和压桩,直至第一节预制桩桩尖到达坚硬的土层;如图6所示,为第一节预制桩桩尖到达坚硬土层示意图;

8)继续开动多个提升机,由于预制桩支撑在坚硬土层上,不再继续下沉,独立基础会被提升;

9)基础提升过程中测量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当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后停止提升。

10)在被提升基础和地基土空隙以及压桩孔内灌注细石混凝土14。框架柱部分荷载通过压桩孔内细石混凝土的摩擦力传递到预制桩和坚硬的土层;另有部分荷载通过基础下方填充的细石混凝土传递到地基土中;如图8所示;

11)拆除桩帽和提升机,截除基础顶多余预制桩;

12)回填工作坑,恢复地面,如图9所示。

本发明中图10为纠倾时独立基础产生的水平偏移量示意图。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