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泵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5286发布日期:2019-03-08 23:4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泵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泵房,属于供水领域。



背景技术:

小区内无负压的供水方式是由市政管网直接对用户管网进行供水,并且依据用户管网的用水情况调节市政管网的流量,从而避免压力浪费。但是这样的方式也带来了一个弊端,即市政管网若紧急停水或减量供水,会直接在用户管网一侧产生影响,尤其在夏季用水量较大的时候,对用户的用水造成很大影响。为了应对上述情况,小区内部往往会配备储水箱,但是随着储水箱内水量的逐渐下降,储水箱内部气压急剧下降,导致储水箱损坏,为了应对上述情况储水箱上安装有真空抑制器,但是现有的真空抑制器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一体化泵房,对小区内缺水时段进行安全地统筹补充供水。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泵房,包括房体、市政管网端进水管、分水管、用户管网端出水管以及储水箱,分水管和储水箱均设置在房体内,分水管包括一号水管和二号水管,一号水管的入水端和二号水管的入水端均连通至市政管网端进水管,储水箱上设置有入水口和二号出水口,一号水管的出水端连通至入水口,二号水管的出水端和二号出水口均连通至用户管网端出水管,二号出水口与用户管网端出水管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闸阀,储水箱上设置有真空抑制器,真空抑制器包括壳体和外浮球,壳体的中间开设有腔体,腔体内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将腔体分隔为内腔和外腔,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外通孔,外通孔与外腔连通,外腔通过外通孔连通至储水箱内,隔离板上设置有内通孔,内腔和外腔通过内通孔贯通,外浮球活动设置在外通孔处,外浮球位于壳体外,外通孔外侧设置有一号支撑板,一号支撑板和壳体固定,外浮球位于外通孔和一号支撑板之间,一号支撑板与外浮球之间设置有一号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房体在小区内形成固定的水流中转站,在正常供水时,由市政管网端进水管将大部分的水送往用户管网端出水管,少部分的水经由分水管送往储水箱进行储备。当市政管网端进水管处减少供水或者停水,则由储水箱内贮存的水作为补充水源,对用户管网端出水管进行补充供水。在储水箱内液位较高的情况下,外浮球能够上浮堵住外通孔,防止储水箱内的存水进入腔体。当储水箱内存水流向用户管网端出水管使得储水箱内液面下降情况下,外浮球掉落,使得腔体与大气连通,从而使得储水箱内空气和大气连通,避免储水箱被大气压损。

本发明一体化泵房还包括蓄水池,储水箱上还设置有一号出水口,一号出水口连通至蓄水池。

本发明所述外腔内设置有二号支撑板,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相互平行设置,二号支撑板均壳体固定,外浮球和二号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二号弹簧,二号弹簧贯穿外通孔。

本发明所述真空抑制器还包括内浮球,内浮球活动设置在内通孔处,内浮球设置于外腔内。

本发明所述外浮球为气球,外通孔处设置有一号喇叭管,一号喇叭管位于壳体外,且一号喇叭管朝向壳体外设置,一号喇叭管的开口边缘和外通孔的边缘连接。

本发明所述内腔内设置有三号支撑板,三号支撑板与隔离板固定,三号支撑板与内浮球之间设置有三号弹簧,三号弹簧贯穿内通孔。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体化泵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体化泵房内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真空抑制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展示的一体化泵房,包括房体a、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分水管、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蓄水池b4以及储水箱b3。分水管和储水箱b3均设置在房体a内。正常供水时,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提供较大的水流量,此时绝大部分水被分水管传输至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对用户进行供水,而其余的水以恒定流速被分水管输送至储水箱b3,依据实际情况控制储水箱b3内的水是否输送至蓄水池b4内。

具体的,分水管包括一号水管b5,储水箱b3上设置有入水口b15和一号出水口b13,一号水管b5的入水端连通至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一号水管b5的出水端连通至入水口b15,一号出水口b13和蓄水池b4之间设置有三号水管b11,一号出水口b13通过三号水管b11连通至蓄水池b4。正常供水时,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的一部分水流经由一号水管b5流入储水箱b3进行储存。储水箱b3的体积和最大储水量不大,储水箱b3内的水作为短时间停水时的补充水源。当储水箱b3内达到最大储水量时,多余的水经由一号出水口b13流入蓄水池b4,蓄水池b4的体积和最大储水量远大于储水箱b3的体积和最大储水量,因此蓄水池b4内储存的大量水能够作为长期停水时的补充水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在一号水管b5上设置有节流阀b8。一号出水口b13正常供水时,调节一号水管b5上的节流阀b8,使得一号水管b5中以固定流速进水,进而使得储水箱b3或蓄水池b4的储水量以恒定速度增加。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内的水流量大致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内浮动,保证正常供水时一号水管b5内水的流量不大于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内最小水流量的三分之一,以避免对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的供水产生过多影响。因此当用水告急,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的水流量减少时,也不需要额外调节一号水管b5上的节流阀b8。只有当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完全停止供水时,才需要关闭一号水管b5上的节流阀b8,防止储水箱b3或蓄水池b4内的水倒吸至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内。

分水管还包括二号水管b6,二号水管b6的入水端连通至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二号水管b6的出水端连通至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正常供水时,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的绝大部分水通过二号水管b6被分流至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对用户进行供水。

储水箱b3上还设置有二号出水口b14,二号出水口b14连通至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正常供水时,储水箱b3和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之间相互独立,因此本实施例中在二号出水口b14与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闸阀b7。正常供水情况下闸阀b7关闭,储水箱b3内的存水不会流向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而当紧急停水时,打开闸阀b7,储水箱b3内的水则能顺着二号出水口b14与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之间的管路流向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对用户进行紧急供水。若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的供水量较小,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打开闸阀b7。

作为优选,二号水管b6上设置有节流阀b8。正常供水时,调节二号水管b6上的节流阀b8,使得二号水管b6内的水流量较大。若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供水量过小或者停止供水,则关闭二号水管b6上的节流阀b8,打开二号出水口b14与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之间的闸阀b7,使储水箱b3内的水吸入至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避免储水箱b3内的水经由二号水管b6倒吸至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箱式无负压小区供水系统还包括汇流管b9,二号水管b6的出水端和二号出水口b14通过汇流管b9连通至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汇流管b9上设置有比例调节阀b10。其目的在于对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中量供水情况下的供水调节,当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提供的水流量不大也不小时,则同时打开二号出水口b14与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之间的闸阀b7以及二号水管b6上的节流阀b8,通过比例调节阀b10调节从储水箱b3和从二号水管b6进入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的水比例,使得储水箱b3作为一个水源补充。

考虑到蓄水池b4长期存储水会造成一定浪费,而长时间断水通常会提前通知,因此只需要在接到长时间断水通知时再对蓄水池b4进行蓄水即可,平时只需要对储水箱b3进行蓄水,若储水箱b3蓄满则关闭一号水管b5上的节流阀b8即可。为此本实施例中三号水管b11上也设置有闸阀b7。在接到长期停水通知之前关闭三号水管b11上的闸阀b7,只对储水箱b3蓄水,作为短期停水的紧急水源。尽早将储水箱b3蓄满,减少对市政管网端进水管b1的反馈流量,减少对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的影响。当接到长期停水通知,则打开三号水管b11上的闸阀b7,一号水管b5内的水经由三号水管b11蓄入至蓄水池b4中,进行囤积。

在对蓄水池b4进行蓄水时,储水箱b3内的空气会随着水一并被排出储水箱b3,储水箱b3内真空度会逐渐增加,为了避免储水箱b3被大气压损,储水箱b3上设置有真空抑制器。

长期断水时,蓄水池b4内蓄有水,同时三号水管b11与蓄水池b4连通的一端位于蓄水池b4的液面下方。此时打开两个闸阀b7,关闭两个节流阀b8,确保蓄水池b4内的水能够倒吸至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对用户进行长期供水。

优选的,二号水管b6的出水端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b12,以便于根据二号水管b6的出水端处压力调节二号水管b6上的节流阀b8,也能以此压力传感器b12的测量数值作为决定是否开启二号出水口b14与用户管网端出水管b2之间闸阀b7的参考因素,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需求作出判断。

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真空抑制器包括壳体c1、内浮球c2和外浮球c3。

壳体c1的中间开设有腔体,腔体内设置有隔离板c4,隔离板c4将腔体分隔为内腔c5和外腔c6。内腔c5与外腔c6相邻的一部分以及外腔c6位于储水箱b3内,外腔c6相较内腔c5更加靠近液面。壳体c1的底部(即外腔c6靠近液面处侧壁)设置有外通孔c7,储水箱b3内空气通过外通孔c7与外腔c6连通,外浮球c3活动设置在外通孔c7处,同时外浮球c3位于壳体c1外,即外浮球c3位于储水箱b3内。当液面与较低,储水箱b3内水量不足时,外浮球c3与液面分离,储水箱b3内空气量也较少,储水箱b3内气压不足,此时外浮球c3因自重脱离于外通孔c7,外腔c6内空气则从外通孔c7处流入储水箱b3内进行补充,对储水箱b3内气压进行增强。若液面较高并与外浮球c3接触,外浮球c3受浮力作用朝向外通孔c7移动并堵住外通孔c7,使得外通孔c7与储水箱b3内部空气之间阻隔。

隔离板c4上设置有内通孔c15,内腔c5和外腔c6通过内通孔c15贯通,外腔c6内空气从内腔c5内得到补充,内腔c5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c16,通气孔c16位于储水箱b3外侧,内腔c5通过通气孔c16与大气连通,从而使内腔c5内空气得到补充。

若储水箱b3内液面较高而外浮球c3未能够稳定封闭外通孔c7,储水箱b3内的水会在外通孔c7处发生渗漏流入外腔c6。此时为了避免外腔c6内的水从内通孔c15流入内腔c5,本实施例中将内浮球c2活动设置在内通孔c15处,并且内浮球c2设置于外腔c6内。当外腔c6内液面未与内浮球c2接触,内浮球c2与内通孔c15分离,从通气孔c16流入的空气通过内通孔c15补充至外腔c6内。当外腔c6内液面与内浮球c2接触,内浮球c2受到浮力作用朝向内通孔c15移动,直至堵住内通孔c15。此时外腔c6内的水便无法进入内腔c5。

内浮球c2和外浮球c3配合能够在大部分情况下防止水进入内腔c5内,但是水有流动性,因此内浮球c2和外浮球c3的细微的晃动就有可能使得储水箱b3内的水大量从外通孔c7流入至外腔c6,以及外腔c6内的水流入至内腔c5。

本实施例中外通孔c7外侧设置有一号支撑板c8,外腔c6内设置有二号支撑板c9,一号支撑板c8和二号支撑板c9相互平行设置,此时外通孔c7位于一号支撑板c8和二号支撑板c9之间。一号支撑板c8和二号支撑板c9均通过固定板c17与壳体c1固定,外浮球c3位于外通孔c7和一号支撑板c8之间,一号支撑板c8与外浮球c3之间设置有一号弹簧c10,外浮球c3和二号支撑板c9之间设置有二号弹簧c11,二号弹簧c11贯穿外通孔c7。在自然状态下一号弹簧c10和二号弹簧c11均为竖直方向设置,并且一号弹簧c10和二号弹簧c11沿一竖直直线设置,外浮球c3位于外通孔c7的正下方。储水箱b3内液面不与外浮球c3接触时,外浮球c3因自重会下压,一号弹簧c10沿竖直方向被挤压,二号弹簧c11沿竖直方向被拉伸,此时若外浮球c3左右晃动,则会受到一号弹簧c10和二号弹簧c11的复位力,使得外浮球c3尽可能位于外通孔c7的正下方。若水位到达外浮球c3处,外浮球c3重力和所受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一号弹簧c10和二号弹簧c11均沿竖直方向逐渐复位。随着外浮球c3位于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外浮球c3的浮力越来越大,外浮球c3持续朝向外通孔c7竖直移动,直至外浮球c3将外通孔c7堵住,此时二号弹簧c11沿竖直方向被压缩,一号弹簧c10沿竖直方向被拉伸。但是外浮球c3若产生左右晃动的趋势,则依然会被二号弹簧c11和一号弹簧c10共同进行抵消。此外二号弹簧c11和一号弹簧c10配合,将外浮球c3稳定地限制在外通孔c7的附近,从而完成上述工作过程。

为了进一步在外浮球c3堵住外通孔c7时确保外浮球c3不会与外通孔c7发生分离,本实施例中外浮球c3选为气球,以使得外浮球c3所受浮力尽可能大于外浮球c3的自身重力。外通孔c7处设置有一号喇叭管c12,一号喇叭管c12位于壳体c1外,且一号喇叭管c12朝向壳体c1外设置,一号喇叭管c12的开口边缘和外通孔c7的边缘连接。此时一号喇叭管c12远离外通孔c7一侧的开口直径大于一号喇叭管c12与外通孔c7连通的一侧开口直径。当外浮球c3堵住外通孔c7时,由于外浮球c3良好的弹性,其能够通过形变卡入外通孔c7内。储水箱b3内液面与外腔c6侧壁接触之前,外浮球c3所受浮力越大,相应的外浮球c3越多的部分通过外通孔c7卡入至外腔c6内,外浮球c3能将外通孔c7完全堵住,由于外浮球c3的顶端被卡在外腔c6内,即使外浮球c3的下部发生细微的左右晃动,也不会影响外通孔c7的密闭性。一号喇叭管c12则对外浮球c3的上浮过程形成一个导向作用,一号喇叭管c12与外通孔c7边缘连接的一侧开口处直径小,更有利于外浮球c3顶端形变堵住外通孔c7。而外通孔c7通气状态下,一号喇叭管c12则对外浮球c3形成限位的作用,并且留给了外浮球c3一定的活动余量,避免外浮球c3侧壁的长期受力磨损。

与外浮球c3的工作过程相似,本实施例中内腔c5内设置有三号支撑板c13,三号支撑板c13也通过固定板c17与隔离板c4固定,三号支撑板c13与内浮球c2之间设置有三号弹簧c14,三号弹簧c14贯穿内通孔c15。三号弹簧c14将内浮球c2限制在了内通孔c15附近。内浮球c2与内通孔c15分离时,三号弹簧c14沿竖直方向被拉伸,使得内浮球c2尽可能远离内通孔c15,维持内通孔c15处空气流通的状态。若水意外进入外腔c6内,并与内浮球c2接触,内浮球c2所受浮力和自身重力相互逐渐抵消,内浮球c2竖直上移,直至堵住内通孔c15,确保水不会从外腔c6进入内腔c5。

优选的,内浮球c2为气球,外腔c6内设置有二号喇叭管c18,二号喇叭管c18朝向内腔c5外设置,二号喇叭管c18的开口边缘和内通孔c15的边缘连接。二号喇叭管c18对内浮球c2的作用方式与一号喇叭管c12对外浮球c3的作用方式相似,故不再赘述。

此外,为了不对空气和水的流动进行限制,本实施例中一号支撑板c8、二号支撑板c9和三号支撑板c13均为镂空设置,以供空气和水进行流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