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复绿护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1810发布日期:2019-03-15 23:5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柔性复绿护沟方法。



背景技术:

水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形貌,水沟往往存在坡度大、水流急等现象,水沟由于长期的流水冲刷会造成水土流失、地表土损毁等问题。只有解决水土流失,才能解决冲沟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的问题,进而避免地质次生灾害发生。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一般不做防护,或者采用硬质防护。现有技术中没有对水沟形成有效的防护,没有有效解决水沟中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特别是松软排土堆上的水沟,急需开发针对水沟方面的防护技术。

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复绿护沟方法,旨在对水沟形成有效防护的同时形成自然景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柔性复绿护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水沟底部铺设碎石,然后在碎石上方铺设防护毯;

在防护毯上方铺设基质土,并在基质土中加入植物营养体或植物种子;

在种植植物之后再铺设一层或多层防护毯,并在植物上方的防护毯上铺设碎石;

优选地,土壤松软时在水沟底部铺设碎石之前,在水沟底部铺设一层防护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复绿护沟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在水沟底部先铺设碎石,然后再铺设椰丝毯并在椰丝毯上铺设基质土,通过在基质土上种植植物再结合铺设椰丝毯和碎石进行防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能够形成柔性防护,碎石和椰丝毯随着水流沉降,不会出现硬质防护设施被掏空而损毁的现象;通过在柔性防护内添加当地乡土水生植物,起到植物防护的同时并形成生态修复景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复绿护沟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复绿护沟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前处理

在水沟的底部铺设碎石之前,采用水平测绘仪器进行测绘,规划水沟走向,以降低流水落差。具体地,需要根据水沟、水系分布进行测绘和规划,通过对水沟走向的规划能够有效降低流水落差,减少流水的冲刷强度,改善植被的生长环境。

在水沟的底部铺设碎石之前,水沟中在坡度大的位置设置跌水跳台,其中,坡度大是指每10米下降1米以上。一般而言,在坡度较大的水沟中就可以考虑设置跌水跳台,在弯道处水流较为湍急处也可以考虑设置跌水跳台。

具体地,跌水跳台一般呈阶梯状,起到减缓水体流速的作用。优选地,可以选择小型一体式硬质跌水跳台,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且能够有效起到减缓水体流速的效果。

需要补充的是,此过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性施工,如坡度不大时可以不进行此步骤。

s2、沟底处理

在水沟底部铺设碎石,然后在碎石上方铺设防护毯。碎石一方面能够支撑后续植被,另一方面还能够减缓水流,从而降低水体冲刷对植被的影响,更大程度上使植被成活。防护毯主要起到隔离基质土和碎石的作用,减少基质土的冲刷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形成生态修复景观。优选地,土壤松软时在水沟底部铺设碎石之前,在水沟底部铺设一层防护毯。如果排土场湿陷性大或者土壤极度松软,在铺设碎石之前,在碎石之下铺设一层椰丝毯,防止碎石铺设过薄导致碎石陷入土壤中,未能起到柔性护坡作用。

具体地,铺设在水沟底部的碎石的粒径为5-10cm,且铺设厚度为20-40cm。碎石的粒径过大或过小均不能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若粒径过小容易发生水流堵塞而淹没植被,影响植被生长;若粒径过大则水流过快,对整个防护体系的冲刷强度更大。

优选地,在碎石上方的防护毯的用量是每平方米铺设150-200g,优选地,椰丝毯的厚度小于1cm。防护毯的铺设量不宜过大或过小,若防护毯的铺设量过大,如超过1cm或者每平方米超过200g,则会影响植被种子萌发,使植物根系不能深入至水沟底部碎石缝隙中;若防护毯的铺设量过小,如每平方米小于150g,则无法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优选地,防护毯为椰丝毯,椰丝毯也称环保草毯(秸秆)、植物纤维毯、植被毯、植生毯、环保草毯等,植物纤维毯是以椰丝或农作物稻、麦秸秆为原材料,通过锡林、开松、双面加固网、缝纫加工做成。

优选地,椰丝毯的铺设是在沟底部和沟两侧,并向沟外延伸50-100cm。椰丝毯既要保护沟底、两侧边邦,也要防止流水外溢后对沟外50cm-100cm以内区域冲刷。

s3、植被种植

在防护毯上方铺设基质土,并在基质土中加入植物营养体或植物种子。植物营养体或植物种子可以比较适宜当地气候的植物品种,以能够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物为主。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质土可以为当地土壤,将当地土壤转移至椰丝毯上,并轻拍至土壤紧实,以在流水的环境中减少水土流失。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基质土为有机肥和原土的混合物,优选地,有机肥和原土的质量比为1:4-6。可以为1:4、1:4.5、1:5、1:5.5、1:6等比例。有机肥可以为植物生长的磷肥和氮肥,也可以为市购的复合肥。有机肥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氮磷钾及微生物,能够调节土壤ph值。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将基质土放入草种生态袋中,使植被更能够适应水沟的生长环境,增加植被的成活概率。

优选地,在基质土上加入的是植物营养体,植物营养体选自芦苇、香蒲和水葱中的至少一种。植物营养体更能够适应水沟的生长环境,减少了种子萌发环节,增加了植被的成活概率。芦苇、香蒲和水葱都比较适合于水沟的生长环境,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护体系中。

更优选地,植物营养体中至少包括芦苇根茎,芦苇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是整个防护体系的关键一环。在种植芦苇外还可以配合香蒲和水葱,二者的生长能够使增加整个景观的美感,达到防护土壤和营造景观的双重目的。

具体地,对于常见的种子植物,比如松柏、杨柳,植物营养体就是指根、茎、叶。

进一步地,芦苇、香蒲和水葱混合播种时,播种的株数之比为2-3:0.8-1.2:1;芦苇、香蒲和水葱混合播种时的播种密度为16-40株/平方米。播种时的播种密度应当进行严格把控,种植密度过密会使作物的成活概率降低,种植密度过稀则起不到很好的防护效果。

尤其注意的是,三种作物混合种植以芦苇为主,另外两种作物的种植株数基本相当,这样的比例能够保证防护效果的同时,增加景观的美感。

优选地,基质土的铺洒是在沟底部和沟两侧,并向沟外延伸50-100cm;优选地,播种的范围是沟底部、沟两侧,并向沟外延伸50-100cm。未来椰丝毯+基质土+植物营养体所铺设区域,形成绿色景观条带。

s4、植被防护

在种植植物之后再铺设一层或多层椰丝毯,并在植物上方的椰丝毯上铺设少许碎石。通过再次铺设椰丝毯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对植被起到保护作用,增加植被的成活率。通过在椰丝毯上铺设碎石,能够防止椰丝植物毯被水冲走。

优选地,在种植植物之上铺设的椰丝毯的层数为1-3层,1-3层椰丝毯厚度和单位面积的重量较为适宜,能够起到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还不影响种子萌发或植物生长。

优选地,在种植完植物后且种子萌发或根生芽之前,控制水沟内的水量以地表湿润为准。在植物刚刚种植后需要保证沟内的水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种子萌发和植物初期的生长,等植物长出苗后可以不用控制水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复绿护沟方法,本实施例在坡度较小处进行防护(每10米下降约0.9米),其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水沟底部铺设粒径为5cm左右的碎石,碎石层的厚度约为20cm,然后在碎石上方铺设椰丝毯(椰丝毯铺设在沟底部、沟两侧和沟外延伸50cm的范围内),椰丝毯的用量为每平方米铺设150g,且厚度小于1cm。

其次,在椰丝毯上方铺设基质土(基质土的铺洒范围也是沟底部、沟两侧和沟外延伸50cm),并在基质土中播撒香蒲和水葱种子(播种的范围是沟底部、沟两侧,并向沟外延伸50cm。),同时正在基质土中栽种芦苇根茎。其中,基质土是有机肥和当地原土按照1:4的比例混合而成,三种植物的总种植密度为16株/平方米,每平方米芦苇、香蒲和水葱的播种株数分别为8、4和4。

最后,在种植植物之后再铺设重量约为150g/平米的椰丝毯,并在植物上方的椰丝毯上铺设碎石防止椰丝植生毯被冲走。在种子萌发或根生芽之前,控制水沟内的水量以地表湿润为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复绿护沟方法,本实施例在坡度较小处进行防护(每10米下降约0.9米),其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水沟底部铺设粒径为10cm左右的碎石,碎石层的厚度约为40cm,然后在碎石上方铺设椰丝毯(椰丝毯铺设在沟底部、沟两侧和沟外延伸100cm的范围内),椰丝毯的用量为每平方米铺设200g,且厚度小于1cm。

其次,在椰丝毯上方铺设基质土(基质土的铺洒范围也是沟底部、沟两侧和沟外延伸100cm),并在基质土中播撒香蒲和水葱种子(播种的范围是沟底部、沟两侧,并向沟外延伸100cm),同时正在基质土中栽种芦苇根茎。其中,基质土是有机肥和当地原土按照1:6的比例混合而成,三种植物的总种植密度为26株/平方米,每平方米芦苇、香蒲和水葱的播种株数分别为15、6和5。

最后,在种植植物之后再铺设重量约为200g/平米的椰丝毯,并在植物上方的椰丝毯上铺设碎石防止椰丝植生毯被冲走。在种子萌发或根生芽之前,控制水沟内的水量以地表湿润为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复绿护沟方法,本实施例在坡度较小处进行防护(每10米下降约0.9米),其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水沟底部铺设粒径为8cm左右的碎石,碎石层的厚度约为30cm,然后在碎石上方铺设椰丝毯(椰丝毯铺设在沟底部、沟两侧和沟外延伸80cm的范围内),椰丝毯的用量为每平方米铺设180g,且厚度小于1cm。

其次,在椰丝毯上方铺设基质土(基质土的铺洒范围也是沟底部、沟两侧和沟外延伸80cm),并在基质土中播撒香蒲和水葱种子(播种的范围是沟底部、沟两侧,并向沟外延伸80cm),同时正在基质土中栽种芦苇根茎。其中,基质土是有机肥和当地原土按照1:5的比例混合而成,三种植物的总种植密度为40株/平方米,每平方米芦苇、香蒲和水葱的播种株数分别为22、8和10。

最后,在种植植物之后再铺设重量约为200g/平米的椰丝毯,并在植物上方的椰丝毯上铺设碎石防止椰丝植生毯被冲走。在种子萌发或根生芽之前,控制水沟内的水量以地表湿润为准。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复绿护沟方法,本实施例在坡度较小处进行防护(每10米下降约0.9米),其具体步骤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仅种植芦苇,种植密度为40株/平方米。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复绿护沟方法,本实施例在坡度较小处进行防护(每10米下降约0.9米),其具体步骤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仅种植香蒲,种植密度为40株/平方米。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复绿护沟方法,本实施例在坡度较小处进行防护(每10米下降约2米),其具体步骤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水沟的底部铺设碎石之前,水沟中设置跌水跳台。

试验例1

测试实施例1-6中的护沟方法的防护效果,防护8个月后,从植物长势、沟底状态、沟的宽度变化、沟的深度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与沟的坡度大致相同处在不进行防护的情况下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见表1。

表1护沟方法的效果评价

由表1可知,对比实施例1-6和对比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进行防护后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并且能够形成生态修复景观,植物的长势均十分理想。

对比实施例3和4可知,仅种植芦苇的情况下仍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形成景观,但是观赏性较差。对比实施例3和实施例5可知,仅种植香蒲长势也不是十分理想,这可能是由于在不种植芦苇的情况下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影响了香蒲生长。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柔性复绿护沟方法,其通过在水沟底部先铺设碎石,然后再铺设椰丝毯并在椰丝毯上铺设基质土,通过在基质土上种植植物再结合铺设椰丝毯和碎石进行防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能够形成柔性防护,碎石和椰丝毯随着水流沉降,不会出现硬质防护设施被掏空而损毁的现象;通过在柔性防护内添加当地乡土水生植物,起到植物防护的同时并形成生态修复景观。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护方法具备以下几方面优势:(1)柔性防护可以随着软排地基一起沉降;(2)柔性防护防止地表土因冬天地下水冻胀而被损毁;(3)柔性防护能够有效固定湿生植物根茎;(4)柔性防护为水生植物扎根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并且为植物后期生长提供良好生境;(5)柔性防护防止流水对水沟底部及两侧进行冲刷。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