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用嵌套式电力设备拼装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1308发布日期:2018-10-16 19:2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电站基础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电站用嵌套式电力设备拼装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基础建设是电力工程建设中重要一环,目前变电站设备构支架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阶梯式独立基础,输电线路自立塔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台阶式基础。基础施工为现场浇筑的湿作业方式,现浇式基础形式在我国正在倡导的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大方针下也具有着很多先天的不和谐因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1)工期长。地基开挖、基础制作、混凝土养护、乃至构支架移位后的基础拆除,均需花费较长时间,仅养生周期就需要28天。(2)费用高。从地基开挖、基础制作、混凝土养护均需花费较多费用。基础移位后,需要对废弃基础进行拆除,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3)达不到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要求。现代化施工要求保持现场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环境和作业秩序。现浇式基础不可避免会影响周围环境,产生建筑垃圾,影响文明施工要求。(4)几乎不存在重复使用的机率,现场浇注基础工艺不高,又相对固定,通用性差,不能重复利用,所以钢筋混凝土浪费量极大,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又污染了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传统现浇筑混凝土基础存在的施工工期长,施工费用高、施工环境差、基础不可再利用,冬季不好施工等缺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用嵌套式电力设备拼装基础结构,包括基座、下芯柱及上芯柱,所述的基座为上端面上设有一凸起的连接楔块A,连接楔块A和基座为一起浇筑成型,内有钢筋网,是一体成型。所述的下芯柱下端面上设有凹槽A,下芯柱上端面同样设有一凸起的连接楔块B;所述的上芯柱的底面设有一凹槽B;

通过连接楔块A插入到凹槽A内,连接楔块B插入到凹槽B内,将基座、下芯柱及上芯柱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连接楔块A与凹槽A相互匹配,连接楔块B与凹槽B相互匹配;所述的连接楔块A整体为四棱柱状,上端面小于下端面。

进一步地,基座、下芯柱及上芯柱均为长方体设计,基座的高度小于下芯柱的高度,下芯柱的高度小于上芯柱的高度;所述的基座的上端面大于下芯柱的下端面,下芯柱的上端面大于上芯柱的下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芯柱的内部预埋多根地角螺栓,地角螺栓上端突出一部分在外部,也就是裸露一部分螺栓杆。

进一步地,将上芯柱设为四棱柱体状,上、下端面均为正方形,且上端面的边长小于下端面的边长;同时,还设有一卡盘,卡盘也是钢筋混凝土预制块,所述的卡盘中间设有内口,卡盘内口套入上芯柱上,内口与上芯柱形状相互匹配,使得卡盘卡紧在上芯柱中下部位上。实际上芯柱是上边小底边略大的,方便卡盘卡紧在腰部。卡盘作用是起到压紧、稳定基础作用。四个地脚螺栓是直接预制在上芯柱砌块内的,螺栓杆露出一部分,预制时螺栓杆与上部基础钢筋焊接定位。可以预制不同眼距地脚螺栓的上芯柱,适应不同规格的安装设备,更换设备时,只换上芯柱即可,节省了抢修时间和投资,这里卡盘可以设计为扁长方体状其底面大小与基座的上端面大小相互匹配,增加稳固性。同时为了防止基础上拔,在上芯柱上套有多个卡盘,以增加基础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在上芯柱的底面上,凹槽B的周围固定设有一圈圆台状凸起,同时在下芯柱的上端面上,连接楔块B的周围匹配设有一圈与圆台状凸起匹配的凹进槽,所述的圆台状凸起匹配插入到凹进槽内实现固定,同样的,在下芯柱的底部也设有一圈圆台状凸起,在基座的上端面匹配也设有一圈圆台状的凹进槽,将下芯柱与基座很好的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分别在基座、上芯柱及下芯柱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上均设有一个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的把手可以为圆环绳或者是嵌入式凹槽设计,所述的凹槽的开口一端向内设有一半圆凸起。

嵌套式拼装基础具有如下优点:

1、现场安装工期短,施工快,搬运容易,减少停电过渡时间。由于拼装式基础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毕,运抵现场后,仅需对施工现场的地基稍作处理,即可拼接安装,无需浇捣和养护,大大缩短了基础施工时间。

2、使用成本低。由于拼装式基础为工厂化预制,现场拼装,可以重复使用,利用率高,无需每次安装都绑扎钢筋、支模、现场浇注混凝土,从而使摊销费用大大降低。

3、基础工艺质量高。由于拼装式基础为工厂标准化生产,实现了专业化流水作业,制作、养护条件优越,质量有可靠保证,其构件之间采用高强预应力柔性连接技术,使块与块之间实现无缝隙连接,螺栓定位精准,整体性好,因而产品质量有可靠保证。

4、重复利用率高。设计时充分考虑重复利用问题,旧基础可以挖出移到别处再利用。把基础设计成通用模式,可用于不同设备的基础,一旦某工程改造,设备基础移位,预制混凝土拼装基础可运至新位置。

5、基础通用性强。拼装式基础设计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基础要有应用的广泛性、安装的简便性、整体的通用性。确定了整体通用,局部多样的原则。针对不同地脚规格的设备支架,制作多种规格上部混凝土模块,安装时根据不同设备要求,只需更换上帽模块即可,下部可直接采用通用基础模块部分。

6、符合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现场拼装没有噪音、扬尘,对周围居民影响小;产品现场整体拼装,便于施工现场组织施工,较易实现保持施工现场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环境、工作秩序和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整洁卫生的要求,没有湿作业,不产生建筑垃圾。

7、推广应用范围广。预制拼装式基础适用于220kV及以下各个等级的变电站开关、刀闸、CT、PT、避雷器、母线桥等设备构、支架基础,可根据构、支架形式和荷载的变换,经过作用力分析,调整拼装式基础模块。

预制拼装式基础替代了传统现浇筑施工方法,时效更高,该成果可广泛应用在生产的大修、技改工程;基建的变电站建设工程;事故抢修的应急工程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优化的下芯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圆台状的凹进槽与所在本体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凹进槽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芯柱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用嵌套式电力设备拼装基础结构,包括基座1、下芯柱2及上芯柱3,所述的基座1为上端面上设有一凸起的连接楔块A4;所述的下芯柱2底面上设有凹槽A5,上端面同样设有一凸起的连接楔块B6;所述的上芯柱3的底面设有一凹槽B7;

通过连接楔块A4插入到凹槽A5内,连接楔块B6插入到凹槽B7内,将基座1、下芯柱2体及上芯柱3连接在一起。

作为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连接楔块A4与凹槽A5相互匹配,连接楔块B6与凹槽B7相互匹配;所述的连接楔块A4整体为四棱柱状,上端面小于下端面。

作为方案的改进,基座1、下芯柱2及上芯柱3均为长方体设计,基座1的高度小于下芯柱2的高度,下芯柱2的高度小于上芯柱3的高度;所述的基座1的上端面大于下芯柱2的下端面,下芯柱2的上端面大于上芯柱3的下端面

作为方案的改进,所述的上芯柱3的内部预埋多根地角螺栓8,并且地角螺栓8的螺栓杆头端露出在外一部分。

作为方案的改进,将上芯柱3设为四棱柱体状,上、下端面均为正方形,且上端面的边长小于下端面的边长;同时,还设有一卡盘9,卡盘9也是钢筋混凝土预制块,所述的卡盘9中间设有内口10,卡盘内口10套入上芯柱3上,内口10与上芯柱3形状相互匹配,使得卡盘9卡紧在上芯柱3中下部位上。参考图5,实际上芯柱是上边小底边略大的,方便卡盘9卡紧在腰部。卡盘9作用是起到压紧、稳定基础作用。四个地脚螺栓8是直接预制在上芯柱砌块内的,螺栓杆露出一部分,预制时螺栓杆与上部基础设备钢筋焊接定位。可以预制不同眼距地脚螺栓的上芯柱,适应不同规格的安装设备,更换设备时,只换上芯柱即可,节省了抢修时间和投资,这里卡盘9可以设计为扁长方体状,其大小与基座的大小相互匹配,增加稳固性。同时为了防止基础上拔,在上芯柱上套有多个卡盘9,以增加基础的稳固性

参考图3,作为方案的改进,在上芯柱的底面上,凹槽B7的周围固定设有一圈圆台状凸起11;同时在下芯柱2的上端面上,连接楔块B6的周围匹配设有一圈倒圆台状凹进槽12,所述的圆台状凸起匹配插入到圆台状凹进槽12内实现固定,同样的,在下芯柱的底部也设有一圈圆台状凸起11,在基座的上端面匹配也设有一圈圆台状的凹进槽12,将下芯柱2与基座1很好的固定在一起。

作为方案的改进,连接楔块A4与连接楔块B6的表面均为粗糙面设计,表面上设有多个水泥小块凸起13,当彼此嵌入到时候,水泥小块凸起13破碎,使得彼此卡的更加紧固。

参考图4,作为方案的改进,在基座1、上芯柱3、下芯柱2每个柱体本体上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均埋入固定一绳结构的半圆环手把手16,此把手也可以为凹进槽设计,所述的凹进槽把手14的开口上端上向内设有一半圆凸起15,同时凹槽内部的上端面17为弧面设计,弧面上设有多个彼此平行的凸起棱18,半圆凸起15与弧面设计是为了在搬运的时候便于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