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3401发布日期:2019-01-04 22:51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室内的排水部件,尤其是指一种地漏。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使用较多的地漏是利用永磁铁的重力平衡原理来上下制动开闭的地漏装置,它通过对重力及磁力的精确计算及结构巧妙设计使得密封盖打开自如,实现自动密封。此种地漏在工作时,当水流入地漏中达到一定水量时,水的重力会将地漏的底部密封盖打开,水流通过地漏流入排水管道中,当水流中断,密封盖的上表面不再受到来自水的压力或受到的压力小于密封盖受到的吸合磁力时,密封垫在磁吸作用下自动关闭实现密封。但现有的这种地漏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密封盖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密封处经常会有毛发或颗粒状杂质会影响密封性,管道内气体可上行进入室内,出现返味的情况,且防菌虫的性能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漏,方便拆装清理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有效达到防返味及防菌虫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漏,其中,所述地漏包括内芯与外筒,所述外筒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外筒的侧壁上靠近其顶部的位置处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溢水孔;所述内芯为顶部封闭、底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内芯的顶板上开设有多个沿轴向贯通的篦孔;所述内芯同轴地安装于所述外筒的内部,所述内芯的外侧壁的上端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的上端能拆装地密封定位连接,所述内芯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溢水空间,且所述内芯的下端面与所述外筒的底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间距。

如上所述的地漏,其中,所述外筒的位于所述溢水孔上方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芯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芯与所述外筒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能拆装地旋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地漏,其中,所述外筒与所述内芯之间的旋接处设有密封圈。

如上所述的地漏,其中,所述内芯由上至下包括固定连接的篦板、连接筒部、过渡筒部及基筒部,各所述篦孔开设于所述篦板上,所述连接筒部的上端与所述篦板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部的下端与所述过渡筒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设于所述连接筒部的外壁上,所述过渡筒部的下端与所述基筒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部与所述基筒部均呈直筒状,所述过渡筒部为由上至下直径渐缩的锥筒状。

如上所述的地漏,其中,所述外筒由上至下包括一体成型连接的上筒部和下筒部,所述上筒部的内径大于所述下筒部的内径,所述上筒部与所述下筒部的连接处形成朝上的台阶面,所述内螺纹设于所述上筒部的内侧壁上,各所述溢水孔均开设于所述下筒部的侧壁的上端靠近所述台阶面的位置处;所述连接筒部的外径大于所述下筒部的内径,所述基筒部的外径小于所述下筒部的内径。

如上所述的地漏,其中,在所述外筒的顶部周缘设有沿所述外筒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盖板,所述安装盖板的上表面为沿所述外筒的径向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安装盖板的上表面上凹设有多条由所述安装盖板的外边缘延伸至所述外筒的顶部开口的导流槽。

如上所述的地漏,其中,所述安装盖板的下表面连接有密封筒部,所述密封筒部同轴地套设于所述外筒的外部,所述密封筒部的上端与所述安装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筒部的内壁与所述外筒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

如上所述的地漏,其中,所述地漏还包括内芯拆装组件,所述内芯拆装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旋钮,所述基板的另一侧设有多个定位柱,各所述定位柱分别与所述内芯的顶板上的一个所述篦孔相对设置,且各所述定位柱均能伸入至相对应的所述篦孔中。

如上所述的地漏,其中,所述外筒的高度为115mm~125mm,所述下筒部的内径大于或等于90mm,所述溢水孔为横向尺寸与纵向尺寸均为10mm的方孔,所述溢水孔的下边缘与所述外筒的底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85mm~95mm,所述上筒部的轴向尺寸为10mm~15mm,且所述上筒部的内径大于或等于100mm。

如上所述的地漏,其中,所述内芯的高度为95mm~105mm,所述基筒部的外径比所述下筒部的内径小4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通过外筒与内芯的配合,在排水时,水流从内芯顶板上的篦孔流入内芯的内部,并通过内芯的底部开口流入外筒中,内芯的内部与溢水空间中的液面平齐并同时上升,当溢水空间中的液面上升至溢水孔的位置时,水从溢水孔排出至排水管道中,在此过程中,内芯的底部与外筒的底部之间连通的位置处始终被水封堵,具有非常好的密封性,从而使排水管内的气体、菌虫无法通过内芯与外筒之间的连通处返回至室内,有效避免出现返味的现象,并达到防菌虫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内芯与外筒是能拆装地连接,便于安装并容易对外筒和内芯进行清理。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通过内芯上的篦孔与外筒上的溢水孔,相当于设置了两道过滤结构,能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效果,减少毛发进入排水管道导致排水管道堵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的内芯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的内芯的侧视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的外筒的侧视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的内芯拆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外筒;

11、上筒部;

111、内螺纹;

12、下筒部;

121、溢水孔;

13、安装盖板;

131、导流槽;

14、密封筒部;

15、环形空间;

16、台阶面;

2、内芯;

21、篦板;

211、篦孔;

22、连接筒部;

221、外螺纹;

23、过渡筒部;

24、基筒部;

3、溢水空间;

4、内芯拆装组件;

41、基板;

42、旋钮;

43、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漏,其中,地漏包括内芯2与外筒1,外筒1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外筒1的侧壁上靠近其顶部的位置处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溢水孔121,溢水孔121用于使进入地漏的水从地漏中流出至排水管道中,同时,溢水孔121能对从地漏流入排水管道中的水进行过滤,减少毛发、杂质进入排水管道而造成排水管道堵塞的情况;内芯2为顶部封闭、底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内芯2的顶板上开设有多个沿轴向贯通的篦孔211,建筑室内的水通过篦孔211流入地漏的内部,篦孔211能对从建筑室内流入地漏中的水进行过滤,减少进入地漏中的毛发及杂质,从而减小溢水孔121的过滤压力;内芯2同轴地安装于外筒1的内部,内芯2的外侧壁的上端与外筒1的内侧壁的上端能拆装地密封定位连接,通过将内芯2与外筒1设为能拆装地连接,能方便使用者对内芯2进行拆装从而对外筒1内积存的毛发及杂质进行清理,内芯2的顶面与外筒1的顶面平齐或者内芯2的顶面低于外筒1的顶面,以便于水流入内芯2中,内芯2的外侧壁与外筒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溢水空间3,且内芯2的下端面与外筒1的底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间距,内芯2与外筒1安装完成后,内芯2通过其底部开口与外筒1的内部连通,排水时,水从内芯2顶部的篦孔211同时流入内芯2的内部及外筒1的内部,根据连通器的原理,随着流入内芯2的水量的增多,内芯2的内部以及外筒1与内芯2之间的溢水空间3中,水的液面同步上升,直至液面到达溢水孔121的下边缘,此时若继续有水流入内芯2,则水从溢水孔121溢出至外筒1的外部流入排水管道中,在排水停止后,内芯2的内部以及内芯2与外筒1之间的溢水空间3中始终存留有液面高达至溢水孔121下边缘处的水量,以水封的方式对内芯2与外筒1之间的连通处进行封堵,将内芯2与外筒1之间的连通阻断,能有效防止排水管道中的臭味以及菌虫通过地漏返回至建筑室内,具有非常好的防返味及防菌虫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其中,外筒1的位于溢水孔121上方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111,内芯2的上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221,内芯2与外筒1通过内螺纹111与外螺纹221能拆装地旋接固定,通过将内芯2与外筒1设为螺纹连接,能有效对内芯2和外筒1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保持,避免出现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内芯2与外筒1之间的连接出现松动的情况,避免毛发及杂质通过内芯2与外筒1之间的连接处进入外筒1内部;除了螺纹连接之外,内芯2与外筒1之间还可以选用插拔、磁吸等方式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其中,外筒1与内芯2之间的旋接处设有密封圈,在外筒1的内螺纹111和内芯2的外螺纹221旋接的过程中,密封圈被压紧在内螺纹111及外螺纹221之间。通过设置密封圈能更进一步提高外筒1与内芯2之间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其中,内芯2由上至下包括固定连接的篦板21、连接筒部22、过渡筒部23及基筒部24,其中,篦板21、连接筒部22、过渡筒部23及基筒部24可以是一体成型连接;各篦孔211开设于篦板21上,各篦孔211均为贯穿篦板21的上表面与篦板21的下表面的通孔;连接筒部22的上端与篦板21的边缘固定连接,连接筒部22的下端与过渡筒部23的上端固定连接,外螺纹221设于连接筒部22的外壁上,内芯2与外筒1连接时,连接筒部22与内芯2相接,过渡筒部23的下端与基筒部24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筒部22与基筒部24均呈直筒状,过渡筒部23为由上至下直径渐缩的锥筒状,基筒部24的直径小于连接筒部22的直径,基筒部24的外侧壁与外筒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溢水空间3。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其中,外筒1由上至下包括一体成型连接的上筒部11和下筒部12,上筒部11的内径大于下筒部12的内径,上筒部11与下筒部12的连接处形成朝上的台阶面16,即外筒1的内部空间可以看作是一个沉头盲孔,内螺纹111设于上筒部11的内侧壁上,在内芯2与外筒1组装时,连接筒部22与上筒部11对应相接,在内芯2与外筒1组装完毕后,连接筒部22位于台阶面16的上方,各溢水孔121均开设于下筒部12的侧壁的上端靠近台阶面16的位置处;连接筒部22的外径大于所述下筒部12的内径,以使连接筒部22能受到台阶面16的限位而保持在台阶面16上方,从而在轴向上对内芯2与外筒1的相对位置进行保持,基筒部24的外径小于下筒部12的内径,基筒部24的外侧壁与下筒部1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溢水空间3。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3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其中,在外筒1的顶部周缘设有沿外筒1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盖板13,设置安装盖板13是为了在建筑室内进行装修的过程中便于与瓷砖相接,其中,作为优选,安装盖板13的外侧边缘形成的轮廓为正方形,在瓷砖上切割地漏安装孔时具有便于切割的优点;安装盖板13的上表面为沿外筒1的径向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斜面,在安装本实用新型时,安装盖板13的外侧边缘应当与地面平齐,而安装盖板13的靠近外筒1的顶部的位置则低于地面,如此便于收集废水,引导废水流入本实用新型的地漏中;安装盖板13的上表面上凹设有多条由安装盖板13的外边缘延伸至外筒1的顶部开口的导流槽131,设置导流槽131能更进一步地对水流起到引导作用,使水能更加顺畅地流入本实用新型的地漏中。

作为优选,如图3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其中,安装盖板13的下表面连接有密封筒部14,密封筒部14同轴地套设于外筒1的外部,密封筒部14的上端与安装盖板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密封筒部14的内壁与外筒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15。在安装时,将外筒1插入排水管道中,使排水管道的上端伸入至密封筒部14与外筒1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15中,其中,密封筒部14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设固定于排水管道的外侧壁上,从而对外筒1和排水管道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另外,可以在排水管道的外侧壁与密封筒部14的内侧壁之间的接合处以及排水管道的内侧壁与外筒1的外侧壁之间的接合处分别设置密封圈,以进一步提高密封筒部14与排水管道之间以及外筒1与排水管道之间的密封性能,更进一步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地漏的防返味及防菌虫的效果。

作为优选,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其中,地漏还包括内芯拆装组件4,内芯拆装组件4包括基板41,基板41的一侧设有旋钮42,基板41的另一侧设有多个定位柱43,各定位柱43分别与内芯2的顶板上的一个篦孔211相对设置,且各定位柱43均能伸入至相对应的篦孔211中,其中,定位柱43的数量可以是与篦孔211的数量相等,在设置时使定位柱43与篦孔211一一对应,或者定位柱43的数量也可以少于篦孔211的数量,使定位柱43仅与篦孔211中的一部分相对应;在对内芯2进行拆装时,将定位柱43插入对应的篦孔211中,使基板41贴靠在内芯2的顶板的上表面上,转动旋钮42,使外筒1与内芯2通过内螺纹111与外螺纹221旋接或解除内螺纹111与外螺纹221之间的旋接,能方便地对内芯2进行拆装。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其中,外筒1的高度为115mm~125mm,下筒部12的内径大于或等于90mm,以保证下筒部12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内芯2并供水流通过,溢水孔121为横向尺寸与纵向尺寸均为10mm的方孔,其中,沿下筒部1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有10个~12个溢水孔121,以保证水流能快速流出,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地漏的排水速度,溢水孔121的下边缘与外筒1的底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85mm~95mm,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的水封高度达到85mm~95mm,远远超过GB/T 27710-2011中50mm水封的规范要求,即使在炎热的夏天等水分容易蒸发的环境中,也不会出现由于水封高度太低且水蒸发速度太快而导致水封失效的情况发生,上筒部11的轴向尺寸为10mm~15mm,只要能保证上筒部11上设置的内螺纹111能够与内芯2上的外螺纹221旋接固定即可,且上筒部11的内径大于或等于100mm,以保证上筒部11与下筒部12之间形成能限制内芯2轴向位移的台阶面16。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其中,内芯2的高度为95mm~105mm,基筒部24的外径比下筒部12的内径小40mm,以保证基筒部24与下筒部12之间形成的溢水空间3足够大,以使水流快速通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通过外筒与内芯的配合,在排水时,水流从内芯顶板上的篦孔流入内芯的内部,并通过内芯的底部开口流入外筒中,内芯的内部与溢水空间中的液面平齐并同时上升,当溢水空间中的液面上升至溢水孔的位置时,水从溢水孔排出至排水管道中,在此过程中,内芯的底部与外筒的底部之间连通的位置处始终被水封堵,具有非常好的密封性,从而使排水管内的气体、菌虫无法通过内芯与外筒之间的连通处返回至建筑室内,有效避免出现返味的现象,并达到防菌虫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内芯与外筒是能拆装地连接,便于安装并容易对外筒和内芯进行清理。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通过内芯上的篦孔与外筒上的溢水孔,相当于设置了两道过滤结构,能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效果,减少毛发进入排水管道导致排水管道堵塞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