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3396发布日期:2019-01-04 22:5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双重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排水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双重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通常在排水管道的进水口处安装。

现有的地漏是人们居家生活中卫生间和厨房必备的卫生结局,地漏能将生活污水集中排放到污水管道,使人们的生活干净舒适,但现有的防臭地漏基本上都是从顶部外周进水、底部排水,对于一些需要侧壁出水的地漏安装结构不方便,且现有的地漏基本上是通过水隔离气味,但是一些熟水性的小动物,如蟑螂等可以沿地漏活动,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可沿侧壁排水的双重防臭地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重防臭地漏,包括筒体,还包括:

所述筒体顶端设置有透水面板;

所述透水面板下表面外边缘固定安装有漏斗,所述漏斗包括环形筒,设置有槽口的平板,以及沿其槽口内边缘向下延伸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槽口,且所述开口内径小于所述槽口内径,所述环形壁底部竖直向下延伸等壁厚的所述环形筒;

所述环形筒底部和所述筒体内底面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环形筒的外侧面与所述筒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间隙;

所述筒体侧壁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开口的位置处高于所述排水口的位置处,所述环形筒底部低于所述排水口的位置处;

浮球,所述浮球适配设置于所述开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浮球为塑料吹塑成型的一体构件或者注塑成型的一体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口设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筒体的同一高度上。

进一步地,包括地漏小盖,所述透水面板中心设置有正对应于所述开口口径的通孔,所述地漏小盖适配盖合于所述通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地漏小盖设置为第一箅子。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面板设置为第二箅子,所述第二箅子的通水孔均匀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面板底面外边缘固定贴合所述平板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外周呈阶梯柱状设置,所述筒体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一部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外径,所述第二部外径大于所述第三部外径;

所述排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三部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为注塑成型的一体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双重防臭地漏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有漏斗伸进筒体内,且在漏斗内设置浮球,利用低于排水口位置处的筒体内部储存废水,实现双重防臭,同时也能预防熟水性的小动物沿透水面板出来,方便侧壁排水的安装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双重防臭地漏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2所示,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双重防臭地漏,包括筒体1,筒体1顶端设置有透水面板2;透水面板2下表面外边缘固定安装有漏斗3,漏斗3包括环形筒33、设置有槽口的平板31以及沿其槽口内边缘向下延伸的环形壁32,环形壁32底部设置有开口,开口连接槽口,且开口内径小于槽口内径,环形壁32底部竖直向下延伸等壁厚的环形筒33;环形筒33底部和筒体1内底面设置有第一间隙,环形筒33的外侧面与筒体1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间隙;筒体1侧壁设置有排水口11,开口的位置处高于排水口11的位置处,环形筒33底部低于排水口11的位置处;还包括浮球4,浮球4适配设置于开口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筒体1顶部设置有透水面板2,透水面板2下表面外边缘固定安装有漏斗3,在漏斗3内设置有浮球4,包括连通透水面板2和环形筒33内部的第一状态,以及隔断透水面板2和环形筒33内部之间连通的第二状态;若没有废水从透水面板流入时,浮球4呈现密封透水面板2与环形筒33内部之间连通的第二状态,当废水从透水面板2流入,废水可沿透水面板2流入漏斗3内,浮球4遇水产生浮力向上浮起,此时,透水面板2和环形筒33内部连通呈现第一状态,废水可流至筒体1底部,并依次从第一间隙、第二间隙流向排水口11,实现从筒体1的内部中心进水、侧壁出水,沿侧壁设置的排水口11排出。浮球4设置的位置高于排水口11的高度,当没有废水流入筒体1内,浮球4密封设置于漏斗3的开口上,呈现隔断透水面板2和环形筒33内部之间连通的第二状态,排水口11所在高度以下的筒体1内充满废水,环形筒33的底部低于排水口11的位置处,利用废水隔离臭气防窜,利用浮球实现二次防臭,同时,能防止熟水性的小动物沿透水面板2出来,方便侧壁排水的安装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浮球4为塑料吹塑成型的一体构件或者注塑成型的一体构件。浮球4采用聚甲醛注塑成型,有着良好的耐溶剂、耐油类、耐弱酸、弱碱等性能,且具有很高的硬度和钢性,良好的综合性能和耐疲劳性,其尺寸和机械强度变化不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吹塑成型的一体构件,同样可以实现浮球4的优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口11设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筒体1的同一高度上。设置多个排水口11可以加快废水的排水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地漏小盖5,透水面板2中心设置有正对应于开口口径的通孔,地漏小盖5适配盖合于通孔上。透水面板2中心设置有与缺口对应的通孔,用于连接洗衣机排水,如果不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地漏小盖5盖在透水面板2上的通孔,结构合理,同时便于检查排水水管道。

在本实施例中,地漏小盖5设置为第一箅子。在第一箅子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漏水口51,增加第一箅子为了加快废水沿透水面板2上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透水面板2设置为包括有第二箅子,第二箅子的通水孔21均匀设置于通孔的外周。第二箅子的通水孔21与漏斗3内部连通,废水沿通水孔21流入漏斗3内,经环形筒33内部从环形筒33底部的开口流出,依次经过第一间隙、第二间隙流向筒体1侧壁上的排水口11,实现侧壁排水,将透水面板2设置成第二箅子为了加快废水沿透水面板2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透水面板2下表面外边缘固定贴合平板31的顶面。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在平板31上向外延伸设置包覆面,用于包覆透水面板2的侧面,同时可以实现所有废水流经透水面板2进入漏斗3内。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的外周呈阶梯柱状设置,筒体1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部101、第二部102和第三部103,第一部101外径大于第二部102外径,第二部102外径大于第三部103外径;排水口11设置于第三部103的侧壁上。其中,筒体1为注塑成型的一体构件。外部设置呈阶梯状设置,方便安装固定于地下表面,第二部102外径还可以设置为逐渐变小,方便与地面配合。筒体1外表面还可以设置为磨砂面,增加筒体1外表面的粗糙度,筒体1安装于地面时,增加筒体1外表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使筒体1安装更加牢固,而且不易损坏筒体1外表面,有效防止漏水。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为注塑成型的一体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双重防臭地漏,通过设置有漏斗3伸进筒体1内,且在漏斗3内设置浮球4,利用低于排水口11位置处的筒体1内部储存废水,实现双重防臭,同时也能预防熟水性的小动物沿透水面板2出来,方便侧壁排水的安装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