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大体积重力坝的模板支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7474发布日期:2018-11-27 23:4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板加工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大体积重力坝的模板支立结构。



背景技术:

模板工程指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承模板的一整套构造体系,其中,接触混凝土并控制预定尺寸,形状、位置的构造部分称为模板,支持和固定模板的杆件、桁架、联结件、金属附件、工作便桥等构成支承体系,对于滑动模板,自升模板则增设提升动力以及提升架、平台等构成,模板工程在混凝土施工中是一种临时结构。

目前,在建筑上用于混凝土现浇施工的模板支撑结构,普遍采用钢或木梁拼装成模板托架,利用钢或木杆搭建成脚手架构成托架支撑,并配合钢模板进行混凝土施工,这种模板支撑结构有如下缺点:在拼装和搭建时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材料投入量大,导致成本高;质量差,可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体积重力坝的模板支立结构,支立结构操作简便,支立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大体积重力坝的模板支立结构,包括模板、第一螺栓、第二螺栓、插筋以及支模筋,所述模板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固定连接于老混凝土层上,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模板,所述支模筋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螺栓,所述支模筋另一端连接所述插筋,所述插筋用于插入老混凝土层。

进一步在于,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于所述模板与所述第一螺栓之间和所述模板与所述第二螺栓之间。

进一步在于,所述插筋上连接多个支模筋,多个支模筋之间相互具有一定夹角。

进一步在于,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支撑所述模板。

进一步在于,所述模板直立设置时,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模板外侧支撑所述模板;

进一步在于,所述模板倾斜设置时,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模板内侧支撑所述模板。

进一步在于,还包括立柱和围楞,所述模板外侧竖向设置所述立柱,所述立柱外侧横向设置所述围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螺栓将模板固定在老混凝土层,再通过支模筋与第二螺栓和插筋增加模板的支撑强度,操作简便,支立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体积重力坝的模板支立结构一实施例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体积重力坝的模板支立结构另一实施例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体积重力坝的模板支立结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体积重力坝的模板支立结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一种适用于大体积重力坝的模板支立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为浇筑混凝土时固定在老混凝土层的支撑结构,包括模板1、第一螺栓2、第二螺栓3、插筋4以及支模筋5,所述模板1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螺栓2固定连接于老混凝土层6上,所述第二螺栓3穿设于所述模板1,所述支模筋5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螺栓3,所述支模筋5另一端连接所述插筋4,所述插筋4用于插入老混凝土层6。

模板1通过第一螺栓2固定连接在老混凝土层6上,再通过支模筋5与第二螺栓3和插筋4的连接支撑模板1,这种支立结构操作简便,支立速度快,通过改变模板的倾斜角度即可实现斜面支立或立面支立,立模效果好,利用率高。

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垫块7,所述垫块7设于所述模板1与所述第一螺栓2之间和所述模板1与所述第二螺栓3之间,增大模板1与第二螺栓2或第二螺栓3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力,防止松动。

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插筋4上连接多个支模筋5,多个支模筋5之间相互具有一定夹角,一个插筋4上连接多个支模筋5,每个支模筋5均连接第二螺栓3,增加对模板1的支撑强度。

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支撑所述模板1,增加对模板1的支撑强度。

一实施例中,所述模板1直立设置时,所述支撑杆10设于所述模板1外侧支撑所述模板1,增加对模板1的支撑强度。

一实施例中,所述模板1倾斜设置时,所述支撑杆10设于所述模板1内侧支撑所述模板1,增加对模板1的支撑强度。

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立柱8和围楞9,所述模板1外侧竖向设置所述立柱8,所述立柱8外侧横向设置所述围楞9,立柱8通过螺钉固定在模板1上,围楞9通过螺钉固定在立柱8上,使得模板1更加牢固,避免爆模情况发生,增加对模板1的支撑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