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0908发布日期:2018-12-21 20:02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工程加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锚索,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改善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承载能力的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



背景技术:

近年来,岩土工程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大量的强风化、全风化岩体以及软弱地基加固中采用了预应力锚索。传统预应力锚索的内锚固段应力集中、浆体受拉易裂、锚固段较长及防腐问题已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采用高强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拉压复合(防腐)型结构及单孔多锚头结构,集中了拉力分散和压力分散型锚索的优点于一体,改善了锚固段应力集中状况,具有复杂地层适应性强、防腐等优点,增强了锚固效果,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可提供比其他类型锚索更大而可靠的锚固力。但是在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中,拉应力段仍受到较大的拉应力,易将部分张拉锚固体损坏,进而致使锚索使用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有效减小了锚固体受拉段的拉应力数值以及可提高预应力锚索的承载力的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包括锚索以及依次设置在锚索外部的张拉段、自由段以及锚固段;所述锚固段上设置有锚固体系统;所述锚固体系统包括主承载系统以及次承载系统;所述主承载系统包括承载板以及挤压套;所述次承载系统包括第二挤压套;所述承载板、挤压套以及第二挤压套自前而后依次设置在锚索外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挤压套是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二挤压套沿第二挤压套的轴向套装在锚索外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挤压套的外表面是粗糙的。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挤压套的外表面设置有月牙纹或防滑纹。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挤压套的长度150~250mm;所述第二挤压套的空心内径略大于锚索外径2~3mm;所述第二挤压套的外径是15~20mm;所述第二挤压套与挤压套末端的距离是150~200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锚固体系统是一个或多个,所述锚固体系统是多个时,多个锚固体系统自前而后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包括锚索以及依次设置在锚索外部的张拉段、自由段以及锚固段;锚固段上设置有锚固体系统;锚固体系统包括主承载系统以及次承载系统;主承载系统包括承载板以及挤压套;次承载系统包括第二挤压套;承载板、挤压套以及第二挤压套自前而后依次设置在锚索外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减小了锚固段拉应力值(总拉力不变),提高了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的承载力,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每个锚固体系统均由注浆体、主承载系统(即压力段)和次承载系统(即拉力段)组成,次承载系统的结构尺寸和组成进行了限定。本实用新型在常规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的前端增加了第二挤压套,对第二挤压套的位置、尺寸和施工方法等进行了限定,达到了减小了锚固体受拉段荷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挤压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张拉段;2-自由段;3-锚固段;5-注浆体;6-锚索;10-主承载系统;11-次承载系统;12-承载板;13-挤压套;14-第二挤压套;15-锚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该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包括锚索6以及依次设置在锚索6外部的张拉段1、自由段2以及锚固段3;锚固段3上设置有锚固体系统;锚固体系统包括主承载系统10以及次承载系统11;主承载系统10包括承载板12以及挤压套13;次承载系统11包括第二挤压套14;承载板12、挤压套13以及第二挤压套14自前而后依次设置在锚索6外部。与传统的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常规拉压分散型预应力锚索的前端增加了第二挤压套14,通过挤压第二挤压套14,促使第二挤压套14发生形变,可减小锚固体受拉段荷载的效果。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挤压套14是空心圆柱体;第二挤压套14沿第二挤压套14的轴向套装在锚索6外部;第二挤压套14的外表面是粗糙的;第二挤压套14的外表面设置有月牙纹或防滑纹;第二挤压套14的长度150~250mm;第二挤压套14的空心内径略大于锚索6外径2~3mm;第二挤压套14的外径是15~20mm;第二挤压套14与挤压套13末端的距离是150~200mm。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锚固体系统是一个或多个,锚固体系统是多个时,多个锚固体系统自前而后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型预应力锚索,在组成上主要包括张拉段1、自由段2、锚固段3。其中张拉段1主要由锚头15组成,在施加荷载时提供反力和锚固装置包括夹片和荷载板。自由段2由锚索组成,与围岩无接触,周边无注浆体5。锚固段根据承载体的位置分为第一锚固体系统、第二锚固体系统……第N锚固体系统,每个锚固体系统均由注浆体5(注浆体是最终的注浆结果,注浆是在锚头处伸进一根注浆管至孔底,然后浆液在孔底返浆至锚头)、主承载系统10和次承载系统11组成。其中主承载系统10主要承受压力,由承载板12、挤压套13、注浆体5和锚索6组成;次承载系统11主要承受拉应力,由第二挤压套14、注浆体5和锚索6组成;第二挤压套14为一空心圆柱钢制变形体,圆柱体表面进行防滑处理例如月牙纹、抛毛等工艺,长度150~250mm,空心内径略大于锚索半径2~3mm,外径为15~20mm,安装位置距离次承载系统起点的150~200mm。安装时采用与第二挤压套外径基本相同的液压泵对其施加径向内力,压缩其内径略小于锚索半径1~2mm,此时锚索与第二挤压套14完全贴合。在锚索张拉时,第二挤压套14代替次承载系统的锚索承受拉力。

实施例:

在施加荷载为500kN(等效与50吨荷载大小),锚固段由第一锚固体系统、第二锚固体系统组成,每个锚固体系统均由注浆体5、主承载系统10和次承载系统11组成。其中主承载系统10主要承受压力,由承载板12、挤压套13、注浆体5和锚索6组成;次承载系统11主要承受拉应力,由第二挤压套14、注浆体5和锚索6组成;第二挤压套14为一空心圆柱钢制变形体,圆柱体表面为月牙纹,长度200mm,空心内径略大于锚索半径为13.7mm,外径为20mm,安装位置距离次承载系统起点16200mm。安装时采用与第二挤压套外径基本相同的液压泵对其施加径向内力,压缩其内径为11.7mm,此时锚索与第二挤压套完全贴合。在锚索张拉时,第二挤压套代替次承载系统的锚索承受拉力。锚索在满荷载情况下,锚固体的次承载系统无明显张拉滑移,使用效果良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