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排水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0954发布日期:2019-02-01 20:1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音排水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静音排水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排水管道是楼宇建筑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楼宇建设中,会设置主排水管道和众多的分支排水管道,各分支排水管道均与主排水管道连通,以将污水导入主排水管道中。

由于主排水管道的水流量大,并且存在高度差,因此使得主排水管道内的排水声音过大,尤其是深夜时会严重影响人们正常休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静音排水管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音排水管道结构,包括排水管体,在所述排水管体的垂直段设置有膨胀缓冲腔;

所述膨胀缓冲腔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排水管体连通的上进口,所述膨胀缓冲腔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排水管体连通的下出口;

在所述膨胀缓冲腔内设置有伞形缓冲隔板,所述伞形缓冲隔板包括处于中心位置且向上突出的伞尖,和由所述伞尖向斜下方延伸再向斜上方翘起的伞沿;

在所述伞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伞形缓冲隔板支撑固定于所述膨胀缓冲腔内的支撑伞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音排水管道结构中,所述膨胀缓冲腔包括位于上部的膨胀腔和位于下部的缓冲腔;

所述上进口开设于所述膨胀腔的上部的中心,所述缓冲腔的下端逐渐收拢并形成下出口;

所述伞形缓冲隔板设置于所述膨胀腔内,所述支撑伞架设置于所述缓冲腔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音排水管道结构中,所述支撑伞架包括呈圆周方向均布的多个斜向支撑伞杆;

所述斜向支撑伞杆的一端抵于所述缓冲腔的内壁,另一端抵于所述伞形缓冲隔板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音排水管道结构中,通过设置膨胀缓冲腔和伞形缓冲隔板,使得污水垂直下落路径明显被缩短,因此,可以有效减少因高度差引起的水流声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静音排水管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音排水管道结构,包括排水管体1,在所述排水管体1的垂直段设置有膨胀缓冲腔2;所述膨胀缓冲腔1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排水管体1连通的上进口51,所述膨胀缓冲腔2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排水管体1连通的下出口52。在所述膨胀缓冲腔2内设置有伞形缓冲隔板3,所述伞形缓冲隔板3包括处于中心位置且向上突出的伞尖31,和由所述伞尖31向斜下方延伸再向斜上方翘起的伞沿32;在所述伞沿3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伞形缓冲隔板3支撑固定于所述膨胀缓冲腔2内的支撑伞架4。

当污水自排水管体1落下时,首先会冲击伞尖31并会沿伞沿32滑落而甩出至膨胀缓冲腔2的内壁,最终沿膨胀缓冲腔2的内壁流下并自所述下出口52排出。也就是说,污水在整个下落过程中,首先会被分流,而后被缓冲引导,最后由膨胀缓冲腔2的内壁流下,那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污水直接落下的过程,其垂直下落路径明显被缩短,因此,可以有效减少因高度差引起的水流声音。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获取更好的静音效果,在实际设置时,伞尖31最好适当伸入到上进口51内,以进一步缩短水流落下的高度差;而且,伞沿32在具体处置时应尽量令其形状圆滑,这样也可减少水流的相互撞击,从而起到静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音排水管道结构中,所述膨胀缓冲腔2具体包括位于上部的膨胀腔21和位于下部的缓冲腔22;所述上进口51开设于所述膨胀腔21的上部的中心,所述缓冲腔22的下端逐渐收拢并形成下出口52;所述伞形缓冲隔板3设置于所述膨胀腔21内,所述支撑伞架4设置于所述缓冲腔22内。

所述支撑伞架4可具体包括呈圆周方向均布的多个斜向支撑伞杆43;所述斜向支撑伞杆43的一端42抵于所述缓冲腔22的内壁,另一端41抵于所述伞形缓冲隔板3的底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