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拔方形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6244发布日期:2018-12-07 23:28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拔方形管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拔方形管桩。



背景技术: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建有较深地下室的建筑结构的荷重往往难以平衡地下水浮力,并导致建筑结构的上浮。此时,可以在建筑结构的底部安装抗拔桩,并由抗拔桩借助土层重力形成对建筑结构的抗拔承载力,以补偿建筑结构的荷重与地下水浮力之间的平衡。

若选用预制桩作为抗拔桩,则在将抗拔桩打入饱和土层的过程中,桩体的端部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导致抗拔桩难以在土层中沉入至足够的深度,从而难以对建筑结构提供足够的抗拔承载力。若选用灌注桩作为抗拔桩,则在灌注桩在饱和土层极易发生孔壁坍塌,难以保证桩体的质量,从而不能确保对建筑结构提供的抗拔承载力,无论是预制桩还是灌注桩,现有的抗拔桩在水下地基中均难以确保施工质量,从而不能可靠地为建筑结构提供足够的抗拔承载力。

现行的一种适用于砂土层的抗拔管桩。如图1所示,该抗拔桩包括:预制抗拔管桩,所述预制抗拔管桩包括管腔,所述管腔设在所述预制抗拔管桩的顶端和底端形成开口;浆料填充体,所述浆料填充体包括填充在所述预制抗拔管桩的所述管腔内的柱状部、位于所述预制抗拔管桩的底端的开口之外的扩大头部,其中,所述扩大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预制抗拔管桩的外径;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嵌入在所述浆料填充体中、并从所述浆料填充体的所述柱状部延伸至所述扩大头部。所述抗拔桩在用于砂土层时能够支持施工质量的提高,且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上述的抗拔管桩的结构复杂、施工工序复杂,制造成本高,且仅适用于砂土层地基,并不适合软土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砂土层和软土层的便于施工且成本低廉的抗拔方形管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抗拔方形管桩的管桩本体中空且两端开口,管桩在贯入过程中,土从所述管桩本体的底端开口进入管桩内部,整个施工过程属于开口管桩,便于施工;若管桩本体贯入预设深度后,抗拔管桩被拔出,则活动板因土自身重力作用向下运动,搭接在管桩本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活动板闭合管桩本体的内部通道,形成闭口抗拔管桩,增强管桩的桩身重量,提高了抗拔管桩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抗拔管桩结构新颖,制造方便,抗拔承载能力强,稳定性能优越。

进一步的,所述管桩本体的内侧壁设有转轴,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与转轴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桩本体的内侧壁设有合页,所述管桩本体通过合页与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相对的另一短边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凸出方向与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相对的另一短边相垂直;所述管桩本体与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相对的另一短边搭接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管桩本体的材质为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抗拔方形管桩的管桩本体中空且两端开口,管桩在贯入过程中,土从所述管桩本体的底端开口进入管桩内部,整个施工过程属于开口管桩,便于施工;若管桩本体贯入预设深度后,抗拔管桩被拔出,则活动板因进入管桩内部的土压力作用而向下运动,由于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长边大于管桩本体的径向截面的边长长度,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相对的另一短边搭接在管桩本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活动板闭合管桩本体的内部通道,形成闭口抗拔管桩,增强管桩的桩身重量,提高了抗拔管桩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抗拔管桩结构新颖,制造方便,抗拔承载能力强,稳定性能优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行的抗拔方形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拔方形管桩的管桩贯入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拔方形管桩的管桩拔出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管桩本体;2、活动板;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抗拔管桩贯入过程,土从所述管桩本体的底端开口进入管桩内部,所述活动板与管桩本体的轴线平行,整个施工过程属于开口管桩,便于施工;若抗拔管桩贯入至预设埋置位置时,抗拔管桩被拔出,则活动板向下运动,所述活动板闭合管桩本体的内部通道,形成闭口抗拔管桩,增强管桩的桩身重量,提高了抗拔管桩的承载能力。

请参照图2-图3,一种抗拔方形管桩,抗拔方形管桩的管桩本体中空且两端开口,管桩在贯入过程中,土从所述管桩本体的底端开口进入管桩内部,整个施工过程属于开口管桩,便于施工;若管桩本体贯入预设深度后,抗拔管桩被拔出,则活动板因土自身重力作用向下运动,搭接在管桩本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活动板闭合管桩本体的内部通道,形成闭口抗拔管桩,增强管桩的桩身重量,提高了抗拔管桩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抗拔管桩结构新颖,制造方便,抗拔承载能力强,稳定性能优越。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抗拔方形管桩的管桩本体中空且两端开口,管桩在贯入过程中,土从所述管桩本体的底端开口进入管桩内部,整个施工过程属于开口管桩,便于施工;若管桩本体贯入预设深度后,抗拔管桩被拔出,则活动板因土自身重力作用向下运动,搭接在管桩本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活动板闭合管桩本体的内部通道,形成闭口抗拔管桩,增强管桩的桩身重量,提高了抗拔管桩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抗拔管桩结构新颖,制造方便,抗拔承载能力强,稳定性能优越。

进一步的,所述管桩本体的内侧壁设有转轴,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与转轴铰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设置在管桩本体内部且铰接在管桩本体内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管桩本体的内侧壁设有合页,所述管桩本体通过合页与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设置在管桩本体内部且通过合页与管桩本体内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相对的另一短边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凸出方向与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相对的另一短边相垂直;所述管桩本体与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相对的另一短边搭接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相对的另一短边设有弹性凸起与对应的凹槽相配合,便于所述活动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远离管桩本体的嵌土端的一端搭接时不容易松动。

进一步的,所述管桩的材质为钢。

由上述描述可知,钢管桩具有承载力高、土层扰动小等优势。

请参照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抗拔方形管桩,包括管桩本体1和活动板2,所述管桩本体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四棱柱体,所述活动板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设置在管桩本体内部且可转动连接在管桩本体内侧壁上,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长度与管桩本体的径向截面的边长长度相等,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和管桩本体的嵌入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相对的另一短边和管桩本体的嵌入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嵌入端面为附图2中的下端面。

实施例中,所述管桩本体的内侧壁设有转轴3,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与转轴铰接,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管桩本体的内侧壁设有合页,所述管桩本体通过合页与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连接。

实施例中,在振动锤的作用下,抗拔管桩向下沉入,所述管桩本体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四棱柱体,土进入管桩内部。活动板顺时针摆动至与管桩本体轴线平行,当管桩本体贯入预设深度后,在振动锤的高频振动作用下,抗拔管桩若被向上拔出5cm以内,活动板在土自身重力作用下逆时针向下运动,与管桩本体的内侧壁搭接,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和管桩本体的嵌入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相对的另一短边和管桩本体的嵌入端面之间的距离,将土体留在管桩内部,形成闭合的管桩。

所述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相对的另一短边设有弹性凸起,所述管桩本体与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相对的另一短边搭接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凹槽,所述管桩本体的材质为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拔管桩,抗拔方形管桩的管桩本体中空且两端开口,管桩在贯入过程中,土从所述管桩本体的底端开口进入管桩内部,整个施工过程属于开口管桩,便于施工;若管桩本体贯入预设深度后,抗拔管桩被拔出,则活动板因进入管桩内部的土压力作用而向下运动,由于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长边大于管桩本体的径向截面的边长长度,活动板对应长方形中的一短边相对的另一短边搭接在管桩本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活动板闭合管桩本体的内部通道,形成闭口抗拔管桩,增强管桩的桩身重量,提高了抗拔管桩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抗拔管桩结构新颖,制造方便,抗拔承载能力强,稳定性能优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