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6896发布日期:2018-12-07 23:34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桥涵工程,具体是一种新型的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山区公路排水涵洞的出口通常位于边坡的较高区域,所排出的水流沿着边坡流入坡底。然而当遇到边坡较为陡立时,沿坡面流动的水流动能较大,容易对边坡造成不良冲刷,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公路,平面线形弯道较多,沟底纵坡较大,地质构造多变,造成了坡面汇流较大,进而对边坡产生较大影响。若坡面为黄土时,由于黄土的结构性和欠压密性,在雨水和附加应力的综合作用下,表现为湿陷性,并经常伴随产生黄土陷穴,黄土冲沟,黄土崩塌等现象,造成边坡失稳;若边坡的坡面岩石裸露,涵洞所排出的水汇流快,入渗少,动能与流速较大,容易在坡脚形成旋涡、跌水和水跃,严重破坏了坡脚,长此以往对边坡的稳定性构成了威胁。因此,为了解决现有陡边坡涵洞的排水结构容易使得边坡被严重冲刷,最终导致边坡失稳的问题,设计出一种适用于陡边坡的排水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陡边坡涵洞的排水结构容易使得边坡被严重冲刷,最终导致边坡失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包括涵洞出口、起始排水结构、中间排水结构和消力池;起始排水结构包括起始跌水池和起始排水槽;所述起始跌水池设置于边坡上且与涵洞出口衔接,起始跌水池的左侧壁设有起始排水洞口;起始排水槽沿边坡横向设置,且其上端与起始排水洞口衔接;中间排水结构包括中间跌水池和中间排水槽;所述中间跌水池沿边坡横向设置于起始跌水池的下方;中间跌水池的右侧壁上设有中间入水洞口,所述中间入水洞口与起始排水槽的下端衔接;中间跌水池的左侧壁上设有中间排水洞口;中间排水槽沿边坡横向设置,且其上端与中间排水洞口衔接;带有消力坎的消力池沿边坡横向设置于中间跌水池的下方,所述消力池与中间排水槽的下端衔接。

当水流从涵洞出口排出,进入起始跌水池内,在起始排水槽的作用下被引入中间跌水池,进入中间跌水池的水流在中间排水槽的作用下被引入消力池。

所述起始排水结构与消力池之间设置有多个中间排水结构;多个中间排水结构沿边坡横向依次连接。

所述起始排水槽及中间排水槽内均设有波纹管。

所述起始排水结构和中间排水结构均埋设于边坡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水流的动能在流经起始跌水池、中间跌水池和消力池时被逐级消减,避免了边坡被流水所冲刷,维持了边坡的稳定,保护了坡脚,有效解决了现有陡边坡涵洞的排水结构容易使得边坡被严重冲刷,最终导致边坡失稳的问题,适用于公路桥涵工程,特别适用于具有较陡边坡的公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1-涵洞出口,21-起始跌水池,22-起始排水槽,31-中间跌水池,32-中间排水槽,4-消力池,41-消力坎,5-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一种新型的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包括涵洞出口1、起始排水结构、中间排水结构和消力池4;起始排水结构包括起始跌水池21和起始排水槽22;所述起始跌水池21设置于边坡5上且与涵洞出口1衔接,起始跌水池21的左侧壁设有起始排水洞口;起始排水槽22沿边坡5横向设置,且其上端与起始排水洞口衔接;中间排水结构包括中间跌水池31和中间排水槽32;所述中间跌水池31沿边坡5横向设置于起始跌水池21的下方;中间跌水池31的右侧壁上设有中间入水洞口,所述中间入水洞口与起始排水槽22的下端衔接;中间跌水池31的左侧壁上设有中间排水洞口;中间排水槽32沿边坡5横向设置,且其上端与中间排水洞口衔接;带有消力坎41的消力池4沿边坡5横向设置于中间跌水池31的下方,所述消力池4与中间排水槽32的下端衔接。

进一步地,起始排水结构与消力池4之间设置有多个中间排水结构;多个中间排水结构沿边坡5横向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起始排水槽22及中间排水槽32内均设有波纹管。

进一步地,所述起始排水结构和中间排水结构均埋设于边坡5的内部。

具体实施过程中:

中间跌水池31的中间入水洞口的底部高于中间跌水池31的底部;中间跌水池31的中间排水洞口的底部高于中间跌水池31的底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