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提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3884发布日期:2019-03-30 08:4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提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提升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提升装置是将排污泵和集水箱、控制装置,以及相关的管件阀门组成了一套系统,用于提升和输送低于下水道或者远离市政管网的废污水。可以有效的解决或者避免传统集水坑存在的问题。别墅区地下室大都配备别墅型污水提升器,目前在大多数的普通住宅为了增加使用面积房产公司在设计时大多也设计地下室,这样一来,与其叫做“别墅污水提升器”不如叫做“家庭污水提升器”或者“家用污水提升器”。在最初国内的地下室排水都是在地下室设计一个水泥砖砌的集水坑,卫生间污水、浴室污水和洗面台污水通过管道同层排放到集水坑内。在水坑内安装两台潜水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坑两泵”地下污水排放方式。双泵交替工作保证排污的可靠性。但是这种工作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要定时清掏和异味。后来随着污水提升器从国外引入国内,这种“一坑两泵”式地下室排水方式渐渐地被污水提升器所取代。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污水提升泵容易被污水中的杂物堵塞,缩短了污水提升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提升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污水提升系统中污水提升泵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污水提升系统,包括集水箱,和位于所述集水箱内部的溢流过滤器、清渣器和污水提升泵;所述溢流过滤器包括内管和套装在所述内管外侧的外管,所述内管中形成第一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第二腔,所述内管的管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的过滤段,所述内管的第一端具有过滤器进水口,所述内管的第二端具有过滤器出水口,所述外管的底部设置有通向所述集水箱内部的溢流口,所述过滤器进水口连接所述集水箱外部的总进水管;所述清渣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污水进口、污水出口和反冲洗口,所述污水进口连接至所述过滤器出水口,所述污水出口连接所述集水箱外部的总出水管;所述污水提升泵的进口连通至所述集水箱内部,所述污水提升泵的出口与所述反冲洗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外管在所述溢流口处固定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为弯头水管。

优选地,所述过滤段上设有过滤孔。

优选地,所述清渣器的污水进口位于所述过滤器出水口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污水提升泵的出口与所述清渣器的反冲洗口之间通过反冲水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反冲水管与污水提升泵之间设有泵出口止回阀。

优选地,所述过滤器出水口和所述清渣器污水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三通止回阀,所述三通止回阀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通口、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所述第一通口连接至所述过滤器出水口,所述第二通口连接至所述清渣器的污水进口,所述第三通口连接至所述反冲水管。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箱中的液位检查单元,以及根据所述集水箱液位控制所述污水提升泵启动的自动控制单元,所述自动控制单元与所述液位检查单元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清渣器的筒体上设置有污水进口、反冲洗口、污水出口以及位于所述筒体底部的引流冲洗口,所述污水进口连接至所述过滤器出水口,所述引流冲洗口连通至所述集水箱内部,所述引流冲洗孔的口径小于所述污水进口、反冲洗口和污水出口各自的口径,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将所述筒体分隔成第一储水室和第二储水室的过滤件,所述反冲洗口和引流冲洗口位于所述筒体形成所述第一储水室的筒体壁上,所述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位于所述筒体形成所述第二储水室的筒体壁上。

优选地,所述集水箱的顶部设有活动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提升系统包括集水箱,和位于所述集水箱内部的溢流过滤器、清渣器和污水提升泵;所述溢流过滤器包括内管和套装在所述内管外侧的外管,所述内管中形成第一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第二腔,所述内管的管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的过滤段,所述内管的第一端具有过滤器进水口,所述内管的第二端具有过滤器出水口,所述外管的底部设置有通向所述集水箱内部的溢流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溢流过滤器上设置过滤段和溢流口,当污水量大于清渣器的出水能力或清渣器处于返冲状态时,污水从溢流口流至集水箱,较粗的杂物被拦截在内管中,当清渣器处于过滤状态时,溢流过滤器内的杂物进入清渣器中被反冲水冲走,避免污水提升泵被堵塞,延长了污水提升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提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污水提升系统中的溢流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污水提升系统中的清渣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水提升系统,包括集水箱1,和位于集水箱1内部的溢流过滤器2、清渣器3和污水提升泵4;溢流过滤器2包括内管24和套装在内管24外侧的外管25,内管24中形成第一腔,外管25与内管24之间形成第二腔,内管24的管壁上具有连通第一腔和第二腔的过滤段26,内管24的第一端具有过滤器进水口21,内管24的第二端具有过滤器出水口22,外管25的底部设置有通向集水箱1内部的溢流口23,过滤器进水口21连接集水箱1外部的总进水管;清渣器3包括筒体,筒体上设置有污水进口33、污水出口34和反冲洗口35,污水进口33连接至过滤器出水口22,污水出口34连接集水箱1外部的总出水管;污水提升泵4的进口连通至集水箱1内部,污水提升泵4的出口与反冲洗口35连通。

污水从过滤器进水口21进入,杂物被拦截在内管24中,经过滤段26过滤的污水进入外管25中,当污水进水量大于清渣器3的出水能力或者清渣器3处于反冲洗状态时,多余的污水从溢流口23流出至集水箱1中。

具体地,外管25在溢流口23处固定有溢流管,溢流管为弯头水管27。过滤段26上设有过滤孔,具体的孔径尺寸可根据具体的工艺需要设计。

本实施例污水提升系统设置两个污水提升泵4(一开一备),当集水箱1的液位达到预设值后,污水提升泵4启动,集水箱1中的污水进入反冲水管5(位于污水提升泵4与反冲洗口35之间),反冲水进入清渣器3,将杂物从污水出口34冲走。

优选地,清渣器3的污水进口33位于过滤器出水口22的正下方,溢流过滤器2内管24中的杂物可垂直落入清渣器3中。

更具体地,污水提升泵4的出口与清渣器3的反冲洗口35之间通过反冲水管5连通。反冲水管5与污水提升泵4之间设有泵出口止回阀42。泵出口止回阀42与污水提升泵4之间通过软管连接。当污水提升泵4启动前,泵出口止回阀42关闭;当集水箱1的液位达到预设值后,污水提升泵4启动,泵出口止回阀42打开。

更具体地,过滤器出水口22和清渣器3污水进口3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三通止回阀6,三通止回阀6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通口61、第二通口62和第三通口63,第一通口61连接至过滤器出水口22,第二通口62连接至清渣器3的污水进口33,第三通口63连接至反冲水管5。当污水提升泵4开启前,第三通口63上的阀关闭,当集水箱1中液位达到预设值后,第三通口63的阀打开,反冲水管5中的反冲水不仅能对清渣器3中的杂物进行冲洗,还能通过第三通口63对溢流过滤器2进行冲洗。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污水提升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集水箱1中的液位检查单元,以及根据集水箱1液位控制污水提升泵4启动的自动控制单元,自动控制单元与液位检查单元信号连接。具体地,可在集水箱1中设置液位计9,然后与外部的电配箱连接,且与污水提升泵4电连接,当集水箱1中的液位达到预设值后,污水提升泵4自动启动,冲洗清渣器3中的杂物。本实施例中的集水箱1顶部设有电缆口10,以方便电连接。集水箱1顶部还设有活动盖板,以方便内部检修。

本实施例中的清渣器3的筒体上设置有污水进口33、反冲洗口35、污水出口34以及位于筒体底部的引流冲洗口39,污水进口33连接至过滤器出水口22,引流冲洗口39连通至集水箱1内部,引流冲洗孔的口径小于污水进口33、反冲洗口35和污水出口34各自的口径,筒体的内部设有将筒体分隔成第一储水室37和第二储水室38的过滤件36,反冲洗口35和引流冲洗口39位于筒体形成第一储水室37的筒体壁上,污水进口33和污水出口34位于筒体形成第二储水室38的筒体壁上。

污水经总进水管经过溢流过滤器2,含杂物的污水直接进入清渣器3的第二储水室38内,还有一部分污水经溢流过滤器2过滤,通过溢流口23流至集水箱1中,进入清渣器3的杂物被拦截在第二储水室38内,多余的污水从引流冲洗口39流至集水箱1中。

上述引流冲洗口39的直径尺寸可根据具体工艺设计,需保证污水进入时有一定流量,不行成盲端,便于含有杂物的污水进入清渣装置中,同时又需保证在污水提升泵4开启时,出水量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反冲水对杂物的冲洗。此外,溢流冲洗口喷射出的水流对集水箱1底部能进行冲洗,便于集水箱1沉积物的清理。

本实施例的污水提升系统中的溢流过滤器2能拦截杂物,将过滤的污水流至集水箱1中,然后集水箱1液位达到一定高度后,污水提升泵4自动启动,反冲水冲洗清渣器3中的杂物,避免污水提升泵4的堵塞,延长了污水提升泵4的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