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越水底障碍物的输送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0897发布日期:2019-03-02 02:1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越水底障碍物的输送管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疏浚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越水底障碍物的输送管路。



背景技术:

疏浚工程中远距离输送泥浆经常采用绞吸船管道输送的方式,其中管道的连接方式一般由连接在绞吸船上的浮管,设置在水底的沉管以及设置在岸上的岸管组成,沉管连接在浮管的出口和沉管的入口之间,绞吸船挖掘形成的泥水混合物依次经过浮管、沉管和岸管输送至储泥区内。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205024U(申请号为20162127533.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绞吸式挖泥船的自浮式管线连接结构》,其中即公开了该结构的输送管路。

但在海底存在如海底电缆、水管等特定的狭窄障碍物时,在该施工条件下进行疏浚工作,采用水下沉管时极有可能造成对海底障碍物的破坏,常规的施工方式为绕过障碍物或者采用浮管,但绕过障碍物增加了管线长度和摩阻损失,增加了施工成本,而采用浮管跨越障碍物时影响正常的通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既能顺利跨越水底障碍物又不影响通航的输送管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跨越水底障碍物的输送管路,包括沉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于障碍物设置的潜管,所述潜管跨越障碍物设置并浮设于靠近障碍物的上方。

为了保证潜管在障碍物处的跨越状态,使得潜管稳定漂浮在障碍物的上方同时也不影响通航,所述潜管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上具有浮力的自浮体。

优选地,所述基体包括至少两根硬质管以及连接在两个硬质管之间的软质管,每个硬质管上连接有所述自浮体。

优选地,所述硬质管为钢管,所述软质管为橡胶管。

根据需要,每根硬质管的长度为12m,所述软质管的长度为2m。

为了保证潜管稳定的设置位置,所述潜管的两端分别通过锚绳固定在水底。

为了警示过往的船只,以提醒水底施工管道的位置,所述潜管上还连接有至少一个用于警示的漂浮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跨越水底障碍物的输送管路增设了具有一定浮力的潜管,进而将潜管对应于障碍物的位置连接在沉管上,如此,通过潜管可有效跨越障碍物,通过最短的路径实现泥浆的有效运输。同时,该潜管在设计时,使得其自重和浮力保持平衡,进而能够保持在靠近障碍物的上方,却不会漂浮在水面上,不会影响正常的通航。该跨越水底障碍物的输送管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成本低廉等的特点,满足跨越海底障碍物和通航要求的双重功能,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跨越水底障碍物的输送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潜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跨越水底障碍物的输送管路可以应用在水底各种需要跨越障碍物3的应用环境中,本实施例以该跨越水底障碍物的输送管路在绞吸船的泥浆输送管路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该跨越水底障碍物的输送管路包括沉管1以及潜管2,潜管2对应于障碍物3并跨越障碍物3进行设置,该潜管2呈过桥潜管2形式。如有多个障碍物3或者障碍物3位于沉管1输送的中段时,则潜管2连接两个相邻的沉管1之间,如果障碍物3位于靠近浮管7的位置,则潜管2的一端连接沉管1,另一端连接浮管7的出口。浮管7的入口连接在绞吸船6上。最末端的沉管1的出口则连接在岸管上。如此绞吸船6挖掘的泥浆则通过浮管7、潜管2、沉管1、岸管输送至储泥区内。

其中潜管2包括基体21以及套设在基体上的自浮体22,自浮体22在水中具有浮力,能够对基体施加向上的票浮力。其中基体21包括至少两根硬质管211以及连接在两个硬质管211之间的软质管212,每个硬质管211上连接有一个自浮体22。也可以连接至少两根根软质管212,根据需要通过软质管212实现潜管2和浮管7、或者沉管1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硬质管211采用钢管,长度为12m。软质管212采用橡胶管,长度为2m。通过橡胶管可以有效实现潜管2的柔性变形,使得潜管2能够跨越障碍物3。为了保证潜管2在水底的稳定性,潜管2的两端分别通过锚绳4固定在水底。根据通航水深计算锚绳4的长度,并锚拉固定,抛锚位置应和水底障碍物3之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另外,潜管2上还连接有至少一个用于警示的漂浮物5。本实施例中的漂浮物5可以采用浮球,通过浮球提醒过往船只注意。

在未输送泥浆时,潜管2内充满水,此时作用于潜管2的浮力大于潜管2自身的重力,锚绳4呈紧拉状态。在输送泥浆时,潜管2的浮力与潜管2自身的重力几乎相当,潜管2呈半悬浮状态,锚绳4呈半放松状态。通过控制锚绳4的长度可将该装置固定于水中的特定位置,可顺利跨越海底障碍物3,并能节约管线长度,降低摩阻损失,提高施工效率。

该跨越水底障碍物的输送管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成本低廉等的特点,满足跨越海底障碍物3和通航要求的双重功能,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