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8400发布日期:2019-01-22 22:3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匮乏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雨水的回收利用已日渐成为国际潮流。雨水是自然界无偿给人类的宝贵资源,同时由于水质条件较好,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利用价值的水资源。

尤其是在我国北方某些少雨的地区,雨水的回收利用就更加有必要了,但是现实中,或多或少总存在雨水浪费的情况,而归根结底是缺少雨水回收再利用设施。例如,小区的雨水利用上,由于小区路面上的径流多是直接排至下水管网内,而导致雨水无法进一步利用,最终导致雨水回收利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小区路面径流在进水室内蓄满并溢流进储水室内,而储水室内的水可由控湿电路控制并输送至花坛进行灌溉。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花坛以及开设在路面上的凹槽,凹槽内固定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凹槽分隔成水平排布的进水室和储水室,且分隔板的上端低于路面所在的平面;凹槽的槽口可拆安装有盖板且盖板与分隔板上端之间的空隙为溢水通道,盖板包括进水部和封盖部,进水部和封盖部分别位于进水室和储水室的上方,进水部上开有进水孔;进水室的侧壁上开有溢流孔,溢流孔高于分隔板的上端,溢流孔远离进水室的一端连出有溢流管;储水室内连出有灌溉管且灌溉管一端位于花坛上方,灌溉管上安装有灌溉泵;灌溉泵上安装有用于根据花坛内土壤湿度从而控制灌溉泵通断电的控湿电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上的径流可通过进水孔流进进水室内,进水室内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一部分水通过溢水通道进至储水室内。同时通过进水孔的水中的泥沙不断沉淀在进水室内,而净水则溢流进储水室内。当储水室内储满水时,进水室内的水通过溢流孔进至溢流管中,并汇聚至下水管网内。而泥沙则汇聚在进水室内,以降低泥沙堵塞灌溉泵的概率,也便于集中处理。

而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控制灌溉泵的启闭,需要人工对土壤进行判断后得出是否需要浇灌的结论,且当土壤中水分较小时,浇灌不及时,而通过控湿电路对土壤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自动控制灌溉泵的启闭实现土壤的浇灌,节约人力成本,且可对土壤进行及时浇灌,从而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湿电路包括:

土壤湿度传感器,安装于花坛的土壤中,用于检测土壤的湿度,并输出湿度检测值;

第一比较电路,耦接于土壤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以接收湿度检测值,当湿度检测值小于第一比较电路的预设值时,输出第一比较信号;

第二比较电路,耦接于土壤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以接收湿度检测值,当湿度检测值大于第二比较电路的预设值时,输出第二比较信号;其中,第一比较电路的预设值小于第二比较电路的预设值;

状态切换电路,耦接于第一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和第二比较信号,并输出开关信号;

开关电路,耦接于状态切换电路以接收开关信号,并控制灌溉泵的通断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对土壤湿度进行实时监测,且可根据植物的品种的不同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相应的可根据实际植物品种土壤水分需求改变第一比较电路和第二比较电路中的预设值,当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当前位置的土壤湿度小于第一比较电路的预设值时,第一比较电路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比较信号,状态切换电路接收到高电平的第一比较电路后,输出开关信号控制开关电路动作,通过开关电路控制开启灌溉泵的开关,控制灌溉管对植物进行持续的浇灌,当灌溉管对土壤进行喷灌至土壤传感器检测到当前土壤湿度大于第二比较电路的预设值时,第二比较电路输出高电平的第二比较信号,状态切换电路接收到高电平的第二比较信号后,输出开关信号控制开关电路动作,通过开关电路控制关闭灌溉泵的开关,控制灌溉管停止对植物进行浇灌。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室的底部连出有排水管且排水管与溢流管连通,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水室内的水积攒过久时,可打开排水阀,以将进水室内的水排进下水管网中,从而降低细菌滋生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室的底部朝排水管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排尽进水室内的残留水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室内放置有用于收集泥沙的集物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物篮用于收集进水室内的泥沙,从而便于集中泥沙并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物篮上安装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通过手持把手将集物篮从进水室内提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上设有摩擦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进水室内湿度较大,则把手上易生长有青苔等植物,工作人员操作把手时,易发生打滑,而摩擦纹可降低打滑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室内连出有补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水室内用于浇灌的水分不足时,可通过补水管向储水室内补充水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部转动连接在封盖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翻转进水部以对集物篮进行操作,而不需要拆卸整块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水通道内设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溢流进储水室内的泥沙量,降低灌溉泵堵塞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方案中,小区路面径流在进水室内蓄满并溢流进储水室内,而储水室内的水可由控湿电路控制并输送至花坛进行灌溉。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2、本方案中,集物篮用于收集进水室内的泥沙,从而便于集中泥沙并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湿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路面;2、花坛;21、土壤土壤;3、凹槽;31、进水室;32、储水室;33、分隔板;34、溢水通道;35、过滤网;36、溢流孔;37、溢流管;38、排水管;39、排水阀;4、集物篮;41、把手;42、摩擦纹;43、滤水孔;5、盖板;51、进水部;52、封盖部;53、进水孔;6、控湿电路;61、土壤湿度传感器;62、第一比较电路;63、第二比较电路;64、状态切换电路;65、开关电路;7、灌溉管;71、灌溉泵;72、补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参考图1,包括花坛2以及开设在路面1上的凹槽3,凹槽3内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分隔板33,分隔板33将凹槽3分隔成水平排布的进水室31和储水室32,且分隔板33的上端低于路面1所在的平面。凹槽3的槽口封盖有盖板5,且盖板5与分隔板33上端之间的空隙为溢水通道34,溢水通道34内安装有过滤网35。盖板5包括进水部51和封盖部52,进水部51转动连接在封盖部52上,进水部51和封盖部52分别位于进水室31和储水室32的上方,进水部51上开有进水孔53。

参考图1,路面1上的径流可通过进水孔53流进进水室31内,进水室31内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一部分水通过溢水通道34进至储水室32内。同时通过进水孔53的水中的泥沙不断沉淀在进水室31内,而净水则溢流进储水室32内。

参考图1,进水室31的侧壁上开有溢流孔36,溢流孔36高于分隔板33的上端,使得进水室31内的水先溢流进储水室32内,当储水室32内储满水时,进而溢流进溢流孔36内。溢流孔36远离进水室31的一端连出有溢流管37,溢流管37用于和下水管网连通。进水室31的底部连出有排水管38,且排水管38与溢流管37连通,排水管38上安装有排水阀39。进水室31的底部朝排水管38向下倾斜设置,以便于排尽进水室31内的残留水分,以降低细菌滋生的概率。

参考图1,进水室31内放置有用于收集泥沙的集物篮4,集物篮4的周壁以及底部均开有滤水孔43,滤水孔43的孔径小于进水孔53的孔径。集物篮4上安装有把手41,操作者可通过手持把手41将集物篮4从进水室31内提出。把手41上设有摩擦纹42,由于进水室31内湿度较大,则把手41上易生长有青苔等植物,工作人员操作把手41时,易发生打滑,而摩擦纹42可降低打滑的概率。

参考图1和图2,储水室32内向上连出有灌溉管7,且灌溉管7上端位于花坛2上方,灌溉管7上安装有灌溉泵71。储水室32内连出有补水管72,当储水室32内用于浇灌的水分不足时,可通过补水管72向储水室32内补充水分。灌溉泵71上安装有用于根据花坛2内土壤21湿度从而控制灌溉泵71通断电的控湿电路6。

参考图2,控湿电路6包括:

土壤湿度传感器61,如图1所示,安装于花坛2内的土壤21中,且位于灌溉管7的浇灌区域内,用于检测浇灌区域内的土壤21湿度,并输出湿度检测值;

第一比较电路62,耦接于土壤湿度传感器61的输出端以接收湿度检测值,当湿度检测值小于第一比较电路62的预设值时,输出第一比较信号;

第二比较电路63,耦接于土壤湿度传感器61的输出端以接收湿度检测值,当湿度检测值大于第二比较电路63的预设值时,输出第二比较信号;其中,第一比较电路62的预设值小于第二比较电路63的预设值;

状态切换电路64,耦接于第一比较电路62的输出端和第二比较电路63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和第二比较信号,并输出开关信号;

开关电路65,耦接于状态切换电路64以接收开关信号,并控制灌溉泵71的通断电。

第一比较电路62包括比较器A、电阻R1和电阻R2,比较器A的反向端耦接于土壤湿度传感器61的输出端,电阻R1串接于比较器A的正相端与直流电VCC之间,电阻R2串接于比较器A的正相端和地之间,电阻R2两端的电压值即为第一比较电路62的预设值。

第二比较电路63包括比较器B、电阻R3和电阻R4,比较器B的正相端耦接于土壤湿度传感器61的输出端,电阻R3串接于比较器B的反相端与直流电VCC之间,电阻R4串接于比较器B的反相端和地之间,电阻R4两端的电压值即为第二比较电路63的预设值。

状态切换电路64包括:

或门OR,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其第二输入端耦接于比较器B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二比较信号;

T触发器U1,具有控制端T、时钟输入端CK和输出端Q,其控制端T耦接于直流电VCC,其时钟输入端CK耦接于或门OR的输出端,其输出端Q输出开关信号。

开关电路65包括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1、续流二极管D1、继电器KM1。

电阻R5的一端耦接于T触发器U1的输出端Q,电阻R5的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6串接于三极管Q1的基极与地之间,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1具有线圈和常开触头,继电器KM1的线圈串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直流电VCC之间,继电器KM1的常开触头串接于灌溉泵71的供电回路中,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耦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耦接于直流电VCC。

具体实施原理:路面1上的径流可通过进水孔53流进进水室31内,进水室31内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一部分水通过溢水通道34进至储水室32内。同时通过进水孔53的水中的泥沙不断沉淀在进水室31内,而净水则溢流进储水室32内。当储水室32内储满水时,进水室31内的水通过溢流孔36进至溢流管37中,并汇聚至下水管网内。而泥沙则汇聚在集物篮4内,操作人员可取出集物篮4,以清理进水室31内的泥沙。

当进水室31内的水积攒过久时,可打开排水阀39,以将进水室31内的水排进下水管网中,从而降低细菌滋生的概率。

当土壤湿度传感器61检测到土壤21的湿度小于第一比较电路62的预设值时,通过状态切换电路64和开关电路65控制灌溉泵71的供电回路闭合,灌溉管7出水并对土壤21和植物持续进行浇灌。

当土壤湿度传感器61检测到土壤21的湿度大于第二比较电路63的预设值时,通过状态切换电路64和开关电路65切断灌溉泵71的供电回路,灌溉管7停止出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