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地面雨水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2212发布日期:2019-04-29 12:25阅读:928来源:国知局
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地面雨水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地面雨水导流装置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雨水是自然界最大的淡水资源,现状我国的淡水资源短缺,近年来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导致河流干枯,湿地和湖泊大面积消失,据法新社3月19日报道,《2018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称,据估计,每年有36亿人,也就是全球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一年中至少有一个月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该数字到2050年可能升至57亿。其因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绿地大面积消失,城市土壤变成大面积的硬铺盖、导致雨水无法回归土壤,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另城市中景观用水、道路清洗、绿化以及洗车等用水量急剧增长使之原本紧张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加之城市的热岛效应,导致急骤雨频发,,雨水无法自然渗透地下,加大城市管网系统压力,同时将引发城市内涝、水淹一楼、桥下积水严重等事件,年年发生内涝灾害,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给与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同时,雨水降落过程中及对地表的冲刷还会造成地表沉积物,地表沉积物包括许多污染物质,有固态废弃物碎屑、化学药品、车辆排放物等,如未加以处理就直接排放,会加大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流入河道会造成河道水质污染,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一种导流速率快、结构简单、过滤净化效率高又方便安装维护的雨水导流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相关装置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地面雨水导流装置,其不仅可以解决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无法自然的渗透到地下的问题,还可以使得雨水得到净化后涵养地下水位,使之地下水位得到补充,即可降低洪涝问题又可以使得雨水回归于自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地面雨水导流装置,包括竖直中空的导流管,导流管的上方设有面盖,面盖为导流管的进水口,导水管与面盖通过嵌入连接或套盖连接或可拆卸式免焊卡扣连接,导流管与面盖连接处还设有截污滤材,导流管的下方设有底板,底板作为导流管的出水口,底板上设有多个导水口;导流管的竖直中空内设有至少一层过滤层。

优选地,导流管下方的底板与导流管一体成型,或底板与导流管下方的管壁卡扣连接;或底板与导流管下方的管壁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的竖直中空内设有一层渗透防冻材料层,渗透防冻材料层的下方为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的竖直中空内依次从上而下设有渗透防冻材料层、生物过滤净化材料层,生物过滤净化材料层的下方为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的竖直中空内依次从上而下设有渗透防冻材料层、生物过滤净化材料层、生物营养材料层,生物营养材料层的下方为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的管壁上还设有多个导流孔,导流孔设在导流管上方的管壁上和/或设在导流管下方的管壁上。

优选地,所述导流孔为竖条形或圆孔状,按圆周方式均布在管壁上。

优选地,所述的底板为水平直板或圆弧形曲板。

优选地,所述的面盖的外周尺寸小于导流管的外周尺寸,面盖嵌入在导流管的进水口处。

优选地,所述的面盖的外周尺寸大于导流管的外周尺寸,面盖套盖在导流管的进水口处。

优选地,所述的面盖的外周尺寸大于导流管的外周尺寸,面盖的截面为梯形状,面盖内部设有卡扣或卡槽,导流管的管壁上设有适配的卡槽或卡扣,面盖与导流管通过可拆卸式免焊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降雨时雨水可以瞬间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导流装置将雨水储存在蓄释层,雨水不受地表硬化限制渗透至地下;

(2)可以使得雨水得到净化后涵养地下水位,使之地下水位得到补充,可以实现水源涵养、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

(3)本实用新型可以不受地表硬化限制瞬间将雨水导流到地表层以下,即可直接的减小地表径流量,起到显著的削峰调蓄作用,降低内涝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渗透防冻材料可用于严寒地区使用,不仅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还扩大了使用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八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九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导流管,2-面盖,3-截污滤材,4-底板,5-渗透防冻材料层,6-生物过滤净化材料层,7-生物营养材料层,8-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地面雨水导流装置,包括竖直中空的导流管,导流管的上方设有面盖,面盖的外周尺寸小于导流管的外周尺寸,面盖嵌入在导流管的进水口处成为导流管的进水口,导流管与面盖连接处还设有截污滤材,导流管的下方设有底板,底板为水平直板,底板作为导流管的出水口,底板上设有多个导水口;导流管的竖直中空内设有一层渗透防冻材料层;面盖可过滤初期雨水中大粒杂质以及防止行人踩踏行为带来的伤害,渗透防冻材料层主要用于严寒地区使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在路边道路下方、绿化带下方及积水严重路段下方,档面盖及截污滤材堵塞时,可直接打开面盖进行清理,并更换截污滤材。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在重述,仅是所述导流管的竖直中空内依次从上而下设有渗透防冻材料层、生物过滤净化材料层,生物过滤净化材料层的下方为底板;生物过滤层净化材料有效的将雨水中的其他杂质净化后无污染渗透至地下。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在重述,仅是所述导流管的竖直中空内依次从上而下设有渗透防冻材料层、生物过滤净化材料层、生物营养材料层,生物营养材料层的下方为底板;生物过滤层净化材料有效的将雨水中的其他杂质净化后无污染渗透至地下,在绿地下设置雨水导流装置内部带有生物营养材料可调节水质补充植物生长所需营养。

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地面雨水导流装置,包括竖直中空的导流管,导流管的上方设有面盖,面盖的外周尺寸大于导流管的外周尺寸,面盖套盖在导流管的进水口处成为导流管的进水口,导流管与面盖连接处还设有截污滤材,导流管的下方设有底板,底板为圆弧形曲板,底板作为导流管的出水口,底板上设有多个导水口;所述导流管下方的管壁上还设有多个导流孔,导流孔为竖条形,导流孔按圆周方式均布在导流管下方的管壁上,周围的水流可通过导流孔从其周围引入至导流管通过内部截污材料渗透至地下,导流管的竖直中空内设有一层渗透防冻材料层;面盖可过滤初期雨水中大粒杂质以及防止行人踩踏行为带来的伤害,渗透防冻材料层主要用于严寒地区使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在路边道路下方、绿化带下方及积水严重路段下方,档面盖及截污滤材堵塞时,可直接打开面盖进行清理,并更换截污滤材。

实施例五,如图5所示,其他与实施例四相同,不在重述,仅是所述导流管的竖直中空内依次从上而下设有渗透防冻材料层、生物过滤净化材料层,生物过滤净化材料层的下方为底板。

实施例六,如图6所示,其他与实施例四相同,不在重述,仅是所述面盖的外周尺寸大于导流管的外周尺寸,面盖为圆形套盖,面盖内部设有卡扣或卡槽,导流管的管壁上设有适配的卡槽或卡扣,面盖与导流管通过可拆卸式免焊卡扣连接。

实施例七,如图7所示,其他与实施例六相同,不在重述,仅是所述导流管的竖直中空内依次从上而下设有渗透防冻材料层、生物过滤净化材料层、生物营养材料层,生物营养材料层的下方为底板。

实施例八,如图8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四相同,不在重述,仅是所述的面盖的外周尺寸大于导流管的外周尺寸,面盖的截面为梯形状,面盖内部设有卡扣或卡槽,导流管的管壁上设有适配的卡槽或卡扣,面盖与导流管通过可拆卸式免焊卡扣连接;

所述导流管的上方和下方管壁上均设有多个导流孔;

所述导流管的竖直中空内依次从上而下设有渗透防冻材料层、生物过滤净化材料层,生物过滤净化材料层的下方为底板。

实施例九,如图9所示,其他与实施例六相同,不在重述,仅是所述导流管的竖直中空内依次从上而下设有渗透防冻材料层、生物过滤净化材料层、生物营养材料层,生物营养材料层的下方为底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