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桩竖向抗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2144发布日期:2019-04-17 00:1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验桩竖向抗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设计建筑结构检测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试验桩竖向抗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桩是在工程中使用的,最终在建、构筑物中受力起作用的桩。工程桩检测的目的主要是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试验桩:是在工程桩施工前期为了确定工程桩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设计的情况是否符合的一个检验用桩;试验桩可以是工程桩,也可以不是工程桩;如果各方面条件与设计相同,检测时也不是破坏性检测,那试验桩也能当工程桩用。锚桩:是一种试验桩的辅助桩,用于进行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静载试验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桩基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

现有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5475370U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单桩竖向抗压检测装置,包括反力装置、试验桩和检测装置,反力装置包括两组锚桩、与锚桩固接的次梁和与次梁固接的主梁,主梁中心位于试验桩上方,试验桩与主梁之间设有千斤顶,试验桩上固接有承压板,承压板上开有限位槽,限位槽位于承压板中部,解决了千斤顶容易偏心的问题。

为了节省材料,通常锚桩与次梁之间通过钢筋进行连接,锚桩内浇筑有固定钢筋,固定钢筋顶端焊接有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的顶部焊接在次梁的底端,不足之处在于,连接钢筋的一端焊接后,另一端焊接时容易出现长度不足而较为困难进行焊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验桩竖向抗压检测装置,其具有施工方便,节省材料,可重复利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试验桩竖向抗压检测装置,包括固定竖直设置的试验桩、安装在试验桩顶端的反力装置以及安装在试验桩周边的检测装置,反力装置包括两组锚桩、两根次梁、主梁和千斤顶,每组锚桩有两个,锚桩均下端埋入地下,每组锚桩的顶端分别连接在对应次梁的两端,两次梁平行且对应设置,主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次梁中部的底端,千斤顶固定安装在试验桩的顶端且与主梁的中部对应设置,所述锚桩内浇筑有若干向上伸出的固定钢筋,两次梁顶端设置有与两块主梁平行设置的夹板,两块夹板分别与两锚桩对应设置,夹板的两端伸出两次梁,伸出次梁的两端分别具有若干容纳钢筋的容纳缺口,容纳缺口内分别设置有竖直设置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的底端与固定钢筋一一对应焊接连接,连接钢筋的顶端伸出夹板,连接钢筋上的夹板顶部固定安装有锚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固板是现有公知的零件,由螺母和垫板合二为一,工艺简单,功效高,与钢筋直螺纹连接,操作方便,加快钢筋工程的施工速度。主梁在次梁、连接钢筋、固定钢筋和锚桩组件的连接下无法向上运动,千斤顶伸展时,在主梁不动的情况下,千斤顶对试验桩施加压力,从而得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施工方便,节省材料,可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试验桩包括桩本体和加强本体强度的桩头,桩头为钢板围裹或箍筋且固接在本体的顶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距试验桩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用5mm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为100mm,桩顶设置钢筋网片3片,间距80mm。这样使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2级,提高试验桩的强度,放置试验桩顶端因受力而破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试验桩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球型支座,球型支座包括卡接在一起的上支座和下支座,下支座朝向上支座的一端开有球型槽,球型槽内安装有球芯,球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板,滑板抵在上支座朝向下支座的表面上,千斤顶安装在球型支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球型支座,使得千斤顶的支撑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球型支座顶端连接有承压板,承压板的中部上开有限位槽,千斤顶安装在限位槽内且千斤顶的轴线与试验桩的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试验桩下沉甚至发生旋转下沉时,千斤顶实际合理中心依旧与试验桩桩身轴线保持一致,保证试验桩不因千斤顶原因产生偏心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球型支座与承压板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安装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千斤顶与主梁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间隙变化,了解到锚桩受主梁和次梁的重力后的下降程度。安装时,先安装千斤顶等组件,最后安装主梁和次梁。安装后若主梁压实千斤顶,设计中的间隙消失,说明锚桩受到主梁和次梁的重力后下沉,从而证明锚桩承载力不足。同时这样受压下沉的锚桩与土壤接触不牢固,所以锚桩的抗拔能力也不足。这种实验时,锚桩会上升,千斤顶的压力部分转为使锚桩上升的加速度,而试验桩的受力减少,试验桩前几级的沉降非常小,实验几率不真实,造成结果误判;反之,间隙存在即可正常进行实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基准梁、支撑基准梁两端的基准桩以及若干分别安装在基准桩和基准梁上的位移计,位移计分为竖直位移计以及水平位移计,竖直位移计一共设有四个,固定连接在基准梁的顶端,竖直位移计伸至抵在试验桩上,水平位移计一共设有两个,固定连接在一根基准桩上,两水平位移计竖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位移计用于测定试验桩的竖向位移,两水平位移计竖直设置,水平位移计用于测定试验桩的转动距离。通过计算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的比值可求得试验桩的转角,了解试验桩在下沉过程中的转动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与基准梁配合的两基准桩中的其中一基准桩的顶端具有U型槽,基准梁一端放置在开在基准梁上的U型槽,而另一端与基准桩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基准梁热胀冷缩时,基准桩在U型槽上滑移,这样防止温度变化引起的基准梁挠曲变形。若两端均固接,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基准梁延伸或收缩,基准桩基本不动,导致基准梁挠曲变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锚固板是现有公知的零件,由螺母和垫板合二为一,工艺简单,功效高,与钢筋直螺纹连接,操作方便,加快钢筋工程的施工速度。主梁在次梁、连接钢筋、固定钢筋和锚桩组件的连接下无法向上运动,千斤顶伸展时,在主梁不动的情况下,千斤顶对试验桩施加压力,从而得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施工方便,节省材料,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球型支座的安装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球型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间隙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试验桩;11、桩体;12、桩头;13、球型支座;131、上支座;132、下支座;133、球芯;134、滑板;14、承压板;141、限位槽;2、反力装置;21、锚桩;22、次梁;23、主梁;24、千斤顶;25、固定钢筋;26、限位板;261、穿钢筋孔;27、连接钢筋;28、锚固板;3、检测装置;31、基准梁;32、基准桩;321、U型槽;33、位移计;331、竖直位移计;332、水平位移计;4、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试验桩竖向抗压检测装置,包括固定竖直设置的试验桩1、安装在试验桩1顶端的反力装置2以及安装在试验桩1周边的检测装置3,反力装置2包括两组锚桩21、两根次梁22、主梁23和千斤顶24,每组锚桩21有两个,锚桩21均下端埋入地下,每组锚桩21的顶端分别连接在对应次梁22的两端,两次梁22平行且对应设置,主梁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次梁22中部的底端,千斤顶24固定安装在试验桩1的顶端且与主梁23的中部对应设置,锚桩21内浇筑有若干向上伸出的固定钢筋25,两次梁22顶端设置有与两块主梁23平行设置的限位板26,两块限位板26分别与两锚桩21对应设置,限位板26的两端伸出两次梁22,伸出次梁22的两端分别具有若干容纳钢筋的穿钢筋孔261,穿钢筋孔261内分别设置有竖直设置的连接钢筋27,连接钢筋27的底端与固定钢筋25一一对应焊接连接,连接钢筋27的顶端伸出限位板26,连接钢筋27上的限位板26顶部固定安装有锚固板28。

锚固板28是现有公知的零件,由螺母和垫板合二为一,工艺简单,功效高,与钢筋直螺纹连接,操作方便,加快钢筋工程的施工速度。主梁23在次梁22、连接钢筋27、固定钢筋25和锚桩21组件的连接下无法向上运动,千斤顶24伸展时,在主梁23不动的情况下,千斤顶24对试验桩1施加压力,从而得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结合图1和图2,检测装置3包括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基准梁31、支撑基准梁31两端的基准桩32以及若干分别安装在基准桩32和基准梁31上的位移计33,每个基准梁31位于试验桩1的两侧,与基准梁31配合的两基准桩32中的其中一基准桩32的顶端具有U型槽321,基准梁31一端放置在开在基准梁31上的U型槽321,而另一端与基准桩32焊接。当基准梁31热胀冷缩时,基准桩32在U型槽321上滑移,这样防止温度变化引起的基准梁31挠曲变形。若两端均固接,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基准梁31延伸或收缩,基准桩32基本不动,导致基准梁31挠曲变形。

如图2,位移计33分为竖直位移计331以及水平位移计332,竖直位移计331一共设有四个,固定连接在基准梁31的顶端,竖直位移计331伸至抵在试验桩1上,竖直位移计331用于测定试验桩1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计332一共设有两个,固定连接在一根基准桩32上,两水平位移计332竖直设置,水平位移计332用于测定试验桩1的转动距离。通过计算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的比值可求得试验桩1的转角,了解试验桩1在下沉过程中的转动情况。

如图2,试验桩1包括桩体11和加强本体强度的桩头12,桩头12为钢板围裹或箍筋且固接在本体的顶端,距试验桩1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用5mm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为100mm,桩顶设置钢筋网片3片,间距80mm。这样使桩头12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2级,提高试验桩1的强度,放置试验桩1顶端因受力而破损。

结合图3和图4,试验桩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球型支座13,球型支座13包括卡接在一起的上支座131和下支座132,下支座132朝向上支座131的一端开有球型槽,球型槽内安装有球芯133,球芯13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板134,滑板134抵在上支座131朝向下支座132的表面上。球型支座13顶端固定连接有承压板14,承压板14的中部上开有限位槽141,千斤顶24安装在限位槽141内且千斤顶24的轴线与试验桩1的轴线重合。限位槽141对千斤顶24进行限位配合,保证承压板14与千斤顶24相互之间不产生位移,在试验桩1下沉甚至发生旋转下沉时,千斤顶24实际合理中心依旧与试验桩1桩身轴线保持一致,保证试验桩1不因千斤顶24原因产生偏心问题。

如图5,千斤顶24与主梁23之间留有间隙4,通过观察间隙4变化,了解到锚桩21受主梁23和次梁22的重力后的下降程度。安装时,先安装千斤顶24等组件,最后安装主梁23和次梁22。安装后若主梁23压实千斤顶24,设计中的间隙4消失,说明锚桩21受到主梁23和次梁22的重力后下沉,从而证明锚桩21承载力不足。同时这样受压下沉的锚桩21与土壤接触不牢固,所以锚桩21的抗拔能力也不足。这种实验时,锚桩21会上升,千斤顶24的压力部分转为使锚桩21上升的加速度,而试验桩1的受力减少,试验桩1前几级的沉降非常小,实验几率不真实,造成结果误判;反之,间隙4存在即可正常进行实验。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