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压井止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9399发布日期:2019-04-20 03:50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压井止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井壁突涌的承压水降压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降压井止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地下空间开发工程的深入,基坑工程往深、大方向发展,因此遇到越来越多的承压水处理问题。目前为解决基坑开挖过程中承压水水头压力过大造成坑底突涌问题,施工降压井抽取承压水已成为一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降低承压水水头压力的有效手段。

现有专利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93494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井壁突涌的承压水降压井,该降压井内设有钢质井管,该钢质井管外壁预留有用于为降压井周边注浆的注浆管。

现有技术中的注浆管和圆盘管焊接在钢制井管的外壁上,浆液再通过注浆管注入到圆盘管中,圆盘管将浆液输送至粘土段和粘土球段内,由于浆液会与粘土段和粘土球段进行结合加固,所以越靠近圆盘管的粘土段和粘土球段越快与浆液结合固化,此时圆盘管中的浆液难以再将浆液注入粘土段和粘土球段内,所以粘土段的顶端和粘土球段的顶端很容易没有浆液进行加固,如此井管外壁很容易出现坑底突涌的问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压井止水结构,其可以在降压井和钢制井管之间均匀注入浆液,有利于加固降压井井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压井止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钢制井管与降压井之间的注浆管,还包括设置在钢制井管与降压井之间的止水层以及设置在降压井顶壁上用于固定并输出注浆管的提升机构,所述注浆管的底部延伸至止水层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注浆管将浆液注入止水层中,待注浆管将浆液均匀注入到其管口附近的止水层中,操作人员通过提升机构将注浆管从止水层中向外提出,注浆管再将浆液注入其管口附近的止水层中,重复此过程,从而可以将浆液均匀注入止水层中,浆液与止水层进行结合固化,有利于加固降压井井壁,减少坑底突涌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止水层包括由下至上分别铺设的第一粘土球段、瓜子片段和第二粘土球段,所述第二粘土球段上方填充有粘土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浆液分别与第一粘土球段、瓜子片段和第二粘土球段进行结合,可以强化降压井井壁,利用瓜子片段与浆液混合形成混凝土可以进一步加强降压井井壁的强度,有利于减少坑底突涌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靠近降压井井口的一端连接有输浆管,所述输浆管为柔性材料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输浆管将浆液输送到注浆管中,有利于顺利将浆液注入止水层中。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靠近输浆管的一端连接有扎箍,所述扎箍的外侧壁连接有吊钩,所述吊钩的弯钩向远离降压井的一侧延伸,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设置在降压井顶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通过绳索连接有动滑轮,所述动滑轮的端壁上沿其径向分别向定滑轮、降压井延伸设有第一挂钩、第二挂钩,所述绳索一端与第一挂钩连接、另一端向支撑架延伸穿过定滑轮的圆周壁并向降压井延伸穿过动滑轮的圆周壁,所述第二挂钩与吊钩勾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绳索一端与第一挂钩连接,再分别穿过定滑轮和动滑轮,通过第二挂钩与吊钩勾连,操作人员拉动绳索,从而可以将注浆管从止水层中拉出,有利于均匀将浆液注入止水层中,继而可以加强降压井井壁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绳索靠近第一挂钩的一端连接有与第一挂钩勾连的扣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扣环与第一挂钩勾连,有利于绳索稳定的提拉动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定滑轮、动滑轮的圆周壁上均设有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绳索分别穿过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凹槽,有利于减少绳索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上打滑,从而增加拉动注浆管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圆周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绳索远离动滑轮的一端缠绕在转动轮上,所述转动轮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有摇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利用摇柄把手转动转动轮,从而可以将绳索卷在转动轮上,有利于操作人员方便快捷的拉动绳索。

进一步地,所述摇柄把手上设有防滑橡胶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握住防滑橡胶把手转动摇柄把手,可以便利操作人员转动转动轮,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靠近其管口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注浆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浆管利用注浆口可以快速浆液注入止水层中,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为PE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E管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且质量轻,有利于操作人员顺利将注浆管从止水层中提拉出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注浆管将浆液注入止水层中,待注浆管将其管口附近的止水层均匀注入浆液,通过提升机构将注浆管拉出,注浆管再对止水层进行注浆,不断重复此过程,从而可以将止水层注入均匀的浆液,浆液与止水层进行结合固化,以此可以实现加固降压井井壁,减少坑底突涌的问题;

2、操作人员通过动滑轮和定滑轮,从而可以快捷便利的将注浆管从止水层中拉出;

3、操作人员通过摇柄把手转动转动轮,从而可以将绳索缠绕在转动轮上,有利于方便操作人员拉动绳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实施例中提升机构设置在地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实施例中止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实施例中注浆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体现实施例中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体现图5中A部的放大图;

图7为体现实施例中转动轮和摇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制井管;2、降压井;3、注浆管;4、止水层;41、第一粘土球段;42、瓜子片段;43、第二粘土球段;44、粘土段;5、提升机构;50、扎箍;51、吊钩;52、支撑架;53、定滑轮;54、动滑轮;55、绳索;56、第一挂钩;57、第二挂钩;58、扣环;59、凹槽;590、钩环;591、弯钩;592、挂环;6、输浆管;7、支撑杆;8、转动轮;9、摇柄把手;10、防滑橡胶把手;11、注浆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降压井止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钢制井管1与降压井2之间的注浆管3,还包括设置在钢制井管1与降压井2之间的止水层4。

参照图2,提升机构5设置在降压井2的顶壁且用于固定并输出注浆管3,注浆管3的底部延伸至止水层4底部;利用注浆管3将浆液注入止水层4中,待注浆管3将其管口附近的止水层4注满浆液,通过提升机构5将注浆管3从降压井2中提出,注浆管3再将浆液注入其管口附近的止水层4中,从而可以将浆液均匀注入止水层4中,从而有利于加固降压井2井壁,减少坑底突涌的问题。

参照图3,止水层4包括由下至上分别铺设的第一粘土球段41、瓜子片段42、第二粘土球段43,第一粘土球段41、瓜子片段42、第二粘土球段43的高度分别为2米,第二粘土球段43上方填充有粘土段44,注浆管3靠近降压井2(参照图2)井口的一端连接有输浆管6,注浆管3优先采用两个,输浆管6为柔性材料管,注浆管3靠近其管口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注浆口11(参照图4);利用输浆管6将浆液输送至注浆管3中,利用注浆管3将浆液从注浆口11中注入第一粘土球段41、瓜子片段42和第二粘土球段43中,浆液从而可以分别与第一粘土球段41、瓜子片段42和第二粘土球段43进行结合固化,以此可以强化降压井2井壁。

参照图5和图6,注浆管3靠近输浆管6的一端连接有扎箍50,扎箍50的外侧壁连接有吊钩51,吊钩51上勾连有弯钩591,弯钩591连接有绳索55,绳索55远离弯钩591的一端设有钩环590,吊钩51的弯钩向远离降压井2的一侧延伸,提升机构5包括设置在降压井2顶部的支撑架52,优先采用两个支撑架52,从而可以分别将两个注浆管3拉出,支撑架52上设有定滑轮53,定滑轮53通过绳索55连接有动滑轮54,动滑轮54的端壁上沿其径向分别向定滑轮53、降压井2延伸设有第一挂钩56、第二挂钩57,绳索55一端与第一挂钩56连接、另一端向支撑架52延伸穿过定滑轮53的圆周壁并向降压井2延伸穿过动滑轮54的圆周壁,绳索55与第一挂钩56连接的一端连接有挂环592,第二挂钩57与吊钩51勾连,定滑轮53、动滑轮54的圆周壁上均设有凹槽59;操作人员利用绳索55将动滑轮54向上拉动,从而可以将注浆管3从降压井2内提升处,注浆管3以此可以给不同高度的止水层4(参照图3)进行注浆,有利于浆液与止水层4结合固化,从而可以加固降压井2井壁。

参照图7,支撑架52上设有支撑杆7,支撑杆7圆周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轮8,绳索55远离动滑轮54的一端缠绕在转动轮8上,转动轮8可以采用圆筒状,转动轮8远离支撑杆7的一侧设有摇柄把手9,摇柄把手9上设有防滑橡胶把手10;操作人员手握防滑橡胶把手10,转动摇柄把手9从而可以转动转动轮8,以此可以将绳索55缠绕在转动轮8上。

工作原理如下:注浆管3将浆液注入止水层4中,待注浆管3将浆液注入其管口附近的止水层4中,操作人员通过提升机构5将注浆管3向上提升,注浆管3再次将浆液注入其管口附近的止水层4中,重复此过程,以此可以实现将浆液均匀注入止水层4中,有利于加固降压井2的井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