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2146发布日期:2019-04-17 00:15阅读:1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推展新能源的策略,许多新型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的利用近年来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利用风能这种可再生资源为生活和工作服务尤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风能作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风能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是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理想能源之一。目前太阳能和风能的广泛开发利用,可以说是一种永续利用,对环境影响极小的能源,不论是现在或是未来,发展光伏风电项目,完善和改进新能源产业结构,促使新能源开发更趋合理,发挥更大的效力,完全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以致达到替代部分化石燃料的目标,这对开发区经济发展、改善环境和满足人民生活用电要求,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风力发电场内,风机基础是一种重要结构构件,风机基础的沉降观测得到了重视,风机基础沉降观测须从风机基础施工出零米以后到风机发电运行直至观测数据稳定为止,通过对观测成果曲线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各特征风机位的变形规律性,及时发现事故苗头,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风机的安全运行。

风力发电机组多设立于丘陵山地等野外地区,现有的沉降观测采集点无法反应风机基础真实沉降情况,且保护措施不到位,因此,如何对其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构件,以解决现有沉降观测采集点无法反应风机基础真实沉降情况,且保护措施不到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构件,包括:风机基础、支撑柱、沉降观测采集点、保护帽和砂石填充体,其中,所述风机基础设置于地下,砂石填充体沿其轴向设置有竖直通孔,支撑柱竖直设置,支撑柱的直径小于所述竖直通孔的内径,支撑柱的底端与风机基础固定连接,支撑柱的顶端穿过砂石填充体的竖直通孔伸出地面,沉降观测采集点固定设置于支撑柱的顶端,保护帽配合插设于砂石填充体的竖直通孔内,用于保护所述沉降观测采集点。

优选,所述砂石填充体的上顶面露出于地面,所述上顶面由其中心向四周倾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优选,所述砂石填充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内壁连接的环形凸沿,所述凸沿沿砂石填充体的径向设置。

进一步优选,所述保护帽的侧壁设置有裙边,所述裙边位于砂石填充体的上方。

进一步优选,所述保护帽的侧壁设置有泄流孔,所述泄流孔位于砂石填充体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构件,沉降观测采集点通过支撑柱与风机基础连接,可以反应风机基础的真实沉降情况,通过保护帽,可以对沉降观测采集点起到保护作用,通过在保护帽外周填充砂石,以形成砂石填充体,可对保护帽进行限位,需要采集数据时,打开保护帽,数据采集完毕后,扣上保护帽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构件结构合理,布设方便,可以反应风机基础的真实沉降情况,还能对沉降观测采集点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砂石填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保护帽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保护帽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构件,包括:风机基础1、支撑柱2、沉降观测采集点3、保护帽4和砂石填充体5,其中,所述风机基础1设置于地下,砂石填充体5沿其轴向设置有竖直通孔51,支撑柱2竖直设置,支撑柱2的直径小于所述竖直通孔51的内径,支撑柱2的底端与风机基础1固定连接,支撑柱2的顶端穿过砂石填充体5的竖直通孔51伸出地面,沉降观测采集点3固定设置于支撑柱2的顶端,保护帽4配合插设于砂石填充体5的竖直通孔51内,用于保护所述沉降观测采集点3。

该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构件,沉降观测采集点通过支撑柱与风机基础连接,可以反应风机基础的真实沉降情况,通过保护帽,可以对沉降观测采集点起到保护作用,通过在保护帽外周填充砂石,以形成砂石填充体,可对保护帽进行限位,需要采集数据时,打开保护帽,数据采集完毕后,扣上保护帽即可。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1、图2所示,所述砂石填充体5的上顶面露出于地面,所述上顶面由其中心向四周倾斜向下设置。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1、图2所示,所述砂石填充体5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内壁连接的环形凸沿52,所述凸沿52沿砂石填充体5的径向设置,用于对保护帽起支撑和限位作用。

为了避免雨水沿保护帽的侧壁进入保护帽与砂石填充体的缝隙之间或进入保护帽内,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保护帽4的侧壁设置有裙边41,所述裙边41位于砂石填充体5的上方。

为了保证沿保护帽的侧壁进入保护帽与砂石填充体的缝隙之间或进入保护帽内的雨水顺利排出,所述砂石填充体的下部连接有排水管道,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保护帽4的侧壁设置有泄流孔42,所述泄流孔42位于砂石填充体5的上方,进一步优选,所述泄流孔与所述砂石填充体相接,进入保护帽内部的雨水可以通过所述泄流孔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的,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