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集雨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2213发布日期:2019-04-17 00:1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集雨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山区雨水高效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集雨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面对山区农村灌溉困难的现状,尤其是典型的岩溶石漠化地区,地表持水和调控能力低,降雨很快沿裂隙、漏斗、落水洞和缺土缺林的坡面注入地下和深切河谷,浪费了许多水资源,山丘区农户居住分散,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水资源条件差异很大,加之山区地质条件的限制,灌溉存在很大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地集雨灌溉系统,可以将雨水中的漂浮物以及颗粒悬浮浊物过滤,进行过滤和净化后储存,用于灌溉、牲畜饮用等,有效的缓解山区灌溉困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山地集雨灌溉系统包括沉砂池、集水池、清水池,沉砂池相对设置于集水池高程,并通过水管与集水池顶部相连通,集水池内设置有从上到下设置网格层、植物栽培层、石英砂层、碎石反滤层、鹅卵石层及防水层,集水池的口沿高于网格层,集水池底部通过设置有阀门的水管与清水池连通,清水池底部设置出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池为圆形水池,底部采用浆砌石块砌筑。

作为优选,所述网格层包括网格状的支撑骨架和网格,支撑骨架固定在集水池内壁上,网格为采用斜纹编织方式制成的斜纹网格,固定布置在支撑骨架上。

作为优选,沉砂池底面采用混凝土填筑,斜墙及斜墙两端的侧墙采用黏土砖砌筑,沉砂池上开设溢流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雨水中的漂浮物以及颗粒悬浮浊物过滤,进行过滤和净化后储存,用于灌溉、牲畜饮用等,尤其适用于地表持水和调控能力低的地区,有缓解山地水资源匮乏导致灌溉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所述山地集雨灌溉系统包括沉砂池、集水池、清水池,沉砂池相对设置于集水池高程,并通过水管与集水池顶部相连通,集水池底部通过设置有阀门的水管与清水池连通,清水池底部设置出水管,其中的水管和水管均为PVC管。

所述集水池为圆形水池,水池外壁和内壁均采用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后20mm,池体强度等级为C25,垫层强度等级为C10;为了提高集水池的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变形,将地基开挖至持力层,下层采用C15砼垫层铺设,厚度0.2m,上层采用M7.5浆砌石块,厚度0.8m。集水池内设置有从上到下设置网格层、植物栽培层、石英砂层、碎石反滤层、鹅卵石层。集水池的口沿高于网格层,网格层包括网格状的支撑骨架和网格,支撑骨架固定在集水池内壁上,网格为采用斜纹编织方式制成的斜纹网格,固定布置在支撑骨架上。石英砂层、碎石反滤层、鹅卵石层分别采用质地坚硬且耐磨的石英砂、碎石及鹅卵石作为滤料,其中,石英砂粒径为2~4(mm),碎石粒径为4~8(mm),鹅卵石粒径为8~16(mm),鹅卵石层底部设置厚10cm的防水层。

沉砂池长宽比为2:1,底面采用C15混凝土填筑,厚度10cm,斜墙及斜墙两端的侧墙采用黏土砖砌筑,厚为12cm,并用M15水泥抹浆抹面2cm厚,顶部外围墙厚25cm。在沉砂池上低于沉砂池顶15cm开设溢流口,可以将沉沙池中多余的水溢流出来,沉砂池基础采用原土夯实回填30mm,三七灰土回填30cm。

沉砂池用于收集雨水并导入集水池,雨水经首先通过集水池内网格层将水中的漂浮物以及颗粒悬浮浊物过滤,残留物留在网格层的网格上面,然后经过植物栽培层、其次经过石英砂层以及碎石反滤层、再经过鹅暖石层,水中污染物在卵砾石间流动过程中与其表面附着的生物膜接触并被吸附,进而作为生源营养物质被生物膜吸收、分解和转化,从而使水质得到改善,并流到集水池底部,最后从水管流至清水池内收集储存,用于农田灌溉、牲畜饮用等用途。

最终,以上实施和附图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