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景观效果的二级跌水溢流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5318发布日期:2019-04-05 19:22阅读:1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景观效果的二级跌水溢流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中的溢流坝,特别是一种具有景观性质的分级跌水溢流坝。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愈发严重。在现代环保工程中,人工湿地是对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的有效手段,在人工湿地中的表面流湿地中,溢流坝作为表面流湿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除了能在表面流湿地中起到景观点缀作用,还能起到重要的曝气作用,当水经过溢流坝时,通过溢流坝跌水能获得与空气更长的接触时间,增加其中的含氧量,为潜流型湿地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便利。

现有形式的溢流坝一般情况下为砌体或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坝顶跌水,水流通过坝顶由上游到下游的一次跌水过程完成曝气,景观及曝气效果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设计一种景观效果更好且曝气效果更好的二级跌水溢流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景观效果的二级跌水溢流坝,至少包括坝体,所述的坝体上部设置景观石压顶,坝体的外侧设置二级跌水平台和消力池,坝体的外侧的二级跌水平台和消力池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扶柱,多个钢筋混凝土扶柱沿坝体长度方向均布;所述的二级跌水平台外侧边缘为圆弧状结构;多个圆弧状结构沿坝体长度方向均布;二级跌水平台内铺设卵石层A;消力池内设置卵石层B。

进一步地,所述的二级跌水平台底面位于坝体高度的3/4-1/2之间,并位于坝体外侧水面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扶柱的结构为梯形结构,其内侧、左侧和右侧均为垂直面,外侧为斜面,下端支承于筏板基础上,内侧与坝体相连;顶端与二级跌水平台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景观石压顶为方形天然石材的石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卵石层A和卵石层B均为粒径2~5cm的卵石铺砌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圆弧状结构的半径R为0.5-1.2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景观石压顶组成溢流坝的过水堰口,消力池内部铺设有卵石层,该卵石层起到减轻水流冲刷作用和景观点缀效果。

2、本实用新型从堰口的出水方向布置圆弧状结构的二级跌水平台,该平台起到增加一级跌水曝气及景观效果,圆弧状结构能最大限度增加跌水面长度。该平台外部可张贴石板或其他装饰增加景观效果。由于设置了二级跌水平台,水流跌落时能形成一种环形水帘的效果,增强了景观美观性。

3、本实用新型为减少一级跌水的直接冲刷以及增加景观效果,在二级跌水平台内部铺设一层卵石。

4、本实用新型将钢筋混凝土扶柱布置于二级跌水平台的下方,可以利用平台对扶壁进行遮挡使得坝体更加美观,扶壁也可以作为部分平台的下部支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局部)。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图。

图中:1、坝体,2、景观石压顶,3、二级跌水平台,4、钢筋混凝土扶柱,5、卵石层A,6、卵石层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带有景观效果的二级跌水溢流坝,至少包括坝体1,所述的坝体1上部设置景观石压顶2,坝体1的外侧设置二级跌水平台3和消力池,坝体1的外侧的二级跌水平台3和消力池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扶柱4,多个钢筋混凝土扶柱4沿坝体1长度方向均布;所述的二级跌水平台3外侧边缘为圆弧状结构;多个圆弧状结构沿坝体1长度方向均布;二级跌水平台3内铺设卵石层A5;消力池内设置卵石层B6。

所述的二级跌水平台3底面位于坝体1高度的3/4-1/2之间,并位于坝体1外侧水面之上。

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扶柱4的结构为梯形结构,其内侧、左侧和右侧均为垂直面,外侧为斜面,下端支承于筏板基础上,内侧与坝体1相连;顶端与二级跌水平台3相连。

所述的景观石压顶2为方形天然石材的石块。

所述的卵石层A5和卵石层B6均为粒径2~5cm的卵石铺砌层。

所述的圆弧状结构的半径R为0.5-1.2m。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的等同构思或者改变,均列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