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外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4661发布日期:2019-06-14 23:2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外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基坑外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基坑进行支护通常为在基坑壁上形成环形的挡墙,并通过锚杆从挡墙的基坑内侧横插或斜插至基坑外侧的土体中,形成锚固结构。这种支护结构虽然可以起到锚固作用,但是如果要形成较好的锚固效果,则锚杆需要较长地伸入到土体中,否则锚固效果不佳,这样一来,则基坑外侧具有较为宽大的土体面积,否则无法使用较长的锚杆。然而,对于在城市兴建土体,通常是在靠近一个或几个高大的建筑物的地域进行,高大的建筑物通常会具有较深的地基或地下空间结构,一旦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锚固支护方式,为了获得较好的锚固效果,将锚杆横插或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小地斜插设置,则很有可能受到周围的较近的建筑物的地下空间结构所限,无法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在施工空间较小的环境里可以起到越好锚固效果的基坑外支护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坑外支护结构,包括:挡墙,所述挡墙的顶部设有向朝基坑外侧延伸的延伸结构;还包括锚固装置,上端固定于所述延伸结构上,下端插入至土体,其中,所述锚固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90度。

上述的基坑外支护结构,其中,所述锚固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度,且所述下端深于所述基坑的底部。

上述的基坑外支护结构,其中,所述锚固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度,所述下端深于所述挡墙的底部。

上述的基坑外支护结构,其中,所述锚固装置向基坑侧的延伸距离不大于所述延伸结构向基坑外侧的延伸距离。

上述的基坑外支护结构,其中,所述锚固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85度。上述的基坑外支护结构,其中,所述挡墙顶部设有压顶冠梁;所述延伸结构为衡架,且通过所述压顶冠梁与所述挡墙连接。

上述的基坑外支护结构,其中,所述锚固装置为锚杆。

上述的基坑外支护结构,其中,所述挡墙为水泥土咬合桩挡墙、混凝土桩挡墙、或板桩挡墙的其中一种。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坑外支护结构,包括:挡墙,所述挡墙的顶部设有向朝基坑外侧延伸的延伸结构;还包括锚固装置,上端固定于所述延伸结构上,下端插入至土体,其中,所述锚固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90度。以上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延伸结构和锚固装置形成配合,来抵消基坑外侧的土体对挡墙施加朝向基坑内侧的压力。这是因为,当挡墙和基坑结构形成后,基坑外侧的土体将以挡墙位于基坑底部的相接的位置作为支点对所述挡墙施加朝向基坑内侧的压力,而挡墙的顶部则应当是所受压力最大的位置,且其运动趋势为以所述支点为圆心,挡墙的高度为半径圆弧状向基坑内侧的下方运动,而所述延伸结构则以圆弧状向上运动。此时,与水平面夹角为60-90度插设所述锚固装置的方式,正好可以提供抵抗该运动的反作用力,从而阻止延伸结构的运动,进而有效地阻止土体将挡墙挤压变形或移位,最终起到较好的稳定和锚固的效果,提高了挡墙的挡土能力。另外,由于锚固装置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90度的情况下插入土体中,因此,对横向允许安装锚固装置的空间要求较低,即使在众多建筑物间依然可以进行较好的锚固,不受周围较为狭小的作业空间所影响。

2.本实用新型的基坑外支护结构,其中,所述锚固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90度,且所述下端深于所述基坑的底部。以上设计,可以使得锚固装置的下端完全位于不受侧压力的土体中,即使延伸结构较短,也能使得锚固装置起到较好的锚固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基坑外支护结构,其中,所述锚固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90度,且所述下端深于所述挡墙的底部。以上设计,可以使得锚固装置的下端完全位于不受侧压力的土体中,即使延伸结构较短,也能使得锚固装置起到较好的锚固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基坑外支护结构,其中,所述锚固装置向基坑侧的延伸距离不大于所述延伸结构向基坑外侧的延伸距离。以上设计,可以实现在保证地面空间所需的同时,地下用于锚固的空间即可同时满足。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坑外支护结构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坑外支护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坑外支护结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基坑外支护结构,包括:挡墙1,所述挡墙的顶部4设有向朝基坑外侧延伸的延伸结构2;还包括锚固装置3,上端固定于所述延伸结构2上,下端插入至土体中,其中,所述锚固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90度,如图1 所示,其中,所述锚固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大于等于60度,小于90度。另外,锚固装置正好斜向插入土体中,穿入到周边建筑的基坑底部以下。作为一种可变实施方式,所述锚固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85度。

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上述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延伸结构和锚固装置形成配合,来抵消基坑外侧的土体对挡墙施加朝向基坑内侧的压力。这是因为,当挡墙和基坑结构形成后,基坑外侧的土体将以挡墙位于基坑底部的相接的位置作为支点对所述挡墙施加朝向基坑内侧的压力,而挡墙的顶部则应当是所受压力最大的位置,且其运动趋势为以所述支点为圆心,挡墙的高度为半径圆弧状向基坑内侧的下方运动,而所述延伸结构则以圆弧状向上运动。此时,与水平面夹角为60-90度插设所述锚固装置的方式,正好可以提供抵抗该运动的反作用力,从而阻止延伸结构的运动,进而有效地阻止土体将挡墙挤压得变形或移位,最终起到较好的稳定和锚固效果,提高了挡墙的挡土能力。另外,由于锚固装置是与水平面夹角为60-90度的情况下插入土体中,因此,对横向允许安装锚固装置的空间要求较低,即使在众多建筑物间依然可以进行较好的锚固,不受周围较为狭小的作业空间所影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锚固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90度,且所述锚固装置的下端深于所述基坑的底部,即该下端插入至较深的土体内,该位置相对基坑底部而已更深。这样一来,可以使得锚固装置的下端完全位于不受侧压力的土体中,即使延伸结构较短,也能使得锚固装置起到较好的锚固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锚固装置向基坑侧的延伸距离不大于所述延伸结构向基坑外侧的延伸距离。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在保证地面空间所需的同时,地下用于锚固的空间即可同时满足。即,延伸结构、挡墙和锚固装置作为一个整体,将以延伸结构的延伸距离作为基准,上部确定好了延伸空间,下部即可在横向上得到限制,确保整体不会在横向上超出预设支护范围。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所述挡墙顶部设有压顶冠梁;所述延伸结构为衡架,且通过所述压顶冠梁与所述挡墙连接。所述锚固装置可以为锚杆。

所述挡墙可以为水泥土咬合桩挡墙、混凝土桩挡墙、或板桩挡墙的其中一种。

如图3所示,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锚固装置的下端深于所述挡墙的底部,即该下端插入至较深的土体内,该位置相对基坑底部而已更深。通常情况下,挡墙的底部会插入土体中,甚至在基坑底部以下,将锚固装置插入到所述挡墙的底部下,可以使得锚固装置的下端完全位于不受侧压力的土体中,即使延伸结构较短,也能使得锚固装置起到较好的锚固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