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时楼层积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3197发布日期:2019-05-07 22:28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时楼层积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积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时楼层积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高层建筑施工时,由于此时没有安装窗户等防雨装置,楼层内不可避免的会进入雨水,雨水会通过地漏等流出室外,否则室内会造成积水。地漏是指地面与排水管道系统连接的排水器具,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

但是由于施工时会使用到很多的水泥和砂浆等,水泥和砂浆极易掉落在地面上随着污水汇集在地漏处,将地漏堵塞,导致排水不通,造成室内积水,水泥和砂浆等一旦堵塞地漏将会很难清理,如果不及时清理,长时间积水之后室内就会产生异味,另外,积水会不利于施工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时楼层积水处理装置,它可以实现在对高层建筑施工时,使其楼层上的地漏不易由于水泥、砂浆等掉落而堵住,从而减少由于地漏排水不顺而积水的事情发生。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时楼层积水处理装置,包括地漏主体,所述地漏主体上端卡接有第一层漏网,所述地漏主体下端固定连接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内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层漏网,所述第二层漏网内侧设有主转动杆,所述主转动杆和第二层漏网之间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主转动杆外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弧形叶片,所述第一层漏网下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引水板,所述环形引水板相对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引导条,且弧形叶片位于引导条和第二层漏网之间,所述第一层漏网上端中部开凿有通孔,所述主转动杆远离第二层漏网的一端穿过通孔延伸至地漏主体外侧并连接有副转动杆,所述副转动杆外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清淤杆,所述副转动杆的上侧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地面上,所述保护壳内侧开凿有电机槽,所述电机槽内连接有电动机,所述保护壳内侧设有蓄电池,且蓄电池位于电动机上侧,所述电动机的转动端通过连接机构与副转动杆连接,可以实现在对高层建筑施工时,使其楼层上的地漏不易由于水泥、砂浆等掉落而堵住,从而减少由于地漏排水不顺而积水的事情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杆、滑环和底座,一对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保护壳侧端,所述固定支架远离保护壳的一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滑环套接在固定杆外侧,所述滑环与固定杆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钉,所述底座放置在地面上并与固定杆下端固定连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滑环在固定杆上的位置,使保护壳固定更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连接有第二锁紧螺钉,所述伸缩杆下端开凿有第一卡槽,所述副转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块,且第一卡块卡接在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之间连接有第三锁紧螺钉,便于伸缩伸缩杆调节保护壳的高度,使其不易进水,同时便于将保护壳拆卸收起。

进一步的,所述主转动杆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副转动杆下端开凿有与第二卡块相匹配的第二卡槽,且第二卡块卡接在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块和第二卡槽之间连接有第四锁紧螺钉,可以将副转动杆和清淤杆取下以便于取出第一层漏网。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部放置有配重块,增加底座的重量,使底座放置更稳定。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在对高层建筑施工时,使其楼层上的地漏不易由于水泥、砂浆等掉落而堵住,从而减少由于地漏排水不顺而积水的事情发生。

(2)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杆、滑环和底座,一对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保护壳侧端,固定支架远离保护壳的一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滑环套接在固定杆外侧,滑环与固定杆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钉,底座放置在地面上并与固定杆下端固定连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滑环在固定杆上的位置,使保护壳固定更稳定。

(3)连接机构包括伸缩杆,伸缩杆上连接有第二锁紧螺钉,伸缩杆下端开凿有第一卡槽,副转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块,且第一卡块卡接在第一卡槽内,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之间连接有第三锁紧螺钉,便于伸缩伸缩杆调节保护壳的高度,使其不易进水,同时便于将保护壳拆卸收起。

(4)主转动杆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副转动杆下端开凿有与第二卡块相匹配的第二卡槽,且第二卡块卡接在第二卡槽内,第二卡块和第二卡槽之间连接有第四锁紧螺钉,可以将副转动杆和清淤杆取下以便于取出第一层漏网。

(5)底座内部放置有配重块,增加底座的重量,使底座放置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漏主体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引水板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地漏主体、2第一层漏网、3引水管、4第二层漏网、5主转动杆、6弧形叶片、7环形引水板、8副转动杆、9清淤杆、10引导条、11保护壳、12蓄电池、13电动机、14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时楼层积水处理装置,包括地漏主体1,地漏主体1上端卡接有第一层漏网2,地漏主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引水管3,引水管3内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层漏网4,第二层漏网4内侧设有主转动杆5,主转动杆5和第二层漏网4之间固定连接有轴承,主转动杆5外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弧形叶片6,第一层漏网2下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引水板7,环形引水板7相对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引导条10,且弧形叶片6位于引导条10和第二层漏网4之间,第一层漏网2上端中部开凿有通孔,主转动杆5远离第二层漏网4的一端穿过通孔延伸至地漏主体1外侧并连接有副转动杆8,副转动杆8外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清淤杆9,副转动杆8的上侧设有保护壳11,保护壳11有防水作用,保护蓄电池12和电动机13不易进水损坏,保护壳11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地面上,保护壳11内侧开凿有电机槽,电机槽内连接有电动机1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方案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保护壳11内侧设有蓄电池12,且蓄电池12位于电动机13上侧,电动机13的转动端通过连接机构与副转动杆8连接,保护壳11上端连接有启动开关,电动机13和蓄电池12之间通过电线串联有启动开关。

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杆、滑环和底座,一对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保护壳11侧端,固定支架远离保护壳11的一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滑环套接在固定杆外侧,滑环与固定杆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钉,底座放置在地面上并与固定杆下端固定连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滑环在固定杆上的位置,使保护壳11固定更稳定,连接机构包括伸缩杆14,伸缩杆14上连接有第二锁紧螺钉,伸缩杆14下端开凿有第一卡槽,副转动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块,且第一卡块卡接在第一卡槽内,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之间连接有第三锁紧螺钉,便于伸缩伸缩杆14调节保护壳11的高度,使其不易进水,同时便于将保护壳11拆卸收起,主转动杆5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副转动杆8下端开凿有与第二卡块相匹配的第二卡槽,且第二卡块卡接在第二卡槽内,第二卡块和第二卡槽之间连接有第四锁紧螺钉,可以将副转动杆8和清淤杆9取下以便于取出第一层漏网2,底座内部放置有配重块,增加底座的重量,使底座放置更稳定。

使用时,水流会通过第一层漏网2流进本装置内,通过环形引水板7上引导条10的引导作用,水流会呈旋涡状流下,且由于惯性落到弧形叶片6上,而后通过弧形叶片6推动主转动杆5转动,主转动杆5带动与之同轴的副转动杆8和清淤杆9转动,清淤杆9就会推动聚积在其周围的泥沙等淤泥,并通过离心力作用使其环形分布在四周,清淤杆9下方就会预留出流水的空间,当泥沙等淤泥过多,由流水带来的作用力不足以推动副转动杆8和清淤杆9转动时,此时可以将保护壳11等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副转动杆8上,且通过固定机构将保护壳11固定在地面上,调节好保护壳11的高度使其远离水面,然后打开启动开关,电动机13就会低速转动,代替流水使副转动杆8和清淤杆9转动,可以实现在对高层建筑施工时,使其楼层上的地漏不易由于水泥、砂浆等掉落而堵住,从而减少由于地漏排水不顺而积水的事情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