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淤积的倒虹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4546发布日期:2019-08-07 01:06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淤积的倒虹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污水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配套的基础设施大大增加,污水管道系统的管理、养护、维修及疏通工作也随之加重,尤其是污水管道在穿越障碍物如河床、河滩时,其防淤、防堵、清淤工作更为如此。目前污水管道系统常采取倒虹吸的布置形式,但是,倒虹吸的污水管道布置形式极易发生堵塞现象,一旦堵塞不易清通。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防淤积的倒虹管系统,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淤积的倒虹管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淤积的倒虹管系统,包括第一倒虹井井体、第二倒虹井井体及倒虹管,所述第一倒虹井井体和第二倒虹井井体分设在河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倒虹井井体的底端高于第二倒虹井井体的底端,所述倒虹管穿过河床将第一倒虹井井体和第二倒虹井井体相连通设置,且倒虹管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倒虹井井体和第二倒虹井井体的底部均设置有落底槽,所述落底槽在倒虹管的下方设置,所述倒虹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设置有闸门,所述闸门上通过传动杆与启动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倒虹井井体和第二倒虹井井体内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位于第一倒虹井井体的液位传感器的高度高于倒虹管的进口端的高度,位于第二倒虹井井体的液位传感器的高度不高于倒虹管的出口端的高度,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启动装置的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防淤积的倒虹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倒虹井井体的底端至少高于第二倒虹井井体的底端500毫米。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防淤积的倒虹管系统,其中,所述倒虹管的倾斜角度在20度至30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防淤积的倒虹管系统,其中,所述闸门由过滤网格和闸门本体构成,所述闸门本体设置在倒虹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过滤网格设置在闸门本体上。

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防淤积的倒虹管系统,其中,所述过滤网格套装在倒虹管的管口上。

一种适用于倒虹管防淤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第一倒虹井井体的进水端有污水进入后,在污水淹没液位传感器后,液位传感器将其信号传输给启动装置,启动装置将倒虹管两侧的闸门均打开,使污水流入第二倒虹井井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倒虹管防淤积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污水淹没液位传感器后,液位传感器将会延迟一段时间将其信息传输至启动装置,便于将污水中的淤积的杂质沉入落底槽内。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倒虹管防淤积的方法,其中,当第二倒虹井井体中的水位超过该第二倒虹井井体水位后,启动装置将关闭该第二倒虹井井体的闸门。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高低落差的第一倒虹井井体和第二倒虹井井体,使倒虹管自然形成倾斜,有效的防止淤积在倒虹管内产生,减少对其清淤的工作,从而降低劳动成本,同时还能将落底槽中淤积的杂质进行收集,便于清掏。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适用性强,克服了现状倒虹管易淤积、排水不畅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闸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防淤积的倒虹管系统,包括第一倒虹井井体1、第二倒虹井井体2及倒虹管3,所述第一倒虹井井体1和第二倒虹井井体2分设在河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倒虹井井体1的底端高于第二倒虹井井体2的底端,所述倒虹管3穿过河床将第一倒虹井井体1和第二倒虹井井体2相连通设置,且倒虹管3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倒虹井井体1和第二倒虹井井体2的底部均设置有落底槽4,所述落底槽4在倒虹管3的下方设置,所述倒虹管3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设置有闸门5,所述闸门5上通过传动杆与启动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倒虹井井体1和第二倒虹井井体2内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6,位于第一倒虹井井体1的液位传感器6的高度高于倒虹管3的进口端的高度,位于第二倒虹井井体2的液位传感器6的高度不高于倒虹管3的出口端的高度,所述液位传感器6的输出端与启动装置的输入端相连。通过第一倒虹井井体1和第二倒虹井井体2能将淤泥都存入该倒虹井内,同时倒虹管上设置有闸门,并与液位传感器的配合,可以使倒虹管减少淤泥的堆积,确保其排水的通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倒虹井井体1的底端至少高于第二倒虹井井体2的底端500毫米,在进行第一倒虹井井体1和第二倒虹井井体2的挖掘时,按照第一倒虹井井体1高出第二倒虹井井体2高度进行挖掘,从而倒虹管形成自然的安装,既能实现倾斜的放置,并使所述倒虹管3的倾斜角度在20度至30度。

如图2所示,所述闸门5由过滤网格51和闸门本体52构成,所述闸门本体52设置在倒虹管3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过滤网格51设置在闸门本体52 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网格51套装在倒虹管3的管口上,方便其安装,同时还能降低维护的难度。

一种适用于倒虹管防淤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第一倒虹井井体的进水端有污水进入后,在污水淹没液位传感器后,液位传感器将其信号传输给启动装置,启动装置将倒虹管两侧的闸门均打开,使污水流入第二倒虹井井体内。

在上述的防淤泥进入倒虹管内时,在所述在污水淹没液位传感器后,液位传感器将会延迟一段时间将其信息传输至启动装置,便于将污水中的淤积的杂质沉入落底槽内。上述的延迟一段时间,是按照操作人员的的常识来设定,使其淤泥在进入第一倒虹井井体1中能进行沉淀。

当第二倒虹井井体中的水位超过该第二倒虹井井体水位后,启动装置将关闭该第二倒虹井井体的闸门,防止污水倒灌进入倒虹管内,确保倒虹管的流畅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高低落差的第一倒虹井井体和第二倒虹井井体,使倒虹管自然形成倾斜,有效的防止淤积在倒虹管内产生,减少对其清淤的工作,从而降低劳动成本,同时还能将落底槽中淤积的杂质进行收集,便于清掏。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适用性强,克服了现状倒虹管易淤积、排水不畅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