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蓄雨排涝降渍轻型渗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7907发布日期:2019-07-13 08:14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田蓄雨排涝降渍轻型渗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水利灌溉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田蓄雨排涝降渍轻型渗井。



背景技术:

根据2015年统计资料,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亿亩,水果(含瓜果)总面积2.3亿亩,棉花种植面积0.57亿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1亿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26亿亩。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每年均发生不同程度涝渍受灾减产。依据我国国情,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降雨强度大、历时长,而土壤水自然下渗能力一般较小,从而导致农田积水,旱作物受涝渍减产。

而现有的农田水利建设中,虽然按照一定的设计排涝降渍标准,建设了相对完善的农田排水系统,但当发生超设计标准暴雨或长历时降雨时,农田排涝降渍能力不足,仍然会导致农作物因涝渍减产甚至绝收,同时造成大量的农田水利水毁工程。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而平原区农田土层一般较深厚,地下水位以上具有较大的储蓄水能力,可以对雨水资源实行垂直调节,以丰补枯,化害为利。

因此,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不需动力、不需人工值守、施工方便、便于提高农田的蓄排水能力的农田蓄雨排涝降渍轻型渗井,以满足面广量大的农业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农田蓄雨排涝降渍轻型渗井,包括渗井孔以及竖向安装于渗井孔内的井管,井管上端口安装有可启闭的第一管堵,井管下端口安装有第二管堵,井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透水管,闭水管以及第二透水管,第一透水管与第二透水管管壁均成型有透水孔,且其外表面包裹有尼龙网纱或透水土工布。井管内部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封堵闭水管的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一端与第一管堵活动连接,另一端伸入井管的闭水管段内;所述渗井通过井管迅速将田面积水、上层土壤内饱和水渗入地下,作为现有农田排水工程系统的补充设施,一方面,能够有效排除农田积水和上层土壤内饱和水,提高农田排涝、降渍能力,减轻沟河排水工程的排涝压力;另一方面,将农田多余的积水入渗到深层土壤中,补充地下水资源,提高了农田雨水利用率;再一方面,在农田灌溉时,井管内设置的活塞机构封堵了闭水管,防止灌溉水通过闭水管进入井管下部,从而渗到深层土壤,减少灌溉水的损失,达到蓄雨、排涝、降渍和保证灌溉水有效利用的综合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一种农田蓄雨排涝降渍轻型渗井,包括于土体内开挖的渗井孔以及安装于渗井孔内的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竖向安装于渗井孔内,所述井管上端口安装有可启闭的第一管堵,下端口固定安装有用于封堵井管的第二管堵,所述井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透水管、闭水管以及第二透水管,所述第一透水管和第二透水管管壁均布透水孔,且外表面均包裹有尼龙网纱或透水土工布;

所述井管还包括一用于开启或封堵闭水管的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一端与第一管堵活动连接,另一端伸入井管的闭水管段内;

渗井孔内径大于井管外径,第一透水管、第二透水管与渗井孔之间充填有粗砂形成粗砂层,闭水管与渗井孔之间充填有土壤形成土壤层。

优选的,所述活塞机构包括连杆、上硬质底托、下硬质底托以及设置于上硬质底托与下硬质底托之间的橡胶垫,所述连杆一端与第一管堵活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上硬质底托、橡胶垫与下硬质底托固定连接,所述上硬质底托与下硬质底托直径均小于井管内径0.2-0.5cm,所述橡胶垫直径大于井管内径0-0.5cm。

优选的,所述连杆与第一管堵活动连接的一端穿过第一管堵,并于连杆端部成型有一提手,所述第一管堵可相对连杆转动。

优选的,所述井管上端口低于田面10-30cm,并与农田内墒沟或腰沟连通。

优选的,所述渗井还包括一拦污栅,所述拦污栅安装于井管上端口外围处,所述拦污栅低于田面5-10cm。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水管外粗砂层上表面低于井管上端口10cm-20cm。

优选的,所述渗井孔内径大于井管外径2.5-6.0cm。

优选的,所述透水孔直径0.6~1.0cm,相邻两透水孔的孔间距为2.0~5.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农田蓄雨排涝降渍轻型渗井的优点是:

所述渗井通过井管迅速将田面积水、上层土壤饱和水渗入深层土壤,作为现有农田排水工程系统的补充设施,一方面,能够有效排除农田积水和上层土壤内饱和水,提高农田排涝、降渍能力,减轻沟河排水工程的排涝压力;另一方面,将农田多余的积水入渗到深层土壤中,补充地下水资源,提高了农田雨水利用率;再一方面,在农田灌溉时,井管内设置的活塞机构封堵了闭水管,防止灌溉水通过闭水管进入井管下部,从而渗到深层土壤,减少灌溉水的损失,达到蓄雨、排涝、降渍和保证灌溉水有效利用的综合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农田蓄雨排涝降渍轻型渗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井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管堵与活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零部件名称为:

1-渗井孔;2-井管;21-第一管堵;22-第二管堵;23-活塞机构231-连杆;232-橡胶垫;233-上硬质底托;234-下硬质底托;24-第一透水管;25-第二透水管;26-闭水管;27-透水孔;28-提手;3-粗砂层;4-土壤层;5-拦污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简要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农田蓄雨排涝降渍轻型渗井,包括于土体内开挖的渗井孔1以及安装于渗井孔1内的井管2,具体的,井管2上端口低于田面10-30cm,并与农田内墒沟或腰沟连通,有利于提高渗井的排涝速度,增加渗井的排涝能力。井管2的管径选择以及井管2的长度的设计,应根据农田的面积、水文地质等具体情况进行确定,优选长度200-400cm的DN90、DN75或DN50的硬PVC管。

井管2竖向安装于渗井孔1内,井管2上端口安装有可启闭的第一管堵21,下端口固定安装有用于封堵井管2的第二管堵22。可启闭的第一管堵21,方便井管2的打开和关闭,便于降雨时排涝,灌溉时蓄水。第二管堵22的设置,用于封堵井管2下端口,防止施工过程中下井管2时,泥浆进入井管2,从而淤积堵塞第二透水管25,降低井管2的排涝能力。

井管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透水管24、闭水管26以及第二透水管25,第一透水管24长度为50-70cm,设置于10-100cm土壤之中,第二透水管25的长度可根据具体施工农田的透水性强的土层的具体深度进行确定,插入浅层地下水以上、透水性强的深层土壤内。

第一透水管24和第二透水管25管壁均布透水孔27,上层土壤饱和水通过第一透水管24上的透水孔27流入井管2,流经闭水管26进入第二透水管25,再经由第二透水管25上的透水孔27渗入深层土壤内,从而实现农田的降渍。透水孔27直径与数量依据农田具体的渗透率进行确定,优选透水孔27直径0.6-1.0cm,相邻两透水孔27的孔间距为2.0-5.0cm。闭水管26设置于第一透水管24和第二透水管25中间段,埋于透水性差的土层,其上无需开设透水孔27,在保证整个井管2渗水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井管2开孔的工作量和包裹的材料使用量。

第一透水管24与第二透水管25外表面均包裹有尼龙纱网或透水土工布,防止外部泥沙进入井管2堵塞透水孔27。

井管2还包括一用于开启或封堵闭水管26的活塞机构23,该活塞机构23一端与第一管堵21活动连接,另一端伸入井管2的闭水管26段内。降雨量大、农田积水时,打开第一管堵21,同时取出活塞机构23,进行农田的排涝与降渍,提高农田的排涝、降渍能力;进行农田灌溉时,封堵的活塞机构23封闭了闭水管26段,避免灌溉水从井管2上端口或第一透水管24流入井管2从而下渗至深层土壤,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具体的,活塞机构23包括连杆231、上硬质底托233、下硬质底托234以及设置于上硬质底托233和下硬质底托234之间的橡胶垫232,连杆231一端与第一管堵21活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上硬质底托233、橡胶垫232与下硬质底托234的中心固定连接,上硬质底托233和下硬质底托234直径均小于井管2内径0.2-0.5cm,橡胶垫232直径大于井管2内径0-0.5cm。活塞机构23底部设置于闭水管26段,对通过第一透水管24渗入井管2的的水具有拦截作用,避免其流入深层土壤,从而保证上层土壤的蓄水能力,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橡胶垫232直径等于或略大于井管2内径,保证了橡胶垫232对井管2的密封性,拦水效果更好。具体的,连杆231与第一管堵21活动连接的一端穿过第一管堵21,并于连杆231端部成型有一提手28,提手28的设置方便活塞机构23的取放,而第一管堵21可相对连杆231转动,与井管2上端口螺纹连接,启闭井管2时避免活塞机构23相对转动。

渗井孔1内径大于井管2外径2.5-6.0cm,第一透水管24、第二透水管25与渗井孔1之间充填有粗砂形成粗砂层3,闭水管26与渗井孔1之间充填有土壤形成土壤层4。粗砂层3的设置,与透水孔27配合作用,有利于上部土壤饱和水集中快速渗入井管2内,而井管2内的水也能快速渗出进入深层土壤。闭水管26与渗井孔1之间缝隙充填有土壤形成土壤层4,土壤层4的设置,一方面,控制了灌溉水通过井管2与渗井孔1之间孔隙的深层渗漏,另一方面,节约了粗砂的使用量。具体的,第一透水管24外粗砂层3上表面低于井管2上端口10-20cm,便于沉积来水的泥沙,减少进入井管2的泥沙量,防止井管2内淤积,延长渗井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渗井还包括一拦污栅5,拦污栅5安装于井管2上端口外围处,拦污栅5低于田面5-10cm,有效防止排水过程中杂物进入井管2内。

具体施工过程中,第一透水管24与第二透水管25管壁均钻出透水孔27、且外表面包裹尼龙网纱或透水土工布后备用,第二管堵22封闭井管2下端口。采用小型旋挖钻机或取土钻等工具钻出所需深度和孔径的渗井孔,将装配好的井管,第二透水管25往下安装在渗井孔1内,井管2上端口处低于田面10-30cm,并与农田内的墒沟或腰沟连通。第一透水管24和第二透水管25外部空隙用粗砂充填形成粗砂层3,第一透水管24外粗砂层3上表面低于井管2上端口10-20cm,闭水管26外部孔隙用土壤密实充填形成土壤层4。降雨量大、需要排涝、降渍时,打开井管的上部第一管堵21、取出活塞机构23,进行排涝降渍;灌溉时,事前安装的第一管堵21及活塞机构23关闭了井管2上端口和闭水管26,控制灌溉水的深层渗漏损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农田蓄雨排涝降渍轻型渗井,通过井管迅速将田面积水、上层土壤饱和水渗入深层土壤,作为现有农田排水工程系统的补充设施,一方面,能够有效排除农田积水和上层土壤内饱和水,提高农田排涝、降渍能力,减轻沟河排水工程的排涝压力;另一方面,将农田多余的积水入渗到深层土壤中,补充地下水资源,提高了农田雨水利用率;再一方面,在农田灌溉时,井管内设置的活塞机构封堵了闭水管,防止灌溉水通过闭水管进入井管下部,从而渗到深层土壤,减少灌溉水的损失,达到蓄雨、排涝、降渍和保证灌溉水有效利用的综合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方式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