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自升式海上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9534发布日期:2019-08-27 20:4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自升式海上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拆卸自升式海上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海上钢桩包覆施工受到风浪影响较大,施工中工人经常为了方便不系安全带,并且施工搭建的脚手架也较为简易且无护栏,存在着重大的施工隐患,而施工时海上除了风浪较大以外,涨潮退潮的海平面落差也较大,如杭州湾最大落差可达9m,这为施工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有时一天只能施工四五小时,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另外现有技术中,施工时每对一根钢桩包覆都需要重新搭建脚手架,并且部分包覆工作需要在海平面四五米以上位置完成,一根钢桩需要搭建2到3层的脚手架,遇到施工钢桩数量较多时,搭建脚手架就会耗费施工方的大量人力物力,虽然搭建的简易脚手架制作材料容易获得,采用角钢、型钢,钢网就可自行焊接制作,但安全性很差,而且工期结束后施工方为省事方便,通常将材料直接丢弃或变卖,等到下一个工地时重新购材搭建或租赁,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自升式海上施工平台,能够有效降低风浪与涨退潮影响,大大提高施工安全性,且组装拆卸都很方便,使用灵活且可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拆卸自升式海上施工平台,包括浮力架、自升装置和活动工作架,所述浮力架包括主横梁架和第一连接杆,且两个主横梁架通过多个可拆卸的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自升装置包括支撑杆、滑轮和吊索,所述支撑杆垂直设于对应主横梁架上,在所述支撑杆上端设有滑轮,所述吊索一端绕过所述滑轮后与对应的活动工作架连接,另一端被拉动或固连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活动工作架包括主梁和第二连接杆,且两侧主梁通过多个可拆卸的第二连接杆相连。

所述主横梁架包括方形架和第一连接件,且相邻方形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所述主梁包括多个主梁方形架,且相邻主梁方向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结构相同,均包括两侧对称设置并铰接在一起凹板,且所述凹板自由端均设有带第一连接孔的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通过活动连接件安装于对应的主横梁架上,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通过活动连接件安装于对应的主梁上。

所述活动连接件整体呈凹型且一侧设有可转动的活动板,在所述活动连接件另一端以及所述活动板端部均设有带第二连接孔的连接板。

所述支撑杆上沿着高度方向设有多个索环,且活动工作架高度确定后,吊索的拉动端固定于任一索环上。

所述支撑杆上端设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滑轮。

所述主横梁架上设有第一护栏,且第一护栏之间通过缆绳连接,所述主梁上设有第二护栏,且第二护栏之间通过缆绳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包括承重的浮力架和设置于浮力架上的可升降的活动工作架,既能有效降低风浪与涨退潮影响,大大提高施工安全性,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活动工作架高度,使用灵活方便。

2、本实用新型组装拆卸都很方便,可根据现场环境需求进行拼接,且可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浮力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主横梁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第一连接件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自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活动工作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活动连接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为浮力架,101为主横梁架,1011为方形架,1012为第一连接件,1013为第一护栏,1014为第一铰链,1015为第一连接孔,102为第一连接杆,103为浮桶,2为自升装置,201为支撑杆,202为滑轮,203为吊索,204为固定板,3为活动工作架,301为主梁,302为第二连接杆,303为第二护栏,304为第二连接件,305为活动连接件,3051为活动板,3052为第二铰链,3053为第二连接孔,4为缆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浮力架1、自升装置2和活动工作架3,其中如图2~4所示,所述浮力架1包括主横梁架101、第一连接杆102和浮桶103,两个主横梁架101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杆102连接,且每个主横梁架101下侧均设有浮桶103提供浮力,主横梁架101上面设置踩踏板为工人落脚和放置施工用品,如图3所示,所述主横梁架101包括方形架1011和第一连接件1012,且相邻方形架101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012相连,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1012包括两侧对称设置并通过第一铰链1014铰接在一起的凹板,所述凹板远离所述第一铰链1014一端设有向外折弯且带第一连接孔1015的连接板,连接时每个凹板嵌合于对应的方形架1011边框上,然后两个凹板端部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从而实现将不同方形架1011相连。如图3所示,在所述方形架1011上设有第一护栏1013,且如图1所示,第一护栏1013之间通过缆绳4连接实现防护作用,防止施工人员跌落。

如图1所示,自升装置2垂直设于所述浮力架1的主横梁架101上,如图5所示,所述自升装置2包括支撑杆201、固定板204、滑轮202和吊索203,所述支撑杆201垂直设于所述主横梁架101上,所述主横梁架101上设有安装所述支撑杆201的螺纹孔,所述支撑杆201下端即与所述主横梁架101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杆201上端设有固定板204,且所述固定板204上设有滑轮202,所述吊索203一端绕过所述滑轮202后与活动工作架3连接,所述吊索203另一端用于工人拉动实现升降,在所述支撑杆201上沿着高度方向等间距地设有多个索环,当所述活动工作架3高度确定后,将吊索203的拉动端绑定于任一索环上即可,施工时可根据涨退潮情况升降所述活动工作架3。

如图6所示,所述活动工作架3包括主梁301和第二连接杆302,且两侧主梁301通过多个第二连接杆302相连,所述主梁301包括多个主梁方形架,且相邻主梁方向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304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304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012结构相同,在主梁301上面可设置踩踏板为工人落脚和放置施工用品,另外在所述主梁方向架上设有第二护栏303,如图1所示,第二护栏303之间通过缆绳4连接实现防护作用,防止施工人员跌落。

所述第一连接杆102两端分别通过活动连接件305安装于对应的主横梁架101上,所述第二连接杆302两端也分别通过活动连接件305安装于对应的主梁301上,如图7所示,所述活动连接件305整体呈凹型且一侧设有可转动的活动板3051,所述活动板3051通过第二铰链3052铰接于活动连接件305的主体上,在所述活动连接件305另一端以及所述活动板3051端部均设有带第二连接孔3053的连接板,使用时先将活动板3051向外转动,使主横梁架101或主梁301上对应的边框由活动板3051转开后形成的空隙中进入到活动连接件305中,然后将活动板3051转回原位并通过螺栓螺母将活动板3051端部与活动连接件305另一端固连,从而实现相应连接杆的端部固定。

如图8所示,当一根钢桩施工完成后,可将一边的第一连接杆102和第二连接杆302拆掉,然后用拖船将本实用新型拖拽一小段距离,再将拆掉的连接杆安装于对应的主横梁架101或主梁301上,且使各连接杆都位于已完成施工的钢桩同一侧,此时拆卸的连接杆不需要紧固螺栓,只要能防止平台倾翻即可,这样拖船便可以拖动本实用新型到达下一钢桩位置,然后将未紧固的连接杆拆卸,拖船拖动一小段距离使待包覆钢桩进入本实用新型中,最后将拆卸的连接杆重新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一边,并使钢桩置于两侧连接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在岸上组装好浮力架1的两个主横梁架101,然后由拖船将主横梁架101拖拽到施工钢桩边,再将两个主横梁架101前后端分别用两个第一连接杆102连接,并铺设踩踏板,然后将自升装置2中的支撑杆201插入到所述主横梁架101上对应的螺纹孔中,并将活动工作架3置于浮力架1上且使各自升装置2上的吊索203与对应活动工作架3连接,然后在活动工作架3上铺设踩踏板,最后将浮力架1上的第一护栏1013和活动工作架3上的第二护栏303分别用缆绳4连接,并且外侧缆绳4端部均固定于对应侧支撑杆201的索环上。组装好的施工平台受到风浪和涨退潮影响,需要用固定缆绳将其与钢桩进行固定,另外施工中要根据涨退潮情况收放固定缆绳,并且活动工作架3通过自升装置2实现升降到达合适位置后,将吊索203自由端固定于支撑杆201上对应的索环上,并将活动工作架3用拉索与钢桩固定,减小风浪影响。当一根钢桩施工完成后,可将一边的第一连接杆102和第二连接杆302拆掉,并安装于平台另一侧,然后拖船拖动到达下一钢桩位置,且拖船拖动一小段距离使待包覆钢桩进入本实用新型后,将连接杆重新安装在一边,使钢桩置于两侧连接杆之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