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水箱、贮热水式换热器及卫生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5553发布日期:2019-10-09 05:1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贮水箱、贮热水式换热器及卫生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形态通常涉及贮水箱、贮热水式换热器及卫生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卫生清洗装置小型化并提高设计性,而对卫生清洗装置所使用的贮热水式换热器的贮水箱的小型化进行了研究。以往,利用使上框体及下框体振动并熔敷接合的振动熔敷成形来制造贮水箱。在该方法中,为了使上框体及下框体振动并接合,需要在接合部上设置行程,因而难以使贮水箱小型化。因此,可考虑使用模具滑移注射(dsi:dieslideinjection)成形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1)。

在dsi成形的制造方法中,在对上框体和下框体进行成形(一次成形)后,移动金属模来使上框体与下框体的位置对准,并在上框体和下框体之间注入接合部件来使上框体与下框体接合(二次成形)。由于dsi成形的制造方法不需要行程,因此比振动熔敷成形的制造方法更容易使贮水箱小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754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可是,在用dsi成形的制造方法来制造贮水箱时,对上框体和下框体进行接合的接合部件的密度容易降低。其结果存在有下述这样的问题,即,在贮水时,在因来自水箱内部的水压而应力集中在接合部件上时等,可能会导致接合部件破裂,从贮水箱产生漏水。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课题的认识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来自水箱内部的水压而导致的接合部件的破裂的贮水箱、贮热水式换热器及卫生清洗装置。

第1发明为一种贮水箱,内部具有贮存水的空间,并具备:下框体;上框体,位于所述下框体之上,在上下方向上比所述下框体更长,并通过与所述下框体接合来形成所述空间;及接合部件,位于所述下框体与所述上框体之间,对所述下框体和所述上框体进行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体具有被设置在比所述接合部件更靠所述空间侧的凹部,所述上框体具有被设置在比所述接合部件更靠所述空间侧的凸部,所述凸部嵌合于所述凹部。

根据该贮水箱,上框体的凸部在比接合部件更靠空间侧(内侧)的位置上与下框体的凹部嵌合。由此,在从水箱内部施加有水压时,能够抑制应力集中在接合部件上。此外,由于通过将凹部设置在比上框体刚性更高的下框体上,嵌合部不容易变形,因此能够更加抑制应力集中在接合部件上。因而,能够在通过dsi成形而制造的贮水箱上,抑制因来自水箱内部的水压而导致的接合部件的破裂。

第2发明为一种贮水箱,其特征在于,在第1发明中,所述凸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所述上框体的内面的下端与所述接合部件之间的距离更长。

根据该贮水箱,由于加长了凸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因此嵌合部更不容易变形。因此,能够在通过dsi成形而制造的贮水箱上,更加抑制因来自水箱内部的水压而导致的接合部件的破裂。

第3发明为一种贮水箱,其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发明中,所述上框体具有用于与所述接合部件接合的接合部,且从所述上框体的内面的下端至所述接合部之间的表面积比所述接合部的表面积更大。

根据该贮水箱,由于使从上框体的内面的下端至接合部之间的区域(比接合部更靠内侧的区域)的表面积比接合部的表面积更大,因此能够在dsi成形的一次成形中,使比接合部更靠内侧的区域比接合部更快地硬化。此外,能够提高注入的接合部件的密度。因而,能够在通过dsi成形而制造的贮水箱上,更加抑制因来自水箱内部的水压而导致的接合部件的破裂。

第4发明为一种贮水箱,其特征在于,在第1~第3的任意1项发明中,所述下框体具有从外面的上端向与所述空间反方向突出的第1突出部,所述上框体具有从外面的下端向与所述空间反方向突出的第2突出部,所述接合部件与连接所述下框体的所述外面的所述上端和所述上框体的所述外面的所述下端的假想线重叠。

根据该贮水箱,能够均衡地达成下述内容,即,减少从水箱内部施加有水压时施加在接合部件上的应力、抑制dsi成形的二次成形中注入接合部件时的下框体及上框体的变形。因此,能够在通过dsi成形而制造的贮水箱上,更加抑制因来自水箱内部的水压而导致的接合部件的破裂。

第5发明为一种贮热水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第4的任意1项发明的贮水箱、对所述贮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根据该贮热水式换热器,能够抑制贮水箱的起因于接合部件的破裂的漏水。

第6发明为一种卫生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5发明的贮热水式换热器、收纳所述贮热水式换热器的壳。

根据该卫生清洗装置,能够抑制贮水箱的起因于接合部件的破裂的向壳外的漏水。

根据本发明的形态,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来自水箱内部的水压而导致的接合部件的破裂的贮水箱、贮热水式换热器及卫生清洗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化表示具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卫生清洗装置的冲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热水式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3(a)及图3(b)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水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水箱的剖视图。

图5(a)及图5(b)是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水箱的一部分放大并模式化表示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卫生清洗装置;2-便座;3-便盖;4-壳;4a-壳板;4b-罩;6-便器;6a-盆;10-喷嘴;10a-吐水口;20-换热器;30-贮水箱;31-下框体;31a-第1内面;31b-第1外面;31c-第1缘部;31d-第1突出部;31e-上端;36a-第1接合部;36b-凹部;36c~36e-第1~第3部分;32-上框体;32a-第2内面;32b-第2外面;32c-第2缘部;32d-第2突出部;32e-下端;37a-第2接合部;37b-凸部;37c~37e-第4~第6部分;33-接合部件;35-空间;40-加热器;il-假想线;l1~l4-长度;w1~w6、wa1、wa2、wb1、wb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各附图中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模式化表示具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卫生清洗装置的冲厕装置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冲厕装置具备洋式座便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只称作“便器”)6、设置于其上的卫生清洗装置1。卫生清洗装置1具有便座2、便盖3、壳4。便座2和便盖3被分别开闭自如地轴支撑于壳4。

虽然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有“上方”、“下方”、“前方”、“后方”、“右侧方”及“左侧方”,但如图1所示,这些方向是从座在便座2上的使用者进行观察的方向。

壳4由载放在便器6的后方的上面上的壳板4a、覆盖壳板4a的罩4b构成。另外,由于在图1所表示的例子中,壳板4a被罩4b覆盖而被隐藏,因此用虚线来表示壳板4a。

在壳4的内部,内置有对座在便座2上的使用者的“臀部”等进行清洗的喷嘴10。此外,在壳4的内部,收纳有对从喷嘴10吐出的温水(热水)预先进行加热贮存的贮热水式换热器20。此外,在壳4上,例如设置有检测使用者向厕所入室的入室检测传感器、检测处于便座2的前方的使用者的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使用者向便座2就座的就座检测传感器等。

通过操作遥控器等的操作部5,使用者能够使喷嘴10进入到便器6的盆6a内,或是从盆6a内后退。另外,在图1所示的卫生清洗装置1上,表示有喷嘴10进入到盆6a内的状态。

喷嘴10其顶端上具有吐水口10a。从喷嘴10的吐水口10a例如吐出在贮热水式换热器20中加热并贮存的温水(热水)。在喷嘴10进入到盆6a内的状态下,通过从吐水口10a朝向使用者的局部吐出温水,来进行局部的清洗。

此外,也可以在壳4上适当设置对便座2进行加热的“便座加热器”、朝向座在便座2上的使用者的“臀部”等吹拂温风以使其干燥的“温风干燥功能”、“除臭单元”、“室内供暖单元”等。

图2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热水式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2如所示,贮热水式换热器20具备贮水箱30、加热器40。

贮水箱30具有中空形状。在贮水箱30的内部的空间35中贮存有水或热水。贮水箱30例如为尼龙等的树脂制。在该例子中,配合前面(上面)发生倾斜的壳4,贮水箱30的前面的上部发生倾斜。贮水箱30的形状不不局限于此,可配合壳4的形状进行适当变更。对贮水箱30的结构进行后述。

加热器40被配设在贮水箱30的内部,对贮存于贮水箱30的内部的空间35中的水进行加热以使其成为热水。加热器40例如以沿着贮水箱30的内部的底面部的方式而设置。加热器40例如为棒状。加热器40例如以倾斜地穿通贮水箱30的方式设置。更具体而言,加热器40的两端部在形成于贮水箱30的通孔中穿通,从该通孔向贮水箱30的外部露出。而且,加热器40例如通过o型圈等的密封部件,在穿通贮水箱30的部分上被安装成水密状态。加热器40例如为铠装加热器。

图3(a)及图3(b)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水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从上方进行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从下方进行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a)及图3(b)所示,贮水箱30具备下框体31、上框体32、接合部件33。下框体31与上框体32通过接合部件33而接合。

下框体31为位于贮水箱30的下部的框体。下框体31朝向上方开口,并具有第1内面31a、第1外面31b、第1缘部31c。第1内面31a为形成贮水箱30的内部的空间35的面。第1外面31b为露出到贮水箱30的外部的面。第1缘部31c为包围在下框体31的开口的周围的缘部。第1缘部31c介由接合部件33与上框体32接合。第1缘部31c具有用于与接合部件33接合的第1接合部36a。第1接合部36a以包围在下框体31的开口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换言之,第1接合部36a被设置在第1缘部31c的整周上。

上框体32为位于贮水箱30的上部的框体。上框体32被设置在下框体31之上。上框体32朝向下方开口,并具有第2内面32a、第2外面32b、第2缘部32c。第2内面32a为形成贮水箱30的内部的空间35的面。第2外面32b为露出到贮水箱30的外部的面。第2缘部32c为包围在上框体32的开口的周围的缘部。第2缘部32c介由接合部件33与下框体31接合。第2缘部32c具有用于与接合部件33接合的第2接合部37a。第2接合部37a以包围在上框体32的开口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换言之,第2接合部37a被设置在第2缘部32c的整周上。

接合部件33被设置在下框体31与上框体32之间,对下框体31和上框体32进行接合。更具体而言,接合部件33被设置在下框体31的第1缘部31c的第1接合部36a与上框体32的第2缘部32c的第2接合部37a之间,对第1接合部36a和第2接合部37a进行接合。接合部件33以包围在下框体31的开口及上框体32的开口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接合部件33沿着第1接合部36a及第2接合部37a而被设置在整周上。换言之,接合部件33对第1接合部36a的整周和第2接合部37a的整周进行接合。

由于下框体31的第1缘部31c(第1接合部36a)与上框体32的第2缘部32c(第2接合部37a)通过接合部件33而被接合,因此第1缘部31c与第2缘部32c之间被封闭。通过下框体31的第1内面31a及上框体32的第2内面32a,而形成可贮存水或热水的空间35。

上框体3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2(参照图4)比下框体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1(参照图4)更长。例如,下框体31的第1缘部31c及上框体32的第2缘部32c位于比贮水箱3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更靠下侧。例如,接合部件33位于比贮水箱3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更靠下侧。下框体31的刚性比上框体32的刚性更高。即,下框体31比上框体32更不容易变形。

图4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水箱的剖视图。

图5(a)及图5(b)是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水箱的一部分放大并模式化表示的剖视图。

图4、图5(a)及图5(b)是从左侧方侧对后方侧的接合部件附近进行观察的剖视图。

如图4、图5(a)及图5(b)所示,第1接合部36a及第2接合部37a的截面形状例如为圆弧。在该例子中,接合部件33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另外,接合部件33也可以在接合时与第1接合部36a及第2接合部37a的一部分融合来接合。

此外,如图4、图5(a)及图5(b)所示,下框体31具有第1突出部31d。第1突出部31d为从第1外面31b的上端31e朝向与空间35(第1内面31a)反方向(贮水箱30的外侧)突出的部分。第1缘部31c包含第1突出部31d的上端。换言之,第1缘部31c的一部分位于比第1外面31b的上端31e更靠贮水箱30的外侧。

另一方面,上框体32具有第2突出部32d。第2突出部32d为从第2外面32b的下端32e朝向与空间35(第2内面32a)反方向(贮水箱30的外侧)突出的部分。第2缘部32c包含第2突出部32d的下端。换言之,第2缘部32c的一部分位于比第2外面32b的下端32e更靠贮水箱30的外侧。

在该例子中,接合部件33的一部分被设置在第1突出部31d及第2突出部32d上。换言之,第1接合部36a以与第1突出部31d重叠的方式设置,第2接合部37a以与第2突出部32d重叠的方式设置。此外,接合部件33被设置在与连接第1外面31b的上端31e和第2外面32b的下端32e的假想线il重叠的位置上。

此外,如图4、图5(a)及图5(b)所示,下框体31在第1缘部31c上具有凹部36b。凹部36b朝向下方凹下。凹部36b被设置在比接合部件33更靠空间35侧(贮水箱30的内侧)。换言之,凹部36b位于第1接合部36a和第1内面31a之间。

上框体32在第2缘部32c上具有凸部37b。凸部37b朝向下方突出。凸部37b被设置在比接合部件33更靠空间35侧(贮水箱30的内侧)。换言之,凸部37b位于第2接合部37a和第2内面32a之间。

上框体32的凸部37b嵌合于下框体31的凹部36b。凹部36b及凸部37b分别以包围在下框体31的开口及上框体32的开口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换言之,凹部36b及凸部37b在下框体31的第1缘部31c及上框体32的第2缘部32c的整周上嵌合。

此外,如图4、图5(a)及图5(b)所示,除上述的第1接合部36a及凹部36b之外,下框体31的第1缘部31c还具有第1~第3部分36c~36e。第1部分36c位于第1内面31a和凹部36b之间。第2部分36d位于凹部36b和第1接合部36a之间。第3部分36e位于第1接合部36a和第1突出部31d的外端之间。即,在第1缘部31c上,从第1内面31a起朝向第1突出部31d的外端,设置有第1部分36c、凹部36b、第2部分36d、第1接合部36a及第3部分36e。

在从第1内面31a朝向第1突出部31d的外端的方向上,第1部分36c的宽度w1及第2部分36d的宽度w2例如实质上相同。此外,第3部分36e的宽度w3例如与宽度w1及宽度w2的至少任一实质上相同。此外,凹部36b的宽度wa1例如与宽度w1、宽度w2及宽度w3的至少任一实质上相同。在该例子中,宽度w1、宽度w2、宽度w3及宽度wa1实质上相同。另外,凹部36b的宽度wa1也可以越朝向下方而变得越小。换言之,凹部36b也可以为截面的宽度朝向下方变细的锥状。此时,可以将凹部36b的宽度wa1例如视作凹部36b的上端的宽度。此外,第1接合部36a的宽度wb1例如比宽度w1、宽度w2、宽度w3及宽度wa1的至少任一更大。在该例子中,宽度wb1比宽度w1、宽度w2、宽度w3及宽度wa1都更大。此外,凹部36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3例如比宽度w1、宽度w2及宽度wa1的合计更长。换言之,长度l3比第1内面31a的上端与接合部件33(第1接合部36a)之间的距离更长。

另一方面,除上述的第2接合部37a及凸部37b之外,上框体32的第2缘部32c还具有第4~第6部分37c~37e。第4部分37c位于第2内面32a和凸部37b之间。第5部分37d位于凸部37b和第2接合部37a之间。第6部分37e位于第2接合部37a和第2突出部32d的外端之间。即,在第2缘部32c上,从第2内面32a起朝向第2突出部32d的外端,设置有第4部分37c、凸部37b、第5部分37d、第2接合部37a及第6部分37e。

在从第2内面32a朝向第2突出部32d的外端的方向上,第4部分37c的宽度w4及第5部分37d的宽度w5例如实质上相同。此外,第6部分37e的宽度w6例如与宽度w4及宽度w5的至少任一实质上相同。此外,凸部37b的宽度wa2例如与宽度w4、宽度w5及宽度w6的至少任一实质上相同。在该例子中,宽度w4、宽度w5、宽度w6及宽度wa2实质上相同。另外,凸部37b的宽度wa2也可以朝向越下方变得越小。换言之,凸部37b也可以为截面的宽度朝向下方变细的锥状。此时,可以将凸部37b的宽度wa2例如视作凸部37b的上端的宽度。此外,第2接合部37a的宽度wb2例如比宽度w4、宽度w5、宽度w6及宽度wa2的至少任一更大。在该例子中,宽度wb2比宽度w4、宽度w5、宽度w6及宽度wa2都更大。此外,凸部37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4例如比宽度w4、宽度w5及宽度wa2的合计更长。换言之,长度l4比第2内面32a的下端与接合部件33(第2接合部37a)之间的距离更长。

在下框体31的第1缘部31c与上框体32的第2缘部32c接合的状态下,第1部分36c与第4部分37c相对。第1部分36c的宽度w1例如与第4部分37c的宽度w4实质上相同。第2部分36d与第5部分37d相对。第2部分36d的宽度w2例如与第5部分37d的宽度w5实质上相同。第3部分36e与第6部分37e相对。第3部分36e的宽度w3例如与第6部分37e的宽度w6实质上相同。凸部37b嵌合于凹部36b。凹部36b的宽度wa1例如与凸部37b的宽度wa2实质上相同。第1接合部36a与第2接合部367相对。第1接合部36a的宽度wb1例如与第2接合部367的宽度wb2实质上相同。

在该例子中,凹部36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3比凸部37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4更长。即,在凹部36b的下端和凸部37b的下端之间设置有间隙。此外,在该例子中,在第1部分36c和第4部分37c之间也设置有间隙。另一方面,第2部分36d与第5部分37d接触。此外,第3部分36e与第6部分37e接触。如上所述,通过在凸部37b的下端和凹部36b的下端之间及第1部分36c和第4部分37c之间设置间隙,能够使第2部分36d与第5部分37d及第3部分36e与第6部分37e更加切实地无间隙地接触。由此,在dsi成形的二次成形中,用金属模从上下方向按压下框体31及上框体32时,不容易在第1接合部36a及第2接合部37a的周围(例如,第2部分36d与第5部分37d之间及第3部分36e与第6部分37e之间)空出间隙。

此外,从下框体31的第1内面31a的上端至第1接合部36a(接合部件33)之间的表面积s1比第1接合部36a的表面积s2更大。表面积s1为第1部分36c的表面积、第2部分36d的表面积及凹部36b的表面积的合计。此外,从上框体32的第2内面32a的下端至第2接合部37a(接合部件33)之间的表面积s3比第2接合部37a的表面积s4更大。表面积s3为第4部分37c的表面积、第5部分37d的表面积及凸部37b的表面积的合计。

例如通过dsi成形来制造贮水箱30。在dsi成形的制造方法中,首先,通过金属模对下框体31和上框体32进行成形(一次成形)。接下来,移动金属模来对准下框体31和上框体32的位置,并使上框体32的凸部37b与下框体31的凹部36b嵌合。在该状态下,从上下方向进行按压以便夹住下框体31和上框体32,并向下框体31的第1接合部36a和上框体32的第2接合部37a之间注入形成接合部件33的树脂(二次成形)。在从上下方向按压下框体31和上框体32时,例如从上下方向按压下框体31的第1突出部31d和上框体32的第2突出部32d。此外,在注入形成接合部件33的树脂时,例如从设置在第1突出部31d及第2突出部32d的至少任一上的浇口注入形成接合部件33的树脂。注入的树脂因硬化而形成接合部件33,并对下框体31和上框体32进行接合。

另外,虽然在该例子中,将贮水箱30的下框体31的开口朝向上方,来将贮热水式换热器20收纳在壳4内,但贮热水式换热器20的配置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将贮水箱30的下框体31的开口朝向任意方向,来将贮热水式换热器20收纳在壳4内。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中,在比接合部件33更靠空间35侧(内侧)的位置上,下框体31的凹部36b嵌合于上框体32的凸部37b。由此,在从水箱内部(空间35)施加有水压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应力集中在接合部件33上。此外,下框体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上框体32更短。因此,下框体31比上框体32刚性更高。由于在实施方式中,在比上框体32刚性更高的下框体31上设置了凹部36b,因此凹部36b与凸部37b的嵌合部不容易发生变形,因而能够更加抑制应力集中在接合部件33上。因而,能够抑制因来自水箱内部(空间35)的水压而导致的接合部件33的破裂,抑制贮水箱30的漏水。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使凸部37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4比上框体32的第1内面32a的下端与接合部件33之间的距离(第4部分37c的宽度w4、第5部分的宽度w5及凸部37b的宽度wa2的合计)更长。当加长凸部37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4时,则凸部37b与凹部36b的接触面积增加,凸部37b与凹部36b之间的摩擦变大。由此,凹部36b与凸部37b的嵌合部变得不容易发生变形。因此,能够更加抑制因来自水箱内部(空间35)的水压而导致的接合部件33的破裂。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使从上框体32的第2内面32a的下端至第2接合部37a(接合部件33)之间的区域(比第2接合部37a更靠内侧的区域)的表面积s3(第4部分37c的表面积、第5部分37d的表面积及凸部37b的表面积的合计)比第2接合部37a的表面积s4更大。当表面积较大时,则在dsi成形的一次成形中较快硬化。由此,能够在dsi成形的一次成形中,使比第2接合部37a更靠内侧的区域比第2接合部37a更快地硬化。此外,能够提高注入的接合部件33的密度。因而,能够更加抑制因来自水箱内部(空间35)的水压而导致的接合部件33的破裂。

此外,在接合部件33靠近贮水箱30的内侧(空间35)时,凹部36b和凸部37b的嵌合部与接合部件33的距离变短。因而,在从水箱内部施加有水压时,施加在接合部件33上的应力变小。另一方面,在接合部件33靠近贮水箱30的外侧时,接合部件33(第1接合部36a及第2接合部37a)容易与第1突出部31d及第2突出部32d重叠。因而,在dsi成形的二次成形中,在用金属模从上下方向按压第1突出部31d及第2突出部32d时,在第1接合部36a及第2接合部37a的周围(例如,第2部分36d和第5部分37d之间及第3部分36e和第6部分37e之间)不容易空出间隙。即,能够在dsi成形的二次成形中,抑制注入形成接合部件33的树脂时的下框体31及上框体32的变形。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将接合部件33例如设置在与连接下框体31的第1外面31b的上端31e和上框体32的第2外面32b的下端32e的假想线il重叠的位置上。由此,能够均衡地达成下述内容,即,减少从水箱内部施加有水压时施加在接合部件33上的应力、抑制dsi成形的二次成形中注入接合部件33时的下框体31及上框体32的变形。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具备上述的贮水箱30、对贮水箱30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40的贮热水式换热器20。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贮热水式换热器20,可抑制贮水箱30的起因于接合部件33的破裂的漏水。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具备上述的贮热水式换热器20、对贮热水式换热器20进行收纳的壳4的卫生清洗装置1。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卫生清洗装置1,可抑制贮水箱30的起因于接合部件33的破裂的向壳4外的漏水。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可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记述。对于前述的实施的方式,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则本领域技术人员加以适当设计变更的产物也都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卫生清洗装置1、贮热水式换热器20及贮水箱30等所具备的各要素的形状、尺寸、材质、配置等并不局限于所例示的内容,而可以适当进行变更。

另外,只要在技术上可行,可对前述的各实施所具备的各要素进行组合,但只要包含本发明的特征,则这些要素组合后的产物也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