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01343发布日期:2019-07-06 11:22阅读:1268来源:国知局
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挡土墙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的施工方法,适用于塔吊基础围挡施工。



背景技术:

塔吊基础的选择对塔吊的施工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伴随着深基坑开挖与基础施工,一种设置于地下室底板上的安全可靠的塔吊基础结构正广泛采用,即将塔吊基础与地下室底板一起浇筑,便于施工、整体性好,降低施工成本。

传统的塔吊挡土墙均是采用砖砌结构,如申请号为201510429635.8的中国专利公开的软土地区塔吊基础施工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支护沉井,所述支护沉井包括在塔吊基础土方四周围合而成的沉井挡土侧墙、顺次连接墙顶的井顶圈梁、顺次连接墙底的井底圈梁和沉井的构造角柱,沉井挡土侧墙就是采用的砖砌结构,这种结构的塔吊挡土墙无法周转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塔吊拆除后,砌筑挡土墙用的砖块需要利用人工清理,大大增加项目成本。随着基坑高度增加,砖砌塔吊基础围挡安全稳定性较差,容易坍塌的问题。为全面贯彻国家绿色施工导则,做到绿色施工安全技术创新,同时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需要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塔吊围挡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统砖砌结构塔吊挡土墙无法周转使用,造成资源浪费,砌筑、清理施工成本大,随着基坑高度增加,围挡安全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的施工方法,很好地解决塔吊基础围挡施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开挖地基,浇筑混凝土基础,并安装环形钢槽;

步骤1.2:将弧形板放入环形钢槽中,底部通过第一螺栓与环形钢槽连接,继续安装弧形板,相邻弧形板搭接位置的间隙处填充第一防渗衬垫,直到弧形板围合形成底层的圆管状围挡;

步骤1.3:底层圆管状围挡的四周填筑回填土,并压实;

步骤1.4:判断圆管状围挡是否达到设计高度,若达到设计高度,完成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的组装,进行步骤2,若未达到设计高度,进行步骤1.5;

步骤1.5:将弧形板外套在下层圆管状围挡上边缘,上下相邻弧形板搭接位置的空隙处填满第二防渗衬垫,并用第二螺栓拼接固定,继续安装同层的弧形板,同层相邻弧形板搭接位置的空隙处填充第一防渗衬垫,直到弧形板围合形成一层圆管状围挡;

步骤1.6:在上、下两层圆管状围挡之间安装加强板,通过第三螺栓连接安装加强板和圆管状围挡,并在上、下两层圆管状围挡的搭接处以及螺栓孔处填充密封胶进行防渗处理;

步骤1.7:在已安装好的圆管状围挡四周填筑回填土并压实,返回步骤1.4;

步骤2:使用吊塔进行现场施工,吊塔使用完成后拆除吊塔;

步骤3.1:依次拆卸第一螺栓、第三螺栓和第二螺栓,将底层的圆管状围挡以及加强板吊出基坑;

步骤3.2:向底部圆管状围挡所围合的区域内填筑填料并压实;

步骤3.3:从下往上依次拆除各层加强板及圆管状围挡,每拆除一层圆管状围挡,均对该层圆管状围挡围合的区域填筑填料并压实。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1.1中,浇筑混凝土基础时先绑扎混凝土基础的钢筋骨架并支设模板,预埋地脚螺栓,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用地脚螺栓将环形钢槽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1.1前,还需要进行测量放线,包括确定圆管状围挡中心到环形钢槽之间的尺寸线、地脚螺栓的预埋位置及混凝土基础的尺寸线。

优选地,所述步骤1.2及1.5中的第一防渗衬垫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与同层圆管状围挡中相邻弧形板的重叠部分的宽度和长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步骤1.5中的第二防渗衬垫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与上下两层弧形板重叠部分的宽度和长度相同。

优选地,同层圆管状围挡中相邻的弧形板通过第四螺栓固定。

优选地,弧形板和加强板的板面均呈波纹形状,连接弧形板和加强板时,弧形板的波谷与加强板的波峰紧密接触。

优选地,所述步骤1.3和步骤1.7中,回填土采用对称均匀、分层摊铺、逐层压实的方式进行填筑,每层厚度为150mm~200mm,该层圆管状围挡四周回填土的顶面标高低于该层圆管状围挡上沿10cm,圆管状围挡外边缘向外1.5m的范围内,采用人工填料,并用手提式夯实机夯实。

优选地,所述步骤3.2和3.3中,圆管状围挡拆除后,采用对称、分层摊铺、逐层压实的方式对该层圆管状围挡围合的区域内填筑填料,每层厚度为150mm~200mm,填料顶面标高与上层圆管状围挡下沿齐平。

优选地,所述步骤3.2和3.3中对圆管状围挡围合的区域内填筑填料时,采用人工填料,并用手提式夯实机夯实。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圆管状围挡板面呈波纹状,板面波纹状比同等厚度钢板强度提升10~30倍,在相同强度的前提下,波纹状的圆管状围挡节省了材料,减轻了围挡的整体重量,减少了施工成本。

(2)预制拼装塔吊基础围挡由多层圆管状围挡拼装而成,底层圆管状围挡底部通过环形钢槽进行固定和加强,并设置了第一防渗衬垫进行防水处理;上下相邻的圆管状围挡搭接处通过加强板进行固定和加强,上下相邻圆管状围挡的搭接处设置了第二防渗衬垫进行防水处理,避免了渗水的发生,整体稳定性强。

(3)预制拼装塔吊基础围挡采用非定型化的结构,由多层圆管状围挡拼装而成,每层圆管状围挡又由多片弧形板拼接而成,可根据塔吊围挡具体高度、直径来调节圆管状围挡的搭接数量和高度,布置灵活。

(4)预制拼装塔吊基础围挡拆除时只需拆除内部的螺母,即可分层、分片吊出弧形板,方便拆卸,可重复周转使用,吊出弧形板的同时马上向围挡内分层填土压实,避免围挡整体吊装拆除而引起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围挡基础施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底层圆管状围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底层回填土填筑压实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上层圆管状围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上下两层圆管状围挡连接节点示意图;

图8是加强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加强板与圆管状围挡的连接节点示意图;

图10是上层回填土填筑压实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底部圆管状围挡拆除后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圆管状围挡全部拆除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管状围挡,2.加强板,3.混凝土基础,4.地脚螺栓,5.环形钢槽,6.第一螺栓,7.第二螺栓,8.回填土,9.塔吊,10.第一防渗衬垫,11.第三螺栓,12.弧形板,13.第四螺栓,14.第二防渗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施例以某工程基坑深度4m,塔吊基础设于基坑底部,塔吊基础围挡直径2.7m,塔吊基础围挡采用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为例。

结合附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包括混凝土基础3、环形槽钢5、圆管状围挡1和加强板2,其中,所述的圆管状围挡1和加强板2的板面均呈波纹状。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所述的混凝土基础3的上表面设有地脚螺栓4,地脚螺栓4呈l形,地脚螺栓4底端埋入混凝土基础3中,并与混凝土基础3内部的钢筋焊接,地脚螺栓4的顶端伸出混凝土基础3。所述的环形槽钢5通过地脚螺栓4与混凝土基础3固定。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所述的圆管状围挡1设置两层。两层圆管状围挡1均由三片高度相同的弧形板12围合形成一个圆形空间,弧形钢板12采用波纹钢板,厚度1.5mm(不含防腐镀锌层厚)、波距为75mm、波高为25mm,波纹钢板尺寸为3.1m×1m。相邻弧形板12在搭接处紧密接触,并通过第四螺栓13相互固定,进而形成两个圆管状围挡1。底层的圆管状围挡1的底部与环形槽钢5的外侧壁内侧紧密接触,并通过第一螺栓6固定,环形槽钢5与底层圆管状围挡1接触位置的之间设有第一防渗衬垫10,防止地下水从底层圆管状围挡1与环形槽钢5之间的空隙处渗入。

结合附图1、7、9所示,上层圆管状围挡1与下层圆管状围挡1采用“叠瓦式”搭接,即上下相邻的圆管状围挡1的波峰在搭接位置相互紧贴,波谷在搭接位置也相互紧贴,并通过第二螺栓7固定,上下相邻的圆管状围挡1搭接处采用与搭接重叠部分同宽度、同长度的第二防渗衬垫14填充,防止地下水从上下相邻的圆管状围挡1之间渗入。所述的加强板2设在圆管状围挡1内部,并位于上下相邻的圆管状围挡1之间的位置,加强板2采用与圆管状围挡1相同材质的弧形板拼接而成,该弧形板的尺寸为3.1m×0.4m,加强板2的波峰与上下相邻的圆管状围挡1的波谷紧密接触,并通过第三螺栓11固定。

上述第一螺栓6、第二螺栓7、第三螺栓12和第四螺栓14均采用m20、m22或以上规格的螺栓,且螺栓长度为30mm。

上述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的施工方法包括组装、使用和拆除三大步骤。

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的组装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进行测量放线,包括确定圆管状围挡1中心到环形钢槽5之间的尺寸线、地脚螺栓4的预埋位置及混凝土基础3的尺寸线;

步骤1.1:结合附图3所示,根据测量放线结果,开挖地基,绑扎混凝土基础3钢筋骨架并支设模板,根据放线位置点,在距中心1.35m处,每隔90°预埋一个地脚螺栓4,地脚螺栓4与混凝土基础3的钢筋骨架焊接,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安装环形钢槽5,环形钢槽5采用地脚螺栓4固定在混凝土基础3上;

步骤1.2:结合附图4所示,将尺寸为3.1m×1m的弧形板12放入环形钢槽5中,该弧形板12的板面均呈波纹形状,弧形板12的底部通过第一螺栓6与环形钢槽5连接,弧形板12与环形钢槽5之间填充第一防渗衬垫10,以防止地下水从弧形板12与环形钢槽5之间的空隙处渗入,继续安装弧形板12,相邻弧形板12搭接位置的间隙处填充同样第一防渗衬垫10,该处第一防渗衬垫10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与同层圆管状围挡1中相邻弧形板12的重叠部分的宽度和长度相同,相邻的弧形板12搭接位置以及螺栓孔处均用密封胶进行防渗处理,并通过第四螺栓13相互连接,重复上述步骤继续安装弧形板12,直到弧形板12围合形成底层的圆管状围挡1;

步骤1.3:结合附图5所示,底层圆管状围挡1的四周填筑回填土8,回填土8采用有一定级配的砾类土、砂类土,或采用砾石、碎石与细粒土的混合料,回填土8采用对称均匀、分层摊铺、逐层压实的方式进行填筑,每层厚度为150mm~200mm,压实度不应小于96%,该层圆管状围挡1四周回填土8的顶面标高低于该层圆管状围挡1上沿10cm,圆管状围挡1外边缘向外1.5m的范围内,采用人工填料的方式进行,并用手提式夯实机夯实;

步骤1.4:判断圆管状围挡1是否达到设计高度,若达到设计高度,完成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的组装,进行步骤2,若未达到设计高度,进行步骤1.5,本实施例以两层圆管状围挡1为例进行说明,故判断底层圆管状围挡1的上沿标高未达到设计标高,第二层圆管状围挡1的上沿标高达到设计标高;

步骤1.5:结合附图6和7所示,将尺寸为3.1m×1m上层弧形板12采用“叠瓦式”外套在下层圆管状围挡1上边缘,上下相邻弧形板12搭接位置的空隙处填满第二防渗衬垫14,第二防渗衬垫14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与上下两层弧形板12重叠部分的宽度和长度相同,并上下两层弧形板12用第二螺栓7拼接固定,继续安装同层的弧形板12,同层相邻弧形板12搭接位置的空隙处填充第一防渗衬垫10,该处第一防渗衬垫10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与同层圆管状围挡1中相邻弧形板12的重叠部分的宽度和长度相同,相邻的弧形板12搭接位置以及螺栓孔处均用密封胶进行防渗处理,并通过第四螺栓13相互连接,按照该方法继续拼接弧形板12,直到弧形板12围合形成一层圆管状围挡1;

步骤1.6:结合附图8和9所示,在上、下两层圆管状围挡1之间安装加强板2,加强板2的板面也呈波纹形状,将尺寸为3.1m×0.4m的三片加强板2均分内套在上、下层圆管状围挡1之间,加强板2与上、下层圆管状围挡1采用波峰波谷错位的方式紧密接触,并通过第三螺栓11连接安装加强板2和圆管状围挡1,待上、下层圆管状围挡1及加强板12施工完成后,在上、下两层圆管状围挡1的搭接处以及螺栓孔处填充密封胶进行防渗处理;

步骤1.7:结合附图10所示,在已安装好的圆管状围挡1四周填筑回填土8并压实,回填土8的填筑方法与步骤1.3的方法相同,然后返回步骤1.4重新判断该层圆管状围挡1的标高是否达到设计高度;

步骤2:经过上述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的组装步骤后,完成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的组装,吊塔9投入使用,吊塔9使用完成后,拆除吊塔;

预制拼装式塔吊基础围挡的拆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卸掉塔吊9后,依次拆卸第一螺栓6、第三螺栓11和第二螺栓7,吊出各片加强板2、底层圆管状围挡1的各片弧形板12;

步骤3.2:底层圆管状围挡1拆除后,马上向底层圆管状围挡1所围合的区域对称、分层摊铺、逐层压实,每层厚度宜为150mm~200mm,填料总高度与上层圆管状围挡1下沿齐平,填料时采用人工填料,并用手提式夯实机夯实,如图11所示;

步骤3.3:从下往上依次卸下各层圆管状围挡1的弧形板,吊出后马上该层层圆管状围挡1所围合的区域对称、分层摊铺、逐层压实,每层厚度宜为150mm~200mm,回填与地表面齐平,采用人工填料,并用手提式夯实机夯实,继续进行下一层圆管状围挡1拆除、吊装,回填土8填筑压实,直至所有圆管状围挡1均拆除,如图12所示。

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