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推用沉井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01279发布日期:2019-07-06 11:2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顶推用沉井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顶推用沉井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各地城市需要修建大量的地下管线,许多管线连接井都在建筑物边,开挖深度大,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往往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仍然难以避免破坏周边建筑。

沉井是一种用于开挖深度较大井的施工方式,是先制作好沉井的墙壁,再挖土下沉,到设计高程后,施工底板,完成施工。下沉原理是利用沉井自重,克服井壁阻力下沉,需要先挖出井内土体,减少壁阻力,再自重下沉。在挖出井内土体过程中,难以保证井外水土稳定性,沉井周边土体流失下沉,进而造成周边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的破坏。施工中还有沉井失稳,倾斜的危险。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需求,这就需要采用一种好的方法,对地质条件差,环境要求高的位置的沉井施工,以达到保护沉井周边建筑物安全,增强沉井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顶推用沉井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它能解决现有沉井施工中投入大、环境危害大、下沉稳定性差等问题,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差、环境要求高的场地的沉井施工。

所述的顶推用沉井装置,包括方形沉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沉井本体的上部四角分别设置顶推角梁,方形沉井本体内部四角位置固定设有四根抗拔桩,所述抗拔桩位置与顶推角梁上下一一对应,所述顶推角梁上设有顶推装置,抗拔桩顶部设有传力连接件,抗拔桩与顶推角梁、顶推装置通过钢绞线连接,顶推装置的顶推推力依次通过顶推角梁和传力连接件传给抗拔桩,抗拔桩提供反力实现沉井下沉。

所述的顶推用沉井装置,其特征在于顶推装置包括顶推锚具、穿心千斤顶及顶铁,顶铁为若干个,设置在穿心千斤顶与顶推角梁之间,钢绞线上端依次从下至上穿过顶推角梁、顶铁及穿心千斤顶,端头通过顶推锚具固定在穿心千斤顶上部。

所述的顶推用沉井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力连接件包括上锚具、锚定板、下锚具及抗拔钢筋,钢绞线下端端部穿过锚定板后下锚具固定;抗拔钢筋上端端部穿过锚定板后上锚具固定,下端端部与抗拔桩固定连接。

所述的顶推用沉井装置,其特征在于顶铁厚度为0.2m,顶铁的个数为1-5个。

所述的顶推用沉井装置,其特征在于锚定板为圆形多孔钢板结构。

所述的顶推用沉井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施工准备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实施环境,对沉井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对现场场地进行清理,地面进行硬化,对进场的材料、机械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抗拔桩施工抗拔桩即钻孔灌注桩,施工步骤依次为:钻机定位、打孔、清孔、钢筋笼制作、下钢筋笼、浇筑水下混凝土;

3)沉井制作的基槽开挖,开挖深度2米,并清除杂填土;

4)刃脚垫层施工,根据计规范算确定砂垫层厚度并铺设砂垫层,压实后再铺设混凝土垫层;

5)分节制作沉井结构搭设钢管支架、绑扎钢筋、立模板,砼浇筑;浇筑结束后对砼进行覆盖保湿养护,得到方形沉井本体;

6)搭设操作平台在顶推角梁顶部安装沉井顶推作业平台,共四个,分别位于沉井四角;

7)拆除模板、支架拆除步骤5)中的模板,将沉井结构表面清理干净,拆除沉井内外侧的钢管支架;

8)安装顶推装置和传力连接件破除步骤2)制得的抗拔桩桩头,调整桩顶钢筋,将传力连接件的抗拔钢筋下端固定安装在桩顶钢筋上,抗拔钢筋上端通过上锚具固定在锚定板上,同时钢绞线下端与传力连接件连接,通过下锚具固定在锚定板上;穿心千斤顶安装在顶推角梁上,钢绞线上端穿过顶推角梁和穿心千斤顶,并通过顶推锚具固定;

9)清除步骤4)的刃脚混凝土垫层人工破除沉井内外刃脚混凝土垫层,并清理干净,破除时先井内、后井外,先转角、后中间,对称破除;

10)启动顶推装置顶推下沉,四个角的穿心千斤顶同步启动,在每个顶推角梁设置一个水准观测点,顶推过程中,用水准仪观测沉井水平高程,根据沉井高程变化,及时调整相应位置的穿心千斤顶顶力,所述千斤顶顶进速度为0.8-1.2cm/min,优选为1cm/min;

11)加顶铁续顶,一个行程结束后,收油退顶,在穿心千斤顶下加一块顶铁续顶,循环五次;

12)退-紧锚具续顶当顶铁加到1.0米高后,改用退-紧锚具续顶,即上一个循环结束后,收油退顶,松开顶推锚具,抽调顶铁,将顶推锚具下移到千斤顶头部;重新步骤11),直到完成沉井首段下沉高度;

13)冲吸沉井内土体沉井首段下沉结束后,采用高压水枪,将沉井内土体分层切削,破碎成泥浆,再用泥浆泵将沉井内土体冲吸外运,冲吸时保持井内水位在地下水以上0.5米,冲吸土体的厚度比首段下沉深度小0.5米;土体冲吸过程中,继续重复步骤10)-步骤12),直到沉井下沉到设计高程;

14)沉井封底拆除顶推装置,继续冲吸沉井内土体,到设计高程后,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结束沉井下沉施工。

所述的顶推用沉井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砂垫层厚度为0.4-0.6米,宽2.8-3.2米,优选厚度为0.5米,宽3.0米;混凝土垫层厚度为0.08-0.12米,宽为2.8-3.2米,优选厚度为0.1米,宽为3.0米。

所述的顶推用沉井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方形沉井本体分节制作中,每节的制作高度为5-6米;步骤6)中的沉井顶推作业平台为边长2米的正方形结构,采用角钢制作,沉井顶推作业平台底部铺木板,四周设栏杆,栏杆高度1.2米。

所述的顶推用沉井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一个行程为0.25米。

所述的顶推用沉井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的沉井首段下沉高度为2.8-3.2米,优选为3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上:

1)本发明通过采用限定的顶推用沉井装置,由穿心千斤顶给抗拔桩提供顶推力,再由抗拔桩提供沉井下沉的顶推反力,抗拔桩桩体施工设备为常用打桩机,其工艺成熟,技术可靠,采用传力连接件连接抗拔桩和顶推装置,满足了桩体抗拔能力大的要求,使桩顶连接可靠,对沉井下沉干扰小,提高其下沉施工效率,该装置中的组成传力装置的钢绞线、单孔锚具、夹片、穿心千斤顶为通用标准件,技术成熟,力学指标明晰,易于采购,使用方便;

2)本发明的传力连接件中,其锚定板采用圆形多孔钢板结构,能满足安装方便、传力可靠的要求;本发明的顶推用装置安装在顶推角梁上,通过顶推角梁提供沉井下沉的顶推推力,角梁承载能力大,角梁顶部安设千斤顶平稳,可作为顶推操作平台,安全防护装置可靠;

3)本发明通过在沉井内设置钻孔灌注桩作为抗拔桩,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利用钻孔灌注桩提供的反力,通过千斤顶等设施为沉井下沉提供顶推力,使得沉井在推力和自重共同作用下,平稳下沉;其施工时实现沉井先下沉,后取土,每次下沉一段后取土,如此循环,直到下沉到设计高程。施工中始终保持沉井内侧水土压力大于沉井外侧水土压力,从而消除沉井下沉施工造成周边土体沉降的安全隐患,保护了沉井周边建筑物。其施工工艺操作简单、工人易于掌握、施工速度快,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装置组成的构件基本为工艺成熟的既有成品,方便应用推广。特别适用于软弱砂性土地区,周边环境复杂的沉井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顶推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传力连接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推装置,101-顶推锚具,102-穿心千斤顶,103-顶铁,2-顶推角梁,3-钢绞线,4-方形沉井本体,5-传力连接件,501-上锚具,502-锚定板,503-下锚具,504-抗拔钢筋,6-抗拔桩,7-沉井顶推作业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顶推用沉井装置,包括方形沉井本体4,所述方形沉井本体4的上部四角分别设置顶推角梁2,方形沉井本体4内部四角位置固定设有四根抗拔桩6,所述抗拔桩6位置与顶推角梁2上下一一对应,所述顶推角梁2上设有顶推装置1,抗拔桩6顶部设有传力连接件5,抗拔桩6与顶推角梁2、顶推装置1通过钢绞线3连接,顶推装置1的顶推推力依次通过顶推角梁2和传力连接件5传给抗拔桩6,抗拔桩6提供反力实现沉井下沉。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顶推装置1包括顶推锚具101、穿心千斤顶102及顶铁103,顶铁103为若干个,设置在穿心千斤顶102与顶推角梁2之间,钢绞线3上端依次从下至上穿过顶推角梁2、顶铁103及穿心千斤顶102,端头通过顶推锚具101固定在穿心千斤顶102上部,顶铁103厚度为0.2m,顶铁103的个数为1-5个,穿心千斤顶102向上顶推,产生的推力,通过顶铁103传递给顶推角梁2,顶推角梁2产生的反推力再传递给沉井,从而助推沉井下沉。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传力连接件5包括上锚具501、锚定板502、下锚具503及抗拔钢筋504,钢绞线3下端端部穿过锚定板502后下锚具503固定;抗拔钢筋504上端端部穿过锚定板502后上锚具501固定,下端端部与抗拔桩6固定连接,本发明所用的锚定板502为圆形多孔钢板结构,能满足安装方便、传力可靠的要求,钢绞线6在穿心千斤顶102作用下,产生向上拉力,通过锚定板503传递给抗拔桩6。

所述的顶推用沉井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施工准备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实施环境,对沉井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对现场场地进行清理,地面进行硬化,对进场的材料、机械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再投入使用;

2)钻孔灌注桩施工,钻机定位,打孔,清孔,钢筋笼制作,下钢筋笼,浇筑水下混凝土;

3)沉井制作的基槽开挖,开挖深度2米,清除杂填土;

4)刃脚垫层施工,根据计算确定砂垫层厚度,铺设砂垫层,厚度一般0.5米,宽3.0米,压实,再铺设混凝土垫层,厚度一般0.1米,宽3.0米。

5)分节制作沉井结构,搭设支架,绑扎钢筋,立模板,砼浇筑;浇筑过程中按规范要求留置同条件试块及标准养护试块,浇筑结束后对砼进行覆盖保湿养护;每节制作高度5~6米。

6)搭设操作平台在顶推角梁顶部安装沉井顶推作业平台7,共四个,分别位于沉井四角;沉井顶推作业平台7采用角钢制作,正方形,边长2米,底部铺木板,四周设栏杆,栏杆高度1.2米安装顶推装置,破除钻孔灌注桩头,调整桩顶钢筋,将钢绞线连接件安装在桩顶,穿心千斤顶安装在顶推角梁上,钢绞线穿过连接件与穿心千斤顶,通过上下锚具连接;

7)拆除模板、支架拆除步骤5)中的模板,将沉井结构表面清理干净,拆除沉井内外侧的钢管支架;

8)安装顶推装置1和传力连接件5破除步骤2制得的抗拔桩6桩头,调整桩顶钢筋,将传力连接件5的抗拔钢筋504下端固定安装在桩顶钢筋上,抗拔钢筋504上端通过上锚具1固定在锚定板502上,同时钢绞线3下端与传力连接件5连接,通过下锚具503固定在锚定板502上;穿心千斤顶102安装在顶推角梁2上,钢绞线3上端穿过顶推角梁2和穿心千斤顶102,并通过顶推锚具101固定;

9)清除刃脚混凝土垫层,人工破除沉井内外刃脚混凝土垫层,并清理干净,破除时要先井内,后井外,先转角后中间,对称破除。

10)启动顶推装置1顶推下沉,四个角的穿心千斤顶102同步启动,在每个顶推角梁设置一个水准观测点,顶推过程中,用水准仪观测沉井水平高程,根据沉井高程变化,及时调整相应位置的穿心千斤顶102顶力,所述千斤顶顶进速度为0.8-1.2cm/min,优选为1cm/min;

11)加顶铁续顶,一个行程(0.25米)结束后,收油退顶,在千斤顶上端加顶铁(厚0.2米)后续顶,如此循环五次。

12)退-紧锚具续顶当顶铁加到1.0米高后,改用退-紧锚具续顶,即上一个循环结束后,收油退顶,松开顶推锚具101,抽调顶铁103,将顶推锚具101下移到千斤顶头部;重新步骤11,直到完成沉井首段下沉高度;

13)冲吸沉井内土体,沉井首段下沉结束后,采用冲吸装置,将沉井内土体冲吸外运,冲吸时保持井内水位在地下水以上0.5米,冲吸土体的厚度要小于首段下沉深度0.5米。土体冲吸过程中,继续重复步骤10-步骤12,直到沉井下沉到设计高程;

14)沉井封底,拆除顶推装置,继续冲吸井内土体,到设计高程后,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结束沉井下沉施工。

应用实例

某沉井下沉施工

某沉井一侧为河道,距离为6m,一侧为大楼,距离为9m,平面尺寸为10m×10m,结构高度为16m,下沉深度为15m,井壁平均厚度0.6m。地下土质为粉砂土。

工程总工期90日历天,工程自2018年7月11日开工,10月5日完成全部工程量,实际工期85天。其中沉井制作时间68天,沉井实际下,17天,总造价95万。施工没有对河道产生不良影响,大楼没有出现沉井。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验收规范的要求,获得了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好评。

该沉井原设计采用围护结构围护施工,为确保大楼安全,必须对河道围堰施工,围护结构费用需92万和围堰费用需70万,河道修复费用45万,合计207万。远大于沉井本身的制作下沉费用80万,且工期至少150天。

本发明通过在沉井内设置钻孔灌注桩,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利用钻孔灌注桩提供的反力,通过千斤顶等设施为沉井下沉提供顶推力,使得沉井在推力和自重共同作用下,平稳下沉。实现沉井先下沉,后取土,每次下沉一段后取土,如此循环,直到下沉到设计高程。施工中始终保持沉井内侧水土压力大于沉井外侧水土压力,从而消除沉井下沉施工造成周边土体沉降的安全隐患,保护了沉井周边建筑物。其施工工艺操作简单、工人易于掌握、施工速度快,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装置组成的构件基本为工艺成熟的既有成品,方便应用推广。特别适用于软弱砂性土地区,周边环境复杂的沉井施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