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16974发布日期:2019-08-13 19:37阅读:9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大城市纷纷开始修建大型地下工程。利用地下空间、发展地下空间对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深基坑是地下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施工过程中确保基坑安全、解决渗漏和确保周边构筑物不受影响是施工中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在土地利用率越来越高,基坑边线距离红线越来越紧凑的情况下,深基坑在城市中进行开挖,且周围存在交通要道、已建建筑、河流等情况,采用围护桩进行周边支护,支护顶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存在高差。施工难度大,安全系数要求高。南方水源丰沛,土质多为砂质粉土,土质遇水化砂,且渗透性非常高。之前在支护上方采用放坡解决后续支护工序施工的问题,经常出现坡度不够、塌陷、渗漏、排水不畅等现象,高水位情况下的流沙导致冠梁与挡土墙无法施工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在临近江河或水源丰沛的软土地区均可使用。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一种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钢板桩的施工:为了解决江河高水位情况下的流沙导致冠梁与挡土墙无法施工的问题,使用钢板桩进行阻止流沙,钢板桩采用28a槽钢,长度6m,钢板桩距混凝土挡土墙300mm,钢板桩采用机械手插入桩位,在冠梁与挡土墙施工完成,混凝土挡土墙强度达到70%后,拔除钢板桩;

(2)冠梁部位水泥土破除及冠梁周边土方开挖:钢板桩施工完成后,随即破除冠梁部位水泥土及开挖基坑内侧10~15m范围内的土方,标高开挖至冠梁底,向内侧放坡,在冠梁外侧边5m设置明排水沟;并于冠梁底设置斜抛撑牛腿,所述斜抛撑在本步骤中不进行开挖,待支撑完成后进行二次施工;

(3)冠梁及挡土墙施工: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钢板桩主要起挡土作用,钢板桩缝隙存在流沙情况;此施工步骤中的施工人员、材料以及临电施工要素提前准备充分,具备施工条件后,立即进行施工,施工分段进行,每段长度40m,减小流沙对冠梁及挡土墙施工的影响;

冠梁与挡土墙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冠梁,交界处凿毛处理;待挡土墙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拔出钢板桩,钢板桩拔出后,对拔出部位土层进行级配砂石回填,回填后施工基坑周边排水沟与硬化;

冠梁施工过程中在斜抛撑牛腿部位预留钢筋插入土体内,混凝土浇筑过程前,在斜抛撑牛腿部位,冠梁上每隔0.5m留设一根dn100的预埋pvc管,所述预埋pvc管延伸至斜抛撑牛腿部位;

安装钢围檩:安装钢围檩前,先开槽安装钢三角托架后回填土,钢围檩与模板结合作为冠梁模板,钢围檩与冠梁连接螺栓安装时,与钢筋焊接,混凝土浇筑后与冠梁形成一个整体;

(4)冠梁下混凝土斜抛撑牛腿施工:支撑完成后,对冠梁下混凝土斜抛撑牛腿部位局部卸土至斜抛撑牛腿底-500mm,对交界面处的混凝土进行凿毛、钢筋表面清理干净,机械接头连接钢筋,安装预埋件,搭设脚手架固定模板,通过预埋pvc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至预埋pvc管管顶,斜抛撑的混凝土凝固完成后,拆除脚手架固定模板即完成了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冠梁、挡土墙与钢板桩之间采用珍珠棉、挤塑板或竹笆片进行隔离,减少拔桩过程中对挡土墙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斜抛撑的两端均预先预埋钢筋以及预留直螺纹i级接头。

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提前设置钢板桩可解决基坑边线与红线距离短无法放坡,土体坍塌、渗漏、排水不畅等情况导致支护无法施工的问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

(2)本发明所述施工方法在进行斜抛撑施工前,对斜抛撑进行设置预埋pvc管和其两端进行预埋钢筋,再后期通过预埋pvc管进行浇筑斜抛撑的混凝土,此施工方法快捷方便,能够加快斜抛撑的施工速度,本发明可有效地对临近江河或水源丰沛的软土地区基坑支护进行施工,同时,降低基坑风险、规避返工现象、提高支护施工质量,带来一定的安全保证及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施工方法的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斜抛撑和预埋pvc管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1-钢板桩,2-冠梁,3-挡土墙,4-预埋pvc管,5-预埋钢筋,6-钢围檩,7-斜抛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钢板桩1的施工:为了解决江河高水位情况下的流沙导致冠梁2与挡土墙3无法施工的问题,使用钢板桩1进行阻止流沙,钢板桩1采用28a槽钢,长度6m,钢板桩1距混凝土挡土墙3300mm,钢板桩1采用机械手插入桩位,在冠梁2与挡土墙3施工完成,混凝土挡土墙3强度达到70%后,拔除钢板桩1;

(2)冠梁2部位水泥土破除及冠梁2周边土方开挖:钢板桩1施工完成后,随即破除冠梁2部位水泥土及开挖基坑内侧10~15m范围内的土方,标高开挖至冠梁2底,向内侧放坡,在冠梁2外侧边5m设置明排水沟;并于冠梁2底设置斜抛撑7牛腿,所述斜抛撑7在本步骤中不进行开挖,待支撑完成后进行二次施工;

(3)冠梁2及挡土墙3施工: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钢板桩1主要起挡土作用,钢板桩1缝隙存在流沙情况;此施工步骤中的施工人员、材料以及临电施工要素提前准备充分,具备施工条件后,立即进行施工,施工分段进行,每段长度40m,减小流沙对冠梁2及挡土墙3施工的影响;

冠梁2、挡土墙3与钢板桩1之间采用珍珠棉、挤塑板或竹笆片进行隔离,减少拔桩过程中对挡土墙3的影响,冠梁2与挡土墙3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冠梁2,交界处凿毛处理;待挡土墙3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拔出钢板桩1,钢板桩1拔出后,对拔出部位土层进行级配砂石回填,回填后施工基坑周边排水沟与硬化;

冠梁2施工过程中在斜抛撑7牛腿部位预留钢筋插入土体内,混凝土浇筑过程前,在斜抛撑7牛腿部位,冠梁2上每隔0.5m留设一根dn100的预埋pvc管4,所述预埋pvc管4延伸至斜抛撑7牛腿部位;

安装钢围檩6:安装钢围檩6前,先开槽安装钢三角托架后回填土,钢围檩6与模板结合作为冠梁2模板,钢围檩6与冠梁2连接螺栓安装时,与钢筋焊接,混凝土浇筑后与冠梁2形成一个整体;

(4)冠梁2下混凝土斜抛撑7牛腿施工:支撑完成后,对冠梁2下混凝土斜抛撑7牛腿部位局部卸土至斜抛撑7牛腿底-500mm,对交界面处的混凝土进行凿毛、钢筋表面清理干净,机械接头连接钢筋,安装预埋件,搭设脚手架固定模板,所述斜抛撑7的两端均预先预埋钢筋5以及预留直螺纹i级接头,通过预埋pvc管4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至预埋pvc管4管顶,斜抛撑7的混凝土凝固完成后,拆除脚手架固定模板即完成了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