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杂物收集清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3033发布日期:2019-08-06 22:4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面杂物收集清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污染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水面杂物收集清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实中水面杂物较多,并且大小不一,若人工去清理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且现有的水面杂物清理船一般只能清理船头前侧的杂物,而对船体左右两侧的杂物并不能及时清除,这样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因此设计一种水面杂物收集清理系统实有必要,本发明通过传送带对水面上的杂物进行收集输送,通过转动体旋转,使传送带能够发生旋转,进而使船体两侧的杂物也能及时的清理,并且通过大小滤网,使杂物能更加快捷的分类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现实中水面杂物较多,并且大小不一,若人工去清理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且现有的水面杂物清理船一般只能清理船头前侧的杂物,而对船体左右两侧的杂物并不能及时清除。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水面杂物收集清理系统,本例的一种水面杂物收集清理系统,包括转动体,所述转动体内设有开口向上且左右贯通的输送腔,所述输送腔内设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能够将水面杂物收集并运输出去,所述转动体下侧设有船体,所述船体内开有开口向上的开口腔,所述开口腔内可转动的设有旋转块,所述转动体下端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下端与所述旋转块固连,所述旋转块与所述转动体之间铰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能使所述转动体在竖直面转动,所述旋转块下端固连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能使所述旋转块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转动体发生转动,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旋转装置啮合连接,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转动装置右侧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旋转装置分别与所述过滤装置啮合连接,所述过滤装置能对水面的杂物进行分类。

可优选的,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设于所述转动体内的输送腔,所述输送腔前后内壁之间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圆周面上固设有第一皮带轮,左右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之间通过输送带连接,所述输送带上端固连有转动轴26个挡板,所述转动体后侧内壁内固设有输送电机,右侧的所述固定轴后端动力连接于所述输送电机;所述输送电机能驱动所述固定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带滑动,进而通过挡板对水面上的杂物进行收集与传输。

可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船体内的第一啮合腔,所述第一啮合腔内可转动的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端固连有转动轴,所述第一啮合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第二啮合腔,所述转动轴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啮合腔内且固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左端啮合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左端固连有右侧传动轴,所述第二啮合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旋转腔,所述旋转腔内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有固连块,所述固连块靠近对称中心一端可转动的连接有水平轴,所述水平轴内可转动的设有竖直轴,所述竖直轴上下两端分别铰接有工字杆,所述固连块远离对称中心一端固连有左侧传动轴,所述旋转块内开有开口向上的滑块腔,所述滑块腔内可滑动的设有螺纹块,所述左侧传动轴右端与所述螺纹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块上端铰接有滑杆,所述旋转块上端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内前后贯通的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可滑动的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前后两端与所述滑杆铰接,所述转动杆上端铰接于所述转动体下端;所述右侧传动轴的转动带动所述工字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固连块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左侧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螺纹块滑动,进而带动滑块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动,由于所述铰接杆与所述转动体下端铰接,起到了支点作用,进而带动所述转动体转动。

可优选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啮合腔内的第一套筒轴,所述第一套筒轴圆周面上可滑动且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右端固设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套筒左端固设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左端啮合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一啮合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转轴腔,所述转轴腔内可转动的设有z形杆,所述z形杆下端与所述第六锥齿轮固连,所述z形杆上端与所述旋转块固连。

有益地,所述船体内设有压缩腔,所述压缩腔内可滑动的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压缩腔左侧内壁之间固连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电磁铁右端固连有下侧推板,所述第一电磁铁的滑动能带动所述下侧推板滑动,进而推动第四锥齿轮滑动。

有益地,所述船体内设有第三啮合腔,所述第三啮合腔内可转动的设有电机轴,所述第三啮合腔右侧内壁内设有传动电机,所述电机轴右端动力连接有所述传动电机,所述电机轴圆周面上可滑动且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右端固设有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右端可与第八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套筒左端固设有上直齿轮,所述第一啮合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第四啮合腔,所述第一套筒轴右端延伸至所述第四啮合腔内且固连有下直齿轮,所述下直齿轮可与所述上直齿轮啮合,所述第四啮合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可滑动的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左端与所述弹簧腔左侧内壁之间固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电磁铁右端固连有上侧推板。

可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第八锥齿轮上端的中间转轴,所述第三啮合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上皮带腔,所述中间转轴上端延伸至所述上皮带腔内且固连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右侧可转动的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上皮带腔前侧内壁内前后对称的设有齿轮腔,前后所述齿轮腔之间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有上传动轴与下传动轴,所述上传动轴位于所述下传动轴上侧,前后两个所述齿轮腔内上下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有八个啮合齿轮,八个所述啮合齿轮分别固设于所述上传动轴与所述下传动轴圆周面上,所述齿轮腔之间相连通的设有开口向上的滤网腔,所述滤网腔内上下对称且可滑动的设有滤网,所述啮合齿轮靠近对称中心一端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靠近对称中心一端与所述滤网固连,左侧所述上传动轴后端延伸至所述上皮带腔内且连有所述第二皮带轮,前侧所述齿轮腔相连通的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内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有传动轮,所述下传动轴前端延伸至所述传动腔内且固连于所述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

有益地,上侧所述滤网比下侧所述滤网的过滤孔要大,当杂物掉入所述内,上侧所述滤网能将体形较大的杂物留下,而小件的杂物落入下侧所述滤网。

有益地,所述船体上端固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固连有下滑板,所述下滑板位于所述转动体下侧,所述收集装置输送的杂物能通过所述下滑板滑动至所述滤网腔内,进而通过两个所述滤网进行过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传送带对水面上的杂物进行收集输送,通过转动体旋转,使传送带能够发生旋转,进而使船体两侧的杂物也能及时的清理,并且通过大小滤网,使杂物能更加快捷的分类清理。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水面杂物收集清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e-e”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f-f”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g-g”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的“h-h”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3的“i-i”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的“j”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k-k”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11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面杂物收集清理系统,主要应用于水面杂物清理,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面杂物收集清理系统,包括转动体73,所述转动体73内设有开口向上且左右贯通的输送腔82,所述输送腔82内设有收集装置100,所述收集装置100能够将水面杂物收集并运输出去,所述转动体73下侧设有船体12,所述船体12内开有开口向上的开口腔72,所述开口腔72内可转动的设有旋转块11,所述转动体73下端铰接有铰接杆10,所述铰接杆10下端与所述旋转块11固连,所述旋转块11与所述转动体73之间铰接有转动装置101,所述转动装置101能使所述转动体73在竖直面转动,所述旋转块11下端固连有旋转装置102,所述旋转装置102能使所述旋转块1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转动体73发生转动,所述转动装置101与所述旋转装置102啮合连接,所述旋转装置102与所述转动装置101右侧设有过滤装置103,所述转动装置101与所述旋转装置102分别与所述过滤装置103啮合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03能对水面的杂物进行分类。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收集装置100进行详细说明,所述收集装置100包括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设于所述转动体73内的输送腔82,所述输送腔82前后内壁之间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连接有固定轴20,所述固定轴20圆周面上固设有第一皮带轮21,左右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21之间通过输送带83连接,所述输送带83上端固连有26个挡板22,所述转动体73后侧内壁内固设有输送电机74,右侧的所述固定轴20后端动力连接于所述输送电机74;所述输送电机74能驱动所述固定轴2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皮带轮21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带83滑动,进而通过挡板22对水面上的杂物进行收集与传输。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转动装置101进行详细说明,所述转动装置101包括设于所述船体12内的第一啮合腔25,所述第一啮合腔25内可转动的设有第一锥齿轮27,所述第一锥齿轮27上端固连有转动轴26,所述第一啮合腔25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第二啮合腔53,所述转动轴26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啮合腔53内且固设有第二锥齿轮52,所述第二锥齿轮52左端啮合有第三锥齿轮54,所述第三锥齿轮54左端固连有右侧传动轴55,所述第二啮合腔53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旋转腔84,所述旋转腔84内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有固连块78,所述固连块78靠近对称中心一端可转动的连接有水平轴79,所述水平轴79内可转动的设有竖直轴80,所述竖直轴80上下两端分别铰接有工字杆81,所述固连块78远离对称中心一端固连有左侧传动轴56,所述旋转块11内开有开口向上的滑块腔61,所述滑块腔61内可滑动的设有螺纹块57,所述左侧传动轴56右端与所述螺纹块57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块57上端铰接有滑杆58,所述旋转块11上端铰接有转动杆60,所述转动杆60内前后贯通的设有滑槽59,所述滑槽59内可滑动的设有滑块85,所述滑块85前后两端与所述滑杆58铰接,所述转动杆60上端铰接于所述转动体73下端;所述右侧传动轴55的转动带动所述工字杆8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固连块78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左侧传动轴56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螺纹块57滑动,进而带动滑块85在所述滑槽59内的滑动,由于所述铰接杆10与所述转动体73下端铰接,起到了支点作用,进而带动所述转动体73转动。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旋转装置102进行详细说明,所述旋转装置102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啮合腔25内的第一套筒轴23,所述第一套筒轴23圆周面上可滑动且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套筒24,所述第一套筒24右端固设有第四锥齿轮50,所述第四锥齿轮50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7啮合,所述第一套筒24左端固设有第五锥齿轮43,所述第五锥齿轮43左端啮合有第六锥齿轮88,所述第一啮合腔25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转轴腔97,所述转轴腔97内可转动的设有z形杆42,所述z形杆42下端与所述第六锥齿轮88固连,所述z形杆42上端与所述旋转块11固连。

有益地,所述船体12内设有压缩腔44,所述压缩腔44内可滑动的设有第一电磁铁46,所述第一电磁铁46与所述压缩腔44左侧内壁之间固连有第一弹簧45,所述第一电磁铁46右端固连有下侧推板47,所述第一电磁铁46的滑动能带动所述下侧推板47滑动,进而推动第四锥齿轮50滑动。

有益地,所述船体12内设有第三啮合腔34,所述第三啮合腔34内可转动的设有电机轴32,所述第三啮合腔34右侧内壁内设有传动电机31,所述电机轴32右端动力连接有所述传动电机31,所述电机轴32圆周面上可滑动且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套筒91,所述第二套筒91右端固设有第七锥齿轮92,所述第七锥齿轮92右端可与第八锥齿轮33啮合,所述第二套筒91左端固设有上直齿轮90,所述第一啮合腔25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第四啮合腔41,所述第一套筒轴23右端延伸至所述第四啮合腔41内且固连有下直齿轮28,所述下直齿轮28可与所述上直齿轮90啮合,所述第四啮合腔41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弹簧腔99,所述弹簧腔99内可滑动的设有第二电磁铁38,所述第二电磁铁38左端与所述弹簧腔99左侧内壁之间固设有第二弹簧40,所述第二电磁铁38右端固连有上侧推板37。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过滤装置103进行详细说明,所述过滤装置103包括固设于所述第八锥齿轮33上端的中间转轴75,所述第三啮合腔34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上皮带腔70,所述中间转轴75上端延伸至所述上皮带腔70内且固连有第一皮带轮76,所述第一皮带轮76右侧可转动的设有第二皮带轮69,所述第二皮带轮69与所述第一皮带轮76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68,所述上皮带腔70前侧内壁内前后对称的设有齿轮腔15,前后所述齿轮腔15之间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有上传动轴35与下传动轴14,所述上传动轴35位于所述下传动轴14上侧,前后两个所述齿轮腔15内上下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有八个啮合齿轮13,八个所述啮合齿轮13分别固设于所述上传动轴35与所述下传动轴14圆周面上,所述齿轮腔15之间相连通的设有开口向上的滤网腔17,所述滤网腔17内上下对称且可滑动的设有滤网29,所述啮合齿轮13靠近对称中心一端啮合有齿条16,所述齿条16靠近对称中心一端与所述滤网29固连,左侧所述上传动轴35后端延伸至所述上皮带腔70内且连有所述第二皮带轮69,前侧所述齿轮腔15相连通的设有传动腔71,所述传动腔71内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有传动轮64,所述下传动轴14前端延伸至所述传动腔71内且固连于所述传动轮64,两个所述传动轮64之间通过传动带65连接。

有益地,上侧所述滤网29比下侧所述滤网29的过滤孔大。

有益地,所述船体12上端固设有连接杆19,所述连接杆19上端固连有下滑板51,所述下滑板51位于所述转动体73下侧,所述收集装置100输送的杂物能通过所述下滑板51滑动至所述滤网腔17内,进而通过两个所述滤网29进行过滤。

以下结合图1至图11对本文中的一种水面杂物收集清理系统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初始状态下,转动体73处于水平状态,第四锥齿轮50与第一锥齿轮27啮合,第七锥齿轮92与第八锥齿轮33啮合,上下滤网29处于下极限位置。

当发现杂物时,给第二电磁铁38通电,进而带动第二弹簧40收缩,进而带动第二电磁铁38滑动,进而带动上侧推板37滑动,进而推动上直齿轮90与下直齿轮28啮合,启动传动电机31,电机轴3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套筒91转动,进而带动上直齿轮90转动,进而带动下直齿轮28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套筒轴2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套筒24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锥齿轮5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27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轴26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52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锥齿轮54转动,进而带动右侧传动轴55转动,进而带动右侧固连块78转动,进而带动工字杆81转动,进而带动左侧固连块78转动,进而带动左侧传动轴56转动,进而带动螺纹块57滑动,进而带动滑杆58转动,进而带动滑块85在滑槽59内滑动,进而带动转动体73在竖直面内转动相应的角度,使收集装置100能够处于水面杂物下侧,此时传动电机31关闭,第二电磁铁38断电,启动输送电机74,固定轴2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皮带轮21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带83滑动,进而带动挡板22滑动,进而把水面杂物向上传送,通过下滑板51将水面杂物传送进滤网腔17内,进而通过上下滤网29对水面杂物进行过滤。

当发现船体左右两侧存在杂物时,需要转动转动体73时,第二电磁铁38与第一电磁铁46通电,启动传动电机31,电机轴3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套筒91转动,进而带动上直齿轮90转动,进而带动下直齿轮28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套筒轴2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套筒24转动,进而带动第五锥齿轮43转动,进而带动第六锥齿轮88转动,进而带动z形杆42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块11转动,进而带动转动体73转动,当转动体73转动至合适位置时,第二电磁铁38与第一电磁铁46断电,传动电机31停止。

当杂物清理完后,第二电磁铁38断电,第七锥齿轮92与第八锥齿轮33啮合,启动传动电机31,进而电机轴32转动,进而带动第八锥齿轮33转动,进而带动中间转轴75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皮带轮7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皮带68滑动,进而带动第二皮带轮69转动,进而带动上传动轴35转动,进而带动左侧上端两个啮合齿轮13转动,进而带动齿条16滑动,进而带动左侧下端两个啮合齿轮13转动,进而带动左侧下传动轴14转动,同时带动传动轮64转动,进而带动通过传动带65转动,进而带动右侧下传动轴14转动,进而带动右侧下端前后啮合齿轮13转动,进而带动右侧前后齿条16滑动,进而带动上下滤网29滑动,进而人们可以更方便捡拾过滤在上下滤网的杂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传送带对水面上的杂物进行收集输送,通过转动体旋转,使传送带能够发生旋转,进而使船体两侧的杂物也能及时的清理,并且通过大小滤网,使杂物能更加快捷的分类清理。

通过以上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工作模式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