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道路雨水口的雨水回收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2478发布日期:2019-09-21 01:56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道路雨水口的雨水回收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雨水回收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道路雨水口的雨水回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强调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建立和完善城市“海绵体”,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在海绵城市的大环境下,道路雨水初期径流含有的杂质较多,另外初期雨水含有污染物浓度高,主要含有化学需氧量(C0D)、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各种重金属。如果将初期雨水直接排放河道,将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因此,在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回收利用过程中,初期雨水的弃流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道路雨水口的雨水回收装置,能够有效实现初期雨水弃流,并对中期雨水进行回收,有效减少对水体造成较大的污染。

一种适用于道路雨水口的雨水回收装置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道路雨水口的雨水回收装置,包括:

雨水井,雨水井的顶部设置雨水口,雨水井内侧部设有雨水回收管和初期雨水弃流管,雨水回收管高于初期雨水弃流管设置;

滑板,滑板设置滑板开孔,滑板与升降部件连接,进而带动滑板相对于滑道实现上下移动,以实现滑板开孔与初期雨水弃流管管口的错位移动;

上层雨水篦子,安装于雨水井雨水口处;

下层滤网,设于雨水井内且低于上层雨水篦子设置。

上述装置的设置,上层雨水篦子和下层滤网对初期雨水中较大的杂质进行初步过滤,雨水进入雨水井内部后,初期雨水首先通过初期雨水弃流管进行弃流,升降部件可带动滑板移动,滑板能够对初期雨水弃流管管口逐步遮挡,这样雨水升高,并通过雨水回收管实现回收利用。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对滑板的控制,而且无需浪费较多的能源,所述升降部件为浮球,浮球设于所述顶板的两侧,这样在水面逐步升高的过程中,浮球逐步升高,从而拉动滑板逐步上移,在雨水下降过程中,又逐步实现滑板的下移。

进一步地,所述浮球通过固定绳与所述滑板连接,滑板设置小孔,固定绳通过小孔与滑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初期雨水弃流管的底部高于雨水井底部设置,不仅便于滑板7的设置,而且便于淤泥等杂物沉积在雨水井11内以便定期进行处理,使得淤泥等杂物不会进入初期雨水弃流管2,降低对水体的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固定于所述雨水井侧壁,且滑道包括两条,两条滑道设于所述初期雨水弃流管的两侧,且两条滑道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为U型滑道,滑道侧部与雨水井侧壁通过螺栓紧固,滑板的两侧通过滑道卡合,保证滑板的有效移动路径。

进一步地,为了有效对初期雨水弃流管管口进行遮挡,所述滑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初期雨水弃流管管口的管径,且滑板开孔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初期雨水弃流管管口的管径,滑板开孔与滑板底部的距离大于等于初期雨水弃流管管口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井侧壁在所述雨水回收管和所述初期雨水弃流管之间设有限位柱以对滑板的高度进行限位,限位柱突出于雨水井侧壁设置;

进一步,滑道的高度大于等于滑板的高度,限位柱与初期雨水弃流管管顶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滑板顶部距离滑板开孔底部的距离,限位柱与初期雨水弃流管管底的距离小于等于滑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滤网的滤孔尺寸小于所述上层雨水篦子滤孔尺寸,用于滤除尺寸较小的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滤网为U型结构,所述上层雨水篦子与下层滤网连接,或者,下层滤网通过设于所述雨水井侧壁的支撑件进行支撑。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道路雨水口雨水回收的方法,采用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道路雨水口的雨水回收装置,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初期雨水通过上层雨水篦子进入雨水井,并通过下层滤网进行二次过滤;

初期雨水逐步在雨水井内积累,此时滑板开孔与初期雨水弃流管相通,初期雨水通过初期雨水弃流管排出雨水井,实现初期雨水弃流;

随着雨水逐步在雨水井内积累,水面高度逐步升高,在升降部件的带动下滑板相对于滑道向上移动,滑板开孔与初期雨水弃流管发生错位,直至滑板开孔高于初期雨水弃流管的管口;

雨水逐步升高,并通过雨水回收管实现回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整体结构的设置,不仅能够对初期雨水进行有效弃流,而且随着水面的逐步升高,雨水通过雨水回收管实现回收利用,对水体造成的污染较小,有效节约水源,雨水处理更节能,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能够有效的解决雨水弃流收集、净化、清淤治理的难题,对实现水生态修复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本发明通过浮球的设置,方便通过浮球的升降运动,带动滑板的升降运动。

3)本发明通过滑道的设置,能够有效限定滑板的移动路径,保证滑板相对于初期雨水弃流管的上下运动。

4)本发明通过限位柱的设置,能够对滑板的移动从上方进行限位,避免滑板脱离轨道。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一种适用于道路雨水口的雨水回收装置设置后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雨水量较少时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雨水连较少时B-B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雨水量较多时A-A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雨水量较多时B-B截面示意图。

图中,1.雨水回收管,2.初期雨水弃流管,3.下层滤网,4.浮球,5.限位柱,6.滑道,7.滑板,8.上层雨水篦子,9.过梁,10.井圈,11.雨水井,12.道牙,13.滑板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道路雨水口的雨水回收装置,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道路雨水口的雨水回收装置,包括雨水井11,雨水井11内侧部设有雨水回收管1和初期雨水弃流管2,雨水回收管1高于初期雨水弃流管2设置,且雨水回收管1与雨水井11垂直设置,雨水回收管1的内径大于初期雨水弃流管2的内径,在雨水井11的雨水口处道牙12内侧通过井圈10安装上层雨水篦子8,上层雨水篦子1与现有常用雨水篦子结构相同,不再赘述,在上层雨水篦子9的下方设置下层滤网3,下层滤网3优选下层钢滤网,下层滤网3为U型,上层雨水篦子8的孔洞大于下层滤网3的孔洞,且上层雨水篦子8通过过梁9与下层滤网3连接,过梁9竖直设置,为竖梁,不仅方便了对下层滤网3的清理,而且也可在清淤时快速打开雨水井的上部结构(上层雨水篦子和下层滤网),设置下层滤网3的原因是因为初期雨水带有较多的杂质,其主要通过上层雨水篦子8的侧部流入雨水井11,较小的杂质穿过上层雨水篦子8进入雨水井11,因此设置U型的下层滤网,用于进一步对从侧部进入的初期雨水进行过滤。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下层滤网下表面设置凸部用于同设于雨水井内的支撑件配合,支撑件为设于雨水井侧壁的矩形框,矩形框设有与凸部配合的卡槽,便于对下层滤网进行稳定支撑。

本实施例中,下层滤网的孔洞尺寸优选5mm,这样不仅可有效滤除杂质,而且能够保证初期雨水的流速。

装置还包括设于雨水井的雨水回收管1和低于雨水回收管1的初期雨水弃流管2,初期雨水弃流管2的底部高于雨水井11底部设置,不仅便于滑板7的设置,而且便于淤泥等杂物沉积在雨水井11内以便定期进行处理,使得淤泥等杂物不会进入初期雨水弃流管2,降低对水体的污染,雨水井11在初期雨水弃流管2的两侧竖直设有滑道6,滑道6均为U型滑道,且初期雨水弃流管2两侧的滑道开口相对设置,滑板7通过滑道6能够实现滑动,且滑板7设置滑板开孔,当滑板开孔13与初期雨水弃流管2管口重合时,雨水通过初期雨水弃流管2流出,当滑板开孔13高于初期雨水弃流管2时,如图4和图5所示,初期雨水弃流管2被滑板7阻挡,雨水不从初期雨水弃流管流出。

滑板7能沿着滑道6实现上下移动的原因是因为滑板7的顶部设有浮球4,两个浮球4关于滑板左右对称设置,随着雨水的增多,雨水在雨水井11内逐步升高,浮球4随着雨水水面的升高而升高,从而带动滑板7相对于滑道6移动,实现滑板开孔逐步高于初期雨水弃流管2,其中,雨水井11侧壁在雨水回收管1和初期雨水弃流管2之间设有限位柱5,用于在上方对滑板7进行限位,限位柱5与初期雨水弃流管2管顶的距离大于等于滑板7顶部距离滑板开孔13底部的距离,限位柱5与初期雨水弃流管2管底的距离小于等于滑板7的高度,不仅对滑板进行限位,而且保证滑板7对初期雨水弃流管管口的遮挡。

需要说明的是,浮球4采用具有设定体积的塑料球,两侧的浮球质量、体积均相同,浮球4与滑板7通过固定绳连接,且滑板设置小孔与固定绳连接,可实现浮球的更换;限位柱5可选固定螺栓或其他圆柱形结构件,限位柱5可设置一个,或设置多个。

实施例2

一种适用于道路雨水口雨水回收的方法,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道路雨水口的雨水回收装置,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初期雨水通过上层雨水篦子进入雨水井,并通过下层滤网进行二次过滤;

初期雨水逐步在雨水井内积累,此时滑板开孔与初期雨水弃流管相通,如图2和图3所示,初期雨水通过初期雨水弃流管排出雨水井,实现初期雨水弃流;

随着雨水逐步在雨水井内积累,水面高度逐步升高,在升降部件的带动下滑板相对于滑道向上移动,滑板开孔与初期雨水弃流管发生错位,直至滑板开孔高于初期雨水弃流管的管口;

雨水逐步升高,中期雨水携带的杂质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逐步沉淀,等雨水高度逐步达到雨水回收管的高度时,雨水通过雨水回收管实现回收;

随着雨水的逐步减少,雨水无法再通过雨水回收管进行回收,因滑板与初期雨水弃流管之间存在空隙,雨水逐步通过初期雨水弃流管流出,雨水水面逐步降低,浮球下移相应带动滑板下移,直至滑板开孔与初期雨水弃流管相通,这样雨水被逐步从初期雨水弃流管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