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机偏心轮助力动臂举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44639发布日期:2021-01-05 20:5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载机偏心轮助力动臂举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载机工作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载机偏心轮助力动臂举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装载机在铲装物料举升动臂时,主要靠液压缸对动臂进行举升,没有辅助助力装置,在铲装物料及举升动臂作业时存在油耗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依靠装载机动臂及铲斗自身重力蓄能,减少举升动臂时发动机动力消耗的偏心轮助力动臂举升装置。

本发明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载机偏心轮助力动臂举升装置,包括:

动臂8,其左后端和右后端分别同轴转动安装于装载机前车架之左上端和右上端;

两个液压缸10,其前端分别与所述动臂8中部之左下端及右下端铰接,其后端分别位于所述动臂8之左后端和右后端之下方,且分别与装载机前车架左右两侧铰接;以及若干偏心轮蓄能机构,在所述动臂8的前端由高位置向低位置下降时,所述动臂8围绕其后端向下旋转的过程中,所述偏心轮蓄能机构助力所述液压缸10阻止所述动臂8快速旋转下落并储能,在所述动臂8的前端由低位置向高位置举升过程中,所述偏心轮蓄能机构释放能量助力所述液压缸10旋转举升所述动臂8。

优选地,所述偏心轮蓄能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装载机前车架上的助力轴1,所述助力轴1上固定设置有轴段2,所述轴段2之外侧面包括有若干外圆柱面,所述轴段2的若干外圆柱面之轴线与所述助力轴1的轴线平行,所述轴段2的若干外圆柱面到所述助力轴1的轴线之距离不完全相等,所述助力轴1与所述动臂8后端设置为转动传动连接;固定安装于装载机前车架上的弹簧座7;一端顶压于所述轴段2之外圆柱面外侧,且另一端顶压于弹簧座7上的弹簧6。

优选地,所述轴段2之外圆柱面设置为同轴圆柱面,所述轴段2之外圆柱面的轴线设置为与所述助力轴1的轴线平行且不重合的偏心结构,在所述轴段2上转动配合套装有轴套3;所述弹簧座7中部设置有圆柱形内腔,所述弹簧6之一端安装于所述圆柱形内腔内并顶压于圆柱形内腔的底面上;所述弹簧6的另一端安装有顶柱4,所述顶柱4的一端设置为圆柱形套筒结构,所述弹簧6安装于所述套筒之内腔内并顶压于所述套筒之内腔的底面上;所述顶柱4之所述套筒之外侧面设置为圆柱形状且配合插装于所述弹簧座7中部的圆柱形内腔内,所述顶柱4的另一端顶压在所述轴套3的外侧。

优选地,在所述顶柱4顶压所述轴套3的部位,设置有销轴5,所述顶柱4通过所述销轴5铰接顶压在所述轴套3之外侧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顶柱4之所述套筒之内腔的底面上设置有螺纹孔401,在所述弹簧座7之所述圆柱形内腔底面上设置有通孔70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装载机进行铲装作业时,在所述动臂8的前端由高位置向低位置下降时,所述动臂8围绕其后端向下旋转的过程中,因所述助力轴1与所述动臂8后端设置为转动传动连接,所以所述动臂8带动所述助力轴1一起转动,所述助力轴1带动所述轴段2同时转动,因所述轴段2与所述助力轴1的轴线为平行且偏心设置,当所述轴段2转动时其外侧面与所述弹簧座7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将此种状态下上述距离的变化设置为变小,实现所述轴段2的外侧面通过所述顶柱4顶压所述偏心轮蓄能机构的所述弹簧6,使所述弹簧6被压缩变形储能,而在此过程中,在所述动臂8自身重力和液压缸回缩拉力共同作用下使所述动臂8向下转动,因此在储能过程中运用了部分重力做功。在所述动臂8的前端由低位置向高位置举升时,所述动臂8围绕所述动臂后端向上旋转的过程中,所述轴段2转动时其外侧面与所述弹簧座7之间的距离变大,所述偏心轮蓄能机构的所述弹簧6由被压缩变形状态向非变形状态恢复,所述偏心轮蓄能机构释放能量,所述弹簧6恢复伸长的张力与液压缸伸出的推力共同做功,向上举升旋转动臂。因在上述过程中,运用了部分重力做功,对动臂的旋转举升起到助力作用,减少了动力燃料的消耗,降低了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其动臂未举升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其动臂举升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的d-d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助力轴1、轴段2、轴套3、顶柱4、销轴5、弹簧6、弹簧座7、动臂8、前车架9、液压缸10、螺孔401、通孔7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重力蓄能辅助行走装置,包括:

动臂8,其左后端和右后端分别同轴转动安装于装载机前车架9之左上端和右上端;两个液压缸10,其前端分别与所述动臂8中部之左下端及右下端铰接,其后端分别位于所述动臂8之左后端和右后端之下方,且分别与装载机前车架9左右两侧铰接;以及

若干偏心轮蓄能机构,在所述动臂8的前端由高位置向低位置下降时,所述动臂8围绕其后端向下旋转的过程中,所述偏心轮蓄能机构助力所述液压缸10阻止所述动臂8快速旋转下落并储能,在所述动臂8的前端由低位置向高位置举升过程中,所述偏心轮蓄能机构释放能量助力所述液压缸10旋转举升所述动臂8。

优选地,所述偏心轮蓄能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装载机前车架9上的助力轴1,所述助力轴1上固定设置有轴段2,所述轴段2之外侧面包括有若干外圆柱面,所述轴段2的若干外圆柱面之轴线与所述助力轴1的轴线平行,所述轴段2的若干外圆柱面到所述助力轴1的轴线之距离不完全相等,所述助力轴1与所述动臂8后端设置为转动传动连接;固定安装于装载机前车架9上的弹簧座7;一端顶压于所述轴段2之外圆柱面外侧,且另一端顶压于弹簧座7上的弹簧6。具体设计时,在所述动臂8之前端举升到极限最高位置时,将所述轴段2的外圆柱面与所述弹簧座7之间的距离设置为最大,在所述动臂8之前端降落到极限最低位置时,将所述轴段2的外圆柱面与所述弹簧座7之间的距离设置为最小,便于在所述动臂8之前端由高位置向低位置降落时,通过所述轴段2之外圆柱面压缩所述弹簧6,使所述偏心轮蓄能机构助力所述液压缸10阻止所述动臂8快速旋转下落并储能,在所述动臂8的前端由低位置向高位置举升过程中,所述弹簧6从被压缩变形状态恢复伸长,便于实现所述偏心轮蓄能机构释放能量助力所述液压缸10旋转举升所述动臂8。

优选地,所述轴段2之外圆柱面设置为同轴圆柱面,所述轴段2之外圆柱面的轴线设置为与所述助力轴1的轴线平行且不重合的偏心结构,在所述轴段2上转动配合套装有轴套3;所述弹簧座7中部设置有圆柱形内腔,所述弹簧6之一端安装于所述圆柱形内腔内并顶压于圆柱形内腔的底面上;所述弹簧6的另一端安装有顶柱4,所述顶柱4的一端设置为圆柱形套筒结构,所述弹簧6安装于所述套筒之内腔内并顶压于所述套筒之内腔的底面上;所述顶柱4之所述套筒之外侧面设置为圆柱形状且配合插装于所述弹簧座7中部的圆柱形内腔内,用于导向,所述顶柱4的另一端顶压在所述轴套3的外侧。优选地,在所述顶柱4顶压所述轴套3的部位,设置有销轴5,所述顶柱4通过所述销轴5铰接顶压在所述轴套3之外侧部。

所述弹簧6间接的顶压在所述轴段2之外圆面外侧,此结构因所述轴套3转动套装于所述轴段2外圆面上,使所述轴套3围绕所述轴段2外圆面可相对转动,可一定程度地减少所述顶柱4顶压部位的侧向受力,通过所述销轴5的铰接连接,实现了所述顶柱4与所述轴套3连接为一体,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在所述顶柱4之所述套筒之内腔的底面上设置有螺纹孔401,在所述弹簧座7之所述圆柱形内腔底面上设置有通孔701,便于所述顶柱4及所述弹簧6与所述弹簧座7的装配,装配时,可利用一个长螺杆旋入所述螺纹孔401内,再套上所述弹簧6,之后将所述长螺杆从所述弹簧座7之内腔插入并穿过通孔701,再从所述弹簧座7底部之外侧用螺母套旋在螺杆上,将所述顶柱4和所述弹簧6与所述弹簧座7装配为一体,有利于整体装配作业,整体装配完工后再将长螺杆及螺母卸下,具体装配工艺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