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77748发布日期:2019-11-08 21:4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地下连续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和挡水结构,墙体刚度大,用于基坑开挖时,可承受很大的土压力,极少发生地基沉降或塌方事故,已经成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挡土结构,适用于多种地基条件,地下连续墙对地基的适用范围很广,从软弱的冲积地层到中硬的地层、密实的砂砾层,各种软岩和硬岩等所有的地基都可以建造地下连续墙,工效高、工期短、质量可靠和经济效益高,施工时振动小,噪音低,非常适于在城市施工,占地少,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红线以内有限的地面和空间,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防渗性能好,由于墙体接头形式和施工方法的改进,使地下连续墙几乎不透水,可用作刚性基础,地下连续墙不再单纯作为防渗防水、深基坑围护墙,而且越来越多地用地下连续墙代替桩基础、沉井或沉箱基础,承受更大荷载,工效高、工期短、质量可靠和经济效益高。

现有两个地下连续墙之间的接头处连接强度不够,且容易产生一定的缝隙,从而使得该连续墙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漏现象,同时抗压加固性效果不佳,容易造成一定的施工隐患,大大降低了该连续墙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两个地下连续墙之间的接头处连接强度不够,且容易出现渗漏现象以及抗压加固性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挖槽机械进行挖槽,挖槽结束后,需要通过清理设备对槽底的淤泥和残渣进行清除,通过起吊设备将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构件下放至已掺有粘土固化剂的地槽中,下放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构件过程中,含有粘土固化剂的泥浆进入墙体的中空通孔中,中空通孔中充满含粘土固化剂的泥浆,泥浆固化后可做为中空通孔内的永久性填充物,再通过起吊设备起吊下一个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构件,将相邻的两个连接墙构件之间插入钢筋笼以及型钢柱,并在其中通过浇筑设备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固化后形成墙构件间结合体;

s2、定位预制接头的位置及接头预留钢筋的位置,并在两侧吊装安装,绑扎接头预留钢筋,使其与墙体预留钢筋形成钢筋网片,在两预制接头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位于上部的现浇连续墙;

s3、完成第一段槽段内的预制连续墙的拼装工作,在槽段内,首先吊入第一块连续墙单元,固定好,然后在竖向方向,吊入第二块连续墙单元,在水平接触面上,通过预设的孔洞和预埋钢筋使两段连续墙单元镶接,并通过套管使两者固定;为了保证接触面的防水,在接触面处设置有钢板复合止水条,然后吊入第三块连续墙单元,通过孔洞、预埋钢筋、止水条完成拼装工作;

s4、先用钻头将混凝土垫层破开并成孔至8m孔深,孔深小于钢管的高度,钢管制成12m长,然后吊放钢管进入孔内并下放至孔底即8m位置,外露段4m采用钻机动力头下压,压不动后采用钻头从钢管内进行钻孔掏土,然后继续下压,直至钢管下放至设计标高;

s5、完成第一槽段内地下连续墙后,在预留的防水槽中,安装膨胀防水条,开挖第二段槽段,吊入该槽段内的第一块预制连续墙体单元,通过连续墙单元两侧的阴阳接口,与第一槽段内第一块吊入的连续墙单元镶接就位,通过设置在接头处的膨胀防浆条使两者成为一体,然后吊装后续的预制连续墙,完成第二槽段内连续墙的拼装,通过相同的方式,逐快施工其余墙体单元,直至完成全部拼装工作。

优选的,所述s1中的挖槽机械采用的是液压抓斗机。

优选的,所述s1中的清理设备采用的是成槽机。

优选的,所述s4中的钻头直径为1.5m。

优选的,所述s1中的起吊设备采用的是起重机。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通过s1、通过挖槽机械进行挖槽,挖槽结束后,需要通过清理设备对槽底的淤泥和残渣进行清除,通过起吊设备将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构件下放至已掺有粘土固化剂的地槽中,下放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构件过程中,含有粘土固化剂的泥浆进入墙体的中空通孔中,中空通孔中充满含粘土固化剂的泥浆,泥浆固化后可做为中空通孔内的永久性填充物,再通过起吊设备起吊下一个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构件,将相邻的两个连接墙构件之间插入钢筋笼以及型钢柱,并在其中通过浇筑设备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固化后形成墙构件间结合体;s2、定位预制接头的位置及接头预留钢筋的位置,并在两侧吊装安装,绑扎接头预留钢筋,使其与墙体预留钢筋形成钢筋网片,在两预制接头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位于上部的现浇连续墙;s3、完成第一段槽段内的预制连续墙的拼装工作,在槽段内,首先吊入第一块连续墙单元,固定好,然后在竖向方向,吊入第二块连续墙单元,在水平接触面上,通过预设的孔洞和预埋钢筋使两段连续墙单元镶接,并通过套管使两者固定;为了保证接触面的防水,在接触面处设置有钢板复合止水条,然后吊入第三块连续墙单元,通过孔洞、预埋钢筋、止水条完成拼装工作;s4、先用钻头将混凝土垫层破开并成孔至8m孔深,孔深小于钢管的高度,钢管制成12m长,然后吊放钢管进入孔内并下放至孔底即8m位置,外露段4m采用钻机动力头下压,压不动后采用钻头从钢管内进行钻孔掏土,然后继续下压,直至钢管下放至设计标高;s5、完成第一槽段内地下连续墙后,在预留的防水槽中,安装膨胀防水条,开挖第二段槽段,吊入该槽段内的第一块预制连续墙体单元,通过连续墙单元两侧的阴阳接口,与第一槽段内第一块吊入的连续墙单元镶接就位,通过设置在接头处的膨胀防浆条使两者成为一体,然后吊装后续的预制连续墙,完成第二槽段内连续墙的拼装,通过相同的方式,逐快施工其余墙体单元,直至完成全部拼装工作,可实现增加了相邻两个地下连续墙之间连接的紧密型,保持了该连续墙的整体强度,且大大提高了它的防渗漏效果,降低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下实现了施工简单以及缩短施工工期的目的,满足实际的施工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可实现增加了相邻两个地下连续墙之间连接的紧密型,保持了该连续墙的整体强度,且大大提高了它的防渗漏效果,降低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下实现了施工简单以及缩短施工工期的目的,满足实际的施工需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挖槽机械进行挖槽,挖槽结束后,需要通过清理设备对槽底的淤泥和残渣进行清除,通过起吊设备将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构件下放至已掺有粘土固化剂的地槽中,下放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构件过程中,含有粘土固化剂的泥浆进入墙体的中空通孔中,中空通孔中充满含粘土固化剂的泥浆,泥浆固化后可做为中空通孔内的永久性填充物,再通过起吊设备起吊下一个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构件,将相邻的两个连接墙构件之间插入钢筋笼以及型钢柱,钢筋笼主要起的作用跟柱子纵向钢筋的受力是同理,主要起抗拉作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是很低,对桩身混凝土起到约束的作用,使之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力,并在其中通过浇筑设备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固化后形成墙构件间结合体;

s2、定位预制接头的位置及接头预留钢筋的位置,并在两侧吊装安装,绑扎接头预留钢筋,使其与墙体预留钢筋形成钢筋网片,在两预制接头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位于上部的现浇连续墙;

s3、完成第一段槽段内的预制连续墙的拼装工作,在槽段内,首先吊入第一块连续墙单元,固定好,然后在竖向方向,吊入第二块连续墙单元,在水平接触面上,通过预设的孔洞和预埋钢筋使两段连续墙单元镶接,并通过套管使两者固定,为了保证接触面的防水,在接触面处设置有钢板复合止水条,止水条是由高分子无机吸水膨胀材料和橡胶混炼而成的,是各种地下建筑构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隧道工程、电厂冷却塔、市政给排水等砌混凝土工程施工缝防止漏的材料,然后吊入第三块连续墙单元,通过孔洞、预埋钢筋、止水条完成拼装工作;

s4、先用钻头将混凝土垫层破开并成孔至8m孔深,孔深小于钢管的高度,钢管制成12m长,然后吊放钢管进入孔内并下放至孔底即8m位置,外露段4m采用钻机动力头下压,压不动后采用钻头从钢管内进行钻孔掏土,然后继续下压,直至钢管下放至设计标高;

s5、完成第一槽段内地下连续墙后,在预留的防水槽中,安装膨胀防水条,开挖第二段槽段,吊入该槽段内的第一块预制连续墙体单元,通过连续墙单元两侧的阴阳接口,与第一槽段内第一块吊入的连续墙单元镶接就位,通过设置在接头处的膨胀防浆条使两者成为一体,然后吊装后续的预制连续墙,完成第二槽段内连续墙的拼装,通过相同的方式,逐快施工其余墙体单元,直至完成全部拼装工作。

本发明中,s1中的挖槽机械采用的是液压抓斗机。

本发明中,s1中的清理设备采用的是成槽机。

本发明中,s4中的钻头直径为1.5m。

本发明中,s1中的起吊设备采用的是起重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