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袖阀管注浆对爆破区域进行加固处理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8341发布日期:2020-02-22 03:4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袖阀管注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袖阀管注浆对爆破区域进行加固处理的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迎来高速发展,各种隧道(城市立交隧道、江底隧道、海底隧道、湖底隧道等)的出现不断的增加施工难度和安全性,尤其是在岩石爆破之后,原状地层被破坏,受爆破影响,地层中将产生大量的缝隙、碎屑,导致地层沉降变形过大,造成地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开裂破坏,可能会导致盾构机通过此段时发生冒浆、坍塌,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和安全性。因此,如何对爆破区域进行加固处理,已成为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如何对爆破区域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袖阀管注浆对爆破区域进行加固处理的工艺。

本发明方法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工艺,采取地质钻机成孔后,下入袖阀式注浆管,利用配套的止浆系统,自下而上按一定的设计注浆分段长度进行注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注浆钻孔采用跟管潜孔钻机与地质钻机成孔,使用钢套管与稀泥浆护壁,钻孔孔位误差小于5cm,深度超过0.5~1m,垂直度误差应小于1%,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做好钻孔记录。为保证钻孔质量,在钻孔时应注意:①钻孔时,保证转速均匀;②在换钻杆时,钻杆提升应保持垂直,以免扩孔;

(2)通过钻杆从孔底压入封闭泥浆,直到封闭泥浆完全代替护壁泥浆;

(3)在连接好的袖阀管底部加设闷盖,将注浆管下入钻孔中,要确保注浆管下入孔底,上部要高出地面30cm以上,然后在注浆管内加入清水,使注浆管不会上浮;最后在灌浆管上部套上闷盖,防止杂物掉入孔内;

(4)待封闭泥浆凝固后,在袖阀管内插入注浆芯管至预定注浆段;注浆采用从孔底开始分段压注,每段注浆完成后,向上移动一个分段长度的芯管,每完成3~4段,应拆除一段注浆芯管。

(5)每次注浆完毕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袖阀注浆管,并盖上闷盖,以便于多次注浆。

进一步地,注浆芯管由花管、宝塔头、止浆塞组成。花管采用φ22mm焊接钢管加工,其长度根据分段长度需要,一般为0.6~1m,其周围均匀布设12~18个φ8mm的溢浆孔。通过宝塔头,在花管两端各加上3~4个止浆塞,形成止浆构造,达到注浆时止浆的目的。

进一步地,加固施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注浆。原材料为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单液浆水灰比为0.8-1:1。

进一步地,注浆结束的判断依据为:

(1)单孔单段注浆结束判断依据

①浆液达到预定注入量,可以结束本段注浆;

②浆液注入量未能达到预定注入量,但注浆压力超出规定值,可稳压10~15min后结束本段注浆;

③未达到预定注入量,但出现串浆,停止本段注浆;

④在规定的注浆压力下,如果吸浆量不大于0.5l/min,持续注浆10~30min,或吸浆量不大于1l/min,持续注浆20~50min,注浆工作方可结束;

(2)单孔注浆结束判断依据

①分析注浆数据,如果浆液注入量基本达到预定值,可以结束本孔注浆;

②对引串浆、跑浆、卡管等原因造成注浆量不够的段落进行补注,基本达到预定量后,可结束本孔注浆。

③对于孔堵塞,套管变形无法注浆的,结束本孔注浆,做好记录,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3)群孔注浆结束判断依据

①各单孔单段达到注浆结束标准。

②单孔注浆达到注浆结束标准占全部注浆孔的90%。

进一步地,为了在施工中保证注浆的顺利进行,根据本工艺的技术特点及地质条件,对注浆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串浆

串浆是指在注浆过程中,浆液由正在注浆的注浆孔中经过溢浆孔溢出,再经过地层进入未注浆(或已注浆)的注浆孔中的一种现象;造成串浆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注浆管丝扣脱节,浆液经丝扣脱节的部位进入注浆管内,堵塞注浆管,形成串浆,为防止串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袖阀管管段之间连接应充分,下管前检查橡皮袖套是否松动脱落;

②强化注浆孔的回填和封孔质量;

③注浆参数要不断调整完善,适应地层;

④分序进行钻孔、注浆作业;

(2)下不进芯管

下不进芯管是袖阀管注浆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现象,它是指注浆芯管无法下入注浆管内部,或者无法下到指定的部位进行正常注浆作业。下不进芯管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如下表所示:

下不进芯管原因分析表

针对下不进芯管,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解决处理:

①提高钻孔垂直度,采取套管跟进钻孔;

②袖阀管管段之间连接应充分,下管前检查橡皮袖套是否松动脱落;

③强化注浆孔的回填和封孔质量;

④注浆参数要不断调整完善,适应地层;

⑤选用合理的注浆材料;

⑥分序进行钻孔、注浆作业;

(3)卡管

卡管是指注浆芯管掉入或卡入注浆管内无法提出的现象。产生卡管现象,会使注浆管及芯管、花管报废,无法继续正常注浆或重复注浆。解决卡管的措施如下:

①采用国标镀锌管加工芯管;

②提高芯管及注浆管的加工质量;

③提高钻孔及下管质量;

④加强注浆作业人员的责任心,袖阀管下管前检查内外光滑程度;

⑤调整合适的注浆参数,在较大压力下,泄压后再提管;

⑥注浆过程中向上提管后,减少芯管回按的次数。

(4)堵管

堵管是指水泥浆液在注浆芯管中提前凝结的一种现象,堵管主要是由于施工突然停电、浆液凝结时间不合理等原因形成的。疏通注浆管又是一项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严重影响工期进度,因此预防注浆管堵塞非常重要,预防堵管的措施如下:

①袖阀管注浆施工尽量配用专用的电箱,防止突然停电,来不及清洗注浆管。

②注完浆液时,及时清洗、疏通注浆管。

(5)钻孔掉杆

钻孔掉杆是指钻孔时由于操作不当、机械自身等原因将钻杆掉落在钻孔中的现象。钻杆掉入钻孔中如不采取措施取出,将对后续盾构机掘进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预防掉杆的措施如下:

①开钻前应清理孔内落物,零星铁物可用电磁铁吸出,较大落物和钻具可以打捞锤打捞,钻孔完毕后,及时用沙袋进行添堵孔口,防止异物落进。

②开钻前检查钻具、钻杆、钢丝绳以及联结装置。

本发明通过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工艺,采取地质钻机成孔后,下入袖阀式注浆管,利用配套的止浆系统,自下而上按一定的设计注浆分段长度进行注浆,实现爆破区域的加固处理,通过注浆芯管结构和单浆料的配比选择,优化了工艺过程;为了在施工中保证注浆的顺利进行,根据工艺的技术特点及地质条件,对注浆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制定了应对措施,确保盾构机作业时不发生冒浆、坍塌,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方法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工艺,采取地质钻机成孔后,下入袖阀式注浆管,利用配套的止浆系统,自下而上按一定的设计注浆分段长度进行注浆,实现爆破区域的加固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注浆钻孔采用跟管潜孔钻机与地质钻机成孔,使用钢套管与稀泥浆护壁,钻孔孔位误差小于5cm,深度超过0.5~1m,垂直度误差应小于1%,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做好钻孔记录。为保证钻孔质量,在钻孔时应注意:①钻孔时,保证转速均匀;②在换钻杆时,钻杆提升应保持垂直,以免扩孔;

(2)通过钻杆从孔底压入封闭泥浆,直到封闭泥浆完全代替护壁泥浆;

(3)在连接好的袖阀管底部加设闷盖,将注浆管下入钻孔中,要确保注浆管下入孔底,上部要高出地面30cm以上,然后在注浆管内加入清水,使注浆管不会上浮;最后在灌浆管上部套上闷盖,防止杂物掉入孔内;

(4)待封闭泥浆凝固后,在袖阀管内插入注浆芯管至预定注浆段;注浆采用从孔底开始分段压注,每段注浆完成后,向上移动一个分段长度的芯管,每完成3~4段,应拆除一段注浆芯管。注浆芯管由花管、宝塔头、止浆塞组成。花管采用φ22mm焊接钢管加工,其长度根据分段长度需要,一般为0.6~1m,其周围均匀布设12~18个φ8mm的溢浆孔,通过宝塔头,在花管两端各加上3~4个止浆塞,形成止浆构造,达到注浆时止浆的目的;加固施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注浆,原材料为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单液浆水灰比为0.8-1:1。

(5)每次注浆完毕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袖阀注浆管,并盖上闷盖,以便于多次注浆。

施工过程中注浆结束的判断依据为:

(1)单孔单段注浆结束判断依据

①浆液达到预定注入量,可以结束本段注浆;

②浆液注入量未能达到预定注入量,但注浆压力超出规定值,可稳压10~15min后结束本段注浆;

③未达到预定注入量,但出现串浆,停止本段注浆;

④在规定的注浆压力下,如果吸浆量不大于0.5l/min,持续注浆10~30min,或吸浆量不大于1l/min,持续注浆20~50min,注浆工作方可结束;

(2)单孔注浆结束判断依据

①分析注浆数据,如果浆液注入量基本达到预定值,可以结束本孔注浆;

②对引串浆、跑浆、卡管等原因造成注浆量不够的段落进行补注,基本达到预定量后,可结束本孔注浆。

③对于孔堵塞,套管变形无法注浆的,结束本孔注浆,做好记录,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3)群孔注浆结束判断依据

①各单孔单段达到注浆结束标准。

②单孔注浆达到注浆结束标准占全部注浆孔的90%。

为了在施工中保证注浆的顺利进行,根据本工艺的技术特点及地质条件,对注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串浆

串浆是指在注浆过程中,浆液由正在注浆的注浆孔中经过溢浆孔溢出,再经过地层进入未注浆(或已注浆)的注浆孔中的一种现象;造成串浆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注浆管丝扣脱节,浆液经丝扣脱节的部位进入注浆管内,堵塞注浆管,形成串浆,为防止串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袖阀管管段之间连接应充分,下管前检查橡皮袖套是否松动脱落;

②强化注浆孔的回填和封孔质量;

③注浆参数要不断调整完善,适应地层;

④分序进行钻孔、注浆作业;

(2)下不进芯管

下不进芯管是袖阀管注浆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现象,它是指注浆芯管无法下入注浆管内部,或者无法下到指定的部位进行正常注浆作业。下不进芯管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如下表所示:

下不进芯管原因分析表

针对下不进芯管,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解决处理:

①提高钻孔垂直度,采取套管跟进钻孔;

②袖阀管管段之间连接应充分,下管前检查橡皮袖套是否松动脱落;

③强化注浆孔的回填和封孔质量;

④注浆参数要不断调整完善,适应地层;

⑤选用合理的注浆材料;

⑥分序进行钻孔、注浆作业;

(3)卡管

卡管是指注浆芯管掉入或卡入注浆管内无法提出的现象。产生卡管现象,会使注浆管及芯管、花管报废,无法继续正常注浆或重复注浆。解决卡管的措施如下:

①采用国标镀锌管加工芯管;

②提高芯管及注浆管的加工质量;

③提高钻孔及下管质量;

④加强注浆作业人员的责任心,袖阀管下管前检查内外光滑程度;

⑤调整合适的注浆参数,在较大压力下,泄压后再提管;

⑥注浆过程中向上提管后,减少芯管回按的次数。

(4)堵管

堵管是指水泥浆液在注浆芯管中提前凝结的一种现象,堵管主要是由于施工突然停电、浆液凝结时间不合理等原因形成的。疏通注浆管又是一项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严重影响工期进度,因此预防注浆管堵塞非常重要,预防堵管的措施如下:

①袖阀管注浆施工尽量配用专用的电箱,防止突然停电,来不及清洗注浆管。

②注完浆液时,及时清洗、疏通注浆管。

(5)钻孔掉杆

钻孔掉杆是指钻孔时由于操作不当、机械自身等原因将钻杆掉落在钻孔中的现象。钻杆掉入钻孔中如不采取措施取出,将对后续盾构机掘进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预防掉杆的措施如下:

①开钻前应清理孔内落物,零星铁物可用电磁铁吸出,较大落物和钻具可以打捞锤打捞,钻孔完毕后,及时用沙袋进行添堵孔口,防止异物落进。

②开钻前检查钻具、钻杆、钢丝绳以及联结装置。

本发明通过采用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工艺,采取地质钻机成孔后,下入袖阀式注浆管,利用配套的止浆系统,自下而上按一定的设计注浆分段长度进行注浆,实现爆破区域的加固处理,通过注浆芯管结构和单浆料的配比选择,优化了工艺过程;为了在施工中保证注浆的顺利进行,根据工艺的技术特点及地质条件,对注浆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制定了应对措施,确保盾构机作业时不发生冒浆、坍塌,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