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清掏的雨水口沉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1587发布日期:2020-03-31 16:18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便于清掏的雨水口沉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清掏的雨水口沉泥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口是设置在城市排水管道系统上收集径流雨水的构筑物,由进水箅、井筒和连接管组成。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4895182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便于清掏的雨水口沉泥装置,包括雨水口,雨水口设置箅子,雨水口下方为井身,井身连通排水支管;特征是:所述井身底部设有沉泥槽,在沉泥槽中设置沉泥提篮,沉泥提篮包括沉泥提篮,沉泥提篮的筐顶部铺设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隔布,在沉泥提篮上设有提梁,提梁的上端延伸至雨水口;在所述隔布由上均匀布设通孔。所述沉泥槽的深度为30-50cm。所述沉泥提篮的高度小于沉泥槽的深度,沉泥提篮顶部铺设的隔布与排水支管的底部平齐。所述隔布以3-5%的坡度坡向排水支管。所述隔布与沉泥提篮为装配式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拉动提梁,提梁带动沉泥提篮上移,沉泥提篮商议过程中,产生摆动碰到井身的内壁,并与井身的内壁产生滑动摩擦,使沉泥提篮易磨损,也使提拉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沉泥提篮移动较为省力且不易磨损的便于清掏的雨水口沉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便于清掏的雨水口沉泥装置,包括井身,井身的顶端设置有箅子,井身连通有排水支管,井身底部设有沉泥槽,沉泥槽内设置有沉泥提篮,所述沉泥提篮的竖直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滚轮的转动轴线水平,滚轮在沉泥提篮的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出沉泥提篮的过程中,沉泥提篮会产生摆动而碰到井身的内壁,此时,由于滚轮位于沉泥提篮的外壁,滚轮首先与井身的内壁抵接,将沉泥提篮与井身的内壁产生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大大减少了沉泥提篮上移时受到的摩擦力,使拉出沉泥提篮时较为省力;同时滚轮位于沉泥提篮的外壁,滚轮与井身的内壁抵接时,使沉泥提篮不会直接接触到井身的内壁,减少了沉泥提篮受到的磨损,达到了使沉泥提篮不易磨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轮的周向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泥提篮会产生摆动带动滚轮碰到井身的内壁时,缓冲层对滚轮起到缓冲作用,缓冲层减小滚轮受到的冲力,有利于提高滚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层为橡胶材质的缓冲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有一定的弹力,能够在受到井身的冲力时,缓冲层被压缩,从而能够卸掉一部分管轮直接受到的冲力,使缓冲层的缓冲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泥提篮的顶部设置有水平的防逸盖,防逸盖包括固定圈和转动盖,转动盖转动连接于固定圈的内部,转动盖的转动轴线水平,转动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圆环形的配重件,配重件的两端与转动盖的靠近边缘的位置固定连接,配重件两端的连线垂直于转动盖的转动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件的设置使转动盖的重心下移,圆环形的配重件连接于转动盖的一侧,可以使转动盖设置较薄,从而转动盖能够与固定圈之间的缝隙较小,使转动盖对沉泥提篮内抽气的阻挡作用更好,且使转动盖的重心下移较多,有利于转动盖的复位;降雨时,雨水经过箅子后,水流较为凌乱,落到转动盖上时,给转动盖不均匀的力,使水平的转动盖旋转,从而雨水能够下落到沉泥提篮的内部,雨停后,配重件带动转动盖转动至水平,转动盖将沉泥提篮的口部挡住,能够防止臭气外溢;并且雨水中的泥沙沉淀在沉泥提篮内,减少了流入排水支管的泥沙,避免了排水支管以及井身淤积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逸盖与沉泥提篮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沉泥提篮提出后,可以将防逸盖拆掉,使清理沉泥篮筐内的泥沙时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泥提篮的内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凸环,固定圈的下表面的边缘处与凸环的上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防逸盖的拆卸时,直接旋转转动盖,然后拉住配重件即可将防逸盖拆下,安装时,将固定圈放置到凸环的上表面即可,使防逸盖的拆卸和安装较为便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盖竖直时,转动盖的最低处与排水支管的底部齐平,沉泥提篮的竖直侧面开设有溢水孔,溢水孔开设多个,且溢水孔的开设高度从沉泥提篮的顶部排水支管的底部,沉泥提篮的顶端位于不高于排水支管的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雨时,夹带泥沙的雨水由于夹带泥沙比清澈的雨水重,其进入沉泥提篮后,会下沉至清澈的雨水的下方,然后使清澈的雨水的液面上升,并从溢水孔流出,最后从排水支管排走,而夹带泥沙的雨水中的泥沙会进行静置沉积,使自身带有的泥沙下沉至沉泥提篮的底部,此过程进一步减少了流动到排水支管的泥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水孔倾斜开设,溢水孔从沉泥提篮的内壁到外壁,逐渐倾斜向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臭气从溢水孔中溢出时,需要沿着溢水孔向下移动,使臭气的流动路径加长,使臭气不易从从溢水孔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滚轮,使沉泥提篮移动较为省力且不易磨损;

2.通过设置缓冲层,缓冲层对滚轮起到缓冲作用,有利于提高滚轮的使用寿命;

3.通过设置防逸盖和配重件,能够较好的防止臭气外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沉泥提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井身;11、箅子;12、排水支管;13、沉泥槽;14、凸环;2、沉泥提篮;21、滚轮;211、缓冲层;22、溢水孔;23、提梁;3、防逸盖;31、固定圈;32、转动盖;321、配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便于清掏的雨水口沉泥装置,包括井身1,井身1的顶端设置有水平的箅子11,井身1连通有排水支管12,井身1底部设有沉泥槽13,沉泥槽13内设置有沉泥提篮2,沉泥提篮2上固定连接有提梁23,提梁23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至靠近箅子11。

参照图3和图4,沉泥提篮2的竖直外壁转动连接有滚轮21,滚轮21的转动轴线水平,滚轮21设置水平的两排,每排滚轮21在沉泥提篮2的外壁均匀分布,两排滚轮21分设于沉泥提篮2竖直外壁的顶部和底部,滚轮21的周向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层211,缓冲层211为橡胶材质的缓冲层211,缓冲层211对滚轮21起到缓冲作用,缓冲层211减小滚轮21受到的冲力,有利于提高滚轮21的使用寿命,拉动沉泥提篮2时,沉泥提篮2产生摆动使滚轮21首先与井身1的内壁抵接,将沉泥提篮2与井身1的内壁产生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大大减少了沉泥提篮2上移时受到的摩擦力,使拉出沉泥提篮2时较为省力。

参照图2和图3,沉泥提篮2的顶部设置有水平的防逸盖3,防逸盖3包括固定圈31和转动盖32,沉泥提篮2的内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凸环14,固定圈31的下表面的边缘处与凸环14的上表面抵接,转动盖32转动连接于固定圈31的内部,转动盖32的转动轴线水平,转动盖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圆环形的配重件321,配重件321的两端与转动盖32的靠近边缘的位置固定连接,配重件321两端的连线垂直于转动盖32的转动轴线,配重件321所在平面垂直于转动盖32所在平面。雨水经过箅子11后,水流较为凌乱,落到转动盖32上时,给转动盖32不均匀的力,使水平的转动盖32旋转而倾斜,雨水能够下落到沉泥提篮2的内部,雨水中的泥沙在沉泥提篮2内沉积,减少了流入排水支管12的泥沙,避免了排水支管12堵塞;雨停后,配重件321带动转动盖32转动至水平,转动盖32将沉泥提篮2的口部挡住,能够防止臭气外溢。

参照图2,沉泥提篮2的顶端位于不高于排水支管12的轴线,转动盖32竖直时,转动盖32的最低处与排水支管12的底部齐平,沉泥提篮2的竖直侧面开设有溢水孔22,溢水孔22开设多个,溢水孔22的开设区域为沉泥提篮2的外壁从沉泥提篮2的顶部排水支管12的底部的高度内,在溢水孔22的开设区域内,多个溢水孔22均匀分布,溢水孔22倾斜开设,溢水孔22从沉泥提篮2的内壁到外壁的方向上逐渐倾斜向下。夹带泥沙的雨水进入沉泥提篮2后,下沉至清澈的雨水的下方,清澈的雨水的液面上升,从溢水孔22流出,最后从排水支管12排走,减少了流动到排水支管12的泥沙。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沉泥提篮2放到沉泥槽13内,降雨时,雨水从地表夹杂着泥沙等杂质由箅子11进入井身1内部,雨水不均匀的落在转动盖32上,使转动盖32绕自身的转轴转动,转动盖32由水平变至倾斜,雨水可以落至沉泥提篮2内部,并在沉泥提篮2内沉积,泥沙等杂质会沉积在沉泥提篮2的底部,清澈的雨水位于沉泥提篮2的顶部;夹带泥沙的雨水进入沉泥提篮2后,由于夹带泥沙,比清澈的雨水重,会下沉至清澈的雨水的下方,然后使清澈的雨水的液面上升,并从溢水孔22流出,最后从排水支管12排走,而夹带泥沙的雨水中的泥沙会进行静置沉积,此过程进一步减少了流动到排水支管12的泥沙;雨水停止后,转动盖32不再受到雨水的力,从而配重件321带动转动盖32转动至水平,转动盖32将沉泥提篮2的口部挡住,能够防止臭气外溢。

需要清掏沉积的泥沙时,首先将箅子11打开,然后采用机械或人工将提梁23拉出,拉出过程中,沉泥提篮2产生摆动碰到井身1的内壁时,滚轮21首先与井身1的内壁抵接,将沉泥提篮2与井身1的内壁产生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大大减少了沉泥提篮2上移时受到的摩擦力,使拉出沉泥提篮2时较为省力;同时滚轮21位于沉泥提篮2的外壁,滚轮21与井身1的内壁抵接时,使沉泥提篮2不会直接接触到井身1的内壁,减少了沉泥提篮2受到的磨损,而滚轮21与井身1内壁为滚动摩擦,受到的摩擦力相对较小,自身的磨损速率会较低,使滚轮21的更换频率较低。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