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排水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6845发布日期:2020-01-21 23:3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防堵排水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防堵排水管道。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城市雨季发生内涝,一般城市沿着路修建雨水排水系统,形成城市地下管网。即在地下一定深度埋设预制钢筋混凝土管道,通过竖向排水口,收集路面积水经雨水排水系统排至河道或洼地。根据设计标准,地下主管网的直径较大,支管网的直径较小,雨水管道的纵坡一般较小。为防止大量泥沙造成管网的淤积,在每个进水口处都设置了沉淀池,可起到截留部分泥沙的作用,也便于环卫部门及时清除。但仍有部分泥沙被雨水带入管网内,并沉积在管道底部,由于管网内干湿环境反复交替,沉积物脱水后硬化,靠一场雨水来不及将硬化的沉积物全部软化后被水流带走,新的沉积物又停留在管网中,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管道的有效断面逐渐缩小、排水能力明显下降。当雨水管道沉积严重时,需要对整个管网进行彻底清淤,一般多采用人工进入管道内清淤,因管道内操作空间狭小,加之沉积物硬化,清淤作业十分困难,方法原始、工效低下,同时管网内常年沉积的树叶等有机物腐烂后产生有害气体,易造成清淤人员伤害事故,甚至受支管网直径制约,无法实现人工清淤。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防堵排水管道,旨在解决现有排水管道容易堆积淤泥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堵排水管道,包括:排水管,具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排污管,连通于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侧,所述排污管的管壁上设有一排污口;集污池,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过滤件,横跨于所述排污管内,所述过滤件具有背离所述排水管一侧设置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对应所述排污口设置;以及排污组件,包括推板,所述推板用于沿所述承载面向所述排污口的方向滑动,以将所述承载面上沉积的沉积物推至所述集污池内。可选地,所述排污组件还包括一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推板相连,用以驱使所述推板沿所述承载面滑动。可选地,所述推板与所述排污口相对设置,所述排污管的管壁上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对应所述推板设置,以至少部分容置所述推板。可选地,所述推板可完全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推板朝向所述排污口的板面与所述排污管的管壁保持平齐可选地,所述排污管设置于所述排水管上侧,且延伸方向与所述排水管相错。可选地,所述过滤件为横跨于所述排污管内的滤板,且所述滤板自所述排污管的管壁向所述排污口的方向倾斜延伸。可选地,所述排污管具有一导流壁,所述导流壁形成于所述排污口背离所述排水管的一侧,且所述导流壁自所述排污管的管壁向中心倾斜,并向远离所述排污口的方向延伸。可选地,所述集污池通过一引流通道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可选地,所述防堵排水管道还包括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连通于所述集污池与所述排水管之间,用以排出所述集污池内的污水。可选地,所述溢流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以使所述溢流管自所述集污池向所述排水管单向导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防堵排水管道,包括过滤件及排污组件,该过滤件横跨于排污管内,并具有对应排污口设置的承载面,排污组件包括推板,该推板对应承载面设置,用于沿承载面向排污口的方向滑动,以将承载面上沉积的沉积物推至集污井内;可以理解,由于现有的城市排水管道排污能力较弱,容易造成淤泥的堆积,又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排水管道的清淤工作难以展开,从而导致了城市排水能力减弱;而本申请所提供的防堵排水管道,通过过滤件及排污组件的协同工作,将污水内的沉积物收集至集污池内,极大地避免了排水管内淤泥的沉积,从而保证了城市排水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堵排水管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排水管200排污池210排污口220容置槽230导流壁300集污池400过滤件410承载面500排污组件510推板520驱动件600引流通道700溢流管710单向阀720滤网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堵排水管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示,该防堵排水管道包括排水管100、排污管200、集污池300、过滤件400及排污组件500,其中排水管100具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排污管200与排水管100的进水口侧相连通,排污管200的管壁上设有一排污口210,集污池300与该排污口210相连通;过滤件400横跨于排污管200内,该过滤件400具有背离排水管100一侧设置的承载面410,该承载面410对应排污口210设置;排污组件500包括一推板510,该推板510与排污口210相对设置,且活动式设置于排污管200内,用于沿过滤件400的承载面410向排污口210的方向滑动,以将承载面410上沉积的沉积物推至集污池300内。在防堵排水管道工作时,污水自排污管200流向排水管100,由于过滤件400的设置,污水内的沉积物会被过滤件400拦截,而沉积于过滤件400的承载面410上,而污水则会通过过滤件400而流入排水管100内,当过滤件400上沉积有预期分量的沉积物时,推板510沿着承载面410向排污口210的方向滑动,以将过滤件400上的承载物推至集污池300内,从而避免排水管100内沉积有淤泥,影响排水管100的排水能力。可以理解,由于现有的城市排水管100道排污能力较弱,容易造成淤泥的堆积,又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排水管100道的清淤工作难以展开,从而导致了城市排水能力减弱;而本申请所提供的防堵排水管道,通过过滤件400及排污组件500的协同工作,将污水内的沉积物收集至集污池300内,极大地避免了排水管100内淤泥的沉积,从而保证了城市排水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沉积物是指在污水中能够沉积于排水管100道内形成淤泥的物质,如厨余垃圾、生活垃圾等,并非特指某一物质。进一步地,排污组件500还包括一驱动件520,该驱动件520与推板510相连,用以驱使推板510沿承载面410滑动。可以理解,通过驱动件520实现推板510的运动,不仅能够稳固地控制推板510,且实现方便,省时省力。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件520为活塞杆与推板510背离排污口210一侧相连的液压缸。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520也可选用气缸、电机等,当选用电机作为驱动件520时,电机与推板510之间还需设置相应的传动机构,如蜗轮蜗杆、丝杆等,由于这些传动机构广泛且成熟,此处不一一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通过驱动件520来实现推板510在承载件上的运动,因此驱动件520可通过系统终端人工控制,也可通过传感器等感应装置的反馈实现自动控制。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的限制,推板510也可通过人工的方式驱动。进一步地,排污管200的管壁上形成有一容置槽220,该容置槽220对应推板510设置,用以至少部分容置推板510。可以理解,通过在排污管200的管壁上设置容置槽220以部分容置推板510,可减少推板510对排污管200内污水流动的干扰,同时可避免污水中的沉积物在推板510及驱动件520的动力输出端上沉积,对推板510的运动造成干扰,以保证推板510在过滤件400上运动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排污管200中也可设置遮挡部件,以免中的沉积物在挡板上堆积。进一步地,推板510可完全容置于容置槽220内,且推板510朝向排污口210的板面与排污管200的管壁保持平齐。可以理解,当推板510完全容易于容置槽220内时,推板510朝向排污口210板面与排污管200的管壁保持平齐,可避免污水中的沉积物在推板510上沉积,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推板510对排污管200内污水流动的影响。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排污管200设置于排水管100上侧,且延伸方向与排水管100垂直,相应的,排水管100的进水口形成于管道侧壁上。可以理解,将排污管200设置于排水管100的上侧,不仅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利用,且便于排污管200内的污水向排水管100流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排污管200的延伸方向也可与排水管100的相错。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排污管200也可与排水管100同向延伸。进一步地,该过滤件400为横跨于排污管200内的滤板,且该滤板自排污管200的管壁向排污口210的方向倾斜延伸。可以理解,滤板作为常见的过滤件400,能够过滤污水内大多数沉积物,并且因其应用广泛,因此滤板的安装及维修也相对成熟,有利于降低防堵排水管道的成本。而将滤板设置为自排污管200的管壁向排污口210的方向切斜,则可使过滤件400上的部分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向排污口210,以延长驱动件520的的启动间隔,节约能源。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滤板也可平行于排污管200的截面设置。进一步地,排污管200具有一导流壁230,该导流壁230形成于排污口210背离排水管100的一侧,且该导流壁230自排污管200的管壁向中心倾斜,并向远离排污口210的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由于过滤件400自排污管200的管壁向排污口210的方向倾斜延伸,虽然可使承载面410上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向排污口210,但是也会导致部分污水沿流向排污口210。因此在排污口210的上侧设置导流壁230,通过导流壁230的作用,可使污水流向过滤件400远离排污口210的一侧,进而延长污水在过滤件400上的时间,以减少流向集污池300的污水。进一步地,前述集污池300通过一引流通道600与排污口210相连通。可以理解,通过引流通道600,可增加排污管200与集污池300之间的间距,以便于防堵排水管道的管路设计,且通过引流通道600可使同一集污池300与多根排污管200相连,以提高集污池300的利用率。进一步地,该防堵排水管道还包括溢流管700,该溢流管700连通于集污池300与排水管100之间,用以排出集污池300内的污水。可以理解,由于掉落在集污池300内的沉积物仍含有一定的水分,当集污池300内的沉积物积累至一定的程度时,由于沉积物沉降,集污池300内会聚集一定数量的污水,不利于集污池300内沉积物的处理,因此在通过溢流管700将集污池300内的污水排至排水管100内,可有效减少集污池300内污水的积聚,以便于后续处理集污池300内的沉积物。进一步地,该溢流管700上设有单向阀710,以使溢流管700自集污池300向排水管100单向导通,进而排水管100内的污水倒流向集污池300,保证防堵排水管道排水的顺畅性。进一步地,溢流管700与集污池300相连通的一侧设置有滤网720,以避免集污池300内的沉积物流入溢流管700,造成溢流管700的堵塞。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