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挡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428发布日期:2020-02-14 16:0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挡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挡土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基坑施工时,往往会对基坑的强度具有一定的损伤,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建筑基坑采取支护措施。目前国内外深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普遍采用钢结构支撑结构,这种支撑结构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支护作用,但是其缺少与基坑内底壁的稳固连接,使其难以阻挡基坑内侧壁的坍塌,对基坑内施工的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威胁性。

为此,亟需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挡土结构,该基坑挡土结构与基坑的连接强度高,有效阻挡了基坑内侧壁的坍塌,降低了基坑坍塌对施工人员的威胁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挡土结构,该基坑挡土结构与基坑的连接强度高,有效阻挡了基坑内侧壁的坍塌,降低了基坑坍塌对施工人员的威胁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挡土结构,包括挡土架以及预先在基坑内底钻开的桩基孔;所述挡土架包括吊放至基坑内底壁上的基座、固定于所述基座顶部并位于基座靠近基坑内侧壁一侧的挡土板、一端与所述挡土板远离基坑内侧壁的侧壁铰接的转动臂、固定于所述转动臂远离所述挡土板一端上的转动套以及竖直穿过所述转动套并与转动套内壁间隙配合的灌注管,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与所述桩基孔对准的灌注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土架吊放至基坑内时,基座上的灌注孔与桩基孔对齐,此时,施工人员转动转动臂,使得灌注管在水平方向上与灌注孔对齐,此时,灌注管下移至桩基孔内,然后施工人员朝向灌注管内灌注水泥,使得灌注管与桩基孔凝结固定,从而使得基座以及挡土板相对于基坑内底地面固定,使得挡土架于基坑内安装稳固,有效阻挡了基坑内侧壁的坍塌,降低了基坑坍塌对施工人员的威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灌注管包括穿过所述转动套并与之间隙配合的灌泥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灌泥管下部并与灌泥管连通的桩基管,所述桩基管内壁开设有多个与桩基管外连通的出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桩基管进入桩基孔内时,施工人员通过灌注管朝向桩基管内灌注水泥,进入桩基管内的水泥通过出泥孔进入桩基孔内,直至水泥填满桩基孔,使得桩基管外壁与桩基孔内壁之间充满水泥,待水泥凝固时,桩基管与基坑内底壁的地面连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泥孔的轴线倾斜,且所述出泥孔靠近所述桩基管外的开口高于其靠近桩基管内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桩基管内的水泥高于该处的出泥孔时,水泥才会通过出泥孔排出桩基管,从而使得最终水泥填满桩基孔内时,桩基管内水泥高于桩基孔内的水泥高度,有利于提高桩基管与桩基孔外水泥之间连接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灌泥管顶部固定有倒泥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泥管顶部固定有倒泥斗,方便施工人员灌注水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桩基管上端外壁与所述灌泥管下端内壁螺纹连接,且所述灌泥管上端固定有转动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土架使用完毕时,施工人员转动转动柱,带动了灌泥管转动,使得灌泥管与桩基管分离,此时施工人员转动转动臂,即可使得挡土架与基坑内底壁解除固定,使得该挡土架在更换桩基管后可以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表面固定有与所述灌注孔对齐的固定半管,所述灌泥管上套设有开口朝下的加固盖,所述加固盖与所述固定半管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加固盖与所述灌泥管外壁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桩基管进入桩基孔内时,灌泥管上的加固盖套设于固定半管上,此时施工人员旋紧加固盖,使得套设于灌泥管上的加固盖与固定半管固定,从而对灌泥管具有一定的水平限位的作用,提高了灌泥管与桩基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盖内顶壁固定有套设于所述灌泥管上的加强套,所述桩基管上端套设并固定有加强圈;所述加强套的下端端面朝向桩基管轴线倾斜,所述加强圈外侧壁朝上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固盖旋紧时,加强套的倾斜表面与加强圈的倾斜外壁抵紧,使得加固盖与桩基管抵紧,加强了基座与基坑内底壁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半管外侧壁上开设有通过缺口,所述通过缺口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桩基管的转动路径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半管上开设有通过缺口,防止固定半管阻碍桩基管的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挡土架吊放至基坑内时,基座上的灌注孔与桩基孔对齐,此时,施工人员转动转动臂,使得灌注管在水平方向上与灌注孔对齐,此时,灌注管下移至桩基孔内,然后施工人员朝向灌注管内灌注水泥,使得灌注管与桩基孔凝结固定,从而使得基座以及挡土板相对于基坑内底地面固定,使得挡土架于基坑内安装稳固,有效阻挡了基坑内侧壁的坍塌,降低了基坑坍塌对施工人员的威胁性;

2.当桩基管内的水泥高于该处的出泥孔时,水泥才会通过出泥孔排出桩基管,从而使得最终水泥填满桩基孔内时,桩基管内水泥高于桩基孔内的水泥高度,有利于提高桩基管与桩基孔外水泥之间连接处的强度;

3.当挡土架使用完毕时,施工人员转动转动柱,带动了灌泥管转动,使得灌泥管与桩基管分离,此时施工人员转动转动臂,即可使得挡土架与基坑内底壁解除固定,使得该挡土架在更换桩基管后可以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桩基管设置于桩基孔内时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桩基孔;2、基座;21、灌注孔;22、固定半管;221、通过缺口;3、挡土板;4、转动臂;5、转动套;6、灌注管;61、灌泥管;611、倒泥斗;612、转动柱;613、加固盖;6131、加强套;62、桩基管;621、出泥孔;622、加强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挡土结构,包括桩基孔1以及挡土架,桩基孔1开设于基坑内底壁并靠近基坑内侧壁,其开口呈圆形,且桩基孔1设有多处,多处桩基孔1沿基坑的内侧壁排列。挡土架包括基座2、挡土板3、转动臂4、转动套5以及灌注管6。基座2为矩形板状结构,其板面水平,且其设置于基坑内侧壁与内底壁的夹角处。基座2上表面开设有灌注孔21,灌注孔21的开口呈圆形,灌注孔21在基座2上共设有多处,多处灌注孔21分别与多处桩基孔1对齐。挡土板3为矩形板状,其板面竖直,且挡土板3的长度方向与基座2的长度方向一致。挡土板3的底面与基座2上表面固定,其设置于基座2靠近基坑内侧壁的一侧,且挡土板3靠近基坑内侧壁的侧壁与基座2靠近基坑内侧壁的侧壁齐平。

如图1所示,转动臂4为截面呈矩形的柱状结构,其长度方向水平,且其一端与挡土板3远离基坑内侧壁的侧壁铰接,此外,转动臂4的转动轴线竖直。转动套5为截面呈圆环形的套状结构,其轴线竖直,且其外壁与转动臂4远离挡土板3的一端端面固定。灌注管6包括灌泥管61以及桩基管62,灌泥管61为圆管状,其竖直穿过转动套5,且灌泥管61的外壁与转动套5的内壁间隙配合。桩基管62为圆形管状,其轴线与灌泥管61的轴线重合,且桩基管62上端外壁与灌泥管61下端内壁螺纹连接。结合图2所示,桩基管62内侧壁上布满出泥孔621,出泥孔621的开口呈圆形,其与桩基管62外连通,出泥孔621的轴线倾斜并穿过桩基管62的轴线,且出泥孔621开设于桩基管62内壁的开口低于其开设于桩基管62外壁的开口。此外,灌泥管61顶部还设有倒泥斗611和转动柱612,倒泥斗611为圆形斗状,其较小的开口与灌泥管61上端开口固定并连通。转动柱612为圆柱体结构,其轴线水平并穿过灌泥管61的轴线,且转动轴一端与灌泥管61外壁固定。

如图1、图2所示,灌泥管61上还设有加固盖613,加固盖613为圆形盖状,其开口朝下设置,加固盖613的轴线与灌泥管61的轴线重合,且灌泥管61穿过加固盖613上表面并与加固盖613间隙配合。基座2上设有固定半管22,固定半管22为圆管状,其轴线与灌注孔21的轴线重合,且固定半管22下端与基座2上表面固定,此外,固定半管22外壁与加固盖613内侧壁螺纹连接。固定半管2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通过缺口221,通过缺口221的开口呈矩形,且通过缺口221在水平方向上设置于桩基管62随转动臂4转动时的路径上,避免固定半管22阻碍到桩基管62的移动。加固盖613内设有加强套6131,加强套6131为边框截面呈直角梯形的圈状结构,其套设于灌泥管61上,且其圆环状端面与加固盖613的内顶壁固定,使得加强套6131的下端端面朝向其自身轴线倾斜。此外,桩基管62上端套设有加强圈622,加强圈622为边框截面呈直角梯形的圈状结构,其内侧壁竖直并与桩基管62外壁固定,且其外侧壁朝上倾斜,使得当加固盖613与固定半管22旋紧时,加强套6131的倾斜端面与加强圈622外侧壁抵紧。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挡土架吊放至基坑内时,基座2上的灌注孔21与桩基孔1对齐,此时,施工人员转动转动臂4,使得灌注管6在水平方向上与灌注孔21对齐,此时,灌注管6下移至桩基孔1内,然后施工人员朝向灌注管6内灌注水泥,使得灌注管6与桩基孔1凝结固定,从而使得基座2以及挡土板3相对于基坑内底地面固定,使得挡土架于基坑内安装稳固,有效阻挡了基坑内侧壁的坍塌,降低了基坑坍塌对施工人员的威胁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