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9826发布日期:2020-08-28 15:1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排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生间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楼房中,采用降板式同层排水设计的房屋,由于有的卫生间、厨房沉箱封闭不好,会产生积水。

在同层排水中,一些用户安装有预埋积水处理接头,渗入卫生间沉箱的水能够从预埋积水处理接头的渗水孔渗出至外界,这样无需增设排地漏也能进行二次排水,但是市场上的仅能够进行二次排水,没有把二次排水做防臭处理,使主立管臭气会再次从这里串到楼板里,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异味,这也是不符合相关设计二次排水必须做存水弯功能的要求,造成隐患。

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提供一种排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这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二次排水预埋件防臭功能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排水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水器,包括上套和下套,

所述上套包括贯通设置的第一筒形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筒形件外壁的翼板所述第一筒形件内部自上至下设置有承口和插口;

所述下套包括贯通设置的第二筒形件、自所述第二筒形件的下端向内延伸的环形收口板、自所述环形收口板的内边缘向上延伸的止水套;

所述插口插入所述第二筒形件与所述止水套构造的水封腔体中,所述翼板由所述第二筒状件的顶部承接,所述止水套位于所述承口的下方并与所述承口对应,所述止水套的内径不小于所述承口的内径;

所述第一筒形件的底端与所述止水套的顶端的距离为5~120mm,所述上套和/或下套上还设置有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的最低面高于所述止水套。

优选地,所述上套还包括自所述翼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筒形件的顶部的安装凸起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凸起上的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下套还包括自所述环形收口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固定凸起以及自所述环形收口板的下表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固定凸起内部的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下套还包括设置所述第二筒形件的下端外壁的固定支脚,所述固定支脚的一侧还设置有与外部管件对应连接的沟槽。

优选地,所述下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筒形件的外壁的止水环。

优选地,所述第一筒形件包括自所述承口的内壁向内延伸的环形承接板,所述止水套的内径与所述承口的内径一致。

优选地,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翼板上的排水孔;或者,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筒形件的上端的排水缺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筒形件的上端还设置有承接所述翼板的翻边,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翻边的内壁且向所述水封腔体延伸的排水沟槽。

优选地,所述上套与下套偏心装配。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包括承口和插口的第一筒形件和设置在第一筒形件外壁的翼板,第一筒形件和翼板构成上套;此外还设置有由第二筒形件环形收口板以及止水套构成的下套,插口插入下套的水封腔体中,下套上端承接翼板;上套和/或下套上还设置有排水结构,外部的积水可经所述排水结构流入水封腔体中形成水封,多余的积水则从止水套的上端流出,由此可避免水管中的异味反向排出。同时限定第一筒形件的底端与所述止水套的顶端的距离,也进一步提升了水封腔体中水封液面的高度,使本排水器的防臭性能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水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上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水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水器,参照图1至图3,该排水器,包括上套10和下套20,所述上套10包括贯通设置的第一筒形件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筒形件11的上段的外壁的翼板15所述第一筒形件11内部自上至下设置有承口12和插口13;所述下套20包括贯通设置的第二筒形件21、自所述第二筒形件21的下端向内延伸的环形收口板22、自所述环形收口板22的内边缘向上延伸的止水套23,所述插口13插入第二筒形件21与所述止水套23构造的水封腔体中,所述翼板15由所述第二筒状件21的顶部承接,所述止水套23位于所述承口12的下方并与所述承口12对应,所述止水套23的内径的不小于所述承口12的内径。所述第一筒形件的底端与所述止水套的顶端的距离为5~120mm,所述上套和/或下套上还设置有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的最低面高于所述止水套23。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包括承口12和插口13的第一筒形件11和设置在第一筒形件11外壁的翼板15,第一筒形件11和翼板15构成上套10;此外还设置有由第二筒形件21环形收口板22以及止水套23构成的下套20,插口13插入下套20的水封腔体中,下套20上端承接翼板15;上套10和/或下套20上还设置有排水结构,外部的积水可经所述排水结构流入水封腔体中形成水封,多余的积水则从止水套23的上端流出,由此可避免排水器中的异味反向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上套10还包括自所述翼板15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筒形件11的顶部的安装凸起16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凸起16上的安装孔17。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凸起16的数量大于等于三个且安装凸起16呈中心对称设置在翼板15上。通过在翼板15上设置安装凸起16以及在安装凸起16上设置安装孔17,可构造成连接法兰。该连接法兰借助翼板15的厚度,在满足连接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排水器的整体高度。

进一步的,下套还包括自所述环形收口板22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固定凸起24、自所述环形收口板22的下表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固定凸起24内部的固定孔25。本实用新型在水封腔体中设置固定凸起24以及自下套20的底部延伸至固定凸起24内的固定孔25,构成内置的法兰,下套20与其他管件的连接。内置法兰的设置在进一步降低排水器的整体高度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水封腔体中水封液面的高度,使本排水器的防臭性能提升。

优选地,参照图3,下套还包括设置所述第二筒形件21的下端外壁的固定支脚27;所述固定支脚27的一侧还设置有与外部管件对应连接的沟槽。在本实施例固定支脚27的数量优选三个并呈中心对称设置在第二筒形件21的外壁。在固定支脚27上还设置有与楼板上的安装孔17固定的通孔。或者在预制式的楼板上,该通孔也可与预制式楼板上的定位销适配,实现对下套20的固定连接。在固定支脚27上还设置有沟槽,该沟槽与其他相邻管件的安装部适配,已达到定位和控制下套20与相邻关键的距离的作用,减少施工过程中测量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下套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筒形件11的中段的外壁的止水环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止水环29可防止积水自上套10的外壁沿其与楼板之间的混凝土的间隙渗入,提升了排水器的防渗性能。

进一步的,止水套的内径的与所述承口12的内径一致。在本实施例中,上套10顶部的连接法兰与下套20底部的内置法兰与外部管件连接时可设置与其适配的普通法兰,在在两法兰之间设置密封圈,在紧固两相邻法兰时,密封圈的内边缘向内延伸对插入上套10和下套20中的管件的外壁进行包覆式的挤压以达到物理密封的效果,也可在密封圈与管件的套接处施加密封胶进一步体升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形件包括自所述承口12的内壁向内延伸的环形承接板14。通过设置环形承接板14可承接与承口12插接的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筒形22件的上端还设置有承接所述翼板15的翻边,所述翻边的内侧壁设置有向水封腔体延伸的排水沟槽。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翼板15适配的翻边可进一步降低排水器的整体高度,设置排水沟槽也可方便积水的流入水封腔体中。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筒形件21的上端且向下延伸的排水缺口2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排水缺口26,积水可从排水缺口26流入水封腔体中。

排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翼板15上的排水孔,以便积水可从排水孔流入水封腔体中。

进一步的,所述上套10与下套20偏心装配。在本实施例中,上套10和下套20之间在径向存在一定的移动间隙,以便与上、下管件连接,提高装配过程中的容错度。

优选地,所述止水套23的内径的与所述承口12的内径一致,以便统一上、下管件的规格,方便装配。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