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排水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8379发布日期:2020-05-01 17:04阅读:1261来源:国知局
步道排水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步道排水沟。



背景技术:

步道排水沟通常指位于步道旁,为避免雨水等直接堆积路面,影响步道使用的排水沟。对于斜坡地带,雨水充沛的季节降水多,将水不仅带来水还会带来一定数量的垃圾,垃圾直接进入到排水沟则由于排水沟内种植了大量的植物,使得垃圾难以继续向下游移动,且在雨水的冲刷下,个别的垃圾会部分下沉到植物的根部,不利于收集的同时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步道排水沟,解决斜坡地带,雨水充沛的季节降水会带来一定数量的垃圾,垃圾直接进入到排水沟不利于收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步道排水沟,位于步道一侧,

排水沟内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生物过滤介质土层、透水土工布层和第一碎石层,所述第一碎石层内设置有雨水收集管渠;

所述排水沟远离步道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清理渠,所述垃圾清理渠内铺设有第二碎石层,所述第二碎石层表面铺设有垃圾收集网;

所述排水沟和垃圾清理渠之间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入口位于第二碎石层内,出口位于植被层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垃圾清理渠靠近排水沟的侧壁凹向排水沟所在的一侧。

作为优选的,所述垃圾收集网一侧连接在垃圾清理渠靠近排水沟的侧壁上,另一侧通过定位杆设置在垃圾清理渠远离排水沟的侧壁上,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用于将定位杆提起的提手。

作为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垃圾清理渠同向设置,所述垃圾清理渠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定位杆的支撑棒,所述支撑棒有两个沿定位杆依次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垃圾收集网中部设置有甩块兜,所述甩块兜内盛装有甩块。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流管入口处设置有支撑网,所述支撑网的网孔小于周边第二碎石层内碎石的粒径。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流管的出口处设置有缓冲带,所述缓冲带上铺设有柔性多孔材料。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道和步道排水沟之间设置有绿化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本申请中的步道排水沟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用于作物生长、并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的生物过滤介质土层,用于隔离生物过滤介质土、防止介质土流失的透水土工布层,过滤雨水、减少雨水收集管渠堵塞的碎石层,雨水到达碎石层后基本能够满足市政用水的需要,因此由雨水收集管渠收集起来,检测合格后作为市政用水利用。

垃圾清理渠靠近排水沟的侧壁凹向排水沟所在的一侧,使得垃圾被垃圾清理渠靠近排水沟的侧壁遮挡,尽量保持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步道排水沟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步道排水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垃圾清理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步道;2-排水沟;3-垃圾清理渠;4-导流管;5-垃圾收集网;6-定位杆;7-甩块;8-绿化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步道排水沟,位于步道一侧,如图1-3所示,

排水沟2内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生物过滤介质土层、透水土工布层和第一碎石层,所述第一碎石层内设置有雨水收集管渠;

所述排水沟2远离步道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清理渠3,所述垃圾清理渠3内铺设有第二碎石层,所述第二碎石层表面铺设有垃圾收集网5;

所述排水沟2和垃圾清理渠3之间设置有导流管4,所述导流管4的入口位于第二碎石层内,出口位于植被层内。

本实施例中的步道排水沟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用于作物生长、并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的生物过滤介质土层,用于隔离生物过滤介质土、防止介质土流失的透水土工布层,过滤雨水、减少雨水收集管渠堵塞的碎石层,雨水到达碎石层后基本能够满足市政用水的需要,因此由雨水收集管渠收集起来,检测合格后作为市政用水利用。

由于本申请中的步道排水沟2主要针对公园或道路旁的步道,由于斜坡地带经过人工修整,不会有较大的石块产生,主要考虑对雨水冲刷下来的少量塑料或其他形式的垃圾进行收集,因此在排水沟2远离步道的一侧设置垃圾清理渠3。

雨水经过斜坡后先进入垃圾清理渠3,由于垃圾清理渠3内设置有垃圾收集网5和第二碎石层,因此雨水中夹带的垃圾无法通过垃圾清理渠3,而其中的雨水则可以穿过第二碎石层由导流管4进入排水沟2,排除垃圾对排水沟2的影响。

对所述的垃圾清理渠3进行进一步优化,所述垃圾清理渠3靠近排水沟2的侧壁凹向排水沟2所在的一侧。

由于雨水带来的垃圾主要是塑料等密度较小的垃圾,所以容易积聚在垃圾清理渠3靠近排水沟2的一侧,为了使得走在步道上的人们尽量看到较少的垃圾,尽量保持美观,垃圾清理渠3靠近排水沟2的侧壁凹向排水沟2所在的一侧,使得垃圾被垃圾清理渠3靠近排水沟2的侧壁遮挡。

因为此种坡地结构步道是主要人流聚集的地方,若行走在坡地上可能会对坡地上的草坪造成破坏,因此仅考虑步道上人群的视觉感受。

对所述垃圾收集网5进行进一步优化,所述垃圾收集网5一侧连接在垃圾清理渠3靠近排水沟2的侧壁上,另一侧通过定位杆6设置在垃圾清理渠3远离排水沟2的侧壁上,所述定位杆6上设置有用于将定位杆6提起的提手。

该结构可以避免垃圾收集网5在雨水的冲刷下积聚在一起,而没有铺展在第二碎石层上,从而达不到拦截垃圾的目的、或垃圾拦截的不彻底。

在一侧设置可以提起的定位杆6,可以方便将垃圾收集网5提起,收集垃圾收集网5上的垃圾,可以避免收集者跪在地上、使劲向下伸手够垃圾的情况。另外,将垃圾收集网5提上来还可以通过对垃圾收集网5沿垃圾清理渠3方向或垂直垃圾清理渠3方向高度的调整,将一段路程内的垃圾积聚在一起,相比于拿架子一个一个夹,也提高了收集效率。

对定位杆6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定位杆6与所述垃圾清理渠3同向设置,所述垃圾清理渠3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定位杆6的支撑棒,所述支撑棒有两个沿定位杆6依次设置。

优选的,在实现对定位棒稳定支撑的前提下,定位棒顶部的高度低于定位杆6中部的高度,使得定位棒能够在支撑定位杆6的同时,不妨碍雨水的流动,且不会将雨水中携带的垃圾拦截在定位杆6处。

对垃圾收集网5进行进一步优化,所述垃圾收集网5中部设置有甩块7兜,所述甩块7兜内盛装有甩块7。

无外力的情况下,垃圾收集网5在重力的作用下两侧是竖直的,这样就会将垃圾拦截使得垃圾无法进入凹向排水沟2一侧的内壁内,为了使得垃圾隐藏在凹向排水沟2一侧的内壁内,采用人工拖拽垃圾收集网5的方式效率低,不方便操作且劳动量大,因此设置甩块7,使用时仅需将甩块7扔下凹向排水沟2一侧的内壁即可带动垃圾收集网5移动。

对导流管4进行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流管4入口处设置有支撑网,所述支撑网的网孔小于周边第二碎石层内碎石的粒径,防止碎石机内导流管4,另外,导流管4的管径可以根据需要尽可能宽的设置,提高流量,避免堵塞。

对导流管4进行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流管4的出口处设置有缓冲带,所述缓冲带上铺设有柔性多孔材料,例如棉麻等材料。

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道和步道排水沟之间设置有绿化带8。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