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8041发布日期:2020-05-01 17:01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



背景技术:

路桥施工的过程中,在施工桩基时,一般在桩基上预留声测管。其中,声测管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超声波检测仪测量取各监测点物理参数,以判断桩基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规范。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声测管的底部及管壁位置难免出现沉渣等杂物,当检测设备探头导入声测管检测时,会出现卡头、沉入深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成桩桩身质量的检测与判断,进而影响实际桩基施工的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可有效实现对声测管管身及管底内碎石、沉渣等杂物的清除,避免对检测准确度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包括导入声测管内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管口与高压水源相连通;所述导水管的管头位置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的上孔口与所述高压水源相连通,其下孔口与支撑轴承的内圈相连,所述支撑轴承的外圈则与支撑轴承下端的清孔螺杆的杆端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支撑体整体呈管状,并且,支撑体的靠近下管口位置连接有齿形管;所述齿形管的外管壁成形有齿形面,所述齿形面与其外周的导水管内壁相抵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导水管与齿形管结合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沿着导水管的管长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环形凹槽内捆扎有钢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支撑轴承的外圈周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斜孔和第二斜孔;所述第一斜孔和第二斜孔沿着支撑轴承的外圈轴向布置,并且,所述第一斜孔的下端与支撑轴承的轴心远离,所述第二斜孔与支撑轴承的轴心靠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支撑轴承的外壁下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沿着支撑轴承的轴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连接头之间构成供水流通过的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第一斜孔和第二斜孔分置在所述通道的外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清孔螺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头的端面相连,并且,所述清孔螺杆的杆芯设置有中心孔。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声测管内导入导水管,将导水管与高压水源连通,并且在导水管的下端管口内插置支撑体,通过启动高压水源,在导水管端部钻具钻进,高压水冲击共同作用下,使得声测管内的堵孔碎石破碎、沉渣翻腾,从而沉渣、碎石等杂物从声测管的管口导出,进而实现对声测管内沉渣、碎石等杂物的清除,确保测量设备对桩身物理参数的准确测量及成桩质量的判断。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在某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图;

图4是图2中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1中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的部分剖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包括导入声测管10内的导水管20,导水管20的一端管口与高压水源相连通;其中,导水管20的管头位置设置有支撑体30,支撑体30上设置有导水孔31,导水孔31的上孔口与高压水源相连通,其下孔口与支撑轴承40的内圈相连;支撑轴承40的外圈与其下端的清孔螺杆50的杆端相连。

使用时,在声测管10内导入导水管20,导水管20高压水源连通,并且在导水管20的下端管口内插置支撑体30,通过启动高压水源,高压水源通过导水孔31导出,并且从支撑轴承40内导出,从而使得声测管10内的堵孔碎石破碎、沉渣翻腾,沉渣、碎石等杂物从测管的管口导出,进而实现对声测管10内沉渣的清除,确保测量设备对声测管10的准确测量。

进一步地,为实现对支撑轴承40的转动,并且实现对清孔螺杆50的转动,本实施例中,支撑轴承40的外圈周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斜孔41和第二斜孔42;第一斜孔41和第二斜孔42沿着支撑轴承40的外圈轴向布置,并且,第一斜孔41的下端与支撑轴承40的轴心远离,第二斜孔42与支撑轴承40的轴心靠近。

当高压水源从导水管20导入,并且通过支撑轴承40时,高压水流从第一斜孔41和第二斜孔42导入;由于上述第一斜孔41和第二斜孔42形成波轮状结构,从而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实现对支撑轴承40外圈的转动;当支撑轴承40转动的过程中,连动清孔螺杆50的转动,进而可有效实现对声测管10管腔内砼块破碎、沉渣的翻起,并且在高压水流的冲刷作用下,使得沉渣随着水流从声测管10与导水管20之间的间隙导出。

上述的支撑轴承40外圈设置的第一斜孔41和第二斜孔42,使得支撑轴承40外圈形成类似于液力变矩器的机构,从而利用流体的压力,实现对支撑轴承40外圈的推动。

进一步地,为实现对上述结构的连接支撑,本实施例中,支撑体30整体呈管状,并且,支撑体30的靠近下管口位置连接有齿形管32;齿形管32的外管壁成形有齿形面,齿形面与其外周的导水管20内壁相抵靠。

支撑体30的齿形管32与导水管20的内壁抵靠,能够有效增大支撑体30余导水管20的摩擦力,避免设备从导水管20上掉落下来。

另外,为进一步增强连接的可靠度,本实施例中,导水管20与齿形管32结合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凹槽21;环形凹槽21沿着导水管20的管长方向间隔布置,环形凹槽21内捆扎有钢丝22。

为实现对清孔螺杆50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撑轴承40的外壁下端设置有连接头43,连接头43沿着支撑轴承40的轴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头43之间构成供水流通过的通道44。所述清孔螺杆50的上端与连接头43的端面相连,并且,清孔螺杆50的杆芯设置有中心孔51。其中,为了实现对支撑轴承40外圈的转动推动,第一斜孔41和第二斜孔42分置在所述通道的外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入声测管(10)内的导水管(20),所述导水管(20)的一端管口与高压水源相连通;所述导水管(20)的管头位置设置有支撑体(30),所述支撑体(30)上设置有导水孔(31),所述导水孔(31)的上孔口与所述高压水源相连通,其下孔口与支撑轴承(40)的内圈相连,所述支撑轴承(40)的外圈则与支撑轴承下端的清孔螺杆(50)的杆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30)整体呈管状,并且,支撑体(30)的靠近下管口位置连接有齿形管(32);所述齿形管(32)的外管壁成形有齿形面,所述齿形面与其外周的导水管(20)内壁相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20)与齿形管(32)结合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凹槽(21);所述环形凹槽(21)沿着导水管(20)的管长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环形凹槽(21)内捆扎有钢丝(2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承(40)的外圈周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斜孔(41)和第二斜孔(42);所述第一斜孔(41)和第二斜孔(42)沿着支撑轴承(40)的外圈轴向布置,并且,所述第一斜孔(41)的下端与支撑轴承(40)的轴心远离,所述第二斜孔(42)与支撑轴承(40)的轴心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承(40)的外壁下端设置有连接头(43);所述连接头(43)沿着支撑轴承(40)的轴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43)之间构成供水流通过的通道(4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孔(41)和第二斜孔(42)分置在所述通道(44)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孔螺杆(50)的上端与所述连接头(43)的端面相连,并且,所述清孔螺杆(50)的杆芯设置有中心孔(5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领域,提供了一种桩基声测管清孔装置,包括导入声测管内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管口与高压水源相连通;所述导水管的管头位置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的上孔口与所述高压水源相连通,其下孔口与支撑轴承的内圈相连,所述支撑轴承的外圈则与支撑轴承下端的清孔螺杆的杆端相连。本实用新型在声测管内导入导水管,将导水管与高压水源连通,并且在导水管的下端管口内插置支撑体,通过启动高压水源,使得声测管内的堵孔碎石破碎、沉渣翻腾,从而沉渣、碎石等杂物从声测管的管口导出,进而实现对声测管内沉渣、碎石的清除,确保测量设备对声测管的准确测量。

技术研发人员:杨伐;扶庭阳;朱秋里;肖永;万孟春;陈红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2
技术公布日:2020.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