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6004发布日期:2020-06-12 15:20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配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桩是一种作为地基使用的建筑构配件,因其桩身混凝土强度高,桩端承载力强,桩侧摩阻力高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混凝土管桩的一种常用形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混凝土构件预制过程中对其预先施加应力,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管桩存在管壁摩阻力不足、使得基础施工时所需桩长大于理论长度,或者是摩阻力足够但摩阻力会影响打桩速度的问题;市场上的预应力管桩存在打桩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提高摩阻力,又能提高打桩速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体内轴向设置有贯穿预应力混凝土桩体的螺杆,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桩体中设置有若干个可嵌入泥土中以提供摩阻力的抗拔装置,所述的螺杆贯穿抗拔装置,所述的螺杆与抗拔装置轴向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混凝土桩体内设置有贯穿预应力混凝土桩体的螺杆,预应力混凝土桩体中设置有若干个抗拔装置,螺杆贯穿抗拔装置并与抗拔装置轴向螺纹连接,螺杆正转将抗拔装置旋出桩体外,螺杆反转将抗拔装置收回桩体内,螺杆反转将抗拔装置收至极限时继续反转,螺杆的反转就能带动桩体旋转,从而使桩体成为螺旋状态,提高打桩时穿透泥土的速度;打桩时反转螺杆使桩体旋转,打桩结束后正转螺杆将抗拔装置旋出桩体嵌入泥土中,就能起到打桩时提高打桩速度,打桩后增强摩阻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抗拔装置包括有第一夹层、第二夹层、螺母、推杆、滑块与凸环,所述的第一夹层、第二夹层与螺杆轴向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一夹层与第二夹层之间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螺母、推杆、滑块与凸环,所述的螺母套在螺杆上,所述的推杆的一端与螺母铰接,推杆的另一端与滑块铰接,所述的滑块与凸环弹性联接,所述凸环的一端铰接在第二夹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拔装置包括有第一夹层、第二夹层、螺母、推杆、滑块、弹簧与凸环,第一夹层与第二夹层之间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螺母、推杆、滑块与凸环,螺母套在螺杆上,螺母就可随着螺杆的旋转在螺杆上做上下往复运动,推杆的一端与螺母铰接,推杆就可以随着螺母的上下往复而移动,推杆的另一端与滑块铰接,推杆就可以在移动时带动滑块滑动,滑块与凸环弹性联接,滑块被推杆推动时也会给凸环一个力,将凸环顶至桩体外,推杆收回时也会由滑块给凸环一个力,将凸环收回桩体内;螺杆反转时螺母向上运动将推杆收进桩体内,收至极限后继续反转就能使桩体旋转,使桩体处于螺旋状态,螺杆正转时螺母向下运动将推杆推出并推出凸环,使凸环嵌入土中,打桩时反转螺杆,打桩完成后正转螺杆,就能起到打桩时提高打桩速度,打桩完成后提供摩阻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预应力混凝土桩体的一端设置有能控制螺杆旋转的端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体的一端设置有端板,使用端板可以使螺杆的力矩变大,螺杆反转的速度更快,从而使桩体旋转的更快,从而使桩体螺旋的更快,打桩时穿透土壤的速度更快,进而达到提高打桩速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预应力混凝土桩体设置端板一端的另一端设置有钻头,所述的钻头与桩体连接端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尖,所述的钻头侧壁设置有若干个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体设置端板一端的另一端设置有钻头,螺杆正转与反转时钻头与锥尖都会正转与反转,那么在螺杆高速反转时,钻头与锥尖进入高速螺旋状态,可以提高穿透土壤的速度,进而达到提高打桩速度的目的,钻头与桩体连接端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尖,锥尖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较小,能起到提高打桩速度的作用;钻头侧壁设置有若干个环槽,所述的环槽在打桩时会减少侧壁与土壤的直接接触面积,能起到提高打桩速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剖面图。

图1包括桩体1,抗拔装置2,螺杆3,端板4,钻头5,锥尖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抗拔装置剖面图。

图2包括内螺纹21,螺母221,推杆222,滑块23,弹簧24,凸环25,第一夹层26,第二夹层27。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抗拔装置内滑块与凸环的弹性联接方式包括弹簧连接、弹性条连接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桩体1,抗拔装置2,螺杆3,端板4,钻头5,锥尖6;所述的桩体1内轴向设置有贯穿桩体1的螺杆3,所述的桩体1的一端设置有端板4,桩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钻头5,钻头5与端板4连接端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尖6,螺杆3延伸至端板4和钻头5的轴中心,并将螺杆3旋入端板4和钻头5的部分固定在端板4和钻头5内,所述的桩体1内部设置有抗拔装置2,所述的抗拔装置2包括用于与螺杆3配合的内螺纹21,拧在螺杆3上的螺母221,铰接在螺母221上的推杆222,第一夹层26与第二夹层27,与第二夹层27滑动连接的滑块23,与滑块23通过弹簧24连接的凸环25。

螺母221处于第一夹层26处时,推杆222的一端位于第一夹层26处,推杆222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夹层27处与滑块23铰接,此时滑块23处于最内部的位置,与滑块23连接的弹簧24处于最放松的状态,凸环25被拉入桩体1内,凸环25的外侧与桩体1的外侧平齐,螺母221处于第二夹层27处时,推杆222的两端都位于第二夹层27处,此时滑块23处于最外部的位置,与滑块23连接的弹簧24处于最紧张的状态,凸环25被推至桩体1外。

打桩时,反转端板4,并带动螺杆3反转,反转端板4时螺母221向第一夹层26处移动,若此时螺母221处于第二夹层27处或第一夹层26与第二夹层27之间,凸环25伸至桩体1外,则螺母221向第一夹层26处移动,推杆222的一端随着螺母221的移动向第一夹层26处移动,推杆222的另一端向抗拔装置2内9移动,并为滑块23提供一个向内的力,使滑块23向内滑动,滑块23给弹簧24一个力,使弹簧24向内移动,弹簧24产生一个弹力,弹簧24所产生的弹力将凸环25向内拉,当螺母221移动至第一夹层26处时,凸环25的外侧与桩体1的外壁平齐;若螺母221处于第一夹层26处,继续反转端板4带动螺杆3反转,则桩身1与钻头5均反向旋转,使桩体1与钻头5处于螺旋状态。

打桩完成后,正转端板4并带动螺杆3的正转,使螺母221由第一夹层26处向第二夹层27处移动,推杆222的一端处于第二夹层27处,另一端随着螺母221的移动向第二夹层27处移动,并为滑块23提供一个向外的力,使滑块23向外滑动,滑块23给弹簧24一个力,使弹簧24向外移动,弹簧24产生一个弹力,弹簧24所产生的弹力将凸环25向外推,当螺母221移动至第二夹层27处时,凸环25被推至极限,推出的部分嵌入泥土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