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零降板同层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0963发布日期:2020-08-11 20:19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建筑用零降板同层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零降板同层排水装置,特别是在包括居住、办公等建筑施工中用于包括如卫生间、食堂、厨房、阳台等多种污水/废水排放的零降板同层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对建筑物中卫生间的同层排水系统的安装,大部分仍然采用卫生间整体降板或局部降板的方式,增加了卫生间毛坯楼层板的施工工序及建造成本。为此,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975645a;cn104727430a等文献中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筑用零降板(不降板)同层排水接头(器)。由于其包括进出水口和水流立管在内的整个水流通道全部都为沿同一轴向中心线方式设置的结构,因此通常u形的水封防臭段只能横向设置在立管连接段的一侧之外,导致了建筑施工无法在水流立管穿过楼板的有限开口部位使用目前通用的圆形阻火圈覆盖,只能如该文献所说采用在水流立管的楼板穿过部位外另行加设相应的防火板等辅助附加结构,因而很难满足消防防火的规定和需要,并且还会带来诸多的新问题,同时也失去了所述“零降板(不降板)”的目的和效果,增加了成本。此外,由进水口进入沿水流立管垂直下行的来自高楼层的水流,还会在水流立管中与由本层排水横管排入该同一水流立管的水流因发生对冲而产生水舌、甚至导致水流立管中的水进入排水横管的倒灌情况。而在水流立管中垂直下的行水流速度和冲击压力都较大,会产生较大的水流噪音,也影响了周围的人们生活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零降板同层排水装置,可以满意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建筑用零降板同层排水装置的基本结构,同样为上下两端分别具有沿同一中心轴线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结构体,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贯通有水流通道。其中:

——所述水流通道的中部经第一导流结构形成一个流道中心线偏于所述进、出水口中心轴线一侧的偏流通道,用于连接如卫生间便器等的污水排水横管的接口设置在偏流通道中;

——在所述结构体中,与所述的偏流通道相独立地设置有一个闭合的合流汇集空间,其中至少设有一个用于与包括如地漏、洗手池、洗衣机排水、淋浴室或浴缸排水等的废水排水横管连接的第二接口,合流汇集空间的水流出口与所述的偏流通道共同经混合段与出水口相连通。通常情况下,所述的废水排水横管会不止一个,因此用于连接废水排水横管连接的第二接口的数量一般可设置为2~10个;

——在合流汇集空间的水流出口前的流道中设有水封防臭段,其位于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与上述偏流通道径向相对或大致相对方向侧的结构体中与建筑楼层板厚度段相对应的部位处,且至少与该建筑楼层板厚度段的下1/4高度范围相对应的该结构体部位的整体截面外径或形状与消防阻火圈的装配内径或形状相一致。

上述的结构设置中,通过水流通道中设置的第一导流结构,使来自进水口的高楼层的水流全部都经流道偏于所述中心轴线一侧的偏流通道下行,因此在与偏流通道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相对或大体相对侧的结构体对应部位就可以腾让出适当的空间,从而为解决目前水流通道中的水封防臭段的容纳位置空间提供了可能,而且这种设置方式整体排水装置的结构能更为紧凑,使整体排水装置该部位的截面外径或形状,特别是其在施工安装中被埋置于相应建筑楼层板厚度的下1/4高度范围内部分(即该水封防臭段中过水口之下的流道全部或部分区段)的整体截面直径/形状,能与消防阻火圈的装配内径/形状相适应,从而实现了可以直接装配使用目前通用的圆形阻火圈防火,并进而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降板同层排水的目的。

实验结果显示,在实现上述目的和效果时,上述结构中所述偏流通道的流道中心线与所述进、出水口中心轴线的偏离距离,根据不同使用场所中的同层排水装置的具体尺寸不同,一般控制在20~250mm范围内都是允许的。

上述结构中由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形成所述的偏流通道时,一种优选的方式,是在所述的结构体外设有一段具有倾斜顶部并继续作轴向延伸的向心内凹结构,使对应的结构体内的水流通道部位形成的斜向和继续轴向延伸的凸出壁面构成。除此以外的另一种也可以选择的方式,是直接由所述的水流通道内的一段斜向内凸并作轴向延伸的通道壁面结构构成。

所述的水封防臭段,其结构形式通常都是由一段u形或v形等适当形式的折流存液段构成。为使上述结构中的所述水封防臭段结构更为紧凑,其水封防臭部位可以采用在合流汇集空间的水流出口前的流道中,由一向其底部方向延伸的隔板在其流道中形成的折流存液段构成。

进一步,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零降板同层排水装置中,还可以在所述进水口之后的偏流通道部位,由斜向的第二导流结构构成一导流段,并由第二导流结构尾部连接并轴向延伸的分隔结构,构成的一延续的分流段。由此,该第二导流结构和分隔结构就将其所在部位的偏流通道分隔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直通通道和污水通道。其中,直通通道为可直接与进、出水口相通,用于使由进水口进入的高楼层水直接通过出水口排出;污水通道则因上方被第二导流结构遮挡,并在下方与直通通道合并,经所述的混合段连通至水口。所述设置于偏流通道中的污水排水横管的接口,则设置在该污水通道中,使由污水排水横管接口排放的污水在进入偏流通道时,不与由进水口进入直通通道的高楼层水相互接触和干扰,其后的污水通道与直通通道才合并入偏流通道中,共同经混合段被排出。

上述结构中,所述设有与废水排水横管连接的第二接口的闭合的合流汇集空间,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可以为整体形式的结构,也可以为由经配合有密封结构的密封顶盖连接的装配式结构。在所述的合流汇集空间部位,还可一按常规方式开设有可与外界相通并带有可启闭密封盖的维护清理口。对于装配式结构的合流汇集空间而言,所述的维护清理口,可以设置在所述该密封顶盖处。

通过设置的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和分隔结构,将偏流通道进一步分隔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直通通道和污水通道后,来自高楼层的排水,以及由污水排水横管、和废水排水横管的不同排放水,就是以各行其道的方式分别由偏流通道中的直通通道和污水通道,以及合流汇集空间进入本实用新型的排水装置后,在出水口前的混合段才相互混合为总的水流通道,并经出水口排走,因此其在最后经混合段由出水口排出之前都不相互接触和干扰的,从而彻底解决和避免了不同方向、压力和流速的水流均直接汇入同一水流通道时可能出现相互对冲产生水舌、甚至水流倒灌现象的发发生。而且由于所述该第二导流结构还可以通过使由进水口进入的流速和压力较高的水流改变方向,从而能适当减缓其冲击压力和流速,也能进一步减小其在整个水流通道内的水流压力的波动,降低了水流噪音。

再进一步,还可以使本实用新型上述排水装置中所述水流通道的总水流通径面积,分别大于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各自的水流通径面积,不仅可以使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体中对上述具体结构的设置有更为充裕的容纳空间,而且通过使水流通道适当扩径,将由进水口进入的水流适当泄压,也是对减缓其在水流通道中的流速和压力和进一步降低水流的噪音的有利措施。

以下结合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用零降板同层排水装置的一种外观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装置正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p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k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用零降板同层排水装置一种安装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用零降板同层排水装置,其整体结构为上下两端分别具有沿同一中心轴线12设置的进水口3和出水口4的结构体1,进水口3和出水口4间贯通有水流通道2。且水流通道2的总水流通径面积分别大于进水口3和出水口4各自的水流通径面积。在水流通道2的中部,经导流板等形式的第一导流结构17形成一个通道中心线21偏于所述进、出水口中心轴线12一侧的偏流通道23。该偏流通道23是由在结构体1外的一段具有倾斜顶部并继续作轴向延伸的向心内凹结构16,使在与其相对应的结构体1内的水流通道2部位处形成的一斜向和继续作轴向延伸的凸出壁面所构成。

在结构体1中,与所述的偏流通道23相独立地设置有一个采用顶部由常用的密封圈等密封结构的密封顶盖26密封连接的装配式结构的闭合的合流汇集空间10,其中可设置由2-10个用于与包括如地漏、洗手池、洗衣机排水、浴缸排水等的废水排水横管连接的第二接口11,在该密封顶盖26处设置有可与外界相通并配合有密封盖的维护清理口14。合流汇集空间10的水流出口19与偏流通道23共同经混合段8与出水口4相连通。在合流汇集空间10水流出口19前的流道中,由向其底部方向延伸的隔板20在该流道中形成一折流存液段形式的水封防臭段18,且将该水封防臭段18设置在结构体1中与偏流通道23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12的径向相对或大致相对方向侧中,与建筑楼层板厚度段27相对应的部位处,且至少使其与相应的建筑楼层板厚度段27的下1/4高度范围、特别是与水封防臭段18中的过水高度6处相对应的该结构体1部位的整体截面外径或形状,能与消防阻火圈7的装配内径或形状相一致。在所述的合流汇集空间10部位开设有可与外界相通并带有可启闭密封盖的维护清理口14。

在所述进水口3后的偏流通道23部位,还设有由另一斜向的导流板等适当形式的第二导流结构13构成的一段导流段5,以及由与第二导流结构13尾部连接并作轴向延伸的分隔结构22构成的分流段。第二导流结构13和延续的分隔结构22将其所在部位的偏流通道23分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直通通道24和污水通道25。其中,直通通道24为可直接与进、出水口相通;污水通道25则上方被第二导流结构13遮挡,只有下方可与直通通道24合并后,最后经共用的混合段8连通至水口4。用于连接如卫生间便器等的污水排水横管的接口9,设置在污水通道25的中部。

在结构体1的下方,还可设置有适当高度的防水翼环15,以便在建筑施工时与铺施于楼层板部位的防水结构层结合,提高防止水液渗漏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